早在幾個月前,瑞典方面就已經公布,由於疫情的緣故,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將不會在線下舉辦發布會,而改為線上直播,就在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此時,距離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已經過去了120個年頭,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一個世紀已經過去,很多作家也已經離開這個世界,可他們的作品和文字留了下來。
正因為這一獎項的存在,每年都有更多的作家被普通大眾所熟知,更多優秀的作品得以讓更多人看到,這是這一獎項的真正意義所在,也是很多文學創作者和熱愛文學的閱讀者共同享有的福利。
眾所周知,所有獲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都會擁有自己的專屬頒獎詞,而這頒獎詞也是瑞典文學院對於她作品的一種肯定,此次的獲獎理由:因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這就是2020年瑞典文學院給與露易絲·格麗克的頒獎詞,高度概括了她的詩人屬性,算是對於她創作的高度肯定。
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有名的女詩人,1943年生於美國紐約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在25歲時出版了自己的處女座《頭生子》,不過《頭生子》並不成功,甚至有評論認為「可以略過不提」。格麗克本人提到《頭生子》時,也頗有悔其少作的意味,說她後來花了六年時寫出第二部詩集,「從那時起,我才願意籤下自己的名字」。
截止目前,露易絲·格麗克共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包含了《野鳶尾》、《草場》、《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新生》、《七個時期》等,這其中的某些作品攬獲大量的詩歌獎項,如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獎項。
代表作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風很擅長於捕捉細微之處,引導人們思考一些最根本的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她的代表作有《野鳶尾》《第一次誕生》,在美國,格麗克憑藉獨特細膩的詩風一度被稱為「必讀的詩人」。
《野鳶尾》詩集節選篇
《野鳶尾》
在我苦難的盡頭
有一扇門。
聽我說:你稱之死亡
我記得。
頭頂上,噪音,松枝變幻。
然後空無。微弱的陽光
閃過乾涸的地面。
這是可怕的,生存
當知覺
被埋在黑暗的土裡。
然後結束了:那些你害怕的,成為
一個靈魂和不能
說話,驟然結束,堅硬的土地
略微彎曲。我喻為鳥的事物
俯衝進低矮的灌木叢。
那個不記得
從另一世界到來的經過的你
我告訴你我又能說話了:從遺忘中
返回的一切回來
發現一個聲音:
自我生命的中心湧出
一股巨大的噴泉,深藍的
影子投在蔚藍色的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