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美國當代著名詩人Louise Glück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
露易絲·格麗克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她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
露易絲·格麗克2003-2004年獲得美國桂冠詩人美譽,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
露易絲·格麗克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英語教授,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
鮮為人知的是,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露易絲·格麗克17歲時曾因厭食症輟學,開始了為期7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
露易絲·格麗克曾有過坎坷的人生經歷,她也2次未能從大學畢業,但這卻絲毫不影響她成為一名偉大的詩人。
學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才華與能力,這才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關鍵。中國也有許多這樣的文人,梁漱溟、錢穆、華羅庚僅僅中學畢業,沈從文、金克木只上過小學。
2012年11月,露易絲·格麗克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露易絲·格麗克個人作品詩集隨筆作品包括:
《頭生子》(Firstborn),1968
《沼澤地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rshland),1975
《下降的形象》(Descending Figure),1980
《阿基利斯的勝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1985
《阿勒山》(Ararat),1990
《野鳶尾》(The Wild Iris),1992
《證據與理論》(Proofs and Theories: Essays on Poetry),1994詩隨筆
《最早的四本詩集》(The First Four Books of Poems),1995合訂出版
《草場》(Meadowlands),1996
《新生》(Vita Nova),1999
《七個時期》(The Seven Ages),2001
《阿弗爾諾》(Averno),2006
《鄉村生活》(A Village Life),2009
歡迎評論、轉發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