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號驅逐艦啟程前往中東,正式執行巡航任務。
據新華社2月3日報導,為確保中東海域日本相關船隻的安全,負責情報收集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高波」號2日從位於神奈川縣的海自橫須賀基地啟程。
日本共同社報導稱,「高波」號的艦員約為200人,加上偵察機飛行員在內,此次海自向中東地區的派遣規模約達260人。
緣何派「老艦」前往中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日在橫須賀基地舉行的出發儀式上稱:「情報收集任務與國民的生活直接相關,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關於驅逐艦活動的阿曼灣等海域,安倍稱「日本消費的原油約九成通過那裡,該海域可以說是支撐日本國民生活的大動脈、救生索」。
報導稱,「高波」號將主要在荷姆茲海峽附近的阿曼灣(去年6月日本油輪在此遇襲)和阿拉伯海北部的公海活動。駐紮在非洲東部吉布地的P-3C巡邏機隊60人已從1月起在索馬利亞近海亞丁灣進行情報收集及打擊海盜活動。
「高波」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高波」級多用途驅逐艦的首艦,滿載排水量超過6000噸,配備了防空飛彈、反潛飛彈、反艦飛彈等武器,還配備了多種艦炮、直升機和電子戰設備等武器裝備。「高波」級一共建造了5艘。
「高波」號飛彈驅逐艦
「『高波』級是日本『村雨』級飛彈驅逐艦的改進型號,重點提升了防空能力。這兩型驅逐艦設計的任務重點是反潛,配備了拖曳聲納、艦殼聲吶和反潛直升機,發現潛艇可用魚雷、反潛飛彈攻擊潛艇,形成了一道『遠、中、近』三層反潛體系,反潛能力還是挺強的。」軍事專家韓東介紹說。
「高波」級驅逐艦並不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先進戰艦,首艦「高波」號於2003年交付,最後一艘「涼波」號在2006年交付。「和『高波』同一級別的日本新型多用途驅逐艦有『秋月』級和『朝日』級,這兩型驅逐艦配備了多面相控陣雷達,排水量更大,綜合作戰能力更強。」韓東指出。除了多用途驅逐艦,日本海上自衛隊還有戰力更強大的「金剛」級和「愛宕」級宙斯盾大型驅逐艦。
「之所以派『高波』級驅逐艦前往中東執行巡航任務,一是該任務不是戰時的任務,是和平時期監視護航任務,沒必要派多艘組成的編隊前往,也沒必要派宙斯盾戰艦,降低國際敏感性。」韓東分析認為,「另一個是『高波』級此前曾前往亞丁灣執行反海盜護航任務,相關經驗比較多。」
2009年,「高波」級驅逐艦四號艦「漣波」號,與「村雨」級驅逐艦「五月雨」號一同執行了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亞丁灣護航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此次海上自衛隊派驅逐艦前往中東引發了一些日本國民的抗議。據新華社2月3日報導,啟程當天,日本市民200多人聚集在基地附近舉行集會,抗議日本政府派遣自衛隊。在驅逐艦離港之時,市民團體成員駕駛兩艘小型船隻掛著「勿去中東」「反對派遣中東」的橫幅來到驅逐艦周圍以示抗議。
日本海外派兵又一次突破
此次啟程前往「高波」號驅逐艦將和上月抵達中東的P-3C反潛巡邏機一道執行任務。
1月1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2架P-3C巡邏機從衝繩縣那霸航空基地出發,前往中東執行收集情報任務。
「反潛巡邏機快速反應能力強,覆蓋範圍也更大,可以與驅逐艦相互配合,提高情報搜集能力。」韓東分析指出。
海上自衛隊艦機計劃在中東地區活動到2020年12月26日,為期約1年,也可能延長。為了此次行動,日本計劃在2020年預算中撥款47億日元(約合4300萬美元)。
共同社稱,此次派遣的依據為《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一項,不需要國會批准。按規定,如需要保護日籍船隻「不受可疑船隻等侵擾」,防衛相在獲得首相批准後可下達海上警備行動命令,允許隊員在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難的範圍內使用武器,但使用武器保護的對象僅限於日本船隻,不包括外籍船隻。
日本《東京新聞》指出,這是日本海自艦艇第四次長期派駐海外實際執行任務,也是首次依據《防衛省設置法》中的「調查研究」之名實際執行海外任務。
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凌雲志告訴澎湃新聞,此次派兵之所以用「調查研究」名義,一方面是為了避開日本憲法關於海外派兵的一些限制;另一方面是避免刺激中東局勢,既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伊朗。
「這是日本海外派兵的一個突破,由於不用經過國會的批准,首相可以向海外派出軍事力量,靈活性更高。」凌雲志分析指出,「此次派兵對國內和國際的反應也是一個試探,如果反應不強烈,不排除日本未來會借『調查研究』的名義常態化介入國際熱點事件和區域。」
關於本次派兵的定位,共同社強調這並不是參加美國主導的護航聯盟,而是日本單獨採取的措施。不過,日本海上自衛隊計劃在將收集的情報與美軍等共享。
美國倡議並主導的荷姆茲海峽「護航聯盟」已於今年1月正式展開活動,成員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阿爾巴尼亞7國。另一方面,法國、韓國和印度則會自主派遣艦船。
「現在美國和伊朗在中東已經鳴金收兵,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依然派出戰艦前往中東,顯然是不想放棄這次機會試探海外派兵的更多選擇。」韓東說。
2016年,日本通過新安保法,在其核心內容用「重要影響事態」替代此前的「周邊事態」,取消了自衛隊活動地理範圍限制,把自衛隊向外國軍隊提供支援的範圍從日本周邊擴大到全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