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6號早上的9點15分這個關鍵的時刻,嫦娥五號終於迎來了月地軌道修正,根據目前狀況非常的順利。
12月12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經過了合體之後,經歷了6天的環月飛行,成功的第一次轉移入射,從近圓軌道成功變成了近月點。
這個目的就是為了使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進入月地轉移軌道,最後再一次經歷二次轉移入射,擺脫月球的引力,進入月地軌道返回地球。
在今年的11月24號發射升空的那天起,現在已經完成了登月採樣完成,而且已經完成了使命在返回地球途中。
在短短的20幾天的時間工作時間裡,中國的嫦娥五號已經接近收官的歡呼中。
那麼嫦娥五號為什麼要選擇打水漂技術返回地球呢?
我們小時候都在河邊玩過一個遊戲,就是用一塊石頭用力扔在水面上,讓石頭在水面打起水花,有的人就會打起十幾個水花。
但是這個遊戲的原理現在已經在嫦娥五號登陸用上了。
首先在太空中是沒有大氣層的,所以返回的速度是極快,當它進入到大氣層之前已經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每秒。
要知道達到一定的速度是,會和空氣發生劇烈的摩擦,這是的劇烈摩擦可能會產生大量的火花,這樣就可能燃燒殆盡的風險出現。
然而這個打水漂技術就可以使返回器進入大氣層是會有一個減速效果,可以使返回艙降到第一宇宙速度。
這樣不僅可以順利的返回地球,還可以安全的吧月球的樣本帶回來。
最終距離地面最近一個點打開降落傘,預計降落點是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
那麼為什麼會選擇這裡降落呢?
其實都是考慮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這裡的人員稀少,每平方公裡不超過10人。
視野開闊:這裡幾乎沒有什麼大江大河,都是一片草原。
天氣:降雨量非常稀少,差不多都是晴空萬裡。
還有地表足夠硬,這就是選擇最佳的地點之一。
這也是我們航天降落返回方式的一個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