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湖南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靚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紅網時刻推出《湖南林業70年》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湖南日報》1980年3月9日刊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力開展植樹造林的指示》。(資料圖)
紅網時刻記者 李璐 長沙報導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共湖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把植樹造林作為恢復和發展林業的中心工作,發動和組織人民群眾持續地開展人工造林運動。1964年,中共湖南省委發出「重點營造杉木林」的指示。各級林業部門即進行杉木林基地建設規劃,辦試點、建機構、制定管理辦法,全省造林運動進入以杉木林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設的新階段。在大辦用材林基地的同時,楠竹、油茶、油桐基地建設也有很大發展。
1978年以來,湖南林業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需要,積極實施了一輪又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為三湘大地乃至長江流域築牢了綠色生態屏障。42年間,全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跡地更新1040萬公頃;累計有9.52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植樹47.22億株。42年來,湖南國土綠化從重數量到數量質量並重,從木材經濟到生態經濟,從傳統植樹造林到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書寫了濃墨重彩的華彩篇章。
從省級領導,到機關幹部、企業工人、普通學生,都積極投身到火熱的植樹造林活動之中。(資料圖)
規模空前的造林運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湖南營造林生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湖南對造林綠化工作作出了許多重大決策,在上世紀80年代,先後頒發了《湖南省保護發展林業暫行條例》《關於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運動的決定》《關於放寬林業政策的幾項規定》《關於發展林業生產幾個問題的通知》等系列重要政策和文件,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 , 出現了國營、集體、個人一齊上,飛播造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工程造林、義務植樹同步發展的新局面。
1981年1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作出《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開啟了中國乃至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植樹造林運動。次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出《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運動的決定》。
1983年2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再次發出《關於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和造林綠化運動的決定》。自此,義務植樹變成為湖南的一道靚麗風景,並演變為一種現代文明之文化現象。30多年過去了,全省累計有9.27億人次參加義務植樹,義務植樹46.02億株,綠水青山已成為湖南的靚麗名片。
上圖,《人民日報》1993年12月16日通訊,湖南成為全國第三個消滅宜林荒山省。下圖,1985年,汨羅市被授予「湖南消滅荒山第一市」稱號並立碑。
消滅荒山 全面綠化
時間來到198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年消滅宜林荒山、十年綠化湖南」的決定,湖南由此進入全面綠化階段。1993年,全省99個山區縣市的宜林荒山全部披上綠裝,「滅荒」攻堅戰如期取得勝利,湖南成為繼廣東、福建之後的全國第三個消滅宜林荒山的省份。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湖南「全國荒山造林綠化先進省」光榮稱號。
199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湖南「全國荒山造林綠化先進省」光榮稱號。
鞍馬未歇,號角又起。1994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又作出《加速全面綠化,建設高效林業》的決定,省政府與各地市州政府和有關部門,地與縣,縣與鄉層層籤訂了造林綠化目標責任狀,逐級成立了造林綠化指揮部,各級人大每年視察,各級政府年年檢查,鄉鎮以上領導幹部人人辦點,「全面綠化」開啟了湖南林業新的綠色徵途。
數年鏖戰,全省於1997年提前一年基本實現全面綠化的目標,共完成人工造林166萬公頃,飛播造林38.1萬公頃,封山育林335萬公頃。全省有林地面積達到90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51.1%,活立木蓄積量達到2.51億立方米。
進入新世紀以來,湖南深入實施了退耕還林、長(珠)防護林、石漠化綜合治理、林業血防、義務植樹等一系列國土綠化工程。其中退耕還林自2000年啟動以來,至今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44.1萬公頃,工程惠及112個縣市區的310萬戶1150萬農業人口。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一隅鳥瞰。江文輝/攝
森林調優 城鄉添綠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的需求,大力推進森林調優、溼地提質、城鄉添綠,不斷創新和深化義務植樹,先後開展了森林城市建設、裸露山地復綠、綠色通道建設、生態廊道建設等工程。
其中,自長沙於2006年成為中部地區首個、全國第三個「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湖南各個市州掀起了你追我趕的創森熱潮。持續至今,全省已有益陽、郴州等9個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張家界市通過國家森林城市標識試點,長株潭國家森林城市群納入全國6大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
2017年,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開展湖南省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的通知》, 湖南成為全國省級森林城市建設規格最高的兩個省份之一。目前,全省已有40個縣(市、區)通過創建省級森林城市備案,20個縣(市、區)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通過評審並頒布實施,8個縣(市、區)正在開展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同創。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杜鵑花海。劉冬陽/攝
湖南國土綠化:從「穿襯衣」向「穿棉衣」轉變
生態廊道建設於2018年12月啟動,穩步推進了長江岸線湖南段、長株潭綠心地區、南山國家公園等省級生態廊道建設試點,各地市級、縣級生態廊道建設也全面鋪開。2019年12月,《湖南省省級生態廊道建設總體規劃(2019-2023 年)》正式發布,根據規劃,湖南將在未來5年全面建成30條省級重要生態廊道。2020年,全省啟動了10條示範型省級生態廊道建設。
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湖南林業部門積極作為,平穩實現了草原工作部門轉隸,開展草原資源清查、監測生態修複試點,啟動2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探索封山禁牧試點,促進林草融合,有力地強化了草原資源的規範管理和科學合理利用。
自2012年至2019年,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2.56個百分點,活立木蓄積量增加1.66億立方米,有力推動了湖南國土綠化從「穿襯衣」向「穿棉衣」提升、從遠山擴綠向身邊增綠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