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耕牛在農村,也成了稀罕之物,耕牛的消失,也讓《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漸漸被人淡忘,現在的00後,10後,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王二小是何人。
王二小,只是一個化名,他的本名叫閻富華,是河北淶源縣上莊村人,閻富華出身貧農家庭,11歲時淪為孤兒,不得不外出要飯,養活自己。
後來,閻富華逃荒到了狼牙口村,在這裡,他與抗日軍民待在一起,漸漸明白抗日道理,參加兒童抗日團,主要任務,便是給八路軍站崗放哨,閒暇之餘,也幹些割草送信的工作。
1942年9月16日,閆富華和小夥伴史林山像往常一樣放牛,順便給八路軍放哨,突然,二人看到村邊東山頂上的信號樹倒下,閻富華和史林山看到這一幕,便知道是鬼子又進村來掃蕩來了。
閻富華比史林山大1歲,平常,史林山都是叫閻富華「二哥」,遇到這種情況,年長的閻富華也比史林山淡定一些,讓史林山回從村裡報信,通知同志們轉移,他自己則留了下來,要把牛趕到低洼的山溝裡,以免這些牛被鬼子搶走。
很快,史林山便將鬼子進村掃蕩的消息,通知了村裡,因為不放心閻富華,便出村去尋找閻富華。
當他遠遠看到閻富華時,便看到被鬼子用刺刀抵著後背帶路的閆富華,看閆富華走的路線,史林山便知道,閆富華這是帶著鬼子繞路,給村裡的同志們爭取轉移時間,同時,把鬼子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
看到這一幕,史林山為閻富華捏了一把汗,因為,閻富華正帶著鬼子朝二道泉的山頂走去,這是一條絕路。
當閻富華帶著鬼子到了山頂,鬼子也意識到自己上當了,惱羞成怒的鬼子,將刺刀刺入閻富華後背,將閻富華挑下20多米高的懸崖。
這一幕,看的史林山是淚流滿面,很快,八路軍槍聲響起,被引到絕路的鬼子,被全部殲滅,史林山和鄉親們下到懸崖下,找回了閻富華的屍體,並將他安葬。
在閻富華犧牲後不久,便有記者來找史林山,詳細詢問閻富華犧牲過程,不久,《歌唱二小》這首歌便被傳唱,既後來的《歌唱二小放牛郎》。
聽到這首歌,史林山便知道,這首歌是以閻富華為原型創作的,但在史林山心中,卻很疑惑,為何不用閻富華的本名,而是要用化名。
對於此時,有人給了史林山解釋,第一,在閻富華犧牲的這個地方,駐紮著很多同志,如果用真名,日寇很可能順藤摸瓜,暴露目標;第二,閻富華是孩子王,於是便用王這個姓,而且王是大姓,日寇無從查起,因為閻富華行二,便起了「二小」這個名字,算是藝術上的一種創作。
對於當年閻富華讓自己回村報信,保住自己一命的事情,史林山很感激,一有時間,便會閻富華墓前去看望自己這位戰友。
1960年,村裡建村史館,史林山老人,便擔任起義務講解員,一遍遍把王二小閻富華的故事,將給人們聽,58年間,從未間斷,同時,史林山,也為王二小守墓58年。
2015年,史林山登上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再次講起王二小的故事,雖然故事講了無數遍,但講到激動處,依舊忍不住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