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後,兒時的放牛小夥伴為他守墓58年

2020-12-19 騰訊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梁啓超

導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對於近現代中國來講,國人經歷了苦難至今都還歷歷在目,為了民族抗爭,為了中國人可以再度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太多先祖在抗戰時期奉獻了自己的生命,每一顆因此而隕落的生命都值得永世傳頌。

在這些生命中,最讓後人感動就是那些看起來只知道玩鬧的孩童,他們面對國破山河碎,心中的信念很單純,就是早日剷除民族敗類,將外來敵寇趕出中國。

即便力量微薄,卻也盡其所能在危難關頭不惜獻出自己幼小的生命也要完成心中如此強烈的願望。王二小就是其中之一,而在他死後,曾經一起放牛的小夥伴還為其守墓58年,也是一段感人事跡。

一、苦命孩子艱難求生,活著只為將日寇趕出中國

當年,王二小的事跡真可謂家喻戶曉,甚至,很多人都以為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是無數抗日小英雄的縮影,並不真實存在。其實,王二小真的曾是河北保定一戶窮苦農民家的兒子。

抗戰時期,王二小深處貧苦農村,全家人都靠給地主做苦力活為生。可即便是這樣,1939年,天災頻發再加上外有日軍強敵滋擾,百姓民不聊生,王二小的全家也都紛紛病死、餓死,最終只剩下他獨自一人逃荒謀生路。

就這樣,當他輾轉來到劉家莊村時,被村主任收留並讓他放牛謀生,此後的王二小便在那裡安頓下來。

當時王二小所在的劉家莊村處於八路軍控制的根據地範圍,可即便這樣,日軍還是常常會前來滋擾掃蕩,所以,八路軍聯合群眾一起抗擊敵寇。要知道,當初正是因為日軍的不斷進犯,才使得王二小失去了至親,所以,僥倖活下來的他心中對於早日清除日寇更是有著深深的渴望。

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王二小成為當地對抗日軍群體中兒童團的一員,別看這些孩子年紀尚小,他們不會引發日軍太多的警覺,卻可以藉助放牛等等不起眼的舉動幫助附近的部隊和鄉親放哨,這看似不經意的放哨往往會幫部隊和鄉親抵擋很多不必要的損失與麻煩。

二、誘敵深入,13歲孩童面對日寇忘卻恐懼與生死,機智重創日寇

1942年10月,日軍再一次對王二小所在的八路根據地發起掃蕩,而那一天恰好是王二小與小夥伴史林山一起放牛、放哨。當看到不遠處來勢洶洶的日軍,王二小與史林山首先想到的便是快快為鄉親和八路軍通風報信,讓鄉親有足夠的時間轉移,也讓八路軍充分做好準備一舉殲滅兇悍的日軍。

而當時的王二小卻很清楚,如若他們兩個人一同回到村裡通風報信,以孩子的腳力是無法與快速行進的日軍相比的,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一人快速回去通風報信,一人盡全力拖延時間。

就這樣,王二小果斷決定由史林山回去通風報信,自己則留下來想盡辦法拖延日軍的進程,這看似聰明又完美的選擇卻成了王二小與小夥伴的生離死別。

當看到史林山走遠,王二小開始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他的出現並沒有引起日軍的警覺,而王二小又故意做出十分害怕的樣子,更是讓日軍生起利用王二小帶路的想法,殊不知,這一切都在王二小的事先設計之中。

當時的王二小記得八路軍的軍隊就駐紮在附近的山谷中,而且,他們還藉助地理優勢事先設下了一個完美的埋伏圈,只要王二小誘敵深入,就不愁在前方埋伏的八路軍將這一支日軍全部殲滅。再加上小夥伴史林山已經回去通風報信,王二小深知,自己拖的時間越久,鄉親們也就越安全。

最終,王二小不緊不慢地將日軍帶到了一個小山谷裡,而埋伏在這裡的八路軍也終於抓住機會一舉將日軍殲滅。只可惜,王二小也在這一過程中被日軍殘忍殺害,可在他的努力下,不但讓日軍那一次掃蕩計劃落空,還重創了敵軍這支武裝力量。

三、來自小夥伴窮其一生的紀念,守墓58年讓世人銘記王二小精神

當八路軍將日軍全部殲滅後,人們也找到了王二小的屍體。犧牲時的王二小將劉家莊附近小山坡上的一塊石頭染紅,至今,人們還將這塊石頭稱之為「血色石」,而王二小也被鄉親們埋葬在這個山坡上,他長眠於此也終於可以永遠守護這一方土地。

出於感激更是被王二小不畏生死的精神深深折服,當年和王二小一同放牛的小夥伴史林山在新中國成立後始終選擇為王二小守墓,可這一守就是整整58年。在這期間,當地政府還為王二小建造了紀念館,希望王二小的事跡永遠被後人銘記。

而史林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紀念著英雄王二小,他曾說,自己在抗戰時期艱難的活了下來,自己也願意用一生去守護這位抗戰小英雄,讓更多的人銘記曾經那些在中華大地最困難的時刻願意用生命為代價去捍衛祖國的人們。

在史林山為王二小守墓的58年裡,只要有人前來祭拜,他就會把王二小的故事一遍一遍講給別人聽,這也足以見得王二小與史林山之間建立起的無比深厚的感情,正是有了史林山的存在,才讓世人永遠銘記王二小精神。

結語

如開篇梁啓超所說,少年才是一個國家的未來。無論曾經的中國歷經屈辱,還是如今的發展壯大,只有真正練就少年懂得知恥而後勇,時刻銘記國家民族的使命,願意付出生命中的所有去守護未來,國人才會真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讓天下人為之驚嘆。王二小的事跡讓我們終生難忘,史林山的守護同樣值得世人敬仰!

相關焦點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戰友為他守墓58年,稱活著就會一直守
    後來,王二小的父母病倒了,不久就逝世了,年僅11歲的王二小成為了孤兒。為了生存下去,他開始了自己的逃荒生活。在逃荒的路上,他聽說在插箭嶺的南邊有軍隊駐紮,他便跋山涉水的來到了南馬莊的狼牙口村,到達後他就病倒了。不過幸運的是,路過的村民發現了他,並把他給救了回去。狼牙口村村民們看王二小孤苦無依,十分憐惜。
  • 「放牛娃」王二小:被葬於犧牲處,兒時玩伴自願為其守墓59年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取自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表達了詩人對賢才的渴求,平定四方的帝王之心。從歷史上看,平定四海之亂的英雄並不多見,但能平定一方局勢的將領卻不計其數。近現代抗日戰爭時期,湧現出許多愛國英雄,他們為保衛腳下的土地,英勇地衝鋒在戰場上。有一個年僅13歲的少年,他以機智和勇敢保衛家鄉,也為消滅敵人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就是著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王二小墓地乾乾淨淨,兒時玩伴年過8旬仍為他守墓:怕他孤單
    還記得小時候學唱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嗎?那一句「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後,我國進行了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在這期間有無數中國人民英雄為保家衛國而流血犧牲。
  • 鬼子進村,王二小把活命機會讓給他,為報恩,他為王二小守墓58年
    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耕牛在農村,也成了稀罕之物,耕牛的消失,也讓《歌唱二小放牛郎》這首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歌曲,漸漸被人淡忘,現在的00後,10後,很多人已經不知道王二小是何人。王二小,只是一個化名,他的本名叫閻富華,是河北淶源縣上莊村人,閻富華出身貧農家庭,11歲時淪為孤兒,不得不外出要飯,養活自己。後來,閻富華逃荒到了狼牙口村,在這裡,他與抗日軍民待在一起,漸漸明白抗日道理,參加兒童抗日團,主要任務,便是給八路軍站崗放哨,閒暇之餘,也幹些割草送信的工作。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壯烈犧牲,玩伴守墓60年,背後真相讓人心痛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看到王二小的名字時,《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旋律會自然而然在心中響起。不過這首歌可不是講孩子調皮的故事,接下來畫風一轉,王小二被敵人「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上面......」
  •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獻祭時年僅年僅13歲,兒時玩伴守墓59年
    在那時候中,活潑的少年們成為投遞信件的最佳選擇,他們出生在動亂時期,他們沒有感到不安,但盡力為國家服務。這群年輕人走上前去,不自覺地用最原始的方式送信,與敵人作戰,在這個平凡的年齡,他們不做平凡的事情。王二小是送信的年輕人之一,平日裡,他在放牛放羊,事實上他很警惕,我們沒想到事故來得這麼快。
  • 抗日英雄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默默守墓58年,他的回覆很暖心
    而劉秀後來當上了皇帝,皇帝又被稱作為「真龍天子」。於是這個地方也就叫做滾龍溝了。就算在皇帝滾過了,這地方也沒有改運。它一直都是貧苦的,貧苦的幾千年的時間。也再沒出現過什麼名人,直到1929年,閻富華在這裡出生了。閻富華這個名字,大家也許都十分的陌生,但若是提起王二小,相信每個人應該都有點記憶。
  • 王二小13歲犧牲,兒時玩伴為他守墓59年,這位老人最後結局怎樣?
    為了心中的正義,少年英雄王二小以自己的生命為誘餌,引領著敵寇走向死亡。面對死亡,王二小沒有畏懼,雖然他只是一個小小的放牛郎,但是他卻在最危急的關頭做出最艱難的選擇。為了掩護同伴,他選擇犧牲自我,成全他人。胸口那一抹鮮紅迸出,正是王二小心中的滿腔熱血,而他的玩伴史林山則是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心中的悲痛與哀傷無以言表。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同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就有一位少年,大敵當前時挺身而出,用生命為抗日大部隊爭取來了轉移的時間,他叫「王二小」。其放牛同伴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為他守墓六十餘年。在烈士陵園中,經常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會神色悲傷的站在一座墓前,他是墓主人的「搭檔」,墓裡躺著的正是以一己之力與百餘敵軍周旋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 他被小英雄王二小救下,為報恩守墓58年,如今依然不肯離去……
    抗戰時,我國誕生了一個叫「王二小」的小英雄,在那個戰火紛飛、朝不保夕的年代,他能挺身而出,捨生取義,用生命換取大部隊的轉移時間,可以說是十分英勇了。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王二小並不是小英雄真正的名字,而且他想拯救的人,除了大部隊以外,還有一個從小玩到大的好夥伴,他的名字叫史林山。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它的背後是一個孩童英勇的獻身。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名字,他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戶貧苦農民家裡,倘若是活到如今也該有91歲的年紀了。可戰亂年代的孩子,生命常常沒法握在自己手中,王二小八歲那年全面抗戰爆發。戰火很快蔓延至王二小的家鄉,當時鬼子在敵後戰場常常實行三光政策,尤其是華北方面軍。三光,指的是燒光、殺光、搶光,這種掃蕩極其瘋狂、酷烈。
  • 英雄王二小的放牛玩伴,為其守墓60多年,只因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
    牛還在山坡上吃草,但放牛的卻不知道去了哪裡。並非他貪玩丟掉了牛群,而是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這首旋律悠揚的敘事民歌,背後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背後是一位童子的勇敢奉獻。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個名字,他出生於1929年,淶源縣上莊村一個貧農家庭,要是活到今天,也應該有91歲了。
  • 王二小的放牛同伴,守墓60多年,用自己一輩子報答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史林山和王二小一樣優秀,但是他本人卻一直對王二小的救命之恩念念不忘,為王二小守墓60多年。王二小 影視劇形象幼時的王二小不懂那麼多,每天都只是和村裡的孩子們,無憂無慮地在田野間玩耍。等他稍大一點後,他懂事了一些,知道幫母親分擔一些家務了,也會跟著父親一起放牛了。
  • 少年英雄王二小 抗日戰爭中的英雄人物 為大義犧牲自己
    《歌唱二小放牛郎》想必大家都聽過。這個二小,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角——王二小,一位保護了八路軍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親人們因為饑荒和戰亂相繼去世,他一路逃亡、流浪,最後餓暈在狼牙口村,被當地村民所救。大約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磨難,王二小從小就聽話懂事。村民見他模樣機靈,給他安排了放牛的工作。
  • 這個兒童節,請把敬意獻給少年英雄王二小——捨己為人築熱血長城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道哪兒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這是童年時期,我們經常會唱的一首歌曲。也因此知道了這位少年英雄。
  • 金訓華:為2根電線桿獻出19歲生命,36年後卻讓「騙子」感動中國
    在戰友之間,陰陽相隔,為對方守墓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為王二小守墓58年的史林山;比如因為兩包煙為戰友梁漢江守墓39年的鈕本同;比如,為7位戰友守墓至死的91歲老兵歐興田;比如削髮為僧,為戰友守墓,超度20年,直到96歲圓寂吳淞。然而,今天要講的這位,為戰友「守墓」37年感動中國,卻迅速被知情人戳穿,成了騙子,他的名字叫陳健。
  • 【紅色經典伴我成長•小記者投稿】我的紅色故事《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僅僅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但他卻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那就是消滅了日本鬼子。王二小是個放牛娃,他可不單單放牛,因為他是兒童團員,所以放牛的同時他還給八路軍放哨。有一天,日本鬼子來掃蕩,走到半道迷了路,看到正在放牛的王二小,就讓王二小帶路。王二小假裝聽從日本鬼子的話給他們帶路,實際上他早就想好了怎麼做,他竟然把鬼子帶到了八路軍的埋伏圈。
  • 不孤單的烈士墓——守墓人的故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人民及海內外華人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而這些都離不開在那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為新中國成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革命烈士。
  • 袁崇煥死後,這個家族為他守墓390年,如今最後一個守墓人也走了
    在袁崇煥被處死當天,劊子手每從他身上割一塊肉,百姓便以錢爭買之,並當場啖之。當劊子手將袁崇煥開腸破肚時,「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只因他被朝廷判定為「漢奸」,所以老百姓就要啖其肉,啃其骨。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少有人會質疑封建統治者做出的判決是否正確。但在袁崇煥的部屬中,卻有人堅信他的為人。1630年,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北京城,一個黑衣人悄悄地貼著牆根來到了西四甘石橋下牌樓的空地上。他抬頭望了一眼被掛在旗杆上的頭顱,然後動作麻利地爬上旗杆,取下了首級。
  • 張作霖守墓人:守墓30年,每月補貼100元,只為等一個張家人
    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死後卻由於種種原因,被曝屍9年,之後在漢奸張景惠的斡旋下,才從日本人手中拿回張作霖的遺體,後來,張作霖和原配妻子合葬,張作霖生前無比風光,但死後的葬禮去非常簡單,無比悽涼。張作霖生前轟轟烈烈,是著名的東北王,也坐過國民政府最職位海陸空大元帥,但是他的墓地,卻顯得非常簡陋,跟兒子張學良的豪華墓相比,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