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經典大作《千與千尋》正在熱映ing,之前發布的中文版創意海報也隨之曝光受到了大量關注,真•有生之年系列。
人家興師動眾把電影原始負片從製片廠庫房拖出來做一遍高解析度數字掃描,動用AI抹掉絕大部分噪點、灰塵和黴點進行高清修復。
這麼一個漫長的REMASTER修復過程,是吉卜力工作室2014年花大錢完成的。
韓國2015年就上了院線重映,中國晚了四年。
他們的初衷就是把電影修復到煥然一新,幾乎把整套圖像和音響後期製作流程重新跑了一遍,動用人力物力跟一部新片的後期製作旗鼓相當。
然後有人說這麼做是毫無底線的圈錢。
這也讓人恍然明白了《千與千尋》為什麼被稱作成年人的動畫,因為它清楚地讓我們看到關於如何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保持內心的乾淨。
它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的奇幻冒險,卻給了成年人某種生活的信心。
千尋這個剛滿10歲的少女,是個特別普通的孩子,沒有十分漂亮,也不過分聰明,有點嬌生慣養,愛哭,脆弱,和我們每個人的兒時,沒什麼兩樣。
在隨父母搬到鄉下的途中,被稱為「百鬼夜行」的黃昏時分,她偶然闖入了這個有著中世紀的風格的小鎮。
當空氣中飄來食物的誘人香氣,千尋的父母早已迫不及待地衝上去,大快朵頤,直到把自己吃成了豬,早早地淪陷。
而那時的千尋,卻不為所動,甚至露出鄙夷的神情。
也正是這種來自孩子的天然的拒絕,讓她拿到了小鎮的鑰匙,她得以徜徉其中,受人喜歡和敬佩,並且最終有尊嚴地離開。
我原本以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會非常順理成章地講述千尋的成長和蛻變。
但它更是對每一個成年人的勸慰,告訴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有過一種東西,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尋回並守護。
那種東西,就是:向善的本能。
鍋爐爺爺,或許就是在現實中已經死去的,那個有著三頭六臂、嘴硬心軟、願意時刻保護她的爺爺。
因為在小鎮裡,鍋爐爺爺也曾經說起:「她是我的小孫女」
湯婆婆和錢婆婆,或許就是現實中千尋的外婆形象,時而惡狠狠的,時而又善解人意,就像孩子成長的過程裡,總會發現原先以為的不近人情。
到頭來,竟是溫柔可人。
而無臉男,或許只是學校裡某個暗戀千尋的男孩,他默默地追隨著千尋,暗暗地對她好,願意把心中的黃金只留給她一個人。
直到分別的一刻,才一個人歸於沉默。
而那個來洗澡的河神,也只是千尋的兒時記憶,她家門前,或許真的有那樣一條被汙染的河流,她曾眼睜睜地看著,這條乾淨的河,被人類投入了無數的雜物、泥垢。
於是她要在想像裡,恢復它的清澈。
至於白龍成了千尋的守護者,小時候她曾經掉進琥珀川,險些喪命,又奇蹟般地獲救。而在小鎮裡,救她的男孩幻化成了一條白龍。
同樣是千尋已經喪失的一段兒時記憶。
看千尋在這座物慾橫流的小鎮遊蕩,就像是看一滴清水,投入一灘泥水,不知最後是化作汙泥,還是泥水變得更清澈了一點。
這座小鎮,它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實際卻有著不可動搖的運作規則。
比如在這裡,你必須要吃這裡的食物,不然就會人間蒸發;可是,你又不能毫無節制地暴飲暴食,否則就會變成豬。
在這裡,你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而尋求安逸的人將會變成動物,被永遠放逐。
在這裡,你要忍受人類才是異類,那些怪物隨時可能會走到你面前,給你一句:他身上的味,可真臭!
在這裡,金錢仍是被眾人趨之若鶩的至高存在,為了錢,神明們也可以爭得頭破血流、尊嚴掃地。
……
瞧瞧,戳破它華麗的衣裳,仍然是一具借屍還魂的腐朽軀體。
這和現實世界又有什麼區別呢?
讓孩子們處於這個被層層包圍、被過度保護,在人際上形於疏離,對於生存只剩下模糊感覺的日常生活中,只會讓他們虛弱的自我日漸肥大。
千尋那細瘦無力的手腳,以及露出「我沒那麼輕易就會感到有趣好玩」的氣鼓鼓表情就是最佳象徵。
可是,現實是清楚鮮明的。
她也肯定不曾意識到,不過是憑著一個孩子的直覺,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這種率性而為在別人眼裡,竟是值得被仰視的。
是啊,在這個習慣了退縮和逃跑的世界,哪怕一點點的承擔,都像是莫大的道德。
畢竟那個曾經令你眼含淚光的千尋,已然成長為28歲溫軟成熟的姑娘。
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