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學著學著就開始想這種哲學問題,我這學了半天到底在學什麼呢,然後到底怎麼樣才能學好呢?
首先,之前也跟大家強調很多遍了,高中物理的核心就在研究力和運動的關係,只不過這個力和運動都沒有那麼簡單而已。
力的話,一重二彈三摩擦,要分析受力,有可能還需要分析力所做的功,另外還可能求力的衝量。到了電磁,力就會加入電場力、安培力、洛侖茲力,所以還是之前受力分析、求力做功、求力衝量的這樣一個思路。
那麼運動呢?剛開始有勻變速直線運動,用加速度、運動學公式計算相關物理量。後面又學曲線運動包括拋體、圓周。我們常見的運動就這幾個。後面的電磁,電場就是拋體,磁場就是圓周。
整個高中物理主體就這麼一點點知識,內容非常非常少,剩下的都是零碎的選修。但是大家學起來肯定不會覺得就這麼簡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它的特點就是內容雖然很少,但是即使把它全都背下來,把所有公式都默寫的非常好,概念定義一字不落的寫下來,題目可能仍然做不對。
物理的特點就在於你不要去死記硬背,一定要去理解去思考。比方說關於摩擦力的一句話,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一個力,這句話核心在哪裡?在於「相對」,它是在阻礙相對運動,但是大家可能第一反應,覺得關鍵就在這個「阻礙」上了。這也很正常,這是我們一個直觀的感受。所以大家第一遍聽這句話,可能很難get到那個點。
那這個時候怎麼辦?你就要多去理解,多去思考,通過什麼去理解思考呢?通過做題,你會發現如果你忽略了相對這兩個字,題目就做錯了。你做錯了,就要反思為什麼出錯,你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比方說動摩擦力可以是一個靜止的物體受到的,就是因為動摩擦力指的是發生摩擦的兩物體要相對運動,並不一定要求物體對地運動。所以大家多做題多體會,慢慢你就知道這個概念要怎麼理解,以及它的核心點在哪裡了。
所以大家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一定要在最開始把這個概念弄清楚,需要大家通過做一些概念辨析相關問題不斷體會。
另外,大家要學會基本公式和解題方法。比如,你要知道勻變速運動公式,你要知道動能、動量定理,然後這些公式到底都怎麼用。這個是最基本的,如果你這些東西都弄不清楚,公式都寫不對,那麼就相當於你沒有任何工具去做一件事情,所以一定要把基本公式、解題方法先學清楚。
掌握基本公式解題方法的途徑還是大量的練習,建議大家先去做一些常見的模型題,因為這些都是在幫助大家熟悉公式,熟悉這些解題方法。如果你只是乾巴巴的,看到一個公式,死套公式,其實沒有任何意義。你一定是在這個題目中知道這個公式到底是怎麼運用到解題的,需要做一些常見的習題,把公式先弄的非常非常熟練。
另外可以做一些稍微綜合一點的題目,會用到很多公式,你要知道,不同公式之間是怎樣關聯的。這個也需要大量練習,當這道題涉及到多個知識點的時候,你要知道到底用哪些公式來解題。
接下來才是大家有時候比較關注的技巧、二級結論這種特殊解題方法,這些東西其實是起到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當你前面的基礎都已經打得非常牢固了,你知道一些二級結論、解題技巧是能夠快速做出某些特定習題的,有些題用這些方法特別快,用傳統方法做可能要算很久。
但是這些其實並不是需要大家在最開始學物理時掌握的。因為如果你連最開始那些基礎都沒有掌握,你在學這些二級結論技巧的時候,你根本就弄不清楚為什麼能得到這些結論。你死記這些結論,又沒有注意適用條件,有些題根本就不能用這些結論,你還生搬硬套去解肯定會做錯。
所以大家有的時候基礎沒有打好就太注重這些技巧,對學習反而起到了一個不好的作用。因為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學,考試的時候還有可能會做錯。所以大家在基礎不好的時候,一定要先把前面的那些基礎公式,基礎概念搞清楚,然後再去關注到這些解題方法技巧。對於那種基礎已經不錯的同學,可以花一部分精力去學習這些技巧類。這些技巧其實是區分七、八十分和一百分同學的一個點。
最後才是做一些很新、很難的題。當你基礎沒有問題,一些技巧也都掌握了的時候,你可以去做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或者知識點比較偏,或者過程很複雜。這個其實是幫你把成績從100提高到110。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努力,是多接觸新題、難題。
有同學如果目標是八十分的話,你都不需要去接觸這些東西,要把精力更多花費在性價比比較高的問題上。
所以物理到底要怎麼學,大家要心裡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