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課標解讀系列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領域的一門基礎學科,研究自然界物質的基本結構、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物理學基於觀察與實驗,建構物理模型,應用物理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和論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
物理學對化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等自然科學產生了重要影響,推動了材料、能源、環境信息等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對人類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對於《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解讀,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
1.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2.高中物理課程內容解讀;3.高中物理學業質量標準解讀;4.高中物理課程實施與評價建議。本期為老師們帶來的是「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解讀——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節選內容。
本期內容提要
學科核心素養是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
1. 物理觀念
「物理觀念」是從物理學視角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與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認識;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2. 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從物理學視角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內在規律及相互關係的認識方式;是基於經驗事實建構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過程;是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等方法在科學領域的具體運用;是基於事實證據和科學推理對不同觀點和結論提出質疑和批判,進行檢驗和修正,進而提出創造性見解的能力與品格。
3. 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基於觀察和實驗提出物理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與制訂方案、獲取和處理信息、基於證據得出結論並作出解釋,以及對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評估、反思的能力。
4. 科學態度與責任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指在認識科學本質,認識科學技術社會環境關係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探索自然的內在動力,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恆的科學態度,以及遵守道德規範,保護環境並推動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感。
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是什麼?我們看看專家是如何解讀的。
本期視頻
視頻建議WIFI網絡收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主講專家
湯清修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於 豐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學高級教師
新課程資源系列之高中物理
▲普通高中物理學與教指南 必修一
顧 問:朱慕菊 張民生主 任:崔允漷 陸志平副主任: 楊向東 張鐵道 劉紅雲 楊曉哲主 編:徐澱芳副主編:湯清修核心組成員:袁芳 於豐 周世平、黃瑞花 周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