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的有聲片和默片一樣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2020-12-15 電影不過三

卓別林在十年間就從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成長為國際巨星。作為一名小丑演員,他為打鬧喜劇注入了悲愴優雅的獨特風格。

他有著非凡的創作力,當他對自己的工作有絕對操控權後,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自主權和風格。

他是一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更是第一位國際巨星。

他一生中一共只製作過6部有聲電影,其中有5部是其主演,1部只導演並未參演,有四部非常受歡迎。

今天在這裡推薦他執導並主演的有聲片三部,希望大家喜歡。


《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美國電影,1940年上映,片長125min。

Charles Chaplin Productions出品,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並擔任製片人,查理·卓別林、寶蓮·高黛等主演。

豆瓣評分8.9,IMDb評分8.5。

假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刻劃了一個殘酷迫害猶太人,企圖統治全世界的大獨裁者。

1997年,本片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美國國家電影登記處列為「在文化、歷史和藝術上具有重大意義的電影」。

這部影片是卓別林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聲電影,也是其最為成功的電影之一。

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刻畫了殘酷迫害猶太人的大獨裁者亨克爾,這個企圖統治世界的亨克爾暗喻納粹頭子希特勒,卓別林在人物造型上非常明顯地模仿希特勒,並巧妙地通過個人演說對他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鞭撻。

影片上映時間正是1940年,正是希特勒納粹氣焰最為囂張的那段時間,這部影片在拍攝之前就被施壓,但卓別林毫不讓步,並在巴黎的報紙上登出該片的主要劇情,公開向納粹挑戰,並稱,「當希特勒在煽起瘋狂的時候,他必須受到嘲笑」。

這部影片也是他在銀幕上首次開口演出,這一次張口他滔滔不絕的發表了屬於自己的演講,在所謂獨裁者的「祝捷大會」上發表的長篇演講,大有決堤般噴湧而出的氣勢,是電影史上最為傑出、精彩的演講。


《舞臺生涯》(Limelight),美國電影,1952年上映,片長137min。

查理·卓別林執導、編劇並配樂,查理·卓別林、巴斯特·基頓、克萊爾·布魯姆等主演。

豆瓣評分8.8,IMDb評分8.1。

講述了一個曾經受人尊敬的喜劇演員,如今卻變成了一個酒鬼,在救助了一個企圖自殺的芭蕾舞女後,照料並鼓勵她。

這部影片相當於卓別林向有聲電影時代「屈服」的一部情感電影。

卓別林深知自己終究不屬於有聲時代,於是在本片中「挖空心思」地向那個所向披靡的無聲片時代致敬。

先是首次拉來57歲的默片喜劇巨星巴斯特·基頓,客串了本片男主角的表演搭檔,在這個大勢已去的年代,他們再也不必為既生瑜何生亮的尷尬而糾纏。

還邀請了與他早年合作過多次的女演員埃德娜·普維恩斯,在片中扮演了一個角色。

在片中為卡維羅的那句臺詞;「我就是那個流浪漢」,實際上是卓別林在向自己的過往年代致敬。

本部影片的主題曲是卓別林親自創作,直到1973年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電影歌曲獎,原因是本片直到1972年才在美國洛杉磯地區公映。而在此之前卓別林的電影禁止在美國公映。



《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美國電影,1947年上映,片長124min。

查理·卓別林執導並擔任製片人,Orson Welles編劇,查理·卓別林、Mady Correll、Audrey Betz、Martha Raye等主演。

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0。

講述1930年,世界經濟危機前的銀行職員亨利·凡爾杜,為了擺脫窘境而用許多假名字和一些有錢的女人結婚,然後把她們一一殺死,十四個女子依次成為他的犧牲品,陰謀敗露後,他被逮捕,最終被判死刑。

本片在1978年巴西《標題》雜誌刊登的世界有史以來100部最佳影片中,獲第49位。

本片是在美國電影界「驅逐異端」運動甚囂張之際,卓別林正遭受攻擊之時,他沉默了七年後拍攝的影片。

本片通過主人公的畫外音,道出了1930年經濟危機時期,銀行職員特殊的人生歷程。卓別林以藍鬍子的形象來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犯罪實質,同時還對大量宣揚兇殺的影片進行了諷刺性慕擬。

劇中以一個一個的插曲和戲劇性的懸念,以及巧妙的時空壓縮和標誌著時間飛逝的火車車輪的不斷再現,從而塑造了凡爾杜既殘酷狠毒又虛偽狡詐的銀幕形象。

影片中,卓別林通過凡爾杜之口,辛辣地控訴了軍火商、壟斷資本家為了利潤在戰場上屠殺著千百萬生命:「許多大生意就是殺人的歷史……戰爭、衝突,這都是生意,殺人如麻是英雄,否則是兇手,殺人越多越沒有罪。」在一小撮壟斷資產階級統治下的社會裡,這些殺人的真正罪人又有誰來控告他們呢?


卓別林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而大半生都投入在默片製作中。在之前第十九彈推薦過他的三部默片《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尋子遇仙記》,《摩登時代》在一定意義上是屬於有聲片的,其傳統無聲電影一樣屏蔽了對白,但卻留下少許音響和背景人聲。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大卓別林回顧展,就在下個月!
    查理·卓別林的大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作品在世界範圍之內享有盛譽,其早年所塑造的經典形象幾乎使之成為默片喜劇的代名詞。進入有聲片時代之後,卓別林的電影產量減少,但質量卻並沒有任何下降的趨勢,《凡爾杜先生》(Monsieur Verdoux, 1947)便是其最出色的有聲片作品之一。
  • 卓別林最後一部經典默片,把當代中國年輕人解釋得明明白白
    剛想爭執速度太快的查理,錯過傳送帶的螺絲,又不得不放下抱怨去追著螺絲接著擰。臉上有蟲子沒時間趕走,手被砸傷了沒時間治療,還沒等適應新速度,董事長再一次加速的命令又來了。終於到了12點,有了片刻的休息。《摩登時代》是1936年卓別林自編自導的電影作品。有人說這是卓別林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部默片,電影中雖有少量的人聲,但其餘部分和默片沒有什麼兩樣。和前作《城市之光》一樣,這又是卓別林的一部經典代表作,在主題思想上也非常相似。
  •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三部默片,滑稽的動作演繹一場場悲劇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於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1914年開始拍攝電影,1915年開始自編自導自演,1918年建立了自己的製片廠。他一生參演電影八十多部喜劇影片,其中大多數都是默片和短片。
  • 卓別林的經典默片,80年前的預言家,把當代年輕人解釋得明明白白
    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早在八十年前的大銀幕上已經有人告訴我們了,這個人就是電影人卓別林。他可以說是集默片之大成的人,是難能可貴的人才,雖然他的電影是喜劇幽默的,可是我們往往能在喜劇中找到另一副社會的模樣。《摩登時代》被大眾默認為是他最後一部默片,並且這部電影的內涵也是十分深刻的。
  • 卓別林用默片來完成最後一部電影,《摩登時代》被賦予不同意義
    電影,在很多情況之下,與其所在國家的某個階段的文化與價值都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如《辛德勒的名單》、《菊與刀》等等,他們被創造,被記錄,終究成為歷史,成為經典。而喜劇大師在進入電影有聲時代之後,仍然堅持用默片的方式來完成的最後一部電影——《摩登時代》,也是如此。卓別林的代表作品很多,像是《大獨裁者》、《淘金者》、《城市之光》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
  • 卓別林《舞臺春秋》:人生只能哭著開場,但我們可以笑著離場
    他堅持拍攝了《馬戲團》《城市之光》等默片,儘管好評如潮,但也遭受不少詬病。那些看有聲電影長大的新一代,看著卓別林的默片直搖頭:「他們為什麼只打手勢而不說話?」1940年,卓別林放棄了對默片的堅持,拍了《大獨裁者》——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幾年後,他又拍了《凡爾杜先生》。
  • 這部100年前19分鐘的默片,豆瓣9.2分,主演影響了整個電影史
    這段時期的電影作品的品質,除了電影拍攝和製作技術的進一步拓展外,更大程度的還要得益於卓別林這樣的天才演員。正如我們現在會因為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去看電影一樣,那個時代的觀眾也是渴望著大銀幕能夠帶給他們不一樣的感官體驗。但是那個年代的電影製作技術還相對比較粗糙,許多電影特技,其實不過是把傳統的舞臺戲劇,通過大銀幕體現出來。
  • 電影史之演員系列1:查理·卓別林
    「肥褲子、破禮帽、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卓別林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帶到最高峰。」這是《新世紀周刊》對卓別林的評價。作為默片時代的代表人物,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是回顧影史表演時,第一個必須提到的人物。
  • 卓別林電影和大蕭條年代
    破禮貌、小鬍子、肥褲子、大頭鞋,再加上一根從不離手的拐杖……這個英國小個子用表情和動作在美國把默片帶上了巔峰,卓別林製作並出演了大量蕭條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含淚的笑」;《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等等,都在世界電影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
    卓別林代表作《摩登時代》,表演堪稱經典,不愧是喜劇大師!《摩登時代》是查理·卓別林導演並主演的經典喜劇,該片於1936年2月上映。美國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由卓別林飾演的擰螺絲工人日復一日重複機械般的作業,由此患上了精神病,在治癒後卻被誤認為是工人運動的頭兒,隨後被抓。在監獄中誤食毒品,卻由此打敗了謀求造反的犯人並解救了警察,被釋放後又踏上流浪的路途。
  • 《摩登時代》:卓別林表演藝術特徵,搞笑人物背後的辛酸悲劇
    查理能夠成為經典,與卓別林高超的表演技巧和對於角色的把握息息相關,他用幽默諷刺的方式揭示殘酷的社會現實,用他的表情和動作將美國默片喜劇帶向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一、人物形象塑造電影演員主要藉助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非語言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情緒,心理活動和故事情節,這就是20世紀初電影無聲時期,也就是默片時代的普遍表演方式,作為啞劇演員出身的卓別林更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將
  • 《日落大道》,默片時代的一曲輓歌,認識自我才能避免癲狂的人生
    在默片轉型期間,劉別謙與另一位默片大師查理·卓別林態度不同,他選擇了接受與嘗試,對於舞臺劇式電影的創新讓劉別謙事業煥發了第二春,但劉別謙在「認識自我」時也有偏差,表現為不斷嘗試嚴肅劇,比如1932年執導的電影《我殺的那位》就遭遇了滑鐵盧。
  • 不朽經典《摩登時代》致敬卓別林永遠的喜劇大師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雖然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影片的配樂和特技都無法和當今的好萊塢影片媲美。但是,卓別林的喜劇表演天分使這部影片成為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一。
  • 豆瓣9.2,卓別林的《淘金記》至今仍是最好的喜劇電影之一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卓別林的電影成就相當一部分來自於默片時代,沒有臺詞上的語言門檻,世界各地的觀眾都可以欣賞到卓別林肢體與面部表情的表現力;與此同時,比之三船敏郎的「日本武士」、亨弗萊·鮑嘉的「美國硬漢」等於各自民族文化背景內的特殊意義,卓別林角色背後的城市底層小人物的困境與生存主題
  • 卓別林趣事——智鬥劫匪
    很多人都知道喜劇大師卓別林先生是默片之王,他能夠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出滑稽幽默的故事情節。看他的電影,完全可以從頭笑到尾,真的是一種最大的享受。但是,很多明星戲裡戲外完全是兩個人,特別是性格,就像我們最熟知的周星馳一樣。周星馳在電影裡表現出來的無釐頭真的是讓人捧腹大笑,或天真,或無辜,或愚蠢,或誇張,或詼諧,或可憐……但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卻是一個沉默寡言,很難相處的人。甚至是還有人拿他的人品說事,認為他刻薄寡恩,視財如命。
  • 解讀日本電影《默片解說員》中的「迷影精神」
    原標題:疫情過後,「迷影精神」何以為繼去年底,日本著名導演周防正行帶著新片《默片解說員》登陸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電影以喜劇片的形態,聚焦日本默片時代的特有記憶和元素,生動地展現了早期日本電影產業生態和迷影者的狂熱狀態。
  • 卓別林的悲喜人生:流浪5年變成大明星,遭遇「陰謀」,終被驅逐
    而此尋人啟事裡所說的查理.卓別林,正是日後被稱為世界喜劇界的鼻祖,默片時代裡的電影明星小查爾斯.史賓塞.查理.卓別林。  為了不再回到孤兒院,卓別林出逃後,選擇了流浪。02.進入雜技團工作,後拍攝電影成為默片電影明星  在流浪了5年之後,17歲那年,卓別林獲得了一個在雜技團耍雜的工作。
  • 喜劇影史評分前五,星爺上榜,默片獨佔前二!
    這是一部由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執導,查理·卓別林、維吉尼亞·切瑞爾、珍·哈露等主演的喜劇愛情類型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名流浪漢,雖然身無分文卻竭盡全力的幫助盲人賣花女的故事。這是一部默片,人物沒有聲音,靠的是演員生動形象的表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