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地方官是哪一個?一旦上位後堪比皇帝

2020-12-12 讀文品史

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增廣賢文》

各位讀者大家好,又到了每日的答疑篇。前幾天一位讀者私信我,說她在看清宮劇的時候經常聽到兩廣總督,直隸總督相關的詞語,他們的官職到底大不大?大清王朝地方官編制以總督和巡撫為最高,巡撫又是一省之長,他們到底以什麼樣的關係著稱?上下級?誰的職位更大一點?地方官的權力哪個又是最大呢?

首先我先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總督肯定是要比巡撫大的。清朝作為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篡位的事情發生,特意建立了一套有別於前朝的管制體系。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地方官職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以此設置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便構成了清朝地方行政的四大官職。

五省總督

總督,通常指一個國家的某片相對自主的區域中實際或名義上的最高行政長官;巡撫,一省之長,對所管轄省份之政吏有直接管理權。說到這裡就有人認為,那巡撫和總督之間不就是上下級關係了?其實並不是這樣,二者之間被認為是「節制」關係的存在。既然被稱為「節制」那就是有一定道理的。從根本上來看,「節制」和「管理」、「領導」等還差了不少層面的意思

不過這一看肯定總督比巡撫大,那最大的自然就是總督了,何來另一個之說呢?就拿諸位所熟知的年羹堯來說,他曾經擔任過川陝總督、四川總督,也被人們稱之為「土皇帝。」而兩省總督還是常見的,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還有五省總督。這樣的職位甚至都掌握了中國大半個江山,和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

歷史首位

其實「總督」這個詞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就相當於宋朝的差遣。當時明朝因為控制海關的原因,國家也開始衰敗。後來天災不斷,百姓人民連年絕收,一些官員只顧私利橫徵暴斂,最終也引發了很多地方的民變。當時農民紛紛組成軍隊來反抗朝廷,因為數量過多,朝廷過於疲倦,當地政府軍隊各自為戰,無法起到有效的作用

經過一些朝廷的大臣商量,崇禎七年諸鎮撫事權不一,宜設大臣統之。從這個時候開始,歷史上也有了五省總督這個職位。其中總管山西、陝西、河南、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明朝也一共兩京一十三省,三分之一的領土也已經被這個人掌握,這種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接下來就要確定人選了,因為剿匪有功,陳奇瑜也成功被任命為第一位五省總督。

在上任之後,立馬調集諸將圍擊各路起義軍。在最初的時候戰事還比較順利,已經將叛軍逼入車廂峽。這樣一看不出意外,他們已經是大概率被剿滅的一方了。不過這個時候的陳奇瑜患得患失,不敢派兵進峽襲擊,讓李自成抓住了他們的弱點,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敗了他們。這樣的大好形勢毀於一旦,陳奇瑜也被發配邊關。

叛徒總督

這一位想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的名字叫洪承疇,在歷史中也是「大漢奸」的代名詞,同時也是我國第二位五省總督。在明朝崇禎十三年間,清帝皇太極發動的旨在消滅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打通關寧錦防線的戰役。當時明朝負責這次戰役的主帥為洪承疇,前前後後經歷了兩年,他們也以失敗告終。

洪承疇因為戰敗,也被後金俘虜。可面對國家和人民,他沒有任何的氣節,選擇投降,成為後金的「走狗。」為了幫助後金禍害自己的同胞,甘願做那個「急先鋒。」順治十年,洪承疇受命經略湖廣、廣西、廣東、雲南、貴州,成為五省總督,處理當地軍務糧餉,順治十六年,清軍攻陷昆明,雲南陷落,同年八月上旨請辭。

七省總督

如果說五省總督的權力令人瞠目結舌,那麼中國歷史上還有更甚的一次:七省總督。在明朝末期,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把老朱家的祖墳也都已經刨了,隨後又進入易攻難守的四川進行燒殺搶掠。向來素有「天府之國」稱號的蜀地,卻成為了一篇「不毛之地。」張獻忠隨後選擇返回武昌,建立大西農民政權。

這時李自成一方也攻入了河南,把崇禎皇帝的親叔叔福王朱常洵給煮了。整個中原地區可以說已經亂成一鍋粥,明朝也基本走向了滅亡的邊緣。但為了這個國家和人民,自己還需要做最後的嘗試。崇禎皇帝重新起用孫傳庭,並任命他為三省總督。幫助他招兵買馬,幾個月的調整後,在面對氣勢不衰的起義軍面前,取得勝利。

後來因為李自成的氣勢過於洶湧,孫傳庭略顯猶豫。為了大明的最後一顆「救命稻草」,崇禎皇帝加封孫傳庭為七省總督(陝西、河南、四川、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北),主管七省軍務。某種程度上來看,明朝的半壁江山也都交到了這個人手裡,這在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這真的是出於信任嗎?諸位細細品……

在後來的決戰中,孫傳庭也因兵敗身亡。最後一張王牌倒下了,明朝自然也走向了滅亡。

清朝總督

到了清朝時期,他們設立總督,是為了讓中央更好地把握地方權力。當然他們也吸取了明朝的經驗,為了不讓總督的勢力過大,他們把軍隊的實際力量基本抽走。所以軍隊只聽朝廷的命令,而非總督的安排。同時他們也沿用了明朝一定的策略,令巡撫、總督二者互相牽制,確保中央集權,避免地方勢力過大

到了清朝後期,他們把國家劃分為23個省,每個省設一名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其實說到底一句話,到了清朝總督可以管數省,側重軍事,巡撫只管一省,側重民政。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是它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人

對於這個問題諸位還有什麼補充,歡迎在評論區進行交流探討。

參考文獻:

《增廣賢文》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很出名的和珅明明是個貪官 乾隆皇帝為何把和珅當忠臣?
    乾隆最大的貪官和珅只活了四十九歲,卻遭受皇帝無以言表的寵幸,不但位極人臣,並且富得流油。照理說,和珅月俸豐富,無需起一切貪婪,也可以過得倍爽滋養,為什麼他也要以牢靠的腳步向全國首貪的無上光榮總體目標英勇邁入?若單純性以「慾壑難填」和「貪心不足蛇吞象」來表述,就不免會失之膈膜了。
  • 古代歷史的權力遊戲:皇帝與太監之歌
    (齊桓公畫像) 公元前210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死於沙丘行宮,他的近侍兼寵臣趙高聯合李斯,篡改遺詔擁立胡亥繼位,逼死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括。當然這首權力之歌也接近了尾聲,畢竟後世除了一個李蓮英之外也啥好吹的,他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 清朝歷史上最禍國殃民的4位皇帝,乾隆屈居第二,第一眾望所歸
    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兩次是少數民族統治中國,一次是元,一次是清,無論是哪一次對於中國歷史來說都是極其嚴重的打擊和退步。從歷史角度來看清朝在各個方面都遠遠不如明朝,讓人無奈的是,清朝出現了四位皇帝,這四個人的出現使得東方和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 清朝統治中國268年先後有12位皇帝,在這12位皇帝中,以下四位的統治,使得中國歷史倒退百年!
  • 為什麼歷史上雄才大略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嫡長子卻比較平庸?
    嫡長子繼承制度是中國皇帝繼承最常用的繼承制度。而頗為有意思的是在歷史上可以稱得上雄主的皇帝,都不是嫡長子。比如漢武帝是漢景帝的第九子或十子(史料記載有爭議),唐太宗是唐高祖的次子,明成祖是明太祖的第四子,康熙皇帝是順治皇帝的第三。似乎高成材的都是非嫡長子。這裡面有沒有什麼深層次原因呢?
  • 明朝的內閣首輔只是五品官,但為什麼看起來權力比皇帝還大呢?
    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722字,閱讀約6分鐘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內閣在明朝中後期的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代表整個公務員體系。但很少有人知道,事實上,內閣成員的官職,其實並不高。內閣中,一般設置一至七位大學士。
  • 如果張無忌是皇帝,他百年之後最大的可能會傳位給周芷若的兒子!
    《倚天屠龍記》中,按書中的說法,不考慮真實的歷史,張無忌身為明教教主,明教又是抗元的主力,在最終抗元大業成功後,身為明教教主的張無忌是有機會上位的。只是書中結局時為了符合真實的歷史,才強行讓張無忌退隱,位置讓給他的手下朱元,璋,這位真正的明朝開創者。
  • 西方歷史上有很多女皇,中國為什麼只有一個?
    提到女皇這個詞,相信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一定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雖然說武則天唯一的女皇帝並不切實際,但她卻是史學家們唯承認女皇帝。不過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古代西方一堆女皇,中國只有武則天一個,和幾個不被史學家承認的女皇,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慘的皇帝,宋欽宗算一個吧?
    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慘的皇帝是誰?他應該也是中國歷史上命運最慘的人。幸福的人兒都是相似的,悲慘的人兒卻各有各的悲劇。這世界沒有什麼最慘的人,只會有更慘的人,無論他是天子還是平民百姓。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麼一個皇帝,他叫宋欽宗,一不小心就成了北宋的亡國之君,我感覺他至少是所有皇帝中較慘的。他是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的長子,也是宋高宗趙構的異母兄。
  • 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力的十大太監
    縱觀中國上下5000年,在歷朝歷代中都有成千上萬的太監,暫且不去說他們的忠奸好壞,但他們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懂得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真是無所不能,有甚者更是權傾朝野,獨攬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盤點一下歷史上站在權力巔峰的八位太監吧!
  • 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中,誰是最長壽的一個?
    在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帝這一個重要的人物,佔據了五千年的歷史中,絕大多數的時間,封建社會的皇帝們雖然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及錦衣玉食和榮華富貴的生活,皇帝們看上去榮耀無比和高高在上,實則是較為悽慘的一類人群。
  • 中國歷史定律:為何皇帝永遠鬥不過太后?
    歷史上,皇帝與太后爭權奪勢的案例算不上很多,但若有這種事情出現,結局大多是一樣的,那就是太后獲勝皇帝失敗。比較有名的,要數近代的慈禧太后了,她一生中將同治、光緒兩位皇帝控制在股掌之中,又立了光緒、宣統兩位皇帝,共執政48年,深刻地影響了清朝末年和中國近代的歷史。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武功高強的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武功高強的皇帝? 很多人都印象中,古代皇帝就是高高在上,被無數人保護。有些皇帝弱不禁風,就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只知道吃喝玩樂。但事實並非如此,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武功高強,智勇雙全,否則他們又怎能駕馭滿朝文武。
  • 歷史上408位皇帝,唯獨他是哪一個幸運兒
    那麼我想歷史上的乾隆皇帝一定是每天笑得像朵花一樣,不然怎麼會如此幸運呢?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所以說乾隆幸運是因為無論是與自己的父親雍正皇帝、還是自己的兒子嘉慶皇帝相比,乾隆都非常的幸運。他的幸運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皇位繼承;二是所處的時期。
  • 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五位皇帝,無可抹黑,你知道幾個?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自秦始皇首創皇帝稱號以來,最後到到末代皇帝溥儀,中間經過了四百多位皇帝,有的雄才大略,有的荒淫無度,有的推進了歷史的前行,有的阻礙了歷史的發展,在他們的身上,無論是在政治方面或者生活方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汙點,比如漢高祖劉邦太無賴、明成祖朱元璋疑心病太多等。
  • 中國歷史上十大明君,想當皇帝不容易,想做一個好皇帝更不容易!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標誌著中國歷史正式步入封建制度的新紀元;3、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姓劉名徹)漢武帝十六歲時登基,為鞏固皇權,中央設置中朝,為加強對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監察,在地方設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級別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級別的郡國守相 。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 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
    悠悠中華文明,有多少興亡成敗都化作煙雨中,留下來的只是史書上文字。今天小編帶領大家說說中國歷史上的奇葩皇帝,他們幹了那些事兒讓人銘記。
  • 周星馳在《九品芝麻官》中被封為八府巡按,這在歷史上是多大官?
    因此,八府巡按,簡單來說就是一個省份的巡按。雖然八府巡按只是一個正七品的小官,但是這個職位擁有的權力與職位大小無關,反而權力非常的大,做八府巡按的人是一般人都不敢得罪的。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期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意思就是說,八府巡按監察所有官員,管理並且懲罰貪官汙吏,向皇帝推薦自己看中的人才,相當於皇帝的一個耳目,還可以代替皇帝微服出訪,並且向皇帝報告民間發生的事情。
  • 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個皇帝,怎麼算呢?
    在我國歷史上皇帝是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封建王朝的代名詞,但是你要是問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帝的話,這個問題確實不好回答,因為答案不唯一。皇帝都不唯一,他們的事更多了,你又了解多少呢。中國歷史上還有四位女皇帝北魏殤帝(元姑娘、元氏) ,年號武泰,在位不到一年。文佳皇帝(陳碩真)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稱"文佳皇帝"。
  • 權力要合理分配,若一個人太獨裁,那麼,其結果往往是權力被架空
    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和朱熹的《資治通鑑綱目》在名分觀點上,繼承發揚了孔子的思想。「名分」,可以說是儒教理學中的代表思想,在這樣的理念下,中國維持了數千年的文明。古代中國人十分講究名正言順,因為,那時候「名分」才是權力的合法性來源。譬如: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雖然,一個男人可以有許多的女人,但是,正妻和妾室卻有實質的不同,男人的原配通常享受使喚妾室的權力。
  • 胤祥同和珅比,誰的權力更大?「常務副皇帝」和「二皇帝」的區別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有著諸多被其信任、倚重的寵臣,但真正能讓其「絕對信任」、「絕對依仗」、「給予無限權力」的人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怡親王胤祥。「常務副皇帝」,就是後世對胤祥權勢之盛最為形象的稱呼。巔峰時期的和珅,官至內閣首輔、領班軍機大臣,甚至可以「挾百官於朝廷,橫行無忌、威福由己」,權勢一度凌駕於嘉慶皇帝之上,被時人乃至外國使臣稱為「二皇帝」。一個是雍正朝的「常務副皇帝」,一個是乾隆朝的「二皇帝」,怡親王胤祥和權臣和珅相比,誰的權力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