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市場當中,「品質」長久以來都是市場最為關注的一環。而在汽車這樣由數萬個零件構成的精密產品中,品質就更是消費者在購買時的重中之重。
蔚來尋求江淮代工
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過程中,新勢力往往被看作是欠缺了製造底蘊的存在。自被稱作「新勢力元年」的2015年開始,國內出現的造車新勢力已經超過500家,但截至到今年,真正實現量產車上市交付的不過十數家。
天際汽車紹興匠心智造工廠
雖然在上市與交付期,消費者出於在新設計、智能化方面的新鮮感,對這些產品有著足夠的包容度,但隨著交付量的提升和行駛裡程的增加,新勢力產品伴隨而來的品質問題也日益引起了市場的重視。蔚來、小鵬等新造車們,由於在品牌初期急於將產品推向市場,大都會選擇代工形式生產,同時為了降低單車成本,像是蔚來所選擇的江淮工廠,的確在交付時成為了消費者的「眼中釘」。
既然市場存在矛盾,就會出現把握機會者從中找到「盲點」。在新勢力不斷起勢的幾年間,不斷有掉隊的車企被淘汰,也不斷有著第二第三梯隊的佼佼者們向第一梯隊發起著衝擊。天際汽車,正屬於找到了市場盲點並開始向第一梯隊發起衝擊的後者。
抓準市場盲點 自建改變格局
如前文所說,處在品牌建設初期的造車新勢力們,大多數都將目光投向潛在消費人群的身上,關注點也更在於車市變革時期的新方向,但如此做法卻很難在造車和技術層面上有突破性的進展,更別提為消費者打造出堅實可靠的品牌形象。
從長遠來看,造車是一個長產業鏈與技術、資金緊密結合的密集型行業,要做到「恆而久」,最基本的需求便是對汽車的生產和製造的高標準與嚴要求。對於缺乏造車經驗的新勢力而言,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在與傳統車企的市場競爭中就將顯得漏洞百出。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博士
不同於多數新造車企業「先代工,再建廠」的模式,天際汽車自成立之初便堅定自建工廠,保證了高難度製造工藝和嚴格質量檢驗的實現,確保每臺車的產品質量始終如一。作為天際汽車打造的國際一流的綠色汽車製造工廠,天際汽車紹興匠心智造工廠完全秉承工業4.0標準打造,工廠包括衝壓、塗裝、焊裝和總裝在內完整的四大工藝,廣泛採用汽車行業先進位造工藝裝備及環保節能新工藝、新材料。
有了自建工廠來保證品質基礎,天際也在著手打造屬於自身的品質標籤——智能。品牌的打造需要強大的產品實力,產品實力來源於更強大更智能的製造體系。除了創始人張海亮自身的工程師出身,創始團隊也均具備20年以上的資深造車經驗,相比於其他造車新勢力多為「代工」的模式,天際汽車自帶工廠的模式,令其對於生產流程的掌控力更強。
以人為本的奠基
「以人為本」一詞在眾多行業的生產工廠中都十分常見,但真正將之付諸實現卻並不容易,蘋果在iPhone 12上為了「環保」取消了充電器和耳機的配送,得來的卻是誠意下降的爭議。若是將這種理念貫徹至「冰冷」的汽車生產線上,就更是一項難以平衡的難題。
基於此思考,天際將智能化的「溫暖」帶到了智慧工廠當中。遵循服務於人的理念,天際汽車從產品的誕生之初,便將「以人為本」的體驗作為製造工藝的原點。
眾所周知,汽車生產過程中塗裝技術路線的選擇是影響環境的主要因素,天際汽車匠心智造工廠塗裝車間全面採用環保工藝和環保材料,將對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極致。而在技術端,塗裝車間依據豪華車製造標準進行規劃,並採用前處理電泳360°翻轉輸送系統,與傳統擺杆鏈輸送系統相比,可使前處理電泳工藝槽體積減小30%,設備運行能耗降低10%,同時能更加有效地消除車身在前處理電泳工藝過程中產生的空腔氣泡,提高前處理電泳品質,保證車身防腐效果。
同時,一流塗裝設備供應商EISENMANN的VarioLoc免滑撬輸送系統也是在全球範圍內首次應用在乘用車生產工廠,相較於傳統滑撬輸送系統,可使生產線更加柔性、緊湊,車間整體運行能耗更低;並實現烘乾爐內部免潤滑油維護,有效提高車身漆膜質量。一系列先進技術的加入,節省了能耗的同時,又將整車生產過程中對員工的健康影響降到最低,展現了天際汽車對以人為本的貫徹思考。
除此之外,為了保障生產過程和處理過程的環保節能,天際智造工廠還採用環保型塗裝材料、E-Cube乾式漆霧分離系統、油漆車間廢氣處理系統等環保材料和工藝,從而全面保障了對車間員工與消費者的健康關懷,以及對於企業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
極致智造的把控
除了盡到對員工與社會的責任,天際汽車也深知好的用戶體驗與汽車生產工藝和品質息息相關。在全球工業4.0的大背景下,「智造」已經成為優質車企造車水平的最佳體現與衡量標杆。為此,天際「智造」工廠通過世界級數位化生產及管理系統,全面為消費者提供著極佳的質量保障。
9月份正式上市的天際ME7,作為天際汽車首款智能電動SUV,不僅憑藉「先鋒重構美學」的設計語言,斬獲德國iF設計大獎,被譽為新造車車企中的最美車型,在內飾設計以及配置方面,也有著肩德主流高端汽車品質。而鑄就了天際ME7前沿設計、極致安全和嚴苛標準三大價值體系的根本,正是天際汽車以匠心精神滿足用戶對品質永不改變的追求。
在佔地35000m2的焊裝車間一期內,74臺發那科(FANUC)機器人、70把尼瑪克(Nimak)機器人焊槍、47臺哈姆斯溫德(Harms&wend)中頻自適應焊機以17臺德國杜爾(Dürr)的全自動塗膠設備將自動化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整個工廠採用全自動化柔性生產方式。地板、總拼及門蓋等關鍵區域焊點自動化率達到100%,極大程度上保障整車焊接的穩定性。
不僅如此,在傳統自動化的基礎上,天際智造工廠還引入了機器人雷射在線檢測系統,藍光離線測量系統,塗膠視覺監控系統等先進的檢測監控系統,硬體與軟體的雙重輔助,令工廠能夠智能地進行車身尺寸及塗膠質量的監控,整體工藝大幅領先行業平均水平。其中,藍光測量系統能夠對整車2000餘個測點進行離線快速檢測,精度可達±0.3mm,通過對車身尺寸測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能夠快速發現問題並分析尺寸變化趨勢,可有效監測車身尺寸精度;機器人雷射在線檢測系統可實時監控生產線上的車身尺寸狀態,測量精度可達到±0.3mm,有效監控了整車尺寸穩定性;塗膠視覺在線監測系統能夠有效檢測膠水寬度、位置和連續性,實時與標準塗膠模板進行比對,出現偏差將自動報警,保證了車身塗膠質量。
品質至上的突破
在天際汽車董事、CPO劉巖博士看來,「品質至上」是堅持不變的宗旨。對於天際首款智能電動SUV,天際ME7的品質將成為品牌打開市場的關鍵所在。也是天際汽車對標其他新勢力時的最大優勢所在。
天際汽車匠心智造工廠採用5序衝壓工藝,拉延、切邊、整形、衝孔、翻邊;5序工藝從根本上保證了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車身造型線條的連續性,和傳統的4序衝壓工藝比較,模具結構簡化,工藝過程分解更細,衝壓件質量更易於保證和可靠。按照豪華車製造標準進行規劃,公差可控制在±0.2mm範圍以內。在智能智造的基礎上,天際還加入了破壞性的檢查室及金相實驗室。量產後,還將不定期抽查、拆解下線的車輛,結合超聲波檢查設備,全面考察裝備、工藝、操作是否遵守製造標準。正是這種為更高品質、更智能產品的生產理念,才為天際汽車的未來提供了無限可能。
而這種對於品質的嚴格把控,也不僅僅存在於整車的框架之上。作為新能源汽車上最重要的核心,三電系統直接影響著整車的行駛質感及安全性。為了在天際ME7上找到更好的駕控感受,並為消費者帶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天際汽車不惜重金正向研發電池包技術,並將穩定性作為優先事項,除了常規的正碰和尾部保護,還在門檻內增加滾壓鋼對整個門檻區域進行撞柱防護,在電池底部加裝了超高強度鋼板,對電池系統從結構維度做了立體防護。
硬實力兜底 「生存」才有創新
記得有不少人在北京車展前的天際ME7上市會後,認為天際作為造車新勢力入市太晚,設計和續航沒有太大突破的前提下,或許很難在市場中找到自身的定位。但縱觀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黃金十年的爆發期蒙蔽了太多「投機者」的雙眼,而面臨近年車市寒冬與疫情等外界因素幹擾後,市場的自我淨化機制,也最真實地反映出消費者潛意識中對車輛的需求——品質。唯有車企具有硬實力,才有資格在愈發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談「生存」,這不僅是針對傳統車企,更是對新勢力車企們的警示。
「任何一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打造極致智能電動汽車。」這是天際汽車對於自家產品的高標準,也是天際品牌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製造態度。正如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博士所說:「我們所有的投入與努力都是為了確保交付給客戶的每一輛天際ME7都是質量可靠的產品,生產一致性是所有新創車企都要面對的考驗,我們以極致創新的服務為天際ME7上市交付做好了準備。」如今,天際已經在「智造」工廠的前提下做到了前者,至於在天際ME7和更多新產品上的極致創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