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皮膚怎麼變黃了?別著急,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快速消退有訣竅

2020-12-19 騰訊網

醫學上把未滿月寶寶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多發於出生後的一周內。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

寶寶的黃疸數值怎麼看?

黃疸的數值其實就是監測膽紅素的水平,膽紅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mg/dl,一個是umol/L,他們的關係是1 mg/dl=17.1 umol/L。

怎麼辨別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呢,可以根據下方圖表進行判斷:

簡單來說,黃疸出現得早(24小時內)、升得快、程度高、持續久(超過2周者)、退而復現,寶寶有症狀如吃奶減少、發熱、煩躁或嗜睡等情況的,需立即就醫。

黃疸分類

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病理性的黃疸需要及時就醫治療,但生理性的黃疸只需要護理得當,會自行康復。

1)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大部分新生兒黃疸屬於「生理性黃疸」,會在1~2周內消退,也有很多寶寶會持續1個半月,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甚至可能持續幾個月。但如果膽紅素急劇上升,進入腦細胞,造成「核黃疸」,就會對寶寶造成嚴重的傷害。

黃疸增加,寶寶是從臉軀幹四肢、眼睛變黃。

黃疸減退,是從四肢、眼睛軀幹臉退黃。

如果你很難判斷寶寶的黃疸退沒退,可以2~5天去醫院檢查膽紅素水平。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好,就說明黃疸不嚴重,大概三、四周黃疸就能完全消退了。不過,早產寶寶相對要慢一些。

但是,還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寶寶,屬於「病理性黃疸」,要警惕了。

2)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黃疸症狀比較重,可能還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而且進展快、持續時間長。

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損傷神經系統,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

新生兒黃疸了怎麼快速消退?

那麼,如何能讓黃疸快速消退呢?可以用這五種方法!

一、曬太陽

利用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來治療減輕寶寶的黃疸,這是最常見也是最直接的辦法。

二、勤餵奶

勤餵奶有助於提高剛出生的寶寶體內的有益菌,促進腸蠕動和膽紅素在糞便中排洩,減少生理性黃疸轉變為病理性黃疸,降低膽紅素水平。

三、添加糖水

如出生24小時後測得黃疸指數>9 mmol/L,可以在兩次餵奶之間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剛出生的寶寶小便次數,以利於小便中膽紅素的排洩。

四、遊泳、洗澡

寶寶出生後多進行遊泳可以促進胃腸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島素釋放增多,食慾增加。而且遊泳時活動消耗量較多腸蠕動加強,排便多,有利於胎糞的儘早排出,從而降低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五、撫觸

給剛出生的寶寶進行撫觸可促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多,增加嬰兒的餵哺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促進胎糞排洩。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從而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幫助寶寶生理性黃疸的消退。

願每個黃疸的寶寶最後都能變回原來那個粉嘟嘟的樣子,健康快樂成長!

相關焦點

  • 科學育兒第六封信: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出現生理性...
    可是孩子剛出生8天,皮膚、黏膜、白眼珠都變黃了,其他健康情況良好,大小便的顏色也正常。我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裡是偏僻的農村,去醫院不方便,家裡人十分焦急,請您談談新生兒皮膚發黃是怎麼回事。
  • 新生兒黃疸,藍光到底照還是不照?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為「十孩九黃」,認為剛出生的寶寶出現黃疸是正常的,等寶寶滿月了或者長大點,黃疸自然會消退,不需要治療。其實這種黃疸是生理性黃疸,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出生後4~6天是最黃的時候,7~10天以後逐漸消退。
  • 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有那麼可怕?
    醫學上將出生28天之內新生兒出現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黃疸本身是由血紅素代謝異常引發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以及鞏膜等異常泛黃。生育過的家長應該都知道,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問題,更是有句俗話說:十個嬰兒九個黃,都要住院照藍光。
  • 「說醫不二」寶寶黃疸高自購藍光燈照?新手爸媽可別踩坑
    新生兒黃疸是指寶寶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引起皮膚、黏膜、組織都「染」成黃色的現象。寶寶在母體時,膽紅素由孕媽代為排出體外,寶寶出生後就要靠自己排出。「曬太陽退黃疸」在理論上有效,但效率低,一不小心還可能讓寶寶著涼、眼睛和皮膚曬傷。黃疸還會危及生命?
  • 解密: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12.9mg/dl
    新生兒黃疸幾乎是所有的足月寶寶都會出現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在寶寶出生後1個星期內會出現皮膚發黃的現象。新生兒也有生理和病理之分,醫學上把生理性黃疸的值作為新生兒黃疸正常值。那麼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下面大家就一起來看看下文的詳細講解吧。 足月出生寶寶的黃疸正常值與早產兒又有所不同。
  • 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黃疸為什麼要照藍光新生兒黃疸採用藍光療法是非常簡單而又有效的方法之一。治療機理是這樣的: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就在於血清中膽紅素濃度過高,在體內積聚到一定水平之後造成了皮膚黃染的一種現象。血清中的膽紅素大部分是以非結合膽紅素為主,非結合膽紅素可以在光的作用下轉變成水溶性的異構體,然後經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這就是光照療法治療新生兒黃疸一種機理。光療主要是作用於皮膚的淺層組織,幫助皮膚黃疸快速消退,但是真正的源頭還是血清中的未結合膽紅素,因此光療即使發現皮膚黃疸消退,也不一定表明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已經降到正常,可能會出現反彈。
  • 黃疸寶寶日間藍光照射治療——南陽醫專一附院兒一科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致使皮膚、黏膜和鞏膜發黃的表現,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我們知道,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 寶寶黃疸多少才需要照藍光?關於黃疸的8個小秘密,父母要知道
    很多寶寶在出生後的幾天裡都會出現黃疸,這往往讓新手爸爸媽媽們非常著急和焦慮,本想著寶寶是一個白白嫩嫩的小可愛。可是沒想到他們卻變成了皮膚黃黃的小人兒,更重要的是父母總是擔心黃疸會對寶寶的發育不利,所以想要立即消除它們。
  • 家長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3天後寶寶病危,全身換血兩遍!
    我們常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真的非常常見,新生兒寶寶基本都經歷過。 最近有姐妹私聊飛燕老師說:「寶寶黃疸可以曬太陽嗎?」「冬天這個太陽有用嗎?」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寶寶變身「小黃人」不容忽視,孕媽這3個「壞習慣」要注意
    畢竟「變黃」可不是件小事……雖然說「十個寶寶九個黃」,但寶寶變黃這事吧,可大可小:有的寶寶就是黃著玩玩、啥事沒有;但有的寶寶卻因此失去了小生命。不是奶爸我信口雌黃聳人聽聞,有圖有真相。但孕媽們也不要過分緊張,只有用心對待,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寶寶變身「小黃人」是怎麼回事?
  • 家長用這個方法給初生寶寶退黃疸 卻讓寶寶進了重症監護室 - 紅網
    紅網時刻8月11日訊(通訊員 成彩麗 楊楠)剛出生10天的小豆豆因哭鬧不止、拒奶來到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就診,主任醫師董曉斐查看後發現寶寶顏面部、腹部、背部、四肢等多處皮膚灼傷,有大小不一的水泡,有的已經破潰化膿,詢問後得知患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家屬用艾草點燃對皮膚進行反覆燒灼
  • 新生兒面色發黃是怎麼回事
    小樂樂出生第四天,被查出有黃疸。雖然知道黃疸是常見疾病,過沒多久就會好,但是剛做了媽媽的小王,抱著軟軟的小寶貝在懷裡,心裡不安起來了,特別是等了好多天,看到小臉蛋還是黃黃的,更是擔心害怕了。接下來小編便帶大家了解新生兒面色發黃到底是怎麼回事?一、為什麼嬰兒會出現面色發黃?
  • 重視這些事,才能安然度過新生兒時期!
    初為父母,在養育新生兒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而新生兒時期是整個嬰兒階段最重要的時期,需要非常細緻的呵護。那麼有哪些事情是這個時期必須注意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 新生兒溢奶如果新生兒喝完奶後溢奶,千萬別緊張,這是因為新生兒的胃是水平的,溢奶是生理性反應。
  • 新生兒常見問題盤點
    ');}-->   小寶貝順利誕生後,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例如剛出生的嬰兒怎麼這麼黃,是不是不正常?拉的便怎麼是綠色的?寶寶鼻子兩邊怎麼長了白點點?但凡發現一點寶寶不對勁寶媽都要一驚一乍,很多寶媽的焦慮也是從此開始的。
  • 寶寶黃疸偏高,父母自購藍光燈在家照射,5天大的寶寶皮膚似南瓜
    寶寶黃疸偏高,父母自購藍光燈在家照射,5天大的寶寶皮膚似南瓜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浙江台州的王女士抱著出生5天的寶寶急匆匆地去到當地醫院兒科診室,寶寶全身皮膚泛黃,就像小南瓜。醫生立即給寶寶進行一系列退黃治療,檢測到血清總膽紅素高達429mg/dl,必須立即換血治療,不過好在治療及時,寶寶的黃疸最終得以消退。
  • 剛出生的寶寶黃疸,用藍光治療會有傷害嗎?
    所謂的「藍光」,是指一種特定波長呈現出藍色的光,這種光線在照射到身體的時候,能夠讓機體的膽紅素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將膽紅素從一種脂溶性物質變為水溶性物質,然而再排出身體,對於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有著重要作用。在利用藍光治療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會擔心藍光治療對新生兒產生其他方面的傷害,那麼藍光治療到底有沒有其他危害呢?
  • 喜多嫂丨寒冷冬季,新生兒寶寶應該怎樣護理?
    很多年輕的寶爸寶媽初為人父人母,在感受著新生兒寶寶帶來歡愉的同時,肯定也在苦惱於怎麼樣更好地護理寶寶。畢竟,第一次當爹做媽,那必須得讓著寶寶啊,尤其是進入冬季,一不注意寶寶就會生病。那麼,新生兒寶寶在冬季的護理,和平時有什麼不一樣,又有什麼地方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呢?準爸準媽、寶爸寶媽看過來,增加知識的時刻就是現在,刻不容緩!
  • 孕媽媽的這幾種行為可能導致寶寶黃疸
    有句俗話說這麼說的:十個寶寶九個黃。90%的寶寶剛出生都會有黃疸問題,甚至很多是病理性黃疸,還沒有看幾眼,寶寶就被送進新生兒科照藍光。但是有少部分的寶寶剛出生是沒有黃疸的,或者說黃疸值很低,這是為什麼呢,這可能與寶媽孕期的一些習慣有關係。
  • 兒科醫生提醒:新生兒這些生理現象不是生病,父母別白浪費錢
    這時,這位媽媽稍微穩定了一下情緒,傷心地說:「我家寶寶剛出生的幾天還好好的,能吃能睡。但今天我給她換尿布的時候,發現了尿布上有血絲。」這位媽媽邊說邊打開寶寶的紙尿褲,給醫生檢查。醫生細細地觀察了寶寶的紙尿褲,又詳細地檢查了寶寶的身體後,然後笑著說:「寶寶長得很好,別擔心!紙尿褲上的血絲,是新生兒女寶寶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俗稱」假月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