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志傑
嶽陽樓始建於何時自古眾說紛紜,主要有三說:一說「莫詳創始」,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修建的,「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與範經略求記書》就是這麼介紹的,範仲淹寫《嶽陽樓記》也是據此打的底稿;二說「肇自漢晉」,即「自三國時始」,前身是「魯肅閱軍樓」,明代王凱等人編纂的《嶽陽樓詩集序》持此說;三說是「創始於唐代」,南宋張舜民的《墁畫集·郴行錄》首倡。綜合三說,檢閱歷代文獻,《嶽陽樓志》認定「二說」較為可靠。
嶽陽樓自始建至今一共重修了多少次,出乎絕大多數人的意料,據不完全統計,歷朝歷代及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後一次幾近重修的大修理,有五十多次。
記載最早的一次重修在東晉義熙八年至南朝宋元嘉三年之間,經過這次重修,嶽陽樓開始由軍事設施向觀賞樓臺過度。隋唐時期有三次重修大修,宋代因戰火和天災毀滅,成為重修次數最多的朝代,其中北宋3次,南宋4次。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一次當數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時重修嶽陽樓,留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當然,令你想不到的是此次重修也是留在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範仲淹到過嶽陽樓嗎?滕子京是個大貪官嗎?範仲淹是不是言過其實,粉飾太平,在為滕子京掩蓋貪官的事實……這些爭論延續至今。
元代對嶽陽樓新修了一次,明代則有幾次重修大修,其中弘治、正德之間,嶽陽樓毀於一場大火,湖南慈利人周敘寫下《泊舟嶽陽城下,時樓毀於火》,記錄當時自己看到的情景:嶽陽不復舊時樓,獨有山川豁遠眸……嶽州知府劉煥開始重修嶽陽樓,而且恢復了失於宋代的三層之制,氣勢磅礴。此後雖有嶽州知府韓士英、李臨陽相繼修葺,但在嘉靖六年嶽州淫雨霏霏,檣旅不行,雷擊「槌碎嶽陽樓」,嶽陽樓再次被毀,到萬曆年間方又修葺。
不幸的是崇禎十一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與明朝守城大將在嶽州大戰,明守軍敗退,嶽州城失陷,嶽陽樓再次被大火燒毀,根基不存。次年,推官陶宗孔重建嶽陽樓,嶽州太守戴光裕寫下《嶽陽樓記》,惜已佚,如在難說戴之《嶽陽樓記》不會壓過範之《嶽陽樓記》風頭。
滿族入關建立清朝,嶽陽樓流年不利,多次毀於大火、大水等天災人禍。先後於順治十四年左右毀於「火燔」,康熙二年因嶽州城牆坍塌殃及嶽陽樓毀於一旦,康熙二十七年剛剛修竣四年不到的嶽陽樓再次毀於大火。康熙四十年,嶽州知府孫道林不忍嶽陽樓勝景從此消失,倡議捐資重建嶽陽樓,當地人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正當嶽陽樓就要重現昔日英姿時,長江突發洪水,即將竣工的嶽陽樓被衝垮,前功盡棄。從此越雍正至乾隆七年共40年間,嶽陽樓蕩然無存。在眾多文人墨客和當地百姓的呼籲哭喊下,經湖廣總督班第奏準,撥銀六千多兩著手重建嶽陽樓。歷時兩年,在原址重建嶽陽樓,這次重修,增加了刑部尚書張照書寫的範仲淹《嶽陽樓記》,每個字五寸見方,刻在12塊紫檀木板上,就是現在可見的「嶽陽樓記雕屏」。
太平天國事起,清軍與其在嶽州交戰十多次,亭臺樓閣遭毀滅性破壞,出現「荒煙頹壁認蒼茫」「樓閣驚心半劫灰」的悽涼與破敗。光緒六年,一位叫張德容的第二次出任嶽州知府,主持重修嶽陽樓,這是嶽陽樓有史以來最浩繁、最認真的一次工程建設。為穩固樓基,將樓體往後平移了六丈多,使之遠離驚濤拍岸的洞庭水患。這是清朝最後一次大規模保護性重修嶽陽樓,樓基得以穩固,布局得到優化,此勢一直維持到清季而終。
民國以降,兵禍天災頻仍,嶽陽樓破壞嚴重。忙於混戰的軍閥們倒是沒有忘記洋洋大觀嶽陽樓也,時有秀一把重修嶽陽樓之附庸風雅。山東秀才吳佩孚屬下駐嶽兩湖警備司令部軍務處長、嶽陽人葛應龍以老鄉身份召集嶽陽紳商富豪,商議重建嶽陽樓,搭班子籌銀子。在吳佩孚的援持下,葛應龍向當時軍閥政府諸多要員包括曹錕、趙恆惕、蕭耀南等募捐,還到嶽陽城抽取紙菸捐,每百文抽取二十文,造成嶽陽城紙菸價格大漲,哈德門每箱竟高達五銀圓。遺憾的是,重修嶽陽樓藍圖還在描繪中,吳佩孚被湘軍打敗,駐嶽州兩湖警備司令部被湘軍裁撤,重修嶽陽樓大計成了「空中樓閣」。
民國時期最大一次修建嶽陽樓,是在蔣介石夫婦路過嶽陽並在嶽陽樓主樓二樓小憩之後。那是民國二十一年八月,蔣夫婦從武漢到長沙路過嶽陽樓,道士徐至炎趁著給蔣夫婦倒茶之時,向蔣介石稟告嶽陽樓被破壞嚴重的情況,哭求委員長「恩賜重修」。蔣到長沙即令湖南省省長何健要修好嶽陽樓,有了「最高指示」,總算得到一大筆經費。此次重修,是在保持嶽陽樓主樓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最大規模、對整個嶽陽樓周邊環境與建築的綜合整治,還增設一座園門,上書「湖山一覽」;兩座牌坊,一為「南極瀟湘」,一為「氣象萬千」,這是民國時期最後一次對嶽陽樓的重修,也為現在形制打下基礎。
值得慶幸的是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機對嶽陽城進行了三十多次野蠻轟炸,佔領嶽陽城之後將嶽陽樓闢為情報機關駐地,並在附近堆放了燃料和彈藥,嶽陽樓躲過一劫,僥倖保存下來,卻也是破壞嚴重。抗戰勝利後,嶽陽樓道士徐至炎向湖南省政府主席吳奇偉寫了《呈請捐修嶽陽樓勝跡由》,請求撥款修繕。請求報告尚未批覆,內戰開打,嶽陽樓再次置於戰火紛亂局之中,岌岌可危矣!
1949年7月,解放軍佔領嶽陽,1950年4月,嶽陽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嶽陽樓南側地坪修建革命烈士紀念亭,形成烈士公園,同時撥款對殘損的嶽陽樓及輔設建築物進行修補,使嶽陽樓一帶成為憑弔革命烈士和觀賞風景的地方。「文革」期間,受到損害的嶽陽樓樓亭油漆脫落,三醉亭前臺坼裂,仙梅亭地基沉陷,向西南傾斜加劇,危機主樓安全。1969年嶽陽縣革委向湖南省革委緊急報告,請求撥款維修,次年湖南省革委決定,撥款維修嶽陽樓,開始了長達14年的嶽陽樓全面維修工程,之後又分幾段對嶽陽樓進行部分整修、優化,止於1996年完工。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嶽陽樓的樣子。
行文至此,適值2020普利茲克獎揭曉,此乃世界建築界「奧斯卡」,普獎得主之一謝莉·麥克納馬拉在視頻致辭中有一句話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說:「建築和時間一樣古老,也與卡爾·榮格所說的與『同樣遙遠的未來』一樣年輕。世間無永恆,建築無老幼,對未來的展望往往與對過去的追憶共存,一如範仲淹所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俱往矣,重修嶽陽樓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