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一個被揭穿的幻術大師——兼評《妖貓傳》

2021-01-09 銳見

陳凱歌是我國著名導演,先後為國內外觀眾呈現了多部優質作品,其對電影是執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為我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自新世紀以來,陳凱歌導演的上乘作品是越來越少,而其中尤以近年導演的電影《妖貓傳》為劣,甚至直接顛覆了我們的三觀。

陳凱歌父親陳懷皚老先生,臨終前曾遺言他,孩子,你千萬不能忘記歷史啊。但是我們的陳大導演顯然是辜負了父親,將歷史忘得乾淨,忘得徹底。我們就以《妖貓傳》來說說。

在我們的認知範疇內,《妖貓傳》是屬於頭部內容的。可是這麼一部大製作,就解構其內容而言,卻是實實在在的文化糟粕,其內容極為不正。

如何不正呢?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藝路不正,也可以說是藝路不精;二是三觀不正,也可以說是三觀不端;三是心術不正,這個就不用解釋了。

《妖貓傳》簡介說,電影講述了晚唐(實則中唐)時期,金吾衛陳雲樵府中遭妖貓入侵,長安城籠罩在詭異氛圍中,詩人白樂天奉命(奉誰的命)調查此事,結識了僧人空海,兩人抽絲剝繭步步深入,逐漸還原了一段震驚世人的歷史真相。

注意,其說電影的一個目的在於還原歷史「真相」,可結果又是如何呢?

結果是,電影非但沒有成功還原歷史真相,而且是胡編亂造,有意顛倒是非,歪曲史實,向我們撒下彌天大謊,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個千瘡百孔的假象。

用電影的對白,與其說李隆基是「真正的幻術大師」,不如說陳凱歌才是「真正」的幻術大師。只不過這個大師過於自信了,在電影中留下了太多的馬腳,還以為觀眾不會發覺。

誠然,陳凱歌是有些「幻術」手段的,中他幻術還給他喝彩的觀眾不會少,正如劇中賣瓜的老翁(丹龍、惠果大師)與極力喝彩的吃瓜群眾一樣。否則又何以解釋,這部電影能夠矇混過關,順利通過發審部門的審核,且丟人丟到國外去呢。

陳凱歌通過編織精美的電影畫面,表面意在展現盛唐氣象,讓觀眾親近歷史,走進歷史深處,激起人們對大唐盛世的嚮往,增加人們對故國既往成就的認同,增強民族自豪感。實則是欲蓋彌彰,亂點鴛鴦譜,通過幻術虛構事實,曲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愚弄觀眾,玷汙觀眾審美,欺騙每一位走進影院的觀眾,達到其一家人盆滿缽滿的真實目的。

讓我們來見識見識陳凱歌的幻術手段。

一隻貓的生死悖論

先來說電影中的一號主人公,這隻值得陳凱歌為其單獨立傳,並作為電影片名的妖貓。

這只會講人話的貓是從一開場就出現的(應是白龍,三重一輕的步伐是其顯著特徵),但當我們看完整部影片,卻發現有不對之處。這隻貓在未變為貓妖之前,是李隆基的寵愛(黃鶴說,虎給皇上,花給娘娘。皇上說,我只愛這隻貓),馬嵬驛事變中它獨活,並陪葬楊玉環。楊氏被埋後,白龍、丹龍逃出追殺去救被活埋的貴妃,當白龍發現貴妃肉身開始腐爛時,他不忍心殺死它,並表現出捨生取義的大無畏,以自己的肉身作生肉,換取楊氏肉身的繼續潰爛,並將自己的靈魂借生於此貓身。

這一事件當發生在楊貴妃下葬後不久。

但在在陳雲樵家,空海、白樂天與春琴(被妖貓附身)三者過招的那場戲中,妖貓卻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她就是李隆基寵愛的那隻貓,因為馬嵬驛事變,李隆基下令活埋它,陳玄禮執行活埋,因此種下了仇恨。在去陳家復仇時,不料吃了陳家有毒的魚,死在了陳家的桌底下。它的一點冤魂不散,因此出來作亂。

這就奇怪了,李隆基寵愛的那隻貓,它的肉身不是在貴妃身體開始腐爛時(馬嵬驛事變後幾日)被白龍佔據了嗎?它的真身又何以有機會出現在陳家並死在陳家,而且最終由白樂天和空海在桌底下發現貓皮,並親手火化它呢?

按理說,它是連死的機會都沒有的,如果它真的死在了陳家,那麼白龍的靈魂又將如何寄身呢?如果白龍的靈魂無處寄生,又如何實現其雄心勃勃的復仇大計呢?難道有好幾隻貓?如果僅就一隻貓,若其不死又何以變為妖貓呢?若真死了,後續那一幕幕「精彩」的復仇表演,又將何以演下去呢。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悖論。如果說一件事情的發生,它的前提條件都是不成立的(比如電影中的妖貓,其真實存在否?),而我們卻在這件事情上爭論不休,那實在是有些滑稽的。讓我們暫且發揮一下娛樂精神,妖貓真實存在與否暫且不論,反正《妖貓傳》是真實存在的,笑~我們繼續。

精神錯亂的白樂天

劇中,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白樂天」這個人設。一個假的白居易,讓陳大師抹黑得不成樣子的白居易。

如在天子藏書樓上演的那出戲中,陳大師假借白居易之口,讓他興奮而高亢地告訴我們:「所有了不起的帝王,都想開疆闢土,威震四方,玄宗也不例外。但是在我眼裡,這都不是真正的李隆基,只有敢於拿一朝盛世去換一個能和他比翼齊飛的女人,那才是李隆基。」 諸位,這還是我們熟悉的白居易嗎?歷史上的白居易,會精神錯亂到此種地步,給我們輸出這樣的一種價值觀嗎?絕不會。

白居易之所以能為後人銘記,能令唐宣宗發出「一度思卿一愴然」 的悲鳴,不僅僅是因為他有才情,詩寫得極好,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為官時敢於針砭時弊,仗義執言,以期「施於有政」,兼濟天下;而獨善其身時他心裡念念的,始終是民眾的疾苦與世事的飄零。「牛困人飢日已高」,「可憐身上衣正單」,「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這是一顆多麼玲瓏剔透的赤子心啊。

在文學成就方面,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的主張,對於詩歌的功用,始終著力於其是否能補察時政,正如他所言,「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

這樣的白居易,他會說出「拿一朝盛世換一個美人」這樣的混帳話嗎?白居易絕不會,但陳大導演他會。

就如《長恨歌》,這明明是一首政治諷喻詩,但陳大師卻偏偏要來改變我們的既有認知,要引領我們走向「這就是愛情詩」的認識軌跡。他先通過空海之口指出,《長恨歌》寫的就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這還不夠,又用白居易自己的話來回扣這就是愛情故事的主題,「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他愛楊玉環,他知道大唐有了楊玉環,才有了魂」。

還不夠,他就開始亂點鴛鴦譜,杜撰阿布仲麻呂與楊玉環之間的一段愛情「往事」,並通過阿布之口強調,「她是大唐驕傲的象徵」;「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在馬嵬驛,她因此渴望擁抱所有的愛」;「她知道,當死亡來臨時,她再也聽不到愛的表白了」……並最終以阿布日記所記述的「事實」來告訴我們,那是一段震驚世人的歷史真相,此日記在形式上即為書證也為物證。

陳凱歌,他這是要幹什麼。

其實,他是為了服務好觀眾的「荷爾蒙」,為了強化故事的對比與衝突,不惜曲解事實,用於凸顯當愛情面對生死抉擇時,作為男人的李隆基的惺惺作態,假仁假義,以及作為女人的楊玉環對待愛情的堅貞不屈,大義凌然,以達到「貴妃是永遠的貴妃」這樣的認知效果。

而歷史上真實的白居易,他通過《長恨歌》想告訴我們的則是,《長恨歌》不過是以李、楊的故事為創作題材而已,詩裡確有關於愛情的成分,但《長恨歌》真正要想表達的恨,是恨你李隆基只顧美色、不顧蒼生,致使一朝盛世隕落、殘敗,令天下百姓十死其七。你李隆基越是寵愛楊玉環,越是不分場合、不分日夜地思念楊玉環,就越加重此綿綿無絕期的恨。

詩的第一句即詩眼,採用假借筆法,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奧秘所在——「漢皇重色」,正因為你李隆基重色,才有了楊玉環「姊妹弟兄皆列土」,正因為你李隆基重色,直至「漁陽鼙鼓動地來」才驚慌失措,落荒而逃,正由於你李隆基重色,遂令天下百姓「不重生男重生女」。而你李隆基呢,卻是「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樣的諷刺,這樣的恨,是深入骨髓的恨吶。這樣一個明辨是非的白居易,他會讚譽「拿一朝盛世換一個美人」的唐玄宗,並認為這樣做的李隆基才是真正的李隆基?!逗我們玩呢吧。

被惡意篡改的歷史

如果說陳凱歌曲解白居易、《長恨歌》還不算什麼,那麼他肆無忌憚地篡改歷史事實,卻是令人匪夷所思。

為了劇情發展需要,陳凱歌故意篡改的事實有以下幾處:一是關於李白作《清平調》的寫作時間。二是關於極樂之宴及唐玄宗散發擊鼓迎接安祿山之事有無的問題。三是關於阿布仲麻呂最終未能回歸日本的真實原因。四是關於那反覆出現的三十年。

影片告訴我們,極樂之宴為天寶十五載春舉行(公元756年)。在此宴會上,玄宗要求李白為貴妃寫詩,即《清平調詞三首》。而事實上,李白作《清平調》是在其「翰林」任上,實際寫成的時間應是天寶二年或天寶三載,即公元743年或公元744年。這與影片說是在極樂之宴上即興完成的,其前後相差十餘年。

第二,如果真有天寶十五載春的極樂之宴(存疑,也就是沒有),那也絕不可能發生玄宗散發擊鼓迎接安祿山之事,這個純系偽造。因為安祿山最後一次入朝覲見玄宗的時間是在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而後在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即以「清君側,殺楊國忠」的名義率軍起亂,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叛軍即已攻克東都洛陽。隨後安氏也在洛陽稱帝,建號大燕。

可影片卻告訴我們說,在極樂之宴、玄宗散發擊鼓迎接安氏十日後,安祿山反,安史之亂爆發。這不僅與史實嚴重相悖,且確定無疑屬於瞎編亂造。

第三,阿布仲麻呂返回長安的原因,並不是白玲親口述說的那樣,是因為阿布愛慕楊玉環,放心不下其生死不肯離去,而是其乘坐的日本遣唐使船於海上遭遇風暴,被逼無奈返航。而陳大師為了劇情好看,在阿布與楊玉環之間,又硬生生設計了一出狗血愛情戲。

這些都還不算什麼。在劇中,被篡改的最嚴重的則是第四點,即那反覆出現的「三十年」。

首次出現這個三十年,是白樂天說李白的。白樂天負氣地說,「李白不過是早生了三十年,沾了些開元盛世的仙氣」(李白生於公元701 年,離白居易當校書郎、唐德宗被妖貓「虐死」的公元805年已過去百年之久,何來的早生三十年之說)。接著,當春琴假「揭秘」李白寫完《清平調》扔筆之後才見到的楊玉環時,白樂天再次提及,「你說的那是三十年前的舊事」。接著,是空海對白樂天說,「三十年過去了,仍然心系貴妃的只有你」。接著,是白玲向空海和白樂天回憶,三十年過去了,我仍清楚地記得日記的第一句,「我是一個無情的人」。接著,就在大屏幕上直接打出了「三十年前」幾個大字,且持續數秒。再接著,是妖貓即白龍對著白樂天和空海哭訴,「我守了她整整三十年」。

影片向我們介紹說,空海與白樂天首次相遇的時間是在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即公元805年),那麼有他倆同時參與,且發生在三十年前的事件,時間上應是公元775年前後。而此時,白居易出生才三年(公元772年生),空海出生才一年(公元774年生),其所指的安史之亂、馬嵬驛事變並不是發生在公元775年,而是發生在公元755年和公元756年,其前後相差二十年。

但電影中這麼多人,眾口一詞地認定那是發生在三十年前的事,想表達什麼呢?陳大師為什麼要向我們偽造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為了使事件與白居易、空海這兩大主角的出生年齡契合,另一個目的是為了順利推出陳雲樵這號人物,同時達到順手栽贓陳玄禮家的目的。

無辜躺槍的陳家

整部影片以陳玄禮、陳雲樵家各種事件串起。

總共2個小時的電影,其第一個小時,大多數場景是在陳家、宮中、胡玉樓這三個地點的不斷切換中完成的,由陳雲樵攜妻春琴來引發話題。而後一個小時,主要由極樂之宴、馬嵬驛及貴妃墓地這三個場景組成,由阿布的回憶、陳玄禮馬嵬驛叛變、楊貴妃被埋、白龍控訴等來牽引話題。

其中,春琴被妖貓附身,陳雲樵與春琴的魚水之歡,陳雲樵的愛逛妓院與出手闊綽,陳雲樵同事們的愛當眾調情;妖貓附身陳雲樵姘頭麗香並試圖毒害陳雲樵,妖貓攻擊陳雲樵,妖貓作亂陳家並大開殺戒;陳雲樵的膽小與懦弱,陳雲樵的殺妻與不負責任,到最後陳雲樵被虐瘋了。

陳雲樵瘋了也無所謂,可以接著拿他爹陳玄禮開涮,陳玄禮的逼宮與背叛,陳玄禮的要挾與驗屍,陳玄禮的下跪等等。所有這些情節的設置,都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內容,如果剔除這些內容,電影不好看了不說,其實就是無法組成完整的電影了。

前文說過,陳凱歌之所以要篡改歷史,偽造歷史,其動機之一就是為了推出陳雲樵這個人物,使之與馬嵬驛事變和陳玄禮建立關聯,以增加妖貓復仇的合理性——「陳雲樵,欠債總是要還的」,用以增添電影的賣點。只有將陳家的事引入影片,電影才更加精彩,更香豔,才可以有更適當的理由向我們證實,讓我們相信,這部電影就是在還原歷史「真相」。

殊不知,「作惡」的陳凱歌就一睜眼瞎,歷史事實就在那兒擺著,是你想篡改就能改的嗎?歷史人物就在史書裡,其血液還在其後代的身上流淌著,是你想誣陷就誣陷的成的嗎?電影通過白樂天及春琴告訴我們,陳家三代世襲金吾衛,陳雲樵為陳玄禮的兒子,陳玄禮不僅逼死了楊玉環,且親手活埋了集玄宗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那隻貓。但是諸位請注意,這裡提到的這些關於陳家的真真假假事,有些是有待商榷的,而與陳雲樵相關的所有情節,其實都系偽造的,陳家是無辜躺槍。

史載,陳玄禮初為果毅都尉,景龍四年(公元710年,其20歲左右)以助玄宗除韋後、安樂公主有功,成為玄宗嫡系,後晉升為龍武大將軍,一生守衛玄宗,忠心耿耿五十載。至德二載(公元757年),陳玄禮隨玄宗自蜀返京,獲封國公,上元元年八月(公元760年)致仕(70歲致仕),旋即病死。

根據這一歷史脈絡,馬嵬驛事變中(公元756年),陳玄禮已過 65歲,至唐德宗死的公元805年又過去了50年,若其真有陳雲樵這號兒子,且其仍健在的話,按照歷史年輪斷代法推測(28年正負4年),陳雲樵起碼已近80歲了,他怎麼可能會像電影所表現的那樣,整天縱情酒色,不僅與春琴水乳交融,還在胡玉樓大肆揮霍,不停沾花惹草,且發瘋後還能上樹呢。

正常邏輯說不通,角色又太重要,必須有,那怎麼辦好呢?沒有其他解決辦法了,那就篡改歷史吧,只要能偽造出一個年富力強的陳雲樵來,同時採用模糊時間概念的手法,不就可以達到電影想要的目的了嗎。

這就是陳凱歌的手段。為了劇情需要,對真實歷史人物及其後代,他是可以隨意塑造的,也是敢於隨意捏造的。只要不滿足情節需要,那就推翻歷史事實,為他書寫新的「歷史」。

電影中,陳凱歌不僅刻意縮短了真實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而且對歷史人物,他也敢於妄下定論。如他借白樂天和空海之口說,陳玄禮所率領的拱衛唐玄宗入蜀的禁軍即為叛軍,「叛軍已經殺了楊家兄妹,如果再交出楊玉環,或者楊玉環自殺,已經失去皇帝權威的李隆基,自己只能是死路一條」,「如果她隨阿布離開,叛軍一旦察覺,皇帝本人還是死路一條」。又通過白樂天之口直接告訴我們,陳玄禮就是「馬嵬驛事變的主謀」。

這樣的栽贓,這樣的誣陷,為的什麼?

有關陳玄禮,新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均有記載,史學界的研究也多有涉及,如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胡澱威《馬嵬驛事件的真象》,蒙曼《唐玄宗朝北衙禁軍準內廷體制的形成及其影響》、《蒙曼說唐》等,已經為我們基本還原了較為真實的陳玄禮,哪能像你陳凱歌這般武斷,說你是主謀就是主謀,說你是叛軍就是叛軍呢?

更真實的陳玄禮,根據浙江地區族譜記載:陳玄禮系出潁川,為南北朝時陳國皇族後裔,是陳宣帝曇頊六世孫。陳被隋滅,隋為唐亡,陳宣帝子義陽王陳叔達心懷家仇國恨,在隋煬帝昏庸無道,李淵父子在太原反隋中倒戈,助李淵奪得天下,後一路晉為唐朝宰相,是為唐元功臣。

玄武門之變前夕,李建成等屢次在李淵面前非議李世民,陳叔達向李淵進言,表達意見。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得勢,陳叔達在李淵徵求其意見時,以對社稷功之多寡為評判標準,支持李世民上位。李世民登帝後,鑑於陳叔達此前的公論,反過來對陳氏家族庇護有加,實在自然不過,此史書亦有明載。陳叔達死後諡號為「忠」。

陳玄禮二十歲左右即為禁軍千騎營長,除了自身武功之外,若不為祖輩、家族的福澤所庇,也難以成其大功。而陳玄禮的一生,也堪是忠於大唐、忠心玄宗一生的真實寫照。馬嵬驛事變後,至玄宗入蜀,及至重返長安,陳玄禮始終相伴李隆基左右。唐玄宗雖因失楊氏痛苦不堪,但其並未加罪陳玄禮,不僅未加罪,且封其為蔡國公,直至其退休老死。

馬嵬驛事變後的第二年,即公元757年,杜甫任左拾遺,因觸怒唐肅宗被遣歸家,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杜甫一路見證了戰爭的慘烈,民生的凋敝,作《北徵》詩一首。其中有「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微爾人盡非,於今國猶活」之句,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杜甫說,感謝你啊陳將軍,若不是你及時斬殺了楊國忠全族,不知道這個國家今天會淪落成什麼樣子,正是因為有了你及時的「仗鉞奮忠烈」,現在國家存活了下來。

可以說,陳玄禮是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作出過關鍵抉擇的人,其對歷史有大功。可在《妖貓傳》中,陳大師你卻假借他人之口,左一個叛軍,右一個主謀,把屎盆子勁往有功之人身上扣。《妖貓傳》母本小說《沙門空海·大唐鬼宴》,雲樵本姓劉,一個普通的基層金吾衛職員,何以在電影策劃中卻要將其附會至陳玄禮家,加罪於陳玄禮家族及其後裔,使陳氏一族蒙羞呢。

1200多年過去了,今天,陳玄禮的後代仍大批生活在浙江大地,綠谷深處。陳大導演,你全家姓陳,何以幹出損陳氏一族而豐自己一家之資的事呢。若得機會見著你,還真想問您一句,為何您的父親初姓鄭。

相關焦點

  • 大師陳凱歌最被低估的神作《妖貓傳》:中國最美的浪漫主義電影
    《妖貓傳》最終票房只有不到六億,作為一部據說投資超過十億的影片來說,可以說是虧損慘重,這樣一部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寫意片票房成績不佳似乎也在意料之中,畢竟商業市場是不太能接受這樣的片子的,但豆瓣評分也只有6.9,是不太能令人滿意的。
  • 陳凱歌的《妖貓傳》給我們講述了另外一個楊玉環的死亡真相
    最近又看了一遍《妖貓傳》。覺得以前並沒有看懂,如今重看,才發現其中的奧秘。就拿電影名字來說,為什麼不是《貓妖傳》?《妖貓傳》總覺得有點拗口。主要看點《妖貓傳》裡有許多歷史元素,有真有假。奇幻的場景也有很多,也有驚悚畫面。白龍對楊玉環的痴情,是這部劇最讓人感動之處。劇裡保持陳凱歌大場面的一貫作風,完美地展現當時唐國奢靡的風氣。
  • 陳凱歌6年建座長安城,《妖貓傳》真的算是爛片嗎?
    有人說在《妖貓傳》裡看到了《無極》的影子,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究竟十二年前「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讓陳凱歌險些跌落神壇。直到本日,《無極》照舊中國影戲中評價分裂最嚴峻作品之一。《妖貓傳》的名頭剛打出來,許多人以為陳導又要放飛自我,但從豆瓣評分7.0,到現在票房5.28億來看,實在沒很多人擔心的那麼糟。
  • 《妖貓傳》陳凱歌的盛唐美夢一雪12年前《無極》爛片之恥
    由陳凱歌導演的賀歲奇幻鉅制《妖貓傳》自12月22日上映以來,掀起了從普通觀眾到專業人士的持續討論。影片中華美復古的唐城、玄幻精緻的視覺效果留給網友極為深刻的印象,不少觀眾直呼:良心之作,影片即使下線後也是話題不斷,豆瓣評分罕見回漲。
  • 《妖貓傳》:雖華麗至極,但還不是最好的陳凱歌
    《妖貓傳》楊貴妃影片開頭描述了一個十惡不赦的貓妖的形象,讓人膽戰心驚的同時 ,又急切地想要知道貓妖背後的故事。貓妖愛吃魚眼睛的細節,其實也是在暗示了主角所經歷的「魚目混珠」的騙局。這部影片曾經是2017年下半年國產電影戰場中最讓人期待的電影之一。導演陳凱歌在影壇的地位,讓許多觀眾都翹首以盼。
  • 妖貓傳:我們在談論妖貓傳時,我們談論的究竟是什麼
    | 妖貓傳 在看《妖貓傳》上映之前,很多人都跳了出來,從陳凱歌對於《妖貓傳》的闡釋到《妖貓傳》的片名逐一進行評論,更有甚者說其中充斥著對於女性的消費,各種露胸露大白腿。而這番爭論到我看完之後,他們還是在喋喋不休,我不明白其為啥要這樣做,但其背後的唱衰意味卻十分明顯。
  • 《妖貓傳》最後闡述有什麼深意?為什麼選擇黑貓作為「妖貓」?
    電影《妖貓傳》正在熱映中,影片由陳凱歌執導,黃軒、染谷將太等主演。那麼,電影《妖貓傳》講了什麼故事,結局是什麼意思?電影《妖貓傳》最後闡述有什麼深意?一起看看相關介紹!《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詩人白樂天(黃軒扮演)與僧人空海(染谷將太扮演)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在《妖貓傳》的「極樂之宴」上,安祿山對楊貴妃一見銷魂,為將美人收為己有,於是舉兵造反。後來馬嵬驛之變,將士們殺楊貴妃,是要讓安祿山失去造反理由。
  • 《妖貓傳》是「人人都愛楊貴妃」的瑪麗蘇? 你一定是對陳凱歌有...
    三個月之前,E姐曾寫過一次陳凱歌和他的《妖貓傳》。陳凱歌的《妖貓傳》或許可以說明,第五代導演只是需要被喚醒文章裡立了一個flag:「期盼那個史詩一般的導演、匠人陳凱歌一定會回來。」如今,《妖貓傳》上映了,匠人陳凱歌回來了嗎?
  • 【每日一讀】陳凱歌新片《妖貓傳》上映盛唐之美「遮蓋」敘事短板
    《妖貓傳》劇照花六年時間鋪陳出綺麗夢幻的畫卷,為逝去的盛唐奏一曲時代輓歌。上周五,陳凱歌新片《妖貓傳》上映,被業內和評論界認為是《無極》之後陳凱歌最好的作品。他還認為,儘管陳凱歌試圖重新解讀楊貴妃,但想法太多,野心太大,導致主題含混,「能看出作品有女性主義傾向,還想探討文人與政治的關係,但不知道他究竟想要表達什麼。」  「華麗的視覺呈現都是幻術,不要被這些表面的東西所迷惑。」影評人賽人不客氣地指出,《妖貓傳》內容空洞,空有一些概念。「電影不是哲學書籍,不以輸出理念為主要目的。
  • 妖貓傳被罵大爛片,大眾對於陳凱歌的誤解太深
    《妖貓傳》自從上映起就一直是網絡熱議話題,雖然票房成績不好,但是網絡反饋的數據來看,《妖貓傳》絕對是2017年話題度最多的電影,網上觀眾分為兩撥有人說《妖貓傳》是大爛片,有人說這是去年最好的一部片子,究竟為什麼大眾分歧如此嚴重呢?
  • 《妖貓傳》是好片還是爛片,網友吵得不可開交
    陳凱歌導演新作《妖貓傳》上映已有一段時間了。不過,這部電影的評價卻呈現出兩極分化的局面,在豆瓣上,它的評分是7.0,算是中規中矩,但對這樣一位大導演來說,還應該再衝一衝。更有網友表示陳凱歌這是「把十年前的<無極>又用幻術給我演了一遍。」其實,每個人看電影時的觀感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有人吐槽說《妖貓傳》裡眾人都愛慕楊貴妃顯得太瑪麗蘇了。極樂之宴的場景華麗,服飾絕美,有人簡單地認為黃軒與染谷將太在其中起的只是旁白作用。但我卻不這麼認為。極樂,梵文本意是幸福所在之處,大乘佛教用語,也表示快樂的終極形態。
  • 詭麗的《妖貓傳》要被翻拍成電視劇了!
    《妖貓傳》是陳凱歌近年來最好的一部作品,敘事脈絡清晰,人物形象豐滿,內涵表述簡潔。大唐恢弘壯觀的場景,被他拍攝的美輪美奐,空海、白居易、白龍、丹龍、楊貴妃這五個人的故事有始有終,串起一場大唐幻夢。整個電影圍繞著什麼是幻,什麼是真,講述了一個關於真相和謊言的故事,在華麗的歷史下掩埋的是空冷的殘酷和虛偽。空海一直在尋找著無上密,什麼是超脫生死的無上密?電影中其實一直告訴了我們答案,無上密就是「幻術中也有真相」。
  • 分析影評|《妖貓傳》視效為王,腦洞驚天!
    陳凱歌2017年的賀歲新片《妖貓傳》從各方面看,都是一部「年度」級別的華語大片,是年末一部無法令人忽視的重頭之作。陳凱歌能否在魔幻大片領域一雪《無極》和《道士下山》的前恥,就看《妖貓傳》的表現了!而毒舌君看過影片之後,感覺《妖貓傳》確實有不少優點值得說道說道!
  • 陳凱歌導演傾心之作,卻有90%的人說沒看懂,深入解讀《妖貓傳》
    況且,白居易在事件之前的《長恨歌》不也得到了妖貓的認可嗎?整起妖貓事件,就是一個人理想和價值觀破滅又重建的過程。整部《妖貓傳》,就是《長恨歌》的主題。三、 空海為什麼被惠果大師所接納?其一惠果之前化身瓜翁,結果被空海識破幻術,也是能破除自己修行多年的幻術唯一人,在惠果眼裡,空海的本事不一般。
  • 如何評價陳凱歌拍攝《妖貓傳》耗資十億建唐城?
    這還不算什麼太大手筆,到了2012年為拍攝《妖貓傳》,湖北襄陽當地政府與企業更是斥資數十億,整整用了六年時間,為陳凱歌打造了唐城影視基地。 那正是一個國產大片開啟的年代。很快就在2001年,張藝謀也嘗試拍大片,他來到橫店看場景,一眼就相中了為陳凱歌電影修建的秦王宮,馬上決定新片《英雄》在此拍攝。相比《荊軻刺秦王》,《英雄》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儘管當年的口碑也一般。
  • 妖貓傳,陳凱歌斥資10億,耗費6年又一神作,貴妃美的不似真人
    8分鐘帶您看完妖貓傳,這是一個妖貓復仇的故事,也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還是一場盛唐的視覺盛宴。大家好,今天念念給大家帶來電影《妖貓傳》陳凱歌導演斥資10億,花費6年,悉心打磨出了這部玄幻電影,不僅劇情跌宕起伏,畫面更是美不勝收。陳夫人春琴在家吃瓜賞景,身後突然有人問:瓜甜嗎?春琴回頭一看是只黑貓,想請春琴分一塊瓜吃。
  • 陳凱歌《妖貓傳》再掀奇幻熱潮
    電影《妖貓傳》由陳凱歌執導,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歐豪、劉昊然、張魯一、張榕容等主演。2017年12月22日上映後,成為繼《無極》後又一奇幻力作,曾一度引發奇幻電影熱潮,廣受好評。據悉,《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奇幻小說《沙門空海》,主要講述了盛唐時期長安城接連發生妖邪靈異事件,癲狂詩人白樂天(黃軒飾)與仰慕大唐風採的僧人空海(染谷將太飾)相遇長安,兩人緊跟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卻意外觸發了橫跨三十年、有關王朝興衰的驚天之秘。
  • 盜墓+偵探+瑪麗蘇+唐朝背景=《妖貓傳》?看陳凱歌如何耍歷史流氓
    無論陳凱歌導演如何受爭議,但他的片子總有人期待。12月22日《妖貓傳》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短短兩天票房就破億,不得不說飽受矚目。然而電影上映八天,票房勉強過4億,網站綜合評分6.8分。大眾對該片的評價兩極分化,陳凱歌再一次引起爭議。當然,關於陳導用心做電影這一點不可置否。
  • 郭敬明《妖貓傳》VS陳凱歌《悲傷逆流成河》,贏的到底是誰?
    在這一期中,四個導演要在各自的代表作裡抽選一部去呈現,陳凱歌抽中了郭敬明的,即《悲傷逆流成河》,而郭敬明抽中的是《妖貓傳》,關於陳凱歌要拍《悲傷逆流成河》的這件事,理理是為了他捏了一把汗的。其一,《悲傷逆流成河》表達的感情沒有《妖貓傳》的有深度,用郭敬明的話來說,「這是一部認真討論校園霸凌的電影」,但是對比同樣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不知道被甩出幾條街了,人物之間的感情不足以打動人,人物的故事無法讓人足夠信服,在情景上,演員的發揮空間很小,甚至說是有局限的,他們像是被束縛到了一個盒子裡。
  • 妖貓傳:陳凱歌爭議最高的電影,獲得很多獎項卻為何被罵成爛片
    《妖貓傳》是陳凱歌導演爭議最高的一部電影,獲得很多獎項卻被罵成爛片,到底是成功之作還是所謂的爛片呢?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能否認的是,陳凱歌導演描繪的盛唐確實是光彩奪目。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走進奇幻古裝劇《妖貓傳》。故事開始,一美人在池塘邊看風景,她就是陳雲樵的妻子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