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智慧人生系列—隨父旅學定志向,小小年歲大格局

2020-12-22 櫻之心語

眾人皆知林徽因,歸於「民國四大美女/四大才女」之列。

年輕時一度喜歡林徽因,那時因為她的才她的貌。如今再看林徽因其人其事,卻是為她性情,她的人生智慧,人生格局而折服。

林徽因的一生,她不僅擁有幸福可愛的家庭,還擁有強大的愛國信念以及為之熱愛的事業。她不僅在建築領域成績斐然,被行業尊稱先生;在文學領域也是頗多建樹,許多優美清新的詩文流傳於後世。因此無論從哪方面來看,林徽因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

做女人,能做到林徽因這樣的無疑是令人羨慕的。這種羨慕無關乎她的家世。林徽因的一生,不光是在她所處的那個時代背景,就是放在當下,她也是活出了女人的全部精彩。仰望星空,她依然是那顆最燦爛的星。

談起林徽因的幸福人生,可以說是上天眷顧了這一位奇女子,沒有天妒紅顏。但是細細來看林徽因的人生,卻有著她自己選擇的必然結果,是人生智慧的必然表現。

林徽因在16歲年紀,在自己學業和事業的選擇上,就已經顯現出與眾不同的智慧。

1920年4月,年僅16歲的林徽因跟隨父親出訪,遊歷了歐洲諸多地方,這次的旅行讓她為歐洲保存完整的古建築深深著迷。後來,林徽因在倫敦女子學院就讀時,又受到房東女建築師的影響,從此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即註冊在美術系,但是她仍選修了建築系的主要課程。

兩年後,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在建築設計上的天分,林徽因終於打破賓大的規定,成功轉入建築系,還被學校聘為設計指導教學。實現了自己的志願。

林徽因這一系列對自己人生規劃的選擇,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女子之中,實屬少見之舉。當時的中國女子出國留學的都甚少,能出國留學讀書的,還大都修文學美術類者居多。

而且當時這些名媛出國留學的目的,用現今的話來說就是「出國鍍鍍金」,大多都是掙個名聲走個形式而已,至於是否真才實學根本都不重要,因為在那個年代她們最終都免不了嫁為他人婦,相夫教子的結局。

能如林徽因這般有抱負有理想,且當時立志於走工科學科道路的女子基本可以說沒有。越是如此才愈加凸顯林徽因獨特的思想魅力,可謂「情殊流俗」「慧心青眼」。

林徽因一生的摯友、漢學家費慰梅說:「她有學習建築的夢想,想帶一些西方的古典建築思想回國的欲望。她認為中國需要一種能使建築數百年不朽的好建築理論。」

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當時的中國流行一套文人救國的理論。然而林徽因,一個女性卻能把難啃而務實的建築學放在了學業的首選,把文學和詩歌創作僅當作了一生的愛好。如果說這種卓越的遠見,是林徽因自己對人生的一種挑戰,那麼在以後的人生歲月裡真正去把這個選擇做到學以致用,身體力行地去踐行,則是林徽因對自己人生智慧的一種肯定。

有人說她是「一個穿著旗袍也能上房梁的謎一般的女子」。林徽因身上具有的這種理智兼果敢的智慧及勇氣,有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性情,在當時的民國,怕是很多男子都要不及的,更遑論同時期的女子們。

她獨立而高遠的思想意識完全與她們不在同一個層次,她的人生信念早已卓然超越於很多普通的女性。雖然同時期也湧現了不少傑出的女性,但他們大都只專注於文學和藝術領域,並不能將學術兼而有之。比如冰心,蕭紅,比如石評梅,陸小曼,後期的張愛玲。唯獨林徽因將其二者做到完美結合,真是「氣質若如蘭,才華馥比香」。

由林徽因的選擇可以看出,她身上雖具有文人的浪漫主義情懷,但更多的是理性的光芒佔據著主導。

她不是一個僅限於宜家宜室,容於小情小愛的小女人。林徽因是一個心中有家國,擁有極純粹民族觀的大家女性。

留學期間在《蒙大拿報》對她訪問中她這樣說道:「等我回到中國,我要帶回什麼是中西方碰撞的真正含義。令人沮喪的是,在所謂的和世界接軌的口號下,我們國家獨特的原創藝術正在被踐踏。應該有一場運動去向中國人展示西方人在藝術文化音樂戲劇上的成就,但是絕不是要以此去取代我們自己的東西。」

在她當時那個年紀,有這樣的思想深度,這樣的眼界和人生格局,在當時強烈的崇洋媚外的大環境下不得不讓人敬服。

林長民曾這樣評價自己與愛女間的關係:「做一個天才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做到友誼的了解。」

俗話說:你要過怎樣的人生,其實是由你自己選擇的結果。世上之事,有因必有其果。但是,選擇的最終結果,卻與選擇之人諸多因素息息相關,比如人的年齡身份、眼界學識,才能,甚或還有人生信念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往往都最終折射出一個人的人生智慧,人生的格局。

相關焦點

  • 子路、子貢、顏回對志向的三種表達,分別代表了不同的人生格局
    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一個人未來的理想也大不相同。有的人想以天下為己任,有的人以實現自己人生的重大轉變為目標,而有的人則以自己家庭富足為理想。所以每一個人的志向不同,所代表的格局也不一樣,那麼所實現的人生價值也不同。子路、子貢、顏回都是孔子身邊的優秀弟子,然而他們對於人生的志向也頗有差異。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林徽因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 美貌與智慧的完美組合,一代女神林徽因
    如果你還不了解林徽因,就看一看她的名言。訂婚前,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後都不會問。為什麼是我?」林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婚姻是人生的一場重頭戲,這句對白,就是經典的臺詞。這就是林徽因的婚姻觀。
  • 人生志向的名人名言
    1、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梁啓超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丘3、滄海可填山可移,男兒志氣當如斯。——劉過4、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你自己。——雪萊5、丈夫清萬裡,誰能掃一室。——劉希夷6、志向和熱愛是偉大行為的雙翼。——歌德7、一個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純潔。
  • 民國才女林徽因,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浪漫邂逅·康橋之戀1920年,就讀於培華女子中學的林徽因,隨父同行赴英倫,在遊歷了歐洲的巴黎、羅馬、柏林等地,立下了改讀建築學的志向。婚後不久,林徽因與梁思成被安排去歐洲旅遊。長達五月的歐洲之行,與其說是浪漫的蜜月旅行,不如說是一場美妙的學習之旅。參觀了英國的聖保羅大教堂,富有東方情調的布萊頓皇家別墅,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許多建築,兩人一路考察記錄,為那些雄偉的建築所深深震撼著,也積累下大量的資料與經驗。
  • 做母親當如林徽因,捧蘭心蕙質,成就兒女美麗人生
    做女人當如林徽因,捧蘭心蕙質,成就永恆美麗。林徽因的一生雖然短暫,卻是美麗的一生,她蘭心蕙質,把各種角色都演繹得盡善盡美;做女人當如當如林徽因,做母親也當如此,她有著如詩一般的育兒方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培養出兩個優秀的兒女,成就了永恆的美麗。
  • 林徽因和冰心,兩位奇女子的恩怨人生,結局卻老死不相往來!
    林徽因,民國大才女,建築學家,也是國徽的設計者之一。感情生活被我們大家所熟知。冰心,詩人,作家。在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可以讀到她的兒童文學作品。看起來,兩人的關係應該是八竿子打不著。四位年輕人都是才華橫溢,少年得志,在大學的校園裡,林徽因和冰心還留下了珍貴的照片。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好。3、太太會客廳林徽因才貌雙絕,極擅交際,有大量的男粉絲。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福州小住之後搬到北京,並在北京定居。
  • 林徽因:冰心諷刺、「女人公敵」男人傾慕,金嶽霖愛慕終身不娶
    金嶽霖傾慕林徽因的才學談吐和音容笑貌,可惜他見到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結婚多年,這應該就是恨不相逢年少時、一見卿卿誤終身吧。金嶽霖一生未娶,「逐林而居」一直住在林徽因家隔壁,但發乎情止乎禮,一生親情守候。當時,我就想,林徽因是什麼樣的女子能讓一個留美博士、大哲學家一見傾心終身不渝呢?
  • 「papi醬孩子隨父姓」熱搜第一!網友吵翻天:不是獨立女性嗎?
    今天(11日),「papi醬孩子隨父姓」這一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事情的緣由是在母親節當天,papi醬分享了一張懷抱兒子的照片因此,今年的母親節也是Papi醬人生中的第一個母親節,不少網友都在她微博的評論區中留言,向她表達祝福。
  • 為什麼林徽因註定會成為民國時期的傾城才女?
    #民國時期,恰是中國歷史上大動蕩大轉變的時期,那個時期湧現了眾多的傳奇人物,至今仍讓世人津津樂道。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民國才女林徽因想必在每個人心中對林徽因也有不同的解讀。在詩經《大雅.思齊》裡有「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的句子,她的祖父藉此為她取了「徽音」這個美麗的名字,後來為避免與當時一位男性作者林徽音相混,故改為「徽因」。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家庭背景之下,林徽因自然不同於一般的女子。這個小小的女孩註定要用詩意和美好的情懷,來完成降落人間的使命。
  • 周迅靈氣演繹林徽因,黃磊:這就是我的人間四月天!
    那麼請隨我一起找尋那個年輕的黃磊---徐志摩,分享一個最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一起欣賞那個最美的《人間四月天》。《人間四月天》剛上映的時候,得到了很多公眾的關注,該劇主要講述了徐志摩與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三人的愛情故事,因出色的劇情還曾提名美國艾美獎最佳外語電視劇獎。
  • 林徽因寫給徐志摩的分手詩:《那一晚》中的那一晚,發生了什麼?
    1920年,徐志摩轉入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愛上了隨父遊歷歐洲的林徽因。這一年,徐志摩23歲,已是有婦之夫,這一年,林徽因17歲,仍是花季少女。1922年,徐志摩為了求娶林徽因與剛剛生下孩子的張幼儀離婚,做了萬眾唾棄的負心人。但是,林徽因無法承受這份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愛情,於是回國嫁給了父親的世交之子梁思成。
  • 格局小沒有遠大志向的星座,為了眼前的樹,放棄整片森林
    在星座中,就有4個這樣的星座,人生格局太小,也沒有什麼大的志向,經常為了眼前那點蠅頭小利,放棄大的發財機會,我們來看下都有誰吧。在大的方向上,射手座卻沒有自己的志向和抱負,他們只是對玩很是鍾情,在平時相處之中,很是小家子氣,有一點小事都斤斤計較,非得說出了四五六來,一旦有些不公平,就會憤恨好久,從來都不會去想這件事情所引發的後果,典型的只在意蠅頭小利,對於長遠利益並不是很關心,射手活在當下固然是好,但是這種鼠目寸光之下,就缺少了應有的格局,因此很多時候,經常做那種為了一棵樹
  • 建築師林徽因:少有人走的路
    文章摘自《當年明月在:林徽因往事》作者:慕容素衣倘若要林徽因做一個自我介紹的話,她會如何給自己定位呢?詩人、作家,還是梁啓超的兒媳,林長民的女公子?這些都是籠罩在她頭上的一系列光環,光環之下的林徽因,可能只願意這樣平實地介紹自己:我是建築師林徽因。
  • 林徽因往事——倫敦的雨
    許多年以後,回憶起旅居英倫的歲月來,林徽因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下起來就沒完沒了的綿綿細雨。那是1920年,她還不到十六歲,隨父親林長民遠渡重洋,來到這遙遠的異國。最初的新鮮感過去後,取而代之的是難挨的孤寂。人在年少時總是特別容易感到寂寞,因為自我意識剛剛萌芽,特別渴望有同類的認可和陪伴,尤其是在這多雨的他鄉。
  • 讀了林徽因的9首詩,才知她竟如此浪漫
    斯人已逝,我們更希望在作品中去尋找林徽因的樣子。隱娘分享林徽因的一些詩作,一起來看看詩人林徽因有多浪漫吧!【生命】林徽因把她的心比喻成一朵蓮花,闡述人生處在一個如過客般飄忽的途程中,就算是短暫的生命,如果能像蓮燈一樣點燃自己,奉獻出自己的光芒,那麼,即使是夢的人生也必將是美麗的。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是能力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
  • 林徽因兒子沒考上清華,她不信複查考卷,在卷子反面卻發現一行字
    說到林徽因,人們想到的第一句詩大概就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首著名的詩作很多人都認為是表達愛情而寫,但梁思成曾經告訴兒子梁從誡,這首詩是林徽因在他出生後因喜悅而作成的。作為母親,林徽因對孩子的愛意在字裡行間滿溢出來,讓人動容。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只是能力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