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是能力

2020-12-22 趙趙的期待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

王陽明的一生,可謂是坎坷不斷,他經歷過的人生低谷,數也數不過來,每一次遭遇坎坷,他都會陷入無盡的沉思,同時也會痛苦不已,即便如此,他也從來沒有被打敗過,王陽明唯一的目標就是讀懂心學,很顯然,最後他做到了。

一個人的理想往往決定了自身的高度。

王陽明曾經年少的時候,他就在書館裡問及自己的老師,天下何為第一等事?

老師回答講述,唯有讀書登第二。

王陽明竟持著懷疑的態度反駁說道,登第應該不是天下第一等事?

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

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

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

他曾經在考試的時候,幾次落榜。別人都以落第為恥,只有他以落第為榮,他認為真正成為聖賢的人,往往要經歷內心很強烈的磨練,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他以落第為榮,並不是說看不起讀書,而是認為真正的聖賢要經得起磨練。如果到手的東西太容易了,就很容易亂心。

唯有經歷艱難困苦的過程,我們收穫才會更加純粹。王陽明的這種思想境界為他成為心學大師,指引了一條最為光明的路,他在成為聖賢的志向下,不斷向內探索,終於發現了心學的力量與價值所在。

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心是否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在的志向。

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

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在被貶龍場驛站後,住宅環境惡劣,對於王陽明來說簡直是煎熬。

但是,王陽明卻沒有被這些困難打倒,仍然不忘時常靜坐,苦苦追尋聖賢之道。想了數日之後,終於在一天夜裡,王陽明頓悟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意思就是:聖人之道是什麼,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斷事情對錯是非,標準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本心」,能夠分辨善惡、美醜、忠奸,能夠判斷世間的一切事物。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而中華哲學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也就此誕生。

這種「心學」修身養性,對做事做人都有好處,王陽明將這些思想耐心傳授給當地居民。

王陽明困頓之時,仍不忘自己的志向,探索聖人之道,他能有日後的成就,也就不足為奇了。

依據王陽明的智慧,可以幫助現代人打開視野、格局,領悟到不同以往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的人物故事充滿了哲理啟發,就像諸葛亮的錦囊妙計一樣,可以指明我們工作、生活的方向。

這就是王陽明的智慧,他用自己的慘痛經歷,為後人總結出了心學的精髓部分,這才有了《傳習錄》這本書。

想要學習王陽明,不如讀一讀《王陽明傳》和《傳習錄》,《傳習錄》為"心學"第一書。可以視作心學的起源。

《王陽明傳:知行合一》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王陽明用了一生的時間。

在走近王陽明之後,就可以來學習心學的智慧。《傳習錄》就是一本完美復刻了王陽明人生觀價值觀的書,在現代快節奏和焦躁的生活中,抽出時間,放空心靈,去讀一讀王陽明,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有讀者曾經評論,每讀一次《傳習錄》,都能讀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版本來。隨便截取書中的幾句話,都能讓人領略幾分心學的精髓。

兩本完美組合智慧之書才69元,一頓飯錢都不夠,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讀完這兩本書,仿佛心靈受到了洗禮,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一瞬間領悟了。如果你還身處困境、迷茫,看看這兩本書,你人生中遇到的困難,都能在裡面找到應對之法。

點擊下方,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只是能力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的成就高低,並非只是能力,而是這個
    一個人心中良知皎潔,不為外物所動,「有容乃大,無欲則剛」,自然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其戰略眼光也會高人一籌。內心的志向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的根本。而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內心是否強大,並不是能力。能力是一種後天學習的東西。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大有出息,往往是我們內在的志向。一個人的內在志向會驅動我們努力,直到我們變成自己想要的人。擁有了志向,就沒有你攀登不了的高山。其實「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能走多遠、飛多高的,並非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現今社會,才能固然重要,但決議你這終身走多遠、飛多高的,並非才能。明代「一哥」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人這終身,最怕的就是找不到方向。人活一世,一定要找準本人的定位,在每一個人生階段都要設立方向和目的。
  • 王陽明:人生不順時,你必須內心強大!
    一個人內心強大與否關鍵就在於這個人敢不敢面對現實。竭盡全力做事情的時候,還能夠因為知天命而節制自我,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王陽明在經歷生死之後看透了很多,龍場的環境雖然艱苦,但卻很安靜自在,他不斷地思考,磨練自己,以至於最終在龍場悟道,創辦了《心學》。同時他認識到了,無論做什麼都得遵循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這也就是「心即理」。正是「龍場所悟」才使得王陽明的心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 王陽明:真正有能力的人,即使在黑暗之中,也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當你的情緒波動較大時,你會看不清這個世界,只有在自己內心平靜、穩定下來時,才能認真對待這個世界,感受身邊的一切。 01 王陽明出身名門,但卻不是那種遊手好閒、放蕩不羈的公子哥。從小他就立下志向——讀書做一個聖賢。
  •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源於36歲的龍場悟道,他到底總結了什麼?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務是立志,因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本人是直到第三次參加會試,才以會試第二名、殿試第十名登第。儘管如此,王陽明從不以科舉考試來要求他的晚輩,而是要他們立志學聖賢。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關鍵不在能力,而是要悟透這「八字真言」
    男人要想成大器,過程一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遭遇一些挫折與磨難,經歷失敗與痛苦,他本人也是如此。王陽明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所以王陽明告誡: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天規」。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金錢次之,修煉7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所謂人脈、資源都只是外力,強大內心,修煉自身,才是根本。二、知男人慾成大器,不能沒有志向,但是也要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早認為,做人做事都要看清自己的實力,不要一腔熱血盲目追求,年輕需要努力拼搏,但是要用對地方,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三、誠持純粹心,做至誠人。
  • 王陽明: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
    王陽明在《知行合一》中提到:一個人走大運前,會遇到3個坎,熬過去,成功越來越近。挫折後的放棄王陽明: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道德修養只有發自內心的自覺要求才有效果很多人之所以會失敗,不是敗在自己遇到了強大的對手。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王陽明一生成就斐然,不僅做到了文人的最高志願「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還和孔子並稱為「聖人」,而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王陽明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科舉都沒有通過會試,第三次他才考過。王陽明認為人在低谷時,能力不是唯一,只有做到這24字才能走出低谷成就大器。
  • 看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就看他對待過去的態度,一目了然
    其實,如果不是他的「澄清」,或許還有更多人不知道他與孫儷之間的關係,但是在娛樂圈裡流傳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說法,太多事情真真假假,錢楓多次澄清自己與孫儷並非初戀關係,但是對於孫儷來說從來沒有正式回應過。其實,之前從一些新聞上看到過的報導說錢楓與孫儷是大學同學,兩個人還曾經頻頻一起同臺,傳聞兩個人曾經是初戀關係。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在這2件事上卻很「低調」,真是奇怪
    沒料到,王陽明又再次生存下來,心學在龍場誕生,從此王陽明從人間地獄走向了萬丈光芒!王陽明就是我們口中所說的真正的內心強大的人,他一輩子都用智慧來生存,於是他成為了聖人!有人說,只要能學到王陽明的一半智慧和成就,就非常了不起了!
  • 王陽明最常和弟子們說的「立志」是什麼?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因曾在會稽山陽明洞修行,號稱陽明子,後世一般稱他王陽明。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哲學家 軍事家 文學家,精通儒釋道,創立陽明心學,後世將他和孔子 孟子 朱熹並成為孔孟朱王。王陽明和其他大儒不同,他還能領兵打仗,用了3年時間平定了困擾大明王朝數十年的贛南匪患,後又遇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計劃多年的叛亂。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立言 立德 立功三不朽聖人,被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弟子眾多,獲得巨大成就的也很多。他給弟子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簡單講就是「立志」。
  • 王陽明心學智慧:修煉不動心,擁有一顆強大內心,世界都為你讓步
    王陽明一生都在強調修心,他認為只有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但百事可成,甚至連疾病都遠你而去!王陽明的心學主張「知行合一」,從人性出發,主張一切向內求,順其自然,從而修煉一顆強大內心,不假外求!「不動心」也是陽明心學的一個重要內涵,通俗來說是一種內心的強大,而在修心的境界則是內心不因外事而動,一個人即便外在遭遇了負面情緒,也能夠化解這一些情緒,不讓情緒入自己的心。此心不動,隨心所動,應該是我們學習心學最嚮往的境界了。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做到這5點才是關鍵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勤奮就是男人成大器不可作假的定理,就算缺乏先天的條件和能力,只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用盡心思,成功不過早晚的事。孝心:百善孝為先百善孝為先,對父母長輩是否孝順,體現了一個人是否有感恩反哺之心,也能夠看出這個人的品行如何。
  •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需要身上具備四個特質,你有嗎?注意!
    有志:志氣決策你能走多遠王陽明曾講述,人最重要是要學會立志,立志才可以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好。人生第一等事情是學會立志,立志從源頭上協助我們創建自身的志向。有一個人當初講述,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我們明白自身讀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自身聰明,更不是為了證明自身厲害,這一些都是狹小的做法。
  • 王陽明:層次高的人,從不追求忙碌,而是學會掌控自己的內心
    其實,修心不是很大的難題,只要我們能夠日日更新,時時自省,不斷淨化內心的汙垢,就能擺脫俗事的困擾。致良知:堅持走正道一個人要想內心強大,或許我們就要懂得,堅持走正道。再看王陽明,被宦官劉瑾陷害,在龍場這樣像是地獄的地方,也堅持修煉自己的內心,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成為聖人,保持樂觀的心態,你才能有能力去扭轉命運!
  • 王陽明:成功者一定要先立志
    王陽明先生像 陽明先生在《教條示龍場諸生》中,所樹立的「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四規矩中,首推立志,且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可見陽明先生對立志的看重。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很多時候,成功沒有捷徑,唯有不斷努力、不斷奮鬥這一條路,勤奮就是男人成大器不可作假的定理,就算缺乏先天的條件和能力,只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用盡心思,成功不過早晚的事。5、小心:君子當慎獨男人慾成大器,當謹言慎行,做事說話都要小心,不要做出妄行,說出妄語。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而王陽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在心學上的貢獻,曾國藩就奉王陽明為先師,他的案桌上更是經常擺一套王陽明的書,每天都要翻上幾頁。曾國藩非常推崇王陽明,特別是王陽明關於修身、成大事的七字箴言「行、勤、知、底、心、誠、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