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歡迎關注)
宮崎駿作品中的1句話:
「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在做著我不敢做的事,在過著我想過的生活。」
——《貓的報恩》
01
從未想過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個我,但確實想過自己能變成另外的樣子。
比如說:超人什麼的。
02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些夢想,讓自己變得更加厲害的想法。
比如說:讓大雄擁有多啦A夢(機器貓);讓公主和王子相遇。
03
童年的夢想,應該不太會被歲月衝刷的一點不剩。
形態也許會消失,但那種情緒的觸點卻會被保留。
宮崎駿的作品中的感動,大概是有意,並成功地觸及了內心的童年遺蹟。
並非是他的作品有多麼厲害,著實是因你留有某種童年的印記,在某一段劇情,某一個場景之下,喚醒了童年虛無縹緲的美好。
04
這種感覺,很像是童話,理智上,我們不信,但情感上,卻願意相信。
並非是因為故事的邏輯完美,而是因為你在內心為「美好」留下了一點餘地。
當你看到這句話,是否有些觸動?
「我始終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另一個自己。」
05
童話並不能成為說服現實的例證,相反,童話只會被現實給說服。
願意相信生活會有另一種可能,會有另一自己,實則是內心的一抹溫柔:願自己未能如願的,在夢中也要成全。
這種相信的意願,難被現實的人和事觸發,而童話或動畫卻可以做到,因為它們不是用現實的邏輯和畫面在說服,不是在和你對話,而是在和你心中的孩子輕輕呢喃。
06
很難說現實與想像的對錯,倒不如不要去切割這種邊界,人生如夢,夢亦是人生。
現實中的傷害,在童話中治癒。在我看來,文字本該直達人心。
有的人說,這不過是一種欺騙;
有的人說,這是一種治癒。
而我知道,你的答案,就藏在世界上的另一自己之中。
——
寫有思想的句子,就像品一杯咖啡,值得回味。
每日相約在「閒時翻書君」,加個關注,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