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米》從美學角度感悟苦難歲月背後的濃濃溫情

2021-01-11 桑者閒閒

小時候,經常聽奶奶講起文革時期那段苦難的歲月,有一段是她重複了又重複的事。因為家裡勞動力少,經常沒有米開鍋,每次都是等到鍋裡的水都燒開了,卻不知道米在哪裡。等奶奶拿著米鬥(盛米的容器)到處去借,一家七八口人早已在桌上嗷嗷待哺。用借回來的少許米煮了一大鍋,幾個姑姑只能喝米湯,常常是喝到碗底的幾粒米飯要留給爸爸吃,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兒子,也是唯一的勞動力。那時候只有年滿16歲的男子才能去,去賺工分,用工分來換糧票。

不知道這段歲月給奶奶留下多麼深刻的印象,至少每次我在浪費米飯的時候,她都要一遍一遍地講述這段無米之炊的事讓我引以為戒。我能夠理解奶奶的用心,卻不能體會那個時代的苦難。但是,姑姑們喝米湯把碗底的米粒留給爸爸,這種有愛的親情細節每次聽到都會感動得抹淚。就像小說《細米》中,細米和紅藕下田幫梅紋割麥子、細米提著馬燈護送梅紋回家等等。不管時代背景多麼苦難,人與人之間從不缺乏溫情。

曹文軒純美文學小說《細米》講述的是來自蘇州城的女知青年梅紋到鄉下插隊,住在少年細米家,細米是一個桀驁不馴的野小子,梅紋是來自天國的美學姐姐,他們之間發生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故事。小說的背景是文革時期,作者刻意弱化時代背景,總是點到為止,用幾個特殊的場景體現。更多的筆墨在描寫詩意化的鄉村美景、美人、美事。本文從寫作結構、兒童視角、美學角度去感受苦難歲月背後濃濃的溫情

01詩意化的美景和結構上的美感奠定了小說美學基調

「鄉村固定了我的話語。回想起來,我在寫它們時,有一種如魚得水,順流而下的輕鬆和自如」——曹文軒

有著鄉村的曹文軒對鄉村的景物似乎已經是刻到骨子裡了,作者二十歲以前的鄉村生活對他的審美情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小說中很多細緻入微的景物描寫,如果不是切身經歷過的人是很難描寫的這麼真實。

小說中,來自蘇州城裡的知青梅紋從5月份來,也是5月份走,這中間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季,作者根據時間的不同描寫了稻香渡不同的鄉村景物,甚至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景物也是不一樣的。飄散著雲煙的稻香渡田野、點綴著牽牛花的白柵欄、旋轉的風車、潔白的梔子花,一幅幅唯美的詩意化的背景奠定了小說古典美感的基調。

《細米 》的開頭是頗具匠心的 。 它撩逗著讀者的閱讀期待,遲遲不讓稻香渡人期待了許久的大船、白帆與天國裡的女孩們輕易地降落下來。 這是作者利用小說開頭的藝術所實現小說的懸置藝術。「稻香渡是坐落在大河 邊上的一個村子。 今天的稻香渡有點興奮, 因為今天這 裡將迎來一批從蘇州城裡來的知青。聽說,全是女孩 子。」稻香渡人在河邊翹首以盼,這些女孩卻遲遲不肯出場,在等待的時候,作者通過描述河邊狀況連連,加深期待的心切,由此拉長等待的時間,讓讀者對小說人物有初步認識,也感受了一番稻香渡人的熱情、有趣,和稻香渡的景色一樣迷人。

《細米 》的結尾同樣應用了空缺藝術。在細米與梅紋的相處的情感日漸深厚之時 ,梅紋要返城了 。 如何面對這個無法面對的分別情景,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人物避開這一難以承受的情感極限。 所以 , 小說中細米隨舅舅遠行 ,讓梅紋期待細米回來而終於沒有見到細米。尤其,讓細米在無法忍受內心的苦楚而決計與梅紋告別時 , 梅紋已經在期待落空後離去 。空空的院落裡 ,迴蕩著空白之聲和人物不在場的缺席的悵惘 。 但 ,也許,緣於空缺 , 人物的情感表現始終都表現出節制的美感 。

小說以單純的敘事形式,在有序的時間和確定的空間裡讓一個個生動複雜的故事情節娓娓道來,沒有此起彼伏。用「來」——「去」的獨立敘事結構,懸置的開頭、空缺的結尾,首尾呼應形成照應體現一種美學功能。

02來自天國的美人運用美感教育參加少年成長的加冕禮

如果我們追蹤少年細米的成長曆程,並思慮究竟哪些因素參與了細米的成長,我們會不禁將目光凝聚在故事的女主人公梅紋身上。

在細米眼裡,梅紋「 她是一位來自天國的姑娘」。她不僅有著靈動的好模樣兒:「一塊紅手帕綰著烏黑的頭髮 」、「她的膚色竟然與梔子花的顏色十 分相似」,而且還有來自天國女兒的情趣:喜歡潔白的色彩,即使柵欄也要漆成白色;喜歡含蓄的情感表達方式,即使與男友約會也是在優雅的琴聲裡吐露內心的情愫;特別是她喜歡雕刻並將雕刻視為生命裡莊嚴的儀式, 即使雕刻對於她那雙嬌嫩的手很不合適 。在少年澄澈的目光裡 , 梅紋 就是 「 美感」的所在。 在「美感 」的空間裡, 他與她都有似曾相識之感。

在梅紋眼裡,細米是一個未定型的少年,他身上有著天生的藝術感,只是缺乏欣賞他的人。細米愛雕刻,他在桌子上、柱子上雕刻的種種生活中的場景和瞬間,在梅紋看來那都是藝術品。梅紋想用自己的藝術感知馴化這位有天賦的鄉野之子細米。她給他講述雕刻的道理、贈送他專業的雕刻工具、教他識別上好的雕刻木料、用他的作品帶他去參展。梅紋以她純淨而溫柔的情感和精神力量參與少年的成長過程,用美感教育使桀驁不馴的細米步入新的成長曆程。

小說中細米對梅紋是一個「美感欣賞」的過程,而梅紋對未定型的細米進行塑造,那是「美感教育」的過程,兩者共同參加少年成長的加冕禮。

03苦難歲月背後的濃濃溫情

在小說中, 梅紋的現實身份是一位知青女教師 。 「知青 」這是一個已經進入了中國當代文化史的特殊專有名詞 。 它可以召喚起人們記憶中的無限聯想,但作者並沒有在 「知青」的政治含義 、文化含義上停留 ,而是在審美含義上進行觀照 。作者將一場上山下鄉運動壓縮在一個小女子的命運裡 ,避開了當下小說熱衷的歷史深度、思想深度,而只聽從小說內在的美學要求。

曹文軒的純美文學系列小說,講述在兒童視角下,「文革」十年不乏濃濃溫情,苦難的歲月讓人性深處的向善向美得以彰顯。小說《細米》主要著力於通過兒童視角這一詩學形式展現少年們的成長及其周邊的冷暖人生,在透著淡淡憂傷的優美格調中,凸顯人性的高尚與美好,表現人格美、人情美和意境美。悲憫的古典情懷和雅致的浪漫美感瀰漫於字裡行間,構成優美典雅的詩意世界。

任何時代都不缺美、更不缺溫情,即使是在那樣苦難的歲月,依然有那麼多美好。再讀兒童文學《細米》時,拋開當時的時代背景,感受的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的痛和淚、幸福和失落、美好和遺憾並存的動態成長過程。了解了這部作品的背景含義,你所理解和感受到的則是另一番風景。即使在苦難歲月,作者給我們展示的依然是人性的美好,突出的是人與人之間濃濃的溫情,用鄉村的美景代替動蕩不安的時代描寫,作用的用意可謂至深。

文/桑者閒閒 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細米》有一種成長,叫恰到好處的懂你!
    為了讓我的三觀更加開闊些,又好奇於《細米》這書名,所以兩天「啃完」《細米》這本書。曹文軒的長篇小說,名字都有點怪,從《蜻蜓眼》到《細米》再到《根鳥》等等,但是內容總是讓人回味雋永、歷久彌新……《細米》的主人公便是細米,身形如細長的米粒,思想也是細細長長,如嫋繞的雲煙一樣悠長。
  • 《南荒記》背後:苦難與希望相伴而行
    近日,作家劉鴻伏接受華聲在線記者專訪,講述《南荒記》創作背後的故事。那個山村,荒蠻而奇異「劉務居住的村子就像一個孤獨的鳥巢隱匿在大山裡。山那邊的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山外的人更不知道它的存在。」劉鴻伏在書中這樣描述。
  • 悠悠歲月情,感悟人生路
    悠悠歲月情,感悟人生路。在每天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充實生活溫暖心懷。真誠待生活,用心過當下。做好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人,以平靜的心態,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保持每天天心情的愉快!人生在世,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下一秒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人的一生可以清貧,只要健康的活著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但是,人這一輩子,哪有事事如意,無論發生什麼,都只能淡然面對,把握當下,樂觀的面對苦難,相信努力過後定有奇蹟,努力共勉。人生啊,只有在不斷地拼搏、等待、衝刺後,或是歷經過痛苦後,夢想的結果才會如約而至。我們所付出的辛苦,才不會被辜負。
  • 談談曹文軒:兒童成長與美學教育引領者
    曹文軒的文學也被稱為成長文學,從曹文軒作品的人物選擇和題材選擇來看,不論是《草房子》裡的桑桑還是《天瓢》裡描繪的一群少年,人物的選取和描繪都是一個成長的歷程,這樣的選取角度,可以說吻合了源於西方的成長小說的要求。然而,在筆者看來,曹文軒小說成長式的時間軸描述和記錄手法,更貼近教育小說的模式。
  • 《麥路人》抱團取暖的陌路人——量販式苦難中的溫情
    影片的後半段博哥身患肺癌、口水祥被抓入獄、媽媽過勞猝死等一系列苦難的集中堆砌設計痕跡略重,但陌路人的抱團取暖絲毫不影響觀眾在量販式的苦難中感受溫情。 在《麥路人》描繪出的邊緣人群的烏託邦中,他們即便面臨苦難也永不自我放逐,充滿溫暖與善意,堅守自尊與道德,甚至比冷漠疏離的上流社會更具人情味與煙火氣,雖有刻意「製造苦難」的設計之嫌,但對待社會現實針砭時弊地刻畫,不由得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共情,在溫情畫面中尋找縮影,奏響了一曲嘹亮悲歌。
  • 溫情的任達華,感人的吳君如,在銀幕上「尋回」被歲月偷走的時光
    歲月看似雲淡風輕地拂過,卻為我們的生命刻印下雋永的烙印。記憶中,那些裹挾著時代色彩的時光如同我們生命的印記,將我們的回憶刻印在了以歲月為軸的虛擬坐標系中。然而這些生命專屬的記憶,在歲月拂過之後,卻成為了它的獨家藏品,我們用生命留下的印記,如今只能通過記憶觀摩,卻再難實質性的觸碰。
  • 「光輝」歲月裡有脫貧「雞」遇與溫情
    「莞韶情慢慢變濃,我們和韶關成了親人」「兩年駐村的『光輝』歲月雖然不長,卻值得我珍藏一生」……在黃江鎮派駐韶關曲江樟市鎮光輝村第一書記吳東海的微信朋友圈裡,記錄著他與光輝村的點點滴滴。在朋友圈裡,吳東海寫下一個個脫貧故事,如鼓勵貧困戶通過小額免息信用貸款,養上「脫貧雞」,走出致富路。
  • 《新參者》:兇案背後的「款款溫情」
    東野圭吾兇案背後的「煙火氣」具有古老風情的商店街附近的公寓裡,一個剛開始獨自生活的中年離異婦女被勒殺,刑警加賀恭一郎根據若干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走訪了這條街上生活的一戶又一戶人家電影《新參者》劇照兇案背後的「人情味」「但刑警的工作不止這些。有人會因案件而留下心靈創傷,他們也是受害者。
  • 《岸邊之旅》:從三個角度解讀生離死別背後的溫情、自省及哲思
    這部電影情節簡單,充滿溫情,講訴了失蹤三年的優介,突然回到家中告訴妻子自己已經離世三年,和多年未見的妻子瑞希相聚後,決定向曾經幫助過妻子的人們表達謝意。夫妻二人踏上了感恩之旅,這一路上經歷的事情,讓兩人卸下顧慮,好好告別。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一趟生者和亡靈的旅途。
  • 杭州作家周珺推出小說集《青水美衣》,在苦難中尋找愛
    在這裡,周珺在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的創作中,將『愛情』與『夢幻』結合起來,顯得『迷離』與『撲朔』,而這就是周珺短篇小說的敘事美學。」王自亮說:「在精神文化層面,周珺與詩歌、戲劇和影視,都有著密切關係,詩人與小說家對她來說沒有什麼鴻溝。
  • 海信璀璨熱銷的背後:集合百餘位工程師「美學」智慧
    當天的品質生活品鑑會現場,多位嘉賓從不同角度現場揭秘璀璨持續熱銷的秘密,據透露僅僅在工業設計上該產品就集合了百餘位工程師「美學」智慧。這背後本質上就是消費者對精緻生活品質生活的追求。」海信集團品牌管理部總經理朱書琴表示,璀璨套系家電契合這一消費趨勢,在視覺設計上「像錘子一樣深深嵌入消費者的心智」。而在視覺錘帶來的體驗之外,其智能體驗、服務一體化上的極致統一這一內在、技術的底蘊,也讓它迅速成為高端家電市場當中的一匹黑馬。
  • 豆瓣9. 2《小鞋子》:丟失的鞋子的背後,是一場溫情的奔跑
    電影使用鏡頭語言以及溫情的敘事風格則為影片添加了藝術魅力,再現了新式電影寫實風格的淳樸之美。我將從這部影片所使用的鏡頭語言和敘事風格兩個角度來分析這部電影的製作魅力,進一步敘述這部電影所呈現出來的現實意義以及給我帶來的思考。
  • 《花火》:從北野武的暴力與溫情的矛盾中,看懂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是北野武在經歷了自己的車禍的生死創傷,對生命產生了新的認識與感悟之後拍出的作品。整部影片有濃厚的北野武的風格,幾乎包含所有的北野武元素。這部經歷生死的深思之後醞釀出的作品斬獲了第54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對當時整個東方影壇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花火》是一部很有爭議的作品。
  • 《二十不惑》收官 柯藍自如切換溫情副本演技獲贊
    真正的歲月和真正的經歷教會了單親媽媽魏雲婕:自己才是自己的山,在女兒未成年之前,她就是女兒的山,言傳身教,她的女兒一旦成熟也會是她的山,這才是她人生的立意。於是她體面退出了這段感情,隨後引咎辭職,毅然承擔起自己在事業上的義務和責任。
  • 《生日卡片》:母愛溫情下日本治癒性電影特點及日本物哀美學展現
    《生日卡片》是一部治癒系電影,它本身除了讓觀眾從中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汲取生命力量之外,更重要的是完整展現了日本物哀美學,而物哀美學也是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標誌性特點。所以本文我除了講述電影給我們展現的母愛、生活治癒力量之外,將結合本片分析日本治癒系電影中的物哀美學,讓人除了心靈被治癒,也能看懂電影中日本物哀美學之美。
  • 冰心的《小桔燈》:點亮光明之路,苦難是歲月給我們最好的饋贈
    冰心的文字有一種天然的質樸感,沒有太過華麗的辭藻,更沒有大量的筆墨渲染,通過平淡的寫作手法將人物的性格描摹出來,更將人性的溫情體現出來。這是一部短小精悍的文章,主題內容很深刻,講述「我」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去看一個小女孩,在臨出門之際小姑娘為「我」製作了一個小桔燈,照亮了前行路。
  • 《好萊塢往事》:溫情的歲月
    《好萊塢往事》是一部溫情的電影。在昆汀的筆下,波蘭斯基滅門慘案只是作為一個隱線而存在,是電影的引線和故事發生的背景,但卻絕對不是主線。他其實是借用這個好萊塢的慘案來講述另外一個故事,講述電影過氣藝人的生活和情感,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電影的最後,他對慘案的結局做了篡改,給了它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的改變——篡改歷史一直是昆汀的拿手好戲,《好萊塢往事》當然不能倖免。
  • 浮生若夢,煙火人間——2020方太幸福家藝術跨界展溫情開幕
    浮生若夢,人間有情——這部講述家庭相處之道和生活美學的治癒文本,用點點滴滴的日常細節揭示了我們終日追尋的幸福。2020方太幸福家藝術跨界展以「浮生六記」為主題,汲取蘊藏於其中的仁愛智慧,聯手主持人、作家李蕾,邀請眾設計師、書法家、美食家,共同帶來《浮生六記》沉浸式聲音劇展演,五感體會富有人文氣息的生活方式。
  • 黃家駒(光輝歲月),聽過的人很多,背後的故事卻很少人知道!
    光輝歲月百家號/宇辰音樂大家好,歡迎來到宇辰音樂,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首歌(光輝歲月),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但你絕對不知道歌背後的故事,那麼今天宇辰就給大家嘮嘮你們不知道的故事!如果覺的宇辰的作品還行,那就給個關注唄,我給你買棒棒糖吃哈!
  • 許三觀賣血記:殘酷的年代,溫情的歲月
    縱使生活苦難,還好他們都活著。《許三觀賣血記》描述的是在落後的舊中國,一個叫許三觀的小人物為了生存,十幾次賣血幫助家庭渡過難關。書的扉頁有這樣一句話:「賣血是為了娶親,是為了救重病的兒子,是為了鄭重款待賓客,是為了不被餓死,是為了生存。但歸根到底,是為了愛和可笑的尊嚴」。依舊是餘華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