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自己長得不好看,所以我一定要努力把戲演好。」年輕時的張曼玉對林青霞說道。
作家亦舒說:「最愛張曼玉,模樣好,白晰得離奇,一頭好頭髮,小小眼睛,厚腫小嘴巴,體格無瑕可擊,笑起來如純潔兔寶寶,無論穿什麼戴什麼古怪東西,仍然可愛活潑。」
這是大部分人對於張曼玉的印象,她可愛活潑,活得通透,是華語電影中不可替代的優秀女演員。
有網友總結說,張曼玉失戀一次,就會得一次影后。
接下來菓子和你一起盤點影后張曼玉的電影生涯中的那些故事。
參選港姐,正式開啟星途
張曼玉,祖籍是上海,1964年出生在香港。8歲的時候,張曼玉一家人移居的英國。
張曼玉的童年並不幸福,她的父感情不好,後來離婚。張曼玉在訪談節目中說,母親對自己非常嚴格,做錯事情就要被打。
現在在回頭看,張曼玉非常感激母親的嚴加管教,是母親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有原則、懂自尊」的人。
在張曼玉17歲的時候,母親帶著張曼玉回到了香港,之後成為了一名兼職模特。18歲的她參加「香港小姐」選美大賽並獲得亞軍。之後籤約香港無線電視臺,正式開啟星途。
初出茅廬,只能是個花瓶
張曼玉出道以後,出演了電視連續劇《畫出彩虹》。因為這部電視劇,張曼玉得到了王晶的關注,王晶記住了這個有著嬰兒肥和兩顆大兔牙的女孩兒。王晶曾經評價張曼玉是一張白紙,毫無心機,她的性格比外表更加可愛。
之後,王晶邀請張曼玉主演《青蛙王子》,這是她的第一部電影。同年,張曼玉和張國榮、梅豔芳一起出演《緣分》。
張曼玉多年以後再回憶起哥哥張國榮,雙眼含淚。張國榮知道自己年輕氣盛,經常在自己面前誇別的演員。
張曼玉說自己知道哥哥是為了督促自己進步。
成龍在專訪中說張曼玉是「最早一個到,最後一個走」的敬業演員,這源於兩人在《警察故事2》中的合作。據說,張曼玉在戲中不用替身,高難度、有危險的戲都是自己上。
「我不管她會不會演戲,只要她走出來,我就要看。」這是《玫瑰的故事》的作者亦舒對導演說的話。張曼玉由此成為了《玫瑰的故事》女主角。
這是張曼玉第一次接觸文藝片,演技稚嫩,電影效果並不好。
張曼玉並非科班出身,年輕的她帶著的標籤就是電影中誰誰誰的女朋友,沒有自己的特色。在那時的電影界充當的是「花瓶」的角色。但張曼玉的起點是非常高的,合作的演員都是成龍、周潤發等人。
失戀後初獲影后稱號
1987年,張曼玉和爾冬陞相戀。朋友說爾冬陞是個大男子主義,不適合她。但張曼玉覺得自己性格溫柔,可以以柔克剛。
但是兩人的矛盾越來越多。有一天,爾冬陞在家中擺下燭光晚餐,提出分手。張曼玉由喜變驚,哭了起來。
一年後,張曼玉出演王家衛的處女電影《旺角卡門》,憑藉此片,張曼玉首次提名金像獎。
1989年,年僅25歲的張曼玉憑藉關錦鵬導演的《人在紐約》(又名《三個女人的故事》)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0年,張曼玉憑藉《不脫襪的人》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同年憑藉《愛在別鄉的季節》獲得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經歷過失戀的張曼玉迅速崛起,開始躋身實力派演員行列。
再失戀,憑藉《阮玲玉》成為雙料影后
和爾冬陞分手後的三年裡,張曼玉磨礪自己的演技,拿到多個獎項。在1991年,張曼玉在陳可辛的導演處女作《雙城故事》中擔綱女一號。也認識了美國人Hank,兩年後兩人分手,沒想到Hank將張曼玉寫的情書公開了,這讓張曼玉成為了圈內的笑柄。
王晶還一次為故事原型拍成了《愛在娛樂圈的故事》,讓張曼玉的這一段戀情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
同年,張曼玉主演電影《阮玲玉》。本片以記錄片的拍攝方式,採用「戲中戲」的形式,穿插阮玲玉的原片與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的畫面交織,同時還有老影人的採訪視頻和張曼玉自己的感受。
有網友評論說:「此影片可謂創造出了時空變換的美感與意境,讓人不禁為這一代玉人的一生惋惜與深思。」
張曼玉憑該片獲得柏林影后、金馬影后。
與外國人相戀,電影生涯也開始進入「中西合璧」階段
1996年,張曼玉接拍了第一部外國電影《迷離劫》以及被譽為華語最佳愛情影片之一的《甜蜜蜜》。
但張曼玉的感情並不是甜蜜蜜的,更像前者的名字,是一個迷離的劫。1997年,張曼玉迎來了第一段也是唯一的一段婚姻,丈夫是一位法國導演,兩人的婚姻並沒有維持很久,4年後以離婚收場。
隨後,張曼玉的好幾任男友都是外國人,有珠寶商,也有建築師。
張曼玉的戀情很引人注目,但她在電影的表現更加引入注目。
《花樣年華》被英國電影學院召集的800多位影評人評選為「影史最佳影片」。
《英雄》被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憑藉《清潔》榮獲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亞洲首位坎城影后誕生。
2004年決定息影,10年後卻以搖滾歌手身份再出現
2004年,張曼玉成為了坎城影后,她自己說進入了另一個人生階段,決定息影。
2014年,50歲的張曼玉籤約了音樂公司摩登天空,成為了一名歌手。
「我不想停下來」,張曼玉在臺上說道。
「我今年49歲7個月零13天,不是50歲!我一直夢想著唱歌,現在還不晚。」
一個在電影界拿獎拿到手軟的影后,在2014年的音樂節上給觀眾澆了一瓢冷水,因為她音都唱不準。但她在臺上的話,重新獲得了觀眾的支持和鼓勵。
從花瓶到影后再到搖滾歌手,張曼玉似乎給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原來生活還可以這樣過。
從少女到少婦,從妖精到民國女人,從文藝片到武打片,張曼玉總能在電影中給人帶來驚喜。
可能很多人在討論50多歲的張曼玉感情還沒有歸屬,討論50多歲的她怎麼還像小年輕一樣追逐音樂夢,討論她「失戀一次就獲獎一次」的傳奇經歷......
這樣的張曼玉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正如《悅己》專訪所說的:「與其說她是個傳奇,不如說她是認真生活的真女人。在鎂光燈的追逐下,她一次次在人生轉折點選擇放棄,找回那個更自由、更灑脫的自己。」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