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味清歡
國慶期間,眾多大片紛紛角逐國慶檔,電影市場迎來一個高潮。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眾多影片中,新生代女演員的身影幾乎看不到,撐大梁的是60後的鞏俐,70後的閆妮、劉敏濤,和80後的馬麗。
其實不光國慶檔,新生代電影女演員缺失,已成了華語電影的一大現象。
這其中固然有電影市場多以男演員為主導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好的新生代女演員,越來越少了。
想到曾經女演員百花齊放的盛景難再現,我就覺得很遺憾。
現在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驚豔過歲月的女演員吧!
50後的女演員代表有張瑜、潘虹、趙雅芝和林青霞。
張瑜的名字,可能現在許多年輕人沒聽說過,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她可謂家喻戶曉。
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張瑜的演技自然、生動、細膩,貢獻了許多經典的銀幕人物。
無論是《廬山戀》中陽光熱情的周筠,《巴山夜雨》中陷入精神危機的劉文英,還是《知音》中純真機警的小鳳仙,《雷雨》中天真善良的四鳳……
張瑜都演繹得栩栩如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時至今日,張瑜所塑造的許多角色,仍是一代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潘虹是為數不多的至今仍活躍在熒幕上的50後女演員之一,雖然她現在給許多人的印象是「惡婆婆專業戶」,但年輕時的她,也曾驚豔了時光。
她塑造的許多角色都具有一定的悲劇性,被稱為「八十年代的悲劇女皇」。
《杜十娘》中的杜十娘、《人到中年》中的陸文婷、《末代皇后》中的婉容、《井》中的徐麗莎……
這些角色都美麗、清高、孤傲、執拗,卻因為時代或家庭等等原因,無法避免命運的悲劇和痛苦的現實。
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命運坎坷,潘虹演起這些悲劇性角色來,總是那麼的感人,仿佛與角色合為一體,不愧是「悲劇女皇」。
趙雅芝和林青霞,都是國民女神級別的人物,前者的馮程程,後者的東方不敗,至今仍是不可逾越的經典,被一代又一代的影迷追捧和仰慕。
她們無疑是很美的,但美麗的外表並未掩蓋她們出色的演技,仿佛演技早已融合在身體的血液中,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皆與角色融為一體。
無論是痴情專一的妖女,純潔美麗的千金小姐,還是驚為天人的反串,快意恩仇的江湖俠客,她們都詮釋得生動鮮活,同時又美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她們的美,由內而外,不因年齡而有絲毫衰敗,是許多人永遠的夢中情人,也是華語電影的傳奇。
60後的女演員代表有鞏俐、蔣雯麗、張曼玉和鍾楚紅。
鞏俐有一個別號,即「鞏皇」,華語電影出了那麼多影后,唯有她一個皇,她在影壇的地位,可想而知。
評價她的演技,別的不需多說,就說國慶檔電影《奪冠》,鞏俐所飾演的郎平,被許多人評論「差點以為是郎平本人」。
從說話的語氣、細微的表情,到走路的姿態、細節的模仿,鞏俐的表演沒有絲毫鞏俐自己的痕跡,猶如郎平上身,令人稱奇。
而這樣的成果,其實與鞏俐對自己一貫的要求分不開,一旦接到某個角色,她就想做到極致,這才有了真假難辨的「郎平」。
也正因如此,鞏俐才幾十年屹立影壇而不倒,成為影壇傳奇。
蔣雯麗雖然現在大都專注於電視劇,白玉蘭、飛天獎、金鷹獎等視後拿了一大堆,但在電影領域,也有不小的成就。
她最經典的角色,莫過於《霸王別姬》中的小豆子媽和《立春》中的王彩玲。
小豆子媽是她還沒從北影畢業時演的,那時的她演技雖青澀稚嫩,卻將一個小豆子媽這個底層妓女的辛酸、可憐、嫵媚、豔俗、決絕刻畫得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
而王彩玲則是她快四十歲時出演的,彼時的她早已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演員,拿捏起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來遊刃有餘,將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王彩玲演繹得栩栩如生。
憑藉王彩玲一角,蔣雯麗成功奪得金雞獎影后。
張曼玉是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演員,也是少有的各類角色都能駕馭的演員。
無論是心懷理想的革命女青年、絕望悲戚的著名影星,還是嫵媚潑辣的客棧老闆娘、妖嬈魅惑的青蛇,亦或者風姿綽約的妻子、冷豔孤高的俠女。
張曼玉都能拿捏得當,與人物合二為一。
像張曼玉這樣戲路寬廣、塑造性極強的女演員,或許很難再有了。
鍾楚紅很早就退出了影壇,但她所塑造的角色,仍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刀馬旦》中的貪財歌妓,《秋天的童話》中的驕縱留學生,《流金歲月》中的拜金女,《縱橫四海》中的嫵媚阿妹……
這些角色大多不算絕對的正派,但鍾楚紅的演繹很難令人生厭,反而因其自然的演技和美麗的容貌,賦予角色一種美而不豔、媚而不俗的魅力,令人一眼就愛上。
鍾楚紅也因充滿風情的美貌,被譽為「香港的瑪麗蓮夢露」。
70後的女演員代表有周迅、章子怡、趙薇和李冰冰。
這批女演員很幸運,因為她們在最好的年紀,正好迎來了內地電影崛起的時代,也是因為這樣,她們才能站到華語電影的巔峰,奉獻出最好的表演。
周迅是天生的演員,她的演技一直以「靈動、真摯、細膩、感性」著稱,被稱為「落入凡間的精靈」。
評價她的演技,就得說到她的哭戲。她的哭戲有多厲害呢?許多人說,「她一哭,我就心疼。」
最經典的,莫過於《李米的猜想》中的數場哭戲。
被劫匪劫持時,她害怕地一邊與劫匪周旋,一邊在車門留下求救的記號,暗示加油站工人報警。
待確定加油站工人明白自己的意思後,她眼裡的淚水越積越多,卻怎麼也不肯流下來,將對歹徒的恐懼、做記號的後怕、即將得到解救的希望等複雜心理,完美地詮釋了出來。
當她終於找到四年未見的未婚夫方文(鄧超 飾)時,她有許多問題想問他,可他卻不肯認她,身邊還有了別的女人,她的眼淚頓時來了。
她先是委屈地把眼淚噙在眼裡,隨後越說越激動,越說越憤怒,眼淚洶湧而出,心理防線完全崩潰,淚如雨下。
而當筆跡鑑定說眼前這個人不是方文,她追在方文後面,一封又一封地背方文寫給她的信,從眼眶泛紅到淚水決堤,情緒一點點地崩潰,最後泣不成聲。
這兩場戲堪稱哭戲的教科書,前者將李米找了未婚夫四年的委屈、怨憤、脆弱,以及被背叛的憤怒,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而後者則將李米希望逐漸破滅的卑微、痛苦和絕望,細膩有層次地表現了出來,把一個陷入感情困境的女孩刻畫得入木三分。
當然,周迅演得好的不止哭戲,她的戲總是那麼真誠和靈動,令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她所飾演的角色中,為角色的喜而喜,為角色的憂而憂。
這份感染力,是許多演員所需要學習的。
與周迅的靈動不同,章子怡的演技更多的是克制、內斂,有種柔中帶剛的特點。
她的代表性角色,《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昭娣、《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十面埋伏》中的小妹、《一代宗師》中的宮二,大多都外表柔弱,但內心倔強剛烈,從不屈服於命運。
經張藝謀一手調教出來的章子怡,演起這些角色來遊刃有餘,這些角色也為她帶來許多榮譽。
至於趙薇和李冰冰,她們都是從小螢屏成功轉型到大銀幕的演員,演技早已得到驗證。
趙薇的佩蓉、李紅琴,李冰冰的王金娣、李寧玉,都已成為經典的銀幕形象,至今仍被不少節目借鑑和引用。
不過相比周迅和章子怡仍活躍在銀幕上,趙薇已轉型為導演和綜藝咖,李冰冰也漸漸退隱,兩人都不再專注表演,算是一大憾事。
到了80後,女演員明顯開始出現青黃不接的狀況,這其中有70後女演員長期壟斷電影市場的因素,也有80後女演員扛不起票房的原因。
唯一出挑的80後女演員,大概就是白百何了。
說她出挑,不是因為她演技多麼好,而是她演技還算靈動自然,而且票房有保證。
她主演的電影,《失戀33天》、《捉妖記》、《滾蛋吧!腫瘤君》,部部票房驚人,尤其兩部《捉妖記》,一舉讓她躋身一線女演員行列。
不過前兩年她醜聞纏身,口碑大跌,很難再回到巔峰時期了。
至於90後女演員,也只有一個周冬雨。
周冬雨是新一代小花中難得的,演技靈動細膩的女演員。
無論是《七月與安生》中的安生、《喜歡你》中的顧勝男,還是《後來的我們》中的方小曉、《少年的你》中的陳念,周冬雨都將角色的性格與命運生動地演繹了出來。
只可惜由於外形的限制,周冬雨更適合少女一類的角色,其他很多類型的角色不太適合她,這也是她演藝道路上最大的障礙。
從50後到90後,中國出了許多優秀的女演員,她們有的被提及,有的沒被提到,正是因為她們,華語電影才能綻放出更燦爛的光彩。
悲哀的是,隨著流量模式的盛行,好演員越來越少,能經得起大銀幕考驗的好演員,更是少之又少,不知何時女演員百花爭妍的盛景才能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