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中提出,一個時代在發展的至末端就會限制生產力的提高,從而引發與生產關係的矛盾。而發展的新階段,原有生產關係將被打破,並確立新的生產關係。
15世紀的英國,新興貴族通過「圈地運動」積累了大量的土地和生產資料,將農業文明推向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生產要素的聚集和龐大的市場需求,讓新興貴族進一步發展,成為走向資本主義工業革命的關鍵角色。18世紀後半葉,蒸汽機開啟了工業時代的大門。
過去幾年,高速發展的母基金行業管理規模迅速擴大,在大量的投資和研究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海量的數據。受到政策影響和環境衝擊,一級市場普遍出現「募資難」的現象,母基金行業在2019年後進入了2年漫長的調整期。隨著私募股權行業結構的進一步變化,資金面逐漸寬鬆,母基金行業大量不同背景的優秀管理人開始從此前平臺跳出,成立規模可觀、策略多元的母基金和S基金,母基金已然走到了時代的十字路口。
陽光燦爛的日子
2016年被稱為母基金元年,而事實上國內的股權投資母基金可追溯的時日久遠。2005年,發改委等十部委發布《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國家與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參股和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扶持創業投資企業的設立與發展。」正式開啟了母基金行業的奠基進程,引導基金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母基金行業最早的奠基人。
此後國有企業有序跟進,2006年,元禾控股的前身中新創投成立,初步奠定了母基金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而彼時活躍於中國市場的美元基金們完成了本土化探索,人民幣基金開始活躍,一級市場開始日益散發出青春的活力。
隨著國資的湧入,大型人民幣基金開始出現在歷史舞臺之上,2010年,國開金融與蘇州院和共同發起成立國創母基金,亦莊國投、成都銀科、粵科金融等國有母基金相繼設立,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化母基金緊隨其後,諾亞財富旗下的管理人歌斐資產發起設立首個民營母基金。盛世投資、恆天集團、宜信、大唐紛紛入局。
在政府對創業創新的推動以及寬鬆的流動性環境之下,越來越多的錢湧入私募股權市場,投資、募資額度不斷增加。2016年前後,政府引導基金、國有市場化母基金、民營母基金三足鼎立的母基金市場正式形成,母基金元年正式到來。
而發展的另一端,則是GP隊伍的日漸壯大和中國創投市場的狂歡。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2015年新設立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0552家,新增管理人通過募集,在2016年12月底,推動私募基金管理規模首次超過公募基金,而私募股權基金(含創業投資基金)貢獻了3.88萬億規模,增幅達到138.48%。
GP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讓LP應接不暇。某母基金管理人坦言:「我一年要飛上百次,整個團隊要見到上千家機構。」
這場資本的狂歡中,母基金正如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的主角們,處於躁動的青春期,在大量的積累、大量的嘗試中,從幼稚走向成熟。眾星捧月之下,母基金成長,逐漸變得片面和割裂,對熱點和風口極其敏感,對未來的風險卻估計不足,這也埋下了母基金成長當中的伏筆:股權投資市場在過熱和過冷的周期當中來回擺動,缺乏穩定,難以持續的推進專業化進程,也難以形成持久的投資者信心。
提前的「中年危機」
殊不知,尚未迎來成人禮,「中年危機」就擺在了母基金行業面前。
理應在中國股權投資市場逐漸成熟,LP逐漸機構化的進程當中完成自己的成人禮。而這時,《資管新規》來了。
在2017年11月《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公布。直到2018年4月靴子落地之前,監管層多番警告、試探,才最終推出,監管依然講足了火候。可水龍頭依然被不可避免的關上了,突然間市場可支配的資金屈指可數,那些原來動則幾十億幾百億的基金突然沒了。
GP們試圖僅僅抓住母基金這一救命稻草,有母基金管理人坦言:「原來那些大咖,很難見到,3000萬根本都沒有與大佬聊天的機會,現在主動預約我時間,條款也可以協商。」可現實是,資管新規的影響很快就傳導到母基金端——母基金也斷糧了。
如果說GP遭遇募資寒冬背後的本質原因是同質化和產能過剩,那母基金斷糧背後的原因則直接指向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的長錢缺乏症。社保、險資等長期資金由於規模巨大,一般規模的股權投資基金很難在其射程之內。而母基金作為重要的中間環節,可以很好的進行分散配置和平滑風險。但事實上對比歐美市場,中國的險資、企業年金、捐贈基金及家族基金並未發展形成規模,更遑論通過母基金投資。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鍾蓉薩曾在公開演講表示,「在中國缺少真正的長錢是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質量不高、投資行為短期化的重要原因。」
而根據清科數據,2019年出資前30位的LP累計投資157筆,總投資額約1,800億,其中LP國資背景為主,合計投資174.08億元,佔統計投資總額的9.6%,金融機構(含險資在內)僅佔比10.9%。而非國資機構只有三家,合計投資174.08億元,佔統計投資總額的9.6%。
同時,一線GP也殺入母基金市場。
2018年,紅杉低調入場,聯合國風投和數家上市公司成立了星界基金,IDG也聯合宜信早早的布局到了母基金領域。而母基金則受制於比直投基金更長和雙重管理費,遭遇比GP募資更難的境地。
原本碩果僅存的三方財富類母基金,也在2020年8月證監會發布了《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之後緊急調整相關業務,甚至暫停了新產品的搭建。
以至於有GP問起:「國內還有哪些純市場化母基金有錢可以投出來?」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應該如何作答。
自此,母基金行業就提前進入「中年危機」,承擔著股權投資行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卻囊中羞澀又遭遇種種挑戰。
「老兵新錢「重新出發
無論母基金這個提早進入危機的「中年人」,多麼不招人待見,可其依然在股權投資領域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母基金作為大型LP的資金「分發渠道」承擔著將大錢、長錢輸送到不同策略、不同領域基金當中的任務;另一方面,作為資產配置和管理的工具,承擔著管理、配置不同屬性資本,調節風險、保值增值的任務。
GP募資難,需要母基金作為LP輸送資本,資產流動性問題,也需要母基金的S策略來解決。而母基金也在遭遇2019年市場低迷,2020年疫情衝擊後,再度出發。
一批國有大型母基金管理人自立門戶,成立母基金或者S基金,另一方面產業資本也開始大舉進入母基金行業,依託產業資源、資本設立起了母基金,險資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也在政策的號召下跟進。
在2020年9月舉辦的中國母基金峰會上,普洛斯建發母基金正式對外公布。該基金由普洛斯、建發集團聯合發起設立,首輪關帳50億人民幣,以「P、S、D」策略覆蓋中國最優秀的股權投資基金,構建GP聯盟進行產業布局。
11月2日,原大唐元一合伙人樂德芳宣布加入S-FOF管理機構尚合資本,將S股權資產作為長期結構性資產進行投資。
11月30日,曾一起操盤國創母基金的鄧爽、林向紅共同創立的母基金平臺紐爾利控股落地蘇州高新區。據公開消息,他們將打造市場上擁有母基金、直投、S份額投資兼備,境內人民幣與境外美元雙輪驅動的母基金平臺。
此外,中金資本原董事長在廈門設立博潤資本,並發起了博潤S多策略基金和金豐博潤直投基金。
而備受期待的險資也在母基金領域開花。泰康在線與泰康人壽共出資10億元,成立規模為12億的泰康乾亨創新股權母基金,主要關注 VC 階段基金管理人,投資有業績驗證且策略延續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
隨著這些母基金老兵的陣地轉換,保險、產業的新錢湧入,母基金行業也將重新出發。
時代的十字路口
有人說,2020年是過去20年中最壞的一年,也可能是未來20年中最好的一年。
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際環境風雲變幻。重新出發的母基金行業,站在了時代的十字路口上。
政策層面:一方面資管新規過渡期一再延長;政策鼓勵險資等長期資本進入股權投資領域。另一方面,政策對政府和國有資本出資收緊,加強基金銷售監管。政策松中有緊,嚴控出資和募集風險的同時,鼓勵長期資本進入。這也將是監管在未來的長期基調。
資金層面:政府、國有資本依然是出資主力,但市場化資本方面,險資等金融機構的湧入,產業資本的加持,為母基金行業新的生力軍提供了彈藥。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將母基金行業發展再次推上高潮,緩解募資難困境。
資產端:由過去的增量時代正式進入存量時代。一方面母基金作為產業布局的工具,將承擔更多產業抓手和賦能的任務,而另一方面,解決已投資產存量的流動性問題迫在眉睫。過去兩年,中國PE/VC退出情況不達預期、退出難、基金存續期短等問題疊加催生了巨大的S基金市場需求。亞洲的S基金募資額佔全球募資額之比自2015年後逐年提升,2018年達到翻倍增長達到6%。但總佔比仍遠遠小於歐洲和北美地區,亞洲私募股權市場退出周期遲於歐美地區和S基金市場成熟專業性是重要原因。未來幾年,大量政府引導基金到期和市場化母基金的流動性剛需會促使國內S基金髮展進入井噴階段,S基金存量藍海的退出機會,這將倒推私募股權投資行業對PE二級市場提高重視性和專業度,優化整母基金的配置策略。
配置策略:將由於資金和資產供給結構的變化,變得多元,S策略配置和直投將佔據更主要的位置。
未來母基金將體現以下趨勢:
1、多元化
母基金資金來源將隨著市場逐漸成熟變得多元,包括已經入局的險資在內,日益成熟的母基金將更多的吸引金融機構、國企、產業資本的進入。並伴隨著LP市場的逐漸成熟,將吸引更多社保、企業年金、校友基金等長期資本參與。
投資策略將更加多元。此前固化的P+S+D的策略將迎來更多的變化。S策略將成為近兩年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跟投和直投也將受到更多重視。
母基金的訴求也將更加多元,政府、國企出資的母基金將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對於地域、行業甚至交易結構的要求也將更加豐富。
2、專業化
隨著母基金管理人掌握的行業數據越來越多,投資經驗越來越豐富,相關服務機構越來越成熟,在母基金管理、決策層面,專業化趨勢將會愈發明顯。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母基金通過更加真實和豐富的數據來輔助甚至主導決策。而搭配以專業的管理系統,投資流程也將越來越專業,部分母基金也將持續加強直投和跟投策略,來提高總體收益水平。
3、S基金化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母基金管理人專精於某一策略,尤其是將會有一部分母基金管理人專精於S策略,以期抓住資產存量供給的機遇,提供更好的流動性方案,以縮短回報周期。
4、產業化
未來母基金和產業的結合將愈發的緊密。作為產業資本的前哨和雷達,母基金一方面可利用槓桿,以覆蓋更多的領域和資產。另一方面,作為重要的LP,母基金也將為被投基金和底層資產提供更多的產業賦能,以獲得更高的回報和更快的退出效率。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