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高中時代那本小黃冊
清風徐來,皎皎圓月掛夜空,夜色籠罩著茫茫大地,只露出了無數頑皮狡黠的眼睛,與這清風明月相伴。月光如水,灑滿了這人世間,那半畝池塘騰起了陣陣薄紗,蛙高鳴,蟬嘶叫,蟲低吟,原來夏夜是如此讓人沉迷不已。
我就是在這樣的夏夜中走過了自己的高中時代。我學的是理科,卻獨偏愛語文。
多年以後,當回憶高中時代時,我依然忘不了那本小黃冊。那是一本關於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冊子,那是一本老師們用心血凝結成的冊子,那是一本讓我永生都難忘的冊子。
儘管記憶中那本冊子已少有清晰印象,但我對它依然舊情難忘。小黃冊,封面是黃色的,標題為「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從字、詞、語、句一直到文,再到文學常識,每一部分內容都非常詳細,是老師們一個字、一個字地整理出來,再一個字、一個字地校對出來的,生怕出現一點點差錯;在容易出錯的內容旁邊,老師們都做了明顯的標記,或是加了括號,或是下面劃了橫線,又或是專門標註了「特別備註、特別提醒」等字眼,老師們唯恐遺漏一個小小的知識點。
那本冊子的精細程度和老師們編寫的認真程度,確實到了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就像夏季麥收後到地裡撿拾麥穗的農民們,哪怕扁扁的麥穗可能一個麥粒也沒有,也會撿起來放到籃子裡。
麥穗無言,卻是大地對勞動的回報,哪怕它是一個癟的,即便是癟的,也凝結了農民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漢字自己也不言,卻凝練了中華文化的精髓瑰寶,老師們編寫的這本冊子,不僅僅是傳承知識,更是傳承老師們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摯愛之情。
高中畢業後,我把那本皺皺巴巴、勾勾畫畫的冊子帶回了家,和我高中語文課本、筆記本、摘抄本,還有我初中、小學的日記本,都放在一個木頭箱子裡。再後來,家裡收拾房子,被父親賣給了一個收廢品的,然而,那本冊子從來沒有從記憶中隱去過。
即便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我也委託堂弟去找那本冊子,無果。2015年回學校看望高中語文老師劉卓民老師時,還對老師提起那本小黃冊,老師說,那些冊子是當年他們語文教研組老師們不知道熬了多少長夜費了多少心血才弄出來的,老師話語雖平淡但依然透露出對那段時光的留戀。臨別時,老師們還送我一本高大上的《高中語文基礎知識手冊》,但還是不比那本小黃冊那般親切。
直到今天,我對這本小黃冊依然充滿深深的眷戀之情,多年後的我對文字的敏感,對煉詞凝句上的極端苛刻,對文學的情有獨鍾,也確實與這本小黃冊不無關係。
到今年,高中畢業已二十二個年頭了,還時常懷念起我敬愛的高中語文老師們,劉卓民、郭建民、劉好強等,他們把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語文教育事業。或許,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當年那個最不起眼的學生,多年後也會承其衣缽,做了一名語文老師。我也要會像當年老師教育我一樣,認認真真、仔仔細細、扎紮實實、本本分分把語文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學子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師恩難忘,今生永難忘。
高中學生時光,已經淹沒在遙遠的回憶中了,唯獨那本小黃冊還時常出現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