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啟動!首款神經纖維瘤病新藥背後,這些「非傳統」研發模式值得...

2021-01-08 騰訊網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一個月前,美國FDA宣布批准阿利斯康(AstraZeneca)公司和默沙東(MSD)公司共同開發的Koselugo(selumetinib)上市,治療2歲及2歲以上的1型神經纖維瘤病(NF1)兒童患者。對於全球數百萬神經纖維瘤病患者而言,這是歷史性的一刻——終於,他們有了一款可以治療其疾病的藥物。更難得的是,這款藥物的誕生,依賴多方的共同主動參與,有著非常「不走尋常路」的研發模式。對於正在開發的罕見病新藥,乃至其他常見病的新藥,這些寶貴的一線研發經驗都有其可借鑑之處。

▲每3000名新生兒裡,就有1名神經纖維瘤病患者(圖片來源:兒童腫瘤基金會授權使用)

今年5月,恰逢世界神經纖維瘤病關愛月。值此之際,藥明康德將在本月舉辦大型系列全球主題公益活動,聚焦神經纖維瘤病的臨床診療進展和技術研發趨勢,共同探討如何應對NF醫學難題,解決NF群體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相信這將提供獨特的視角分享與思想碰撞的機遇。依藥明康德所舉辦的全球論壇、健康產業論壇、以及抗疫系列線上論壇之慣例,本系列活動不收取任何參加費用。我們堅信,只有所有人都參與進來,攜手並進,才能加速帶來更多新藥,造福病患。

北京時間2020年5月15日晚上11-12點(美國東部時間5月15日上午11-12點),我們將舉辦系列活動的第一場線上論壇,以首款神經纖維瘤病新藥背後,那些值得所有人借鑑的「非傳統」研發方式為引子,正式開啟我們這一系列公益活動。如因時間原因,您無法觀看直播,也可以通過註冊,在活動結束後獲得觀看視頻回放的機會。

本次線上論壇的嘉賓陣容強大,且都是罕見病藥物研發領域的專家,在「非傳統」研發上有著很深洞見。他們包括:

Brigitte Widemann,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兒科腫瘤學科首席負責人。支持這款新藥獲批的臨床試驗(NCT01362803),便是由該研究所主要贊助支持的。

Scott Plotkin,哈佛醫學院神經學教授,麻省總醫院Pappas神經腫瘤中心執行董事。他是參與該臨床試驗的負責科學家之一,提供了寶貴的指南和建議。此外,他也正在參與brigatinib的臨床試驗,這是一款有望治療2型神經纖維瘤病(NF2)的藥物。

Annette Bakker,兒童腫瘤基金會主席。這是一家專注NF的患者非營利患者組織,旨在推進研究,拓展知識,改善對NF患者群體的護理。該組織的目標是終結NF。

George Kirk,阿斯利康腫瘤研發部,Koselugo全球產品負責人。他的團隊與默沙東一道,推動了這款NF1新藥的問世。

Mike Humphries,武田腫瘤部,美國區肺癌科學主任。武田公司的brigatinib是一款ALK抑制劑,目前已獲批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目前,科學家們正在評估其治療NF2的潛力。

主持:Richard Soll,藥明康德波士頓辦公室負責人和戰略計劃高級顧問。

相關焦點

  • 警惕神經纖維瘤
    張金明認為這種病屬於先天性神經纖維瘤病,隨後經詳細的專科檢查和病史詢問,初步診斷為「I型神經纖維瘤病」,入院接受治療。張金明介紹,神經纖維瘤病手術本就非常棘手,加上患者病變範圍非常大,在切除過程中極易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同時,切除病變範圍後,患者背部的巨大缺損修復也是令手術團隊「非常頭疼」,如果在手術中缺損過大,修復過程很可能「得不償失」,還可能會影響到患者右側肩部及上肢的活動。
  • 警惕神經纖維瘤
    張金明認為這種病屬於先天性神經纖維瘤病,隨後經詳細的專科檢查和病史詢問,初步診斷為「I型神經纖維瘤病」,入院接受治療。張金明介紹,神經纖維瘤病手術本就非常棘手,加上患者病變範圍非常大,在切除過程中極易發生難以控制的出血。
  • 醫院新聞| 手術刀劈開生死路 兒童醫院為神經纖維瘤患者摘除頸部兩...
    醫院新聞| 手術刀劈開生死路 兒童醫院為神經纖維瘤患者摘除頸部兩枚定時炸彈 2020-10-16 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塞魯米替尼治療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患兒療效顯著
    塞魯米替尼治療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患兒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2:57:0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Andrea M. Gross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15日下午,阿爾茲海默病新藥GV-971、卵巢癌新藥則樂等開始談判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經濟觀察網獨家獲悉,12月15日下午,包括上海綠谷製藥的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再鼎醫藥(納斯達克代碼:ZLAB)的卵巢癌新藥尼拉帕利(商品名:則樂)等藥品開始談判。
  • ...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
    2020-11-06 11:54:27來源:FX168 【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新藥在美啟動國際3期臨床試驗】美國專家日前表示,由中國企業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已經正式啟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的患者入組工作,第一例患者篩選目前已順利完成。
  •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
    新藥上市,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峰迴路轉?「老糊塗」的發病機理,目前還是「糊塗帳」本報記者 張佳星用「峰迴路轉」和「另闢蹊徑」來形容近一段時期讓人困惑的阿爾茨海默病(AD,又叫老年痴呆症)再合適不過——一款正在研發的新藥Aducanumab,曾宣布在AD臨床試驗上失敗,日前經過數據再評估後,又認為部分數據可以證明藥物有效。
  • 學術前沿| 天津總醫院楊學軍團隊發現原研新藥ACT001抑制膠質瘤...
    近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楊學軍教授團隊聯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Michael Lim教授團隊及南開大學ACT001原研團隊成員等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2018 IF: 8.063)上發表論文,報導了我國原研新藥
  • 中國新藥研發進入「原始創新」階段 凡世恩一年內完成兩項license...
    「我國新藥研發經歷了『跟蹤仿製階段』和『模仿創新階段』,目前已進入『原始創新階段』」。這是中科院院士、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蔣良華公開演講時透露的。原創新藥是基於全新發病機制和全新靶標研發出來的新型藥物,是針對某一疾病的第一種治療性藥物或與現有藥物相比具有顛覆性治療效果的藥物。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藥研發存在嚴重不足。
  • 潤新生物第3代EGFR-TKI新藥關鍵性註冊3期臨床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今日(11月18日),蘇州潤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潤新生物)宣布,其在研第三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新藥——RX518用於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3期臨床研究近日在上海市胸科醫院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 2020盤點:164個「1類新藥」首次IND,正大天晴、東陽光藥…
    截至12月20日,共164個中國1類新藥,以首次註冊申報IND狀態獲得我國CDE承辦,遠超過去同期3年。且在企業申報方面,正大天晴、東陽光藥相對領先,而石家莊智康弘仁、江蘇恆瑞、江蘇豪森、杭州梧桐樹藥業、重慶復創醫藥、歌禮藥業等緊隨其後。
  • 靶向腦腸軸——中國原創新藥甘露特鈉膠囊
    但是如今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在逐步提升,常見的即是阿爾茨海默病(AD)即人們口中的老年痴呆。每個人或多或少對這類病都有一定的了解。阿爾茨海默病十一組原因未明的原發性退行性腦變性疾病。常起病於老年期,隱匿起病,緩慢進展且不可逆,以智能損害為主。這類疾病由於病因不明,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如何才能徹底治癒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直至目前為止,我國乃至全球還沒有研發出徹底治癒該病的特效藥。
  • 北京劉氏腫瘤研究院:神經纖維瘤是怎麼引起的?
    ,臨床醫學上一般覺得神經纖維瘤歸屬於常染色體顯性基因遺傳疾病,大部分狀況下考慮到為存有顯著的基因缺陷,進而造成神經嵴體細胞生長發育出現異常,導致好幾個系統內臟器官作用損害。  臨床醫學上一般能夠分成二種種類,神經纖維瘤一型和神經纖維瘤二型,具體表現為在全身好幾處可能會出現皮膚牛奶咖啡斑,而且在外展神經非常容易出現散在多發性的神經纖維瘤,通常建議根據手術治療的方法開展摘除,大部分病人能夠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 ...第三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出臺,先聲藥業10月27日港交所上市 臻和...
    公司官網顯示,邁威生物致力於治療用單克隆抗體、長效重組蛋白等大分子創新藥的研發和製造,現有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品種30餘個,首個品種將於2021年上市,到2023年上市產品數量達到4個以上。另外公司2020年4月已經完成了A輪19.7億元融資。
  • 200億元研發投入背後的創與新——訪百濟神州中國區總經理兼公司...
    自2010年成立以來,百濟神州通過上市、定增及配股等方式累計融資超45億美元,2016年以來公司研發投入合計近2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億元)。高額的全球融資、大手筆的研發投入、初具規模的研發管線,百濟神州發展路徑背後所映射的,正是中國醫藥創新發展中政策與資本的同頻共振。
  • 中國胃腸道間質瘤(GIST)新藥!再鼎醫藥瑞普替尼(ripretinib)被國家...
    2020年08月05日訊 /生物谷BIOON/ --再鼎醫藥(Zai Lab)近日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授予KIT/PDGFRα激酶抑制劑瑞普替尼(ripretinib)的新藥上市申請優先審評資格,該藥用於治療已接受過包括伊馬替尼在內的3種或更多種激酶抑制劑治療的晚期胃腸道間質瘤
  • 2020年5月中國1類新藥臨床動態
    13、SHR0302片SHR-0302是江蘇恆瑞研發的JAK1抑制劑,目前處於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臨床三期,處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特應性皮炎和克羅恩氏病的臨床二期。根據協議,Arcutis 公司將獲得SHR-0302作為皮膚疾病治療的局部外用製劑,在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獨家臨床開發、註冊和市場銷售的權利,而恆瑞最多可獲得共2.23億美元的首付款和裡程碑款,外加銷售提成。
  • 被巨大面部纖維瘤纏身 化州少女迎來改變契機
    無數次午夜夢回,看著鏡子裡自己那張被巨大纖維瘤拉扯變形的左臉,劉糧婷欲哭無淚。她多麼想,自己就是一個平常的少女,可以不漂亮,只要普通就好。苦苦掙扎了23年,如今,劉糧婷終於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等到了一個肯定的好消息:「手術能做!做完面部會改善很多!」然而,10萬元的手術費,又成了她實現心願的最大障礙。
  • 被質疑新藥不良反應率為97.7% 君實生物澄清和迴避了什麼?
    原標題:被質疑新藥不良反應率為97.7% 君實生物澄清和迴避了什麼?11月12日,國內首個國產PD-1抗體藥物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被微信公眾號「獸樓處」的一篇文章質疑,表示特瑞普利在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7%的情況下有條件批准上市,並提及特瑞普利背後公司君實生物與禮來製藥的合作問題、實控人無任何生物科學背景等。11月12日收盤,君實生物A股、H股股票均有所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