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渴望成為永生不死但孤寂冷清的「神」嗎?「神」應該是個什麼樣的體驗?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沒有人敢違逆,威風凜凜,霸絕世間,關鍵還能維持自我不滅?對「神」的前半段想像是擬人化的,每個人都耳熟能詳的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孫悟空他們,他們是「神」嗎?其實不是,他們本質上還是人,不過是本事大了的人,可以稱他們是仙人。他們有欲望、有情感、有恐懼。後半段「自我」永遠存在,對於只有百年生命的人來說才是最大的誘惑,也是「神」的真正根本。一個亙古永存,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存在,這是人類對的「神」想像的極限,最接近這個想像的唯有「上帝」。「神」能夠無視時間、空間和能力界限,你不能說「神」還需要什麼,肯定是能夠自給自足的,自然也就沒有了欲望,不被滿足才會有欲望,沒有欲望自然也就沒有好惡,沒有好惡也就沒有了情感。恐懼是什麼?「神」自然也沒有恐懼。「神」沒有情感沒有需求,註定要永遠孤寂冷清下去,而且沒有任何盡頭可言,你還會選擇成為「神」嗎?
《劍來》裡的「神」,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隨著情節的展開,原本蒙著面紗的「神道」,也有了一些可見的輪廓。李柳回憶和楊老頭的話,他們這些轉世的「神」,雖然能夠以人身轉世,但修為境界卻存在上限,而且行為在儒教聖人的監視之下。功過得失都被聖人記錄在冊,這還不算,如果「神」轉世而來的人,如果行為突破了儒教規定的底線,也會被立即碾殺,而且會失去再次轉世成人的機會,這是儒教約束「神道」的規則。「神道」的力量很強大,就像水神李柳,轉世之身擁有前世的記憶,這樣就能逐漸積累力量。李柳在北俱蘆洲的勢力,如獅子峰、崇玄府、水龍宗,都在她的影響下。這還只是一州的力量,推測其他州,也應該有李柳的伏筆。在人類沒有外界危險的時候,這些力量雖然在李柳的影響之下,但要這些人對整個人類出手,就算是李柳也很難做到,但是,當人類面臨外敵的攻擊,內部空虛局勢逆轉的時候,如果「神道」的勢力出來作亂,的確是給人類帶來大麻煩。
既然「神道」在某些特定時刻,有可能威脅到人類的安全,那已經崩塌多年的「神道」為何仍然存在?而且,楊老神君在浩然天下還很受尊敬,這又是為什麼呢?先來看看人和「神」的關係。李二在教陳平安拳理時說,拳意流淌全身,哪怕是酣睡中,也能遇敵先醒,如有神靈庇護,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拳意就是人身小天地的「神」,拳意流轉之下,「神」會時刻關注自身安危。李二還說,如果拳架沒了拳意就是個花架子,拳架無「神」就是花架子。鄭大風的拳理「寫實之外,象外之意」,意思是表面的拳架樣子之外還要有點「神」意。兩者其實是歧路同歸,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如果說人的身體是個小天地,那有了拳意也就是有了那點「神」,人的身體才會協調統一,才能爆發全部的潛能。拳意練到極致通「神」,並不是一個誇張的形容,可能就是代表人本來就帶有「神」意。鍊氣士的目標是成「仙」,反而把那點「神」意給煉沒了。
人的香火能夠供養「神」,可能也是源於自身有「神」,只不過是因為「神」太過弱小,需要香火作為媒介。純粹武夫仍然屬於人,而且是強化版的人,能夠把自身的「神」壯大,純粹武夫如果敬神,會是「神」力量成長的最佳食糧。純粹武夫十境而絕,而且武運的設定,控制著一洲高端武夫數量,恐怕就是這種擔心,武道支持神道的潛力太大,搞不好會讓神道死灰復燃。神道也正是看到人的這點「神」意,才會刻意的培養人類。在神道沒有崩塌前,人在「神」看來,更像是馴化的家畜,為「神」提供純淨的香火食糧。就像人的身體沒有「神」會松垮,拳架沒有「神」就是花架子,大世界沒有天上的神也會垮掉,要想保持大世界的穩定,就需要「神」的存在。
本來「神」圈養著人類,人類為「神」提供香火,「神」穩固大世界,給人類生存的空間,這是一個彼此共生的循環,是由「神」來主導的循環。這一切本來運轉的很好,而且延續不知有多少年。作為「神」來說,地上的人類不過是我們眼中的家畜,雖然人也會防備不被狗咬傷,但總不會擔心狗反抗人的主導地位,成為家中的真正主人,「神」也是一樣,他們也沒有想到人類的反抗。「神」忽視了人是有思想的,沒有及時把人類的思想佔領,人類開始了「胡思亂想。人類不甘心「神」的高高在上,在人類先驅的領導下,在某些特定的機會,就像現在防備「神道」一樣,在神道有了外敵或者衰弱的時候,暴起推翻了「神道」,切斷了這個循環。「神道」的崩塌也導致大世界分裂成幾個大天地。雖然人類通過冊封神靈也能穩定山水,但涉及到大天地,還是需要李柳這些大「神」的存在。所以哪怕人類成為天地主人很久了,還是允許「神道」的部分存在。楊老神君就是「神道」的代表,也受到了人類的尊重。
人類生存需要空間,需要「神」來穩定天地氣運,這種需要絲毫不亞於原來「神」對香火的需要。人類也一直防備著「神」的反撲,也對依賴「神」保持天地穩定心有警惕,替代方案也在持續的摸索中。文聖的化道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方案,而且人類存在有十五境的說法,可又不存在十五境的修士,那十五境的修士都去了哪裡?會不會和浩然天下融合到一起,起到徹底穩固空間的作用,以期減少對「神」的依賴。隨著人類對大天地的改造,就像文聖這樣化道融於天地,即能穩固天地氣運,還能把原本的天地規則中加入人的意志。浩然天下的書生,如果涵養文意達到一定程度,能夠讓融於天地的聖人們察覺,就可能被聖人允許使用遠超自身的力量。人類也開始自己的造「神」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