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商業本質
預見商業未來
品途解讀:「跨界 革新」2017泛娛樂創新大會上AcFun彈幕視頻網CEO劉炎焱受邀在二次元專場做了主題演講。
2017年3月30日,由品途商業評論主辦的「跨界 革新」2017泛娛樂創新大會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召開。在四季酒店的現場,高朋滿座,嘉賓雲集,AcFun彈幕視頻網CEO劉炎焱受邀在二次元專場做了主題演講,以下為劉炎焱演講實錄:
大家好,因為二次元這個概念外延在迅速的擴大,所以何謂「二次元」,好多做二次元的也不太清楚,比如我看到了有一個商業評選活動,把一些企業歸類成二次元,我當時整個看了一遍,我說這些怎麼就叫二次元呢?我看有一些搖滾,跟亞文化有關的都已經算是二次元了,後來我開玩笑所有不能歸類的都叫二次元嗎?如果這樣的話也可以,反正二次元也是亞文化的一種吧?
二次元不僅僅是非主流文化的圈層
我不太習慣用二次元這個稱呼,因為我覺得它太窄了,可能會造成定義的混淆。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叫青少年泛娛樂的流行文化。它主要是以動畫、漫畫、電子遊戲為一個基礎,作為一個主的載體向外散射出來的。跟傳統主流文化的電影、電視,以報紙雜誌散射出來的路徑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文化。就算有的時候有所重複,但因為出發點截然不同,所以,得出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我說「什麼叫青少年的泛娛樂?」「青少年泛娛樂」這個詞其實可能很多人聽過,包括「什麼叫二次元?」我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在中國現在馬上已經在接棒的這一代的年輕人從他以下開始,他的審美和在座多數人的喜好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對於文化產品的需求,包括屬性上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每天看手機,朋友圈上面有不同階層的人,大家關心的事截然不同,有的人在關心法國有華人被殺了,還有一些人關心北京的房子怎麼樣限購了,但是這群人可能在關注遊戲。比如,昨天有一個遊戲《黑暗之魂》終結了一個資料片,這個遊戲特別難。很多遊戲主播,或者遊戲行業從業者,或者是青少年泛娛樂圈的人跑回家下載這個遊戲去了。
這件事情我估計在座的很多人都完全不清楚,在座的很多人可能說,「我覺得遊戲不是亞文化啊。」現在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等很多網遊確實屬於主流文化。但昨天半夜有很多人不睡覺,我的朋友圈裡面這一部分人都在討論這個,我打到哪了?「我死了100次了,那邊有人說我死了150次了」。因為大家的圈層不一樣,它的差別大到完全不知道,你關心的事情我完全不關心,我關心的事情你根本不知道。
青少年的泛娛樂的關鍵不僅僅是內容本身
在內容的提供方面,假如說在座有企業說想要為這樣一個圈層提供內容,提供他所喜歡的東西,但是企業連這個事情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做事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我簡單列了一下,現在我覺得在這個系統之內,有網劇、漫畫、動畫、小說,還有線下的活動,遊戲、小視頻。前面嘉賓講短視頻,我們把短視頻叫小視頻,我們自己給自己定位不根據長短來分,像我們這種聚合的社區上我們有長視頻、中視頻、短視頻,什麼視頻都有。其實短視頻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一個新概念,從很多年以前,像A站上出鬼畜等視頻在我看來很多就符合短視頻的概念。但是這個並不是我們核心的點,我們和主流最大的差別還是在於內容本身。
現在國內文娛產業其實面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點,就是把這些環節現在可以打通了,在此之前做電視就是做電視的,做電影就是做電影的,做遊戲就是做遊戲的,大家是老死不相往來的。
從今年開始,有若干玩具,線下玩具和周邊的公司開始成立,而且是高端路線,不僅僅是兒童、青少年玩具。這類玩具我們面向的是PG-13以上,,13歲以下我們認為它是低幼,不在我們範圍內。實際上在日本也好,美國也好,PG-13以上一直是文化輸出上掙錢的一個大頭,它的模式和我們國內之前的掙錢模式是不一樣的。國內之前是電影行業掙電影的錢,電視劇行業掙電視劇行業的錢,網際網路掙網際網路的錢,玩具掙玩具的錢,包括IP,真正國內IP是打通的嗎?沒有,因為這個產業鏈還沒形成。
在單獨的點上,各自作為元件成熟的企業開始逐漸的成型了,它互相之間聯合合作、開始成型,實際上最後形成的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日本也好,美國也好,那種核心的產業製作委員會。現在這個生態目前正在逐步形成。生態連接起來後覺得這一單做的很好,那很好,我下十單,或者永遠捆在一起好了。
但是,我們青少年的泛娛樂和大眾之間差別還是很大的,前天咱們足球輸球了,很多人很難過,在我們核心的二次元或者青少年泛娛樂人群裡好多人完全不關心這件事,他連球都不看,對於他來說可能新出了一款足球的遊戲,他會非常關注。哪個重要的遊戲主播跟哪個主播在撕他可能會看一看,我們在審美和表達上有一定的交集,但是出發點截然不同。
彈幕的本質是什麼?
這是我們彈幕最多的視頻,彈幕多到完全看不見屏幕了。很多人說彈幕是什麼東西?所有主流大的視頻網站,別管是騰訊也好,優酷也好,愛奇藝也好他們也都有彈幕,其實彈幕功能並沒有技術門檻,彈幕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說白了,我舉個例子,張藝謀拍一部電影,這個電影在中央電視臺播一遍,電影院播一遍,再一個大的主流的視頻網站上播一遍,每一遍播的內容是完全一樣的,當他在我們平臺上播了之後,他的內容大於之前的那些,因為它多了一層彈幕,這個彈幕的本質是什麼?就是多了一層信息量。
任何朋友如果你覺得彈幕就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那你就不能理解它的本質是什麼了。任何網站覺得自己做了一個彈幕,這個彈幕就可以成立,這是絕對不對的,因為彈幕的本質是做彈幕的人。
比如說我父母可能壓根不會寫一條彈幕,不但不會寫,他還會關掉,因為他覺得看別人的彈幕也很煩。但是一群有相關愛好的年輕人在一起,他在原有彈幕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層信息量的創作。比如看直播,有時候內容本身並不逗,但是關鍵時刻過了幾條彈幕,太逗了。
這個東西非常重要,它在視聽的理論上講,完全是一種新的東西,因為它增加了一道信息量,而且這道信息量並不是我製作方的成本。它是由用戶直接生成的,然後它直接增加了你的內容的信息量,其實是增加了資產。
彈幕的特點就是,互動性強、正能量、共鳴、氛圍濃厚、有趣。很多主流的網站,我聽說人民日報還討論過要不要加彈幕,後來說算了,太嚴肅了,加了特別可怕。但是我相信彈幕這個東西所有的主流媒體都是加不上的,因為你加上之後沒有人會去聊,就算有人聊,驢唇不對馬嘴聊不到一塊去。這個道理很簡單,你在這個屋子希望圈10個50歲的人,和10個40歲的人和10個30歲的人,大家都待著,不說話。
但是你如果圈50個一個歲數的人,他們就聊了。彈幕這個東西不是跨年齡段了,特別中國這一次代際的交換,因為中國特殊的歷史文化造成的,我們這個代際代價特別大,正好70年代末,改革開放這一茬人長大了,整個是一個臺階。包括現在80後、90後,所以導致這個臺階上跟臺階下的人不能溝通。
青少年的泛娛樂不僅僅是年輕人的文化
這一點上美國和日本不是這樣的,美國非常明確,比如爹跟兒子發生的爭執會爭執什麼,爹破門而入你聽的這是什麼樂隊,你看我們那個時候的樂隊是什麼樣,他至少還可以聊,是在一個體系內。而國內完全不一樣是脫線的,推門進來,你在幹什麼?他完全理解不了這個形式。要麼你選擇臺階上待,要麼臺階下待著,任何人想兼顧兩個臺階,一定是偽命題。
我們一直特別重視年輕用戶,而不重視成年用戶,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你看一下上班的人,他一個月掙八千塊錢,他要交房租,他要解決很多問題。最後你說他還會為一個40多歲的人會為文化花多少錢,很少。但是一個年輕人他可能每月只有一千塊錢零花錢,他會再借一千塊錢一起也都花了,或者再拿爸媽一千塊錢,花了。
所以對我們來說,我們確實不太關注,我們年齡段之上的不關注,因為話題率太低,這個跟收入沒關係。我們只做年輕人的生意,絕大部分是年輕人,還有一少部分不願意長大的,已經中年和老年的還活著年輕狀態的年輕人,在美國和日本都是這樣,有些老宅,完全拒絕長大,他們把所有的錢都投入到喜歡的東西裡,或者自己是個老闆,自己是工廠主,他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孫子說「真好,我喜歡的玩具,」爺爺說「放下,那是我的。」
我們立志做的是垂直社區,我們對做寬廣的大社區沒有興趣,社會主流泛的東西,我們可能會把它交給願意做這塊生意的,比如大的視頻平臺,像短視頻等,而我們關注做的是我們這條直線,我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我這上面解決。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了,謝謝!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
百度
京東盈利
黑科技
人工智慧
汽車出行
網大白皮書
共享單車
泛娛樂大會
消費升級
投資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