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疫情影響,很多體育賽事都被迫取消或者停賽,搞得眾多體育媒體和運動員們在家無聊,嗷嗷待哺。但是競技體育中的搏擊領域,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卻顯得相當活躍,隔三差五的就會爆出有趣、有料、有看頭的熱點事件。
先是3月8日這天,張偉麗奪得UFC終極格鬥冠軍。這位來自中國的女子站在了世界格鬥最高的舞臺上,憑藉自己的實力,打敗前冠軍喬安娜,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這是李小龍離開多年後,中國人第一次在搏擊領域取得的驕人成績。張偉麗奪冠那天正好是婦女節,當擂臺上血肉模糊的她舉起五星紅旗,捧起金腰帶的那一刻,我想那是她送給我們中國女人最有價值的禮物。
當然也是給中國億萬血性男兒做了最好的榜樣。和張偉麗同一時期參加UFC比賽的的中國選手,還有一個李景亮。儘管李景亮最終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他在疫情期間同樣打出了風採。UFC打完後的李景亮更是人氣直線上升,剛打完沒幾天網上曝出CBA運動員西力熱江和李景亮的跨界之戰,兩人各種叫囂,各種宣傳、直播連麥。
最終兩人的約戰不了了之了,通過幾天的宣傳炒作,兩人的名氣也更加響了,而這個事件背後真正受益的是誰呢?是兩人背後的贊助商還是直播間賣貨的數量?同樣的套路,還在武僧一龍和網紅劉二狗之間展開,那場全網關注的「龍狗大戰」最終結果是「狗哭龍笑」,兩人捂手言和。還有許許多多手劈磚頭、各種秀肌肉飛蹭熱度、博關注的無名小輩在那裡狂吠,以武者的身份在網上譁眾取寵。
比起那些為了博關注,以約戰打比賽為名在網上炒作的人,張偉麗的UFC冠軍之戰,打出了中國人的精氣神;打破了一些外媒對當時中國人的惡意侮辱。
百年之前,列強侵我中華,那時朝廷腐敗,政府無能。我華夏子民任人宰割,大好河山慘遭踐踏,遂我中華兒女蒙羞,列強冠我以「東亞病夫」之稱號。多少仁人志士為了洗刷這種屈辱,流血犧牲,家破人亡。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今日之中國一改舊時面貌,重新以泱泱大國風範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今年的新冠病毒最早爆發於中國,為了控制疫情全國上下人人戴口罩,高速封路,火車停運,人們居家隔離。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一些外國媒體趁機侮辱中國,又撿起了百年前的稱號。昔日電影中李小龍扛著「東亞病夫」的牌匾,用拳頭打爛給看不起中國的人看,今日世界格鬥舞臺上,中華兒女同樣用拳腳打破了那些人的醜惡嘴臉。
不管是李小龍還是張偉麗,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真實的擂臺上,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的方式都是那樣簡單粗暴,兩個字「功夫」。說到功夫,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懂拳腳,會武功能打鬥。之所以有這樣的影響,主要歸功於我們讀過的武俠小說,看過的武俠影視劇。久而久之,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一個概念,好像會功夫的人都應該是黃飛鴻、霍元甲、葉問、李小龍這樣的人。
再加上金庸、古龍這些作家的潤色,更加使功夫蒙上一層神秘和浪漫的面紗。漸漸地,我們心中的功夫都有了武俠色彩。騎馬飲酒浪跡天涯,行走江湖懲兇除惡;金鐘罩、鐵布衫、飛簷走壁、飛花摘葉皆可傷人、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等等這些元素構成了我們的武俠世界觀,但這種價值觀是一種虛幻的浪漫主義的體現,根本不符合物理世界的科學規律。
這種浪漫主義的武俠色彩,已經我們融入了我們的文化,根植於我們內心深處。這就導致我們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功夫,經常遨遊在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的江湖裡。如果說是純粹浪漫的武俠世界,帶偏了我們那無可厚非。但是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少林、武當、峨眉、青城等各門各派都存在;太極拳、八卦掌、詠春拳、醉劍等各種功夫招式也不是子虛烏有;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甄子丹、吳京等會功夫的人,也確實存在於生活中。
所以,只能說是武俠文化讓功夫更迷幻更浪漫,是影視作品打造出了一張「中國功夫」的名片。這張名片上的中國功夫確實存在,但不一定真實,不一定能打,更不一定能抗打。而且這張名片,正在一次次地被某些大師染上汙點。前幾天,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業餘拳手30秒4拳KO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件事在媒體上傳得沸沸揚揚,事後馬大師作出回應說:「功夫不分高低(強中更有強中手,而且輸贏會有很多影響因素),也不分中外,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還說傳統武術以健康養生為主,勸大家思考清楚新時代傳武的定位和搏擊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馬大師的這幾句話說得非常中肯,沒有明顯地為自己戰敗的事情辯解,同時也啟發了大家重新認識傳統武術。而且他自己雖然戰敗,但名氣卻比以前更加響亮了,或許一節1000元的渾元太極私教課能更加暢銷吧!
但是如果仔細究一下大師的話,他說的真對嗎?傳武真的是以健康養生為主嗎?既然以養生為主,那他一個70多歲的老頭不好好養生,為什麼要上擂臺和一個業餘拳手一分高下呢?很顯然,傳統武術不僅只是以養生為主,它有實戰和競技的功能。
其實我們所說的功夫、傳統武術與生俱來就是用於實戰的,在古代能兵器時代每當戰亂發生,人與人之間都是近身肉搏,能懂些拳腳會些武術當然佔有優勢。但是隨著時代發展,武術漸漸失去了實戰的屬性,戰場上打仗打得是人馬、陣勢和兵器,任憑你一個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本事,也打不過千軍萬馬,箭如雨下。
而且在一些朝代,禁止民間擺擂臺比武,打架鬥毆。所以慢慢地,一些武林門派,各路會功夫的人都只是在家修煉,缺少了實戰的機會。這就導致很多功夫只有了強身健體、修生養性的功能,而喪失了實戰中的殺招。還導致各門各派互不來往閉門造車,少了交手切磋的機會,也造成了自己功夫不外傳的弊端,讓很多功夫因為失傳而徹底消失。李小龍在拜葉問為師前,詠春拳就是不外傳的,但最終在李小龍手中發揚光大,傳到了世界各地。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新國家剛剛建立,政府也不提倡民間練習用於實戰的武術,而是鼓勵推廣套路演練,具有觀賞性的武術招式,這就造成了人們口中的傳武就是「花拳繡腿」的形象。傳統武術中用於實戰的功夫部分,演變成了散手,也就是現在大家熟知的「散打」。
要是現在還有人問你,當代傳統武術沒落了嗎?
答:沒有,它在以健康養生、防身自衛、自由搏擊、散打等各種武術形式存活於世間。以傳統武術為功底,可以快速融合各種形式的武術,傳統武術就像中國文化具有吸納、包容、內化的作用。千萬不要招惹任何一個真正懂中國傳統武術的人,ta能以任何你意想不到的招式,置你於死地。畢竟,奪人性命沒有規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