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建築以雙層拱洞為特點,最高達28.5米,用167個拱門支撐,建造大渡槽的各個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接材料。最初用途是將18公裡外的弗利奧河水引入城內飲用,至今仍被後人留用。
古羅馬水道橋這座水道橋除了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雄偉、保存最好的古羅馬遺蹟之外,也是塞戈維亞的象徵,塞戈維亞的城徽也以此為標誌
該建築修建於公元 1 世紀,最高達 28.5 米,用 167 個拱門支撐。其水源來自 17 公裡外的冷水河,水流在途中會過濾掉一些泥沙,通往老城中心的城堡 和阿索格霍廣場
哥維亞羅馬大渡槽,也叫作羅馬大水渠,是古羅馬時期保留下來最完整的一段大水渠。。史書記載,這個水渠建於古羅馬圖拉真大帝(公元53-117年)時代,至今完好,馬上就有1000年的歷史了!現在是塞哥維亞驕傲的象徵。
從底下往上望去真的很宏偉,很感嘆古羅馬人在建築上的獨特的體會和創造力。遠觀的時候最美的地方是它自身的比例,上半部分的券拱大概是下半部分券拱的二分之一,而中間就接近黃金分割點。
公元53年,為了將山上的雪水引進城裡,輸水道開始修建。這座延綿高聳的拱門式建築一開始修建便沒有用過一絲黏合劑,全靠匠人的巧思將石塊打磨重疊。歷經若干世紀之後,這座建築仍然讓人驚奇。
龐大到你不自覺的喊出「天啊!」,靜靜的矗立在這裡2000多年,人在其下走,如螻蟻一般,只可仰望。不得不提的是,大渡槽用土黃色花崗巖幹砌二層,各個石塊之間沒有使用任何粘接材料,卻異常堅固,時至今日仍然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