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伴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很多信息都過早的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的觀念也是越發的獨立。
如今的00後孩子們,都有著自己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更具自主判斷力。相比起思維跳躍的他們而言,家長們的許多觀點,在他們看來卻是陳舊且保守的。
老舊教育方法的惡性循環
當家長們依舊用老一套教育方式去強制約束自己孩子時,總會引起強烈的不滿,持續這樣下去,反而會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最終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起情感的隔閡,讓關係更加緊張矛盾。這一點,在今年《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會議》的圓桌對話環節中,既是世界冠軍,中國第一任"大魔王",同時也是一個普通家長的鄧亞萍也深有同感。
關於教育這個問題,作為成長守護家庭溝通計劃發起人,鄧亞萍可以說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了,家庭關係緊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教育方法的問題。當記者問到,如何正確的去判斷這個正確的標準,鄧亞萍回答道,最重要的就是回歸人性了,回歸看一個人怎麼樣看待他,這一點不管小孩還是大人,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或者需要的一個被尊重的這種感覺,我覺得可能就是一個標準。
其實,仔細想想,很多家庭當中,都會存在此類問題:父母是不是真的尊重孩子?正如圓桌會議中鄧亞萍與朱灝宇的對話,就從兩個方面去深度表達出了父母與孩子的不同想法。
互相尊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鄧亞萍表示,新一代年輕人擁有更加獨立的自我意識,更願意平等的與家長交流,父母更應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自己負責。朱灝宇同學,也同樣提到了平等的重要性,作為未成年人的一員,他深有同感,同樣渴望自由平等,不希望家長過於約束孩子。
對於孩子來講,他是一張白紙,有他自己遵循的,或者他也有想得到的,比如說他想自由,你可以有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度,這個度誰來把握,孩子來把握嗎?其實不是,家長在尊重孩子想要自由的前提下,要學會與他們去溝通做這件事的利弊,這種時候孩子在經過自己的思考之後的選,其實也不一定都是錯的。
正如大部分家長所擔心的,面對"自家孩子總是喜歡玩遊戲怎麼辦呀?"這種問題,對待的角度就顯得過於主觀和片面了。如果並未與孩子溝通,就固執認為遊戲正在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話,其實正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是種錯誤的觀念。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如今愈加繁重的課程壓力與成長壓力之下,適當遊戲,其實是可以放鬆身心,舒緩壓力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果,做家長的,不懂得與孩子深度溝通,找到他們熱愛遊戲的點,只會一味地強制制止孩子們接觸遊戲,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逆反心理,從而令孩子們更加偏執,更加沉迷遊戲,因此,阻攔不是目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正如大禹治水一樣,有效的疏通引導,問題反而會變為激發孩子興趣的方法。
用科學的方法守護孩子
這些就是鄧亞萍作為騰訊成長守護家庭溝通計劃發起人,同時也是作為家長的她,在與自己兒子的接觸中,所積累的家庭教育心得。
而作為世界頂尖遊戲大廠的騰訊,始終堅持並層層完善的"未成年保護措施",其實就是源自於此種初心。騰訊始終希望能在家長與孩子之間構架起一方橋梁,連結雙方的溝通渠道,讓彼此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合理面對"遊戲"這個話題。
在網絡環境發展飛快的當下,"未成年保護措施"一直是騰訊恪守的底線,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科學有效的監管方式,更是得到了冠軍媽媽鄧亞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