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法並不是天馬行空!要想付出實際,鄧亞萍教你這個方法做

2021-01-08 騰訊網

現如今,伴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很多信息都過早的出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的觀念也是越發的獨立。

如今的00後孩子們,都有著自己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更具自主判斷力。相比起思維跳躍的他們而言,家長們的許多觀點,在他們看來卻是陳舊且保守的。

老舊教育方法的惡性循環

當家長們依舊用老一套教育方式去強制約束自己孩子時,總會引起強烈的不滿,持續這樣下去,反而會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最終在自己與孩子之間建立起情感的隔閡,讓關係更加緊張矛盾。這一點,在今年《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會議》的圓桌對話環節中,既是世界冠軍,中國第一任"大魔王",同時也是一個普通家長的鄧亞萍也深有同感。

關於教育這個問題,作為成長守護家庭溝通計劃發起人,鄧亞萍可以說是有自己的一套見解了,家庭關係緊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教育方法的問題。當記者問到,如何正確的去判斷這個正確的標準,鄧亞萍回答道,最重要的就是回歸人性了,回歸看一個人怎麼樣看待他,這一點不管小孩還是大人,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重或者需要的一個被尊重的這種感覺,我覺得可能就是一個標準。

其實,仔細想想,很多家庭當中,都會存在此類問題:父母是不是真的尊重孩子?正如圓桌會議中鄧亞萍與朱灝宇的對話,就從兩個方面去深度表達出了父母與孩子的不同想法。

互相尊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鄧亞萍表示,新一代年輕人擁有更加獨立的自我意識,更願意平等的與家長交流,父母更應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自己負責。朱灝宇同學,也同樣提到了平等的重要性,作為未成年人的一員,他深有同感,同樣渴望自由平等,不希望家長過於約束孩子。

對於孩子來講,他是一張白紙,有他自己遵循的,或者他也有想得到的,比如說他想自由,你可以有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度,這個度誰來把握,孩子來把握嗎?其實不是,家長在尊重孩子想要自由的前提下,要學會與他們去溝通做這件事的利弊,這種時候孩子在經過自己的思考之後的選,其實也不一定都是錯的。

正如大部分家長所擔心的,面對"自家孩子總是喜歡玩遊戲怎麼辦呀?"這種問題,對待的角度就顯得過於主觀和片面了。如果並未與孩子溝通,就固執認為遊戲正在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的話,其實正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是種錯誤的觀念。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在如今愈加繁重的課程壓力與成長壓力之下,適當遊戲,其實是可以放鬆身心,舒緩壓力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如果,做家長的,不懂得與孩子深度溝通,找到他們熱愛遊戲的點,只會一味地強制制止孩子們接觸遊戲,反而會造成嚴重的逆反心理,從而令孩子們更加偏執,更加沉迷遊戲,因此,阻攔不是目的,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正如大禹治水一樣,有效的疏通引導,問題反而會變為激發孩子興趣的方法。

用科學的方法守護孩子

這些就是鄧亞萍作為騰訊成長守護家庭溝通計劃發起人,同時也是作為家長的她,在與自己兒子的接觸中,所積累的家庭教育心得。

而作為世界頂尖遊戲大廠的騰訊,始終堅持並層層完善的"未成年保護措施",其實就是源自於此種初心。騰訊始終希望能在家長與孩子之間構架起一方橋梁,連結雙方的溝通渠道,讓彼此都能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合理面對"遊戲"這個話題。

在網絡環境發展飛快的當下,"未成年保護措施"一直是騰訊恪守的底線,守護孩子健康成長,科學有效的監管方式,更是得到了冠軍媽媽鄧亞萍的認可。

相關焦點

  • 00後孩子想法天馬行空,鄧亞萍不僅不反對,反而極力支持「夢想」
    但隨著遊戲的火熱普及,家長卻開始擔憂,雖然平時也在管教自己的孩子,但也害怕稍不注意孩子就沉迷遊戲無法自拔,所以如何去管教孩子成為這一代家長的頭號問題。而同樣作為母親的奧運冠軍鄧亞萍卻和其他家長不同,她做了一件絕大多數家長都沒想過的事,並且效果極佳。
  • 00後孩子從電競夢到放棄,全靠冠軍媽媽鄧亞萍的這個做法
    但隨著遊戲的火熱普及,家長卻開始擔憂,雖然平時也在管教自己的孩子,但也害怕稍不注意孩子就沉迷遊戲無法自拔,所以如何去管教孩子成為這一代家長的頭號問題。而同樣作為母親的奧運冠軍鄧亞萍卻和其他家長不同,她做了一件絕大多數家長都沒想過的事,並且效果極佳。天馬行空的00後現在00後的想法愈發的天馬行空,今天才開始打遊戲,明天就準備作為電競選手出道了。
  • 「你無須焦慮,只管前行」 鄧亞萍、楊瀾、梅耶·馬斯克的「三十...
    30歲前,她在主持人工作做得順風順水時放下一切出國讀書,「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訪談節目,也不知道要創業,我只是一個簡單的信念——希望自己的人生有價值,且這個價值不因時間的推移而貶損。」30歲的楊瀾也做了母親,一面顧工作、一面顧孩子,她覺得自己根本無暇焦慮。「借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人生就像騎自行車,要想保持平衡,只有繼續前行!
  • 孩子想法天馬行空,家長正確回應極重要,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理想
    面對兒子的回答,媽媽沉默了一會,一會從網上找到了李佳琦成名前和成名後的照片,問兒子:你想當哪個李佳琦?兒子不解的看著她,緊接著媽媽又說,你羨慕的其實是光鮮亮麗的李佳琦,而不是默默無聞的李佳琦。「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做到像他一樣一年365天足足做到389場直播嗎?你可以做到像他一樣每天從晚上7點直播到凌晨1點,且凌晨4點才睡覺嗎?
  • 影響和改變鄧亞萍一生命運的3個男人
    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訓練,又要面對向上走的步履維艱,又要面對質疑,鄧亞萍曾急的直流淚。於是父親與鄧亞萍敞開心扉、做了一次深入的溝通。父親問她:別人都說你不行,那你是不是還相信自己能夠把這個事情做好?薩馬蘭奇說,鄧亞萍的不服輸精神,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但走出體育競技場,來到真實生活裡摸爬滾打多年,鄧亞萍坦言,沒有人是鋼鐵女俠,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冠軍,這個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才是正常的存在。
  • 莫莫塔羅,魔羯座10月情感運勢:想法天馬行空,可能不會成功
    哈嘍,今天我們要講的呢是關於十二星座當中呢摩羯座的10月運勢,那因為只是一個整體化佔卜,所以可能跟大家的情況出現一些偏差,或者完全不同的情況,所以這是先跟大家做的一個聲明,希望大家諒解,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佔卜啦。
  • PDD:同偶像鄧亞萍同臺,開心得像200斤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PDD這一次見到偶像鄧亞萍,沒有想到竟然一開始就被安排了,要知道,鄧亞萍和PDD一見面就直呼PDD胖嘟嘟,網友們也是笑了,這個絕對的神翻譯了,原來PDD是胖嘟嘟的意思哦
  • 世界「記憶大師」獲得者,教你最好的記憶方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在參加比賽之初為了跟隨丈夫的事業四處奔波,之後不忍看到丈夫太辛苦,自己也開始致力於對大腦的訓練,並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記憶方法。在記者參訪中透露出自己的記憶方法,並發現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今天在這裡就要分享給大家。1.
  • 孩子犯錯怎麼辦?教你5招科學的懲罰辦法,不打不罵管教孩子
    沒有誰一出生就是「熊孩子」,也沒有誰一出生就是「好孩子」。孩子將來長成「好孩子」或者「熊孩子」完全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沒有不好教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所以孩子犯錯後父母應該怎麼管教、怎麼引導?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父母,怕管教方式不當反而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傷害。
  • 疫情之下 梅耶·馬斯克、楊瀾、鄧亞萍共話女性如何乘風破浪
    很多女性朋友也可以給自己的人生做一點規劃,這種規劃不是說非常封閉性,急功近利的,要去達到某一個小目標。而是你想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我們可以去計劃。鄧亞萍:我認為,我們一定要非常清楚在任何一個階段裡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這可能是基於我是運動員的習慣,因為運動員目標性非常強。
  • 撒下的種子 待發芽的樹——在鄉村,他們這樣教孩子讀書
    只是,如何將這一意識普及到孩子與家長心中,她還沒有信心。  十多年前調到正南小學時,江水瓊接手了當時最難帶的班。「四年級的學生習慣太差了,」頭一個月,她什麼作業都沒布置,「上課我就跟他們講《笨狼的故事》。」這個方法倒是奏效,學生們很愛聽。慢慢習慣後,他們就學會安靜了。」  江水瓊教語文,課餘時間,她會布置一些閱讀任務。
  • 做家務的孩子有多優秀,你都不知道!再忙也要花3分鐘讀完!
    一個7歲-8歲的孩子拿個碗筷還不讓,我想這是很多老人帶小孩的普遍現象。我說我根本不是要她幹多重的活,而是讓她參與家裡的事物,讓他從小有一份為家去付出的心態,懂得去為家人做些事情。否則培養的就是一個索取者、啃老族、甩手掌柜,未來這個果子還得自己來嘗,難道不是嗎?
  • 國乒初代目大魔王鄧亞萍,和自己死磕到底,卻培養出個佛系兒子
    在與兒子的交流中,鄧亞萍得知兒子喜歡打電競,並且水平尚可,在全北京的業餘選手中可以打進前八時,鄧亞萍立刻表示: 「如果你想走這條路,你可以去嘗試。」 鄧亞萍說: 「我覺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很重要,他喜歡什麼,家長就應該去給他創造更多的機會,讓他自己做決策,因為這是他的人生。」
  • 我們要做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孩子的「領導者!」你覺得呢?
    這個小故事很有趣,我們似乎都讚嘆其中有一家店鋪很會做生意,一個小小的語言技巧,卻能帶來很多的收穫,無不令人欽佩!對於我們從事語言教學的教育者們來說,語言藝術和技巧又何嘗不是那麼重要呢?尤其我們的新的教育觀要求,教育者們從學習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
  • 孩子請記住,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付出多少,就收穫多少!
    文:蜉蝣凡事要想做成功,必須要抱著主人的心態去做,學習這件事也是如此。隨著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教育的越來越重視,參與感越來越強,甚至很多時候,父母和老師在孩子學習上花的心思比孩子自己花在學習上的心思還多。孩子也需要認清這個真相,學習是為了自己今後能有更好的人生。你不可能一直活在父母的羽翼下,當有一天你需要獨自飛向遠方,你現在的學習的知識就是你以後最大的底氣。
  • 孩子犯錯你的懲罰是否過於嚴厲?10種管教孩子的方式,現在教給你
    我發現很多的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使用的方法都是比較嚴厲的,導致了孩子在和家長相處的時候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來看看你家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表現。孩子做事情沒有主見,而且非常安靜,有時候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卻不敢。和孩子說道理其實就連我也一樣,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會告訴孩子一句這件事情是錯誤的,下次不要你這樣做,僅僅一句這是錯的孩子又怎會理解這件事情的緣由和到底錯在哪裡,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只有家長和孩子講解,孩子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做法。
  • 孩子總說我不會我做不到,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弄清楚「真實情況」看了那麼多視頻,發現有一些孩子在剛看到作業的時候連做都不做就說不會,根本沒想過要嘗試去解決,這樣的情況下,家長就算是教會孩子關於當下作業的解決方法,但並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不是單純的不會做,而是在逃避,此時家長需要做的是要弄清楚孩子不願意做作業的原因,或因為想玩或因為其他情況,只有找到真實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 別過度寵溺孩子了!哈佛校長直言: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加幸福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很多家長都不太讓孩子做家務,覺得孩子做家務,一來會影響學習,做家務的時間還不如學習;二來孩子幫忙做家務反而會越幫越忙。國際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
  • 如果有來生,我還想做您的孩子
    大寶去看了一會兒動畫片,然後手裡拿著一顆山楂糖跑來問我:「爸爸,我想吃一顆這個,這是什麼?」我還是微笑著回答:「這是山楂糖。」大寶洗了澡後又跑來找我,手裡拿著一顆山楂糖。「爸爸,我想吃這個,這是什麼?」我微笑著摸著他的頭說:「這是山楂糖。」家裡的阿姨對我說:「你真有耐心,對孩子是,對老人也是,你媽媽總說你有耐心。」
  • 為什麼你越付出,TA越想逃離?|付出型人格如何挽救親密關係?
    過度付出不僅沒能收穫一段滿意的關係,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喪失自我。付出型人格,可以嘗試從哪些方面改變呢?付出型的人應該明白,一段親密關係中,你是誰,比你做了什麼更重要。對方愛你,所以你的付出有價值,而不是你的付出有價值,所以對方才愛你。獲得愛的前提應當是愛自己,而不是盲目付出。要打破錯誤思維,不妨先把關注點集中在自己身上,多去發現和打造自己的優勢,從自身出發建立自信。察覺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試著多花些精力來滿足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