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5月27日秋狸編譯】儘管疫情引發了社會危機,但似乎無損法國奢侈品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法國開雲集團旗下時裝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就是一個例子。
法國《星期日報》(Le Journal du Dimanche)報導,「回到中國,越快越好。」現年41歲的塞德裡克·夏比(Cedric Charbit)滿腦子都在想這件事。作為巴黎世家總裁兼執行長,夏比喜愛中國和中國文化。但更讓他驚嘆的是這個國家結束隔離後奢侈品消費急劇反彈的現象,幸運的是,巴黎世家趕上了這股「東風」。
對於奢侈品領域的法國巨頭比如開雲集團,愛馬仕集團或路威酩軒集團而言,中國市場極具戰略意義。貝恩諮詢公司(Bain&Company)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25年,這些奢侈品集團的客戶半數都將來自中國。
中國店鋪成為「復工教科書」
在奢侈品牌懷著美好願景發展中國市場時,「從天而降」的疫情打破了他們的計劃。1月中旬開始,包括北京和上海在內的中國大部分地區逐漸進入嚴格隔離狀態,社會日常消費突然中斷,法國奢侈品牌所在的大型商場也接連關閉。「1月27日起,我們關閉了12家店鋪。」夏比說。其他店鋪雖未徹底關閉,但開放時間受到嚴重影響。不過,這種情況並未持續太久。「第一波復工是2月10日開始的。到了3月初,我們所有的銷售點都開始正常營業。」
而隨著世界其他國家接過「封禁接力棒」,逐漸復甦的中國成了其他地區,尤其是盼望復工的歐洲的「教科書」。「中國市場已經顯著重啟,」夏比說:「我們注意到,中國人旅遊購物的習慣已經明顯恢復,在我們這一行,這種購物模式往往佔到銷售額的30%-50%。」
結果也很理想,巴黎世家如今在中國的銷售額比疫情之前還要好。夏比指出,銷售額復甦從中國南方的廣州和深圳開始,正好能與人們去香港「掃貨」的行為相對應。
重慶一商場舉行促銷活動吸引民眾前來購物。(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人盼望生活恢復正常
疫情之後旅行的不便也使得中國二三線城市店鋪的銷量大為增加,比如成都和杭州。「這些城市是時尚樞紐,但以前沒有對新品有大量需求。」夏比分析:「我們發現,這些地方的需求發生了轉變。」
夏比表示,品牌必須儘快調整思維,以滿足某些店鋪銷量三位數的增長。「我們觀察到,顧客們希望能夠以一種從容而有序的方式恢復正常生活,」他說:「中國人慣於應對危機。無論商店還是商場都採取了嚴格的衛生守則,營造出一種令人放心的氛圍。這就是這裡能夠如此迅速重啟的原因。」
夏比也指出,皮包和皮鞋等商品的受青睞程度要好於成衣,畢竟「需要更多時間試衣。」
此外,夏比與他的中國團隊幾乎每天都互相聯絡,他對他們的「戰鬥力」表示讚賞,並指出他們擁有強烈的「復甦精神」與「重建願望」。
數位技術也是幫助品牌銷量恢復不可不提的一個組成部分。「顧客們會先在網上進行調查,然後來到店裡進行購買。為了獲得優質的一對一導購服務,他們往往需要先行排隊。與過去相比,購買轉化率大大提高了。」夏比說。5月15日,巴黎世家在天貓平臺開設了第一家旗艦店,並獲得了成功。雖然暫時沒法與古馳 (Gucci)、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品牌相比,但好消息是,該品牌在義大利的工廠近日終於得以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