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雪佛蘭與南方人物周刊共同打造的Young Talk系列活動在上海原境界美術館完美落幕。繼6月16日的廣州「歌與唱」專場攜手中國新藝術音樂歌者龔琳娜、6月23日的深圳「創與造」專場攜手身兼音樂人與設計師的喬小刀之後,上海「生與活」專場邀請到了漫畫家、設計美學博主Tango和90後作家王佔黑到場,與年輕人暢快嗨聊。
在創刊15周年之際,南方人物周刊為年輕讀者粉絲開啟了全新的精品文化沙龍活動——Young Talk。活動將陸續邀請來自文化、藝術、體育、影視等各個領域深受歡迎的代表人物,聚焦前沿思想,暢聊人生奇遇。
Tango說創意:人生苦短,有想像力才不虛此行
在7月6日的上海「生與活」專場,Tango分享了自己漫畫創作的初衷,「我以前是學工業設計的,習慣畫黑白線條的產品概念圖,就像說明書一樣,來表達產品設計的概念,解釋產品的材料和功能等。在微博上,大家就定義我是『畫漫畫的』。」
他喜歡觀察和搜集生活中平凡的、讓人開心的東西,用畫漫畫的方式對其「賦予概念」、進行創作加工。「從事創意的人,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發現概念和製造概念的人,然後用自己擅長的方式去表達,協作、攝影、演講、表演、畫畫都可以。我碰到很多有趣的人,其實並沒有所謂的(創作)技巧,但他善於找到能感染人的東西,有很好的鑑賞能力和製造概念的能力。」
他畫了很多中國文化為背景的漫畫,拆字解字、變換字形是其中一種。「常看到路牌『請勿吸菸』、『請勿喧譁』什麼的,我覺得勿字像消失在地平線的路,走過的人就是匆匆的匆字,就像『匆匆人生路』感覺。」
畫漫畫其實是副業,Tango的正職工作是廣告公司的老闆,也涉獵創意產品設計、展覽策劃等領域。「我生活的狀態很少能夠碰到陌生人,就是廣告公司加班、睡覺,第二天又上班,很少有社會活動,但是我特別渴望與人交流。」於是,Tango想到了用給人畫像的方式來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在第一次出版漫畫集的時候,他利用籤名售書的機會,給到場的讀者畫漫畫肖像。「第一次見一個陌生人,我覺得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樣,會覺得他是好人,我要把他好的方面畫下來,被畫的人也感到很美好。」
在演講過程中,Tango展示了自己的上百幅漫畫作品和一些產品設計,並解釋了其創意的由來和各種有趣的背後小故事,現場不時爆發笑聲。最後他總結,「我覺得人生苦短,希望用想像力讓大家覺得,人生不虛此行。」
腦洞很大的王佔黑:想做時光的追捕者
90後的王佔黑是本次系列活動中年齡最小的嘉賓,卻有可能是靈魂最「老」的一位。去年憑作品《空響炮》摘得首屆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桂冠的她,喜歡書寫對社區生活和老一輩的觀察。她筆下的人物,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是「衰敗的工人群體」,比如保潔大媽、保安師傅、送奶工等。但她卻稱他們為「街道英雄」,帶著好奇與敬意,去書寫他們與這個時代的擦痕。
生活中的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中學老師。她對自己的定位是「工作了兩年的社畜、在上海租房的小區二等居民」。她喜歡觀察公共空間,思考社區和整個城市的關係、小城市和大城市的連接。
從近期的熱門話題垃圾分類,到家樂福宣布退出中國導致的瘋狂搶購,禁燃煙花爆竹前夜的狂歡等,都是她尤為關注的。「消失是我們當下生活中一個很重大的主題。我不是說,消失是很不好的。所有即將要消失的東西,我不覺得緬懷是足夠的,我們要參與、見證、捕捉這種要消失的東西。」
為此,她在網絡上發起了「全球捕捉海寶大賽」,向網友徵集海寶的照片。海寶是啥?它是2010年世博會的吉祥物,十年之前紅遍中國的「網藍」;然而今天,「海寶已經漸漸消失在了上海,這個曾經的主場舞臺上」,甚至一些00後已經不知道「海寶」為何物了。網友投稿的照片中,有公園裡老舊的海寶雕像,有自家角落的海寶玩具,有盜版的、長得很像海寶的玩偶或玩具,到後來還有各種「過氣」的運動會吉祥物。
「我後來在做活動總結的時候想到的,當一個吉祥物被官方所賦予的形象意義消散之後,在長久的『無用』狀態下是否能夠發生出別的形象意義?或者說這些意義本身就存在,只是人類無所留意。」王佔黑認為,「海寶不是寶可夢,我找它有啥用?其實真的沒什麼用處,只是留意生活當中有很多東西不可避免會消失的時候。光有一個態度是不行的,我們要做一個追捕者,無論是在時間的前面還是後面。」
大音希聲——龔琳娜談中國音樂之美
在6月16日舉辦的Young Talk廣州「歌與唱」 專場,龔琳娜以「中國音樂之美」做了精彩的演唱與演講。她認為,要做一名中國的歌者,首先要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的根,去各地採風、向名家學習,並現場演繹了中國民間音樂中的侗族大歌、蒙古族呼麥、江南小調、秦腔亂彈、山西民歌,和黃梅戲、越劇、京劇、花鼓戲、廣東粵劇等各地區戲曲的經典曲目,讓現場觀眾如痴如醉。
而說到如何對中國音樂藝術進行創新,龔琳娜則認為,「要有文化的根基,創新的作品,藝術的品質,和當代的聲音。」以大眾所熟知的「神曲」《忐忑》為例,是她將中國戲曲、民歌等多種聲樂技巧融合後,展現出的一種嶄新的、具有中國當代精神以及世界性的聲音。龔琳娜表示,看了網上很多的改編版本,很開心看到自己的歌曲激發了如此多的創新創造。
「我為什麼要唱歌?除了熱愛,更想通過歌聲傳遞一種美好的能量。當你憂傷的時候可以唱歌,當你喜悅的時候也可以唱歌。你不會唱歌,那你可以聽我的歌。我通過唱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滿足感。如果我可以教會大家一起唱歌,我們的能量就能匯聚在一起,讓生活能變得很有意思。」龔琳娜說出了自己對「大音希聲」一詞的解讀。最後,她帶領觀眾一齊演唱新作《天下誰人不識君》,現場餘音繞梁,氣氛熱烈。
活動協辦:珠江琶醍
歸隱者喬小刀:做好自己,才能開解未來
音樂人出身的喬小刀,創作出了《消失的光年》《一切都只因為你》、《小烏龜》、《星座》等民謠經典;也涉獵設計、建築、展覽策劃等多個領域。他與侄女喬木楠共同組成了民謠樂隊「大喬小喬」,演唱的作品《農夫漁夫》被湖南衛視《嚮往的生活》選作片尾曲。歌詞唱到無數人心坎裡,而喬小刀本人也正是「嚮往的生活」最佳代言人。
2013年喬小刀去了雲南,想暫時逃避生活中的壓力和迷茫。 「我只知道,重新開始。具體方法是:少語,少與人見面。專注的做一件事。」 喬小刀以「歸隱」為題,在6月23日的Young Talk深圳「創與造」 專場對自己近年的生活做了分享。
他開始嘗試做木工,從小家具到大家具,從小房子到大房子,將腦海中的奇思妙想,變成手中實實在在的活計。在一個12平米的小空間,他打造了 「一桌咖啡館」,再後來是清風書房、夢境花房,加了輪子能到處移動的植物之家、行走的書屋等。他的設計很有特點,充滿浪漫詩意,又與雲南清新自然的生活環境相得益彰。充滿創造力的生活也啟發了音樂,2018年「大喬小喬」帶著新專輯《歸隱》再次回到大眾視野。
「我講的歸隱,絕對不是跑到一個地方躲起來。這個世界上稍微有一點好地方,要不變成網紅,要不小紅書,要不抖音,沒有任何的地方讓你能歸隱。只有歸隱你的內心,反省自己,真正靜下來,去告訴自己——你還有很多的短處和缺點,有很多要學習、要長進的地方。「喬小刀認為,」 只有做好自己,才能解開未來。如何去改變,變得更強大,這才是我要講的終極主題。」
60後的Tango,用豐富的想像力妙筆作畫,用好玩的漫畫和產品設計收穫了眾多年輕粉絲;70後的龔琳娜是入世的,匠心獨運地將多種傳統聲樂技法融合在創新的音樂作品中,演繹出了一首首被年輕人或讚嘆欣賞或創意改編的「神曲」;70後的喬小刀是出世的,用充滿創造力的巧思與執行力讓浪漫主義找到了現實的出口,過上了城市青年們「嚮往的生活」;90後的王佔黑常被評價是「新銳」的,她對時間的敏感、對「消失」的思考獲得了很多同齡人的共鳴。更多如他們一樣有趣的、先鋒的、通透的、深刻的,都將在Young Talk與年輕的你來說。
人生不止一種標準,在這裡,我們探討 「年輕的N種方法論」,分享每一顆初心的浪漫詩意,見證每一種理想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