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榮
疫情防控貫穿全年,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作為所有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基層壓力顯而易見。加大對基層工作者的關心愛護,既要落實各項待遇,加大統籌、科學調休,避免超負荷、連軸轉,更要減輕他們肩上的無謂負擔,在工作考核的各個流程環節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減負、多關愛,就是對基層工作最大的支持。
護目鏡掛滿冰柱、雙手凍得像饅頭,戰鬥的身影,記錄著頑強與堅守。「這裡危險,但不要來替我」「我是學生黨員,讓我上」,鏗鏘誓言,承載著奉獻與擔當。新年伊始,全國多地出現局部聚集性疫情,那些來自抗疫一線的畫面,讓我們看到了抗疫工作的緊張有序,也看到了廣大基層工作者的艱辛不易。
風雪雖寒,人心熾熱。抗疫一年,從「三九」到「三伏」,從「三伏」又到「三九」,從最初的「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到之後各地的局部疫情殲滅戰,防控的每個時刻、城鄉的每個角落,都有這樣一群人不顧安危、不講條件、不畏辛勞、奮戰一線。也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守護者」「逆行者」,中國抗疫才始終讓人倍感心中有底。
艱辛的抗疫歷程,是國力的較量,是精神的對壘,也檢驗著一個國家的組織力和動員力。相較於一些西方國家在面對疫情時的遲滯延宕與撕裂內耗,中國之所以能及時響應、快速行動,牢牢掌握抗疫主動權,很大程度倚賴的就是基層強大的行動力、戰鬥力。核酸檢測,動輒百萬千萬人的巨大量級,社區幹部組織人力連夜搭棚、火速鋪開;流調溯源,涉及場景紛繁複雜,多部門協作、地毯式排查,「不落一處、不落一人」;社區封閉,志願者「包戶到人」服務居民生活起居,「食物上門」「垃圾下樓」……在漫長的抗疫鏈條中,每個環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每個環節無縫銜接、高速運轉,這樣的「中國速度」一次次驚豔世界,更成為我們制度優勢的集中彰顯。
「個人是微弱的,但整體就是力量。」令人驚嘆的行動力背後,是千千萬萬基層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在本次河北疫情中,前後五天時間裡,1000多萬石家莊人緊鑼密鼓開展了兩輪核酸檢測,十多個村莊的近3萬村民被分批轉移、集中隔離觀察……驚人工作量的背後,是嚴寒中、雪地裡堅守在一萬餘個採樣點位上的醫護人員,是「24小時人不停、設備不停,兩天只睡2個小時」的檢測人員,是挨家挨戶「敲門」、為組織檢測等忙前忙後的社區工作者和下沉幹部。正是他們跑斷腿、磨破嘴,衝上去、頂下來,才將精準防控一點一滴化為現實。疫情防控貫穿全年,發展穩定任務繁重,作為所有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基層壓力顯而易見。廣大基層工作者抓防控、統復工,太多人在高負荷乃至超負荷運轉,也正是通過這場漫長的「拉練」,讓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看到了蘊藏在這支隊伍中的強大戰鬥力。
英雄可以無畏,關懷必須到位。基層工作者是護佑萬家燈火的英雄,同樣也是為人父母、為人兒女的普通人,需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減壓調整,需要組織充分的支持關愛。運轉至今,不少基層工作者的身心壓力到了「臨界區域」,必須引起重視。同時,基層減負工作雖有進展,但並未到位,基層的工作量,特別是各環節各部門督促檢查總結考評的工作量依然很大。有基層幹部感慨:「現在條線部門有一種思維習慣,所有工作都可以往基層派、所有指標都可以向基層下、所有數據都可以問基層要、所有材料都可以讓基層寫、所有人手都可以問基層借」。聽起來是段子,但這是不是現實,又有多普遍?同樣必須引起重視。加大對基層工作者的關心愛護,既要落實各項待遇,加大統籌、科學調休,讓每個人都能喘口氣、歇歇腳,避免超負荷、連軸轉,更要減輕他們肩上的無謂負擔,在工作考核的各個流程環節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減負、多關愛,就是對基層工作最大的支持。
而對我們每個人來說,支持配合就是對基層工作者最大的愛護。出入公共場所,該戴口罩就戴口罩,該掃碼就掃碼;按規隔離觀察,該足不出戶就足不出戶。大家積極配合不添亂,基層工作者的負擔就能小一些。事實上,經過一輪輪與疫情的戰鬥,大家的「主人翁」意識也越來越強。有人報名志願者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有人協助社區幹部摸排流調情況,有人守著求助熱線提供心理疏導,還有人給醫護人員鞠躬致謝、送上物資……這樣的溫情循環,就是抗疫必勝的堅實合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與新冠病毒的鬥爭可能還很漫長,但中國有這樣的行動力、戰鬥力,基層有這樣一支過得硬、打得贏的「生力軍」,有識大體、顧大局的英雄國民,再多的困難也終將克服,再遠的未來也終將抵達。
原文連結:
(責任編輯:常辰)
【來源: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