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祈禱、持咒、禮佛真能治病嗎?需注意什麼?|佛典讀解

2020-12-19 文化人生譚

眾所周知,「祈禱、念佛、持咒、禮佛、觀空」等是修佛人的日常功課。

修佛的人都說,這些修佛功課不但有利於功業精進,而且還有醫治身心病痛的功效。真的能醫治病痛嗎?為什麼?

我們先看佛典裡的說法。

01佛典:修佛能治病

沒問題,佛典裡明確告訴人們,認真虔誠地祈禱、持咒、禮佛可以起到治癒身心病苦的作用。

佛典裡這方面的記載非常多。

《雜阿含經》曾載:比丘阿溼波誓生病,佛陀為他說法,心得解脫,「歡喜踴躍故,身病即除」。

此經還載,摩那提那長老告阿那律比丘:「我住四念處,專修繫念故,身諸苦患,時得休息」。

佛典中還有許多祛病康體的咒語真言,認為念誦此咒語可以起到祛病健體的作用。

如,《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曾言,佛陀傳阿難除一切疾病真言咒語:「怛的也他,尾麼黎,尾麼黎,嚩(pó)曩(nǎng)俱枳黎,室利末底軍拿黎,嫩奴鼻,印捺囉擬散,母隸,娑嚩訶」。

經中說,虔誠持誦此咒,可以療愈消化不良、霍亂、咳嗽、痔瘻、頭疼、風黃、痰雍等症。

用「觀想」治病在佛經裡的記載更多,《西藏醫心術》據此整理出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觀想」治病法:

深呼吸,放鬆,想像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盤居頭頂上方,從中放出柔和光芒,光芒環繞並滲透進身體的每一個地方,

尤其聚集於病痛處,像海綿吸水一樣吸走體內的汙穢與疾病,而後緩緩自足底流出,融入大地。

或觀想,居於上方的力量源緩緩滲出具有藥性的甘露,慢慢滴到全身每一個地方,並從毛孔處滲入體內,聚積於病疼處,

洗去汙穢病毒,融化身心,而後緩緩自足底滲出,消融於大地。……

據認為,虔誠地做這樣的禪修觀想可以醫治百病。

為什麼這些特定的祈禱、持咒、觀想等修佛功課能治療身心病痛?

對於這個問題,似乎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回答:一是信仰,一是科學。

02「修佛功課能治病」的信仰原因

先說信仰。

從信仰的角度來說,以治病為目的的祈禱、持咒、禮佛、觀想等都來自佛典記載,有著嚴肅特定的儀軌,不可隨便而為。

佛典裡說,這些特定儀軌大多來源於三世諸佛的救苦救難願心,其中依附著他們發心成佛時的強大願力。

所以,當人們虔誠、反覆、合儀軌地祈禱、持咒、禮佛、觀想時,就可感應到這些真佛,並獲得他們的佛力加持。

有了超自然佛力的加持幫助,身心病苦自然就可祛除了。

比如,《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佛陀說,藥師佛在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其中第六願是願來世成佛時,普救眾生盲聾喑啞、攣跛背僂、白癩癲狂種種病苦。

因此,受盲聾喑啞等病苦的人,只要虔誠地、按特定儀軌向藥師佛祈禱並持咒就可以獲得藥師佛的加持,從而減輕甚至治癒這些疾病。

以上是「修佛功課為什麼能治病」的信仰角度解釋,那麼,科學角度的解釋又如何呢? 

03「修佛功課能治病」的科學解釋

從本質上來看,祈禱、持咒、觀想等修佛功課其實體現的都是佛教的基本精神:人生實苦,無我,不染,不著……。

虔誠合儀軌地進行祈禱、持咒、觀想等功課有利於人在心靈深處喚醒、並真正接受這些有關人生實相的、有著終極關懷情緒的佛教基本精神。

接受了佛教基本精神,就會真正領會:受苦是有形人生的必然,病苦也是人人逃不脫的生之必然。

認識到了病苦是生之必然,人們就會更容易地採取「坦然接受,安詳平靜、心平氣和、甚至胸有成竹」來面對病苦,而不是哭天搶地,怨天尤人,忿忿不平。

同時,「不染、不著、無我」的佛教精神也導向人們接受病苦,超越對疾病的恐懼、怨恨、不平、害怕等心理。

也就是說,這些修佛功課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生病的現實,

接受的同時,也讓人順利克服了因疾病而產生的懊悔、恐懼、焦慮、不安、害怕等不良情緒。

克服了不良情緒,被疾病折磨的心靈又重新獲得了平靜、安寧甚至和樂的幸福狀態。

從現代醫學知識可知,恐懼、懊悔、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會顯著降低人的免疫力,而平靜、安寧、和樂的心境則會極大地增強免疫力,增加自身抵抗力。

免疫力提高了、抵抗力增加了,恐怕有些疾病就真的不治而愈了。

在我們身邊,尤其是在修佛人的身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被醫學判了死刑的病人卻奇蹟般地康復了。

這種生命的奇蹟,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恐怕就是情緒力量的體現,就是良好心境帶來的超常免疫力和超常抵抗力的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虔誠認真地做修佛功課確實有利於疾病的治癒,而治病的關鍵是領會「人生實苦、無我、無染、無著」的佛教精神。

當然,至於「哪種解釋更合理」的問題,小編覺得,那就看自己怎麼看了,假如信佛,就可以堅信第一種解釋,假如堅持無神論,那就相信第二種解釋好了。

但不管哪種解釋,似乎都需要做到:接受疾病、與疾病握手言和;讓心靈「不染、不駐」於疾病;或者說接受它,忽略它,消化它,超越它。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注意。

相關焦點

  • 佛教:持咒到底有什麼用?其實有三個好處
    在前面幾節當中,我們談到佛經當中的「咒言」,事實上,「咒言」這概念,其實就是佛的真言和總持,並沒有太多的神秘之處,另外,所謂的持咒,對於修持者的要求並不高。佛像因此,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持咒是可以做到了,只是每一個人的根智不一樣,持咒能達到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但無論如何,入持咒的門檻,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難。
  •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
    佛教:讀經可以開智慧,持咒可以得到功德,為何都比不上一句佛號。讀經可以開智慧,畢竟有開慧的楞嚴之說,就是《楞嚴經》。讀經能不能開智慧?能。什麼道理?因為你修的是戒、定、慧。「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就是持戒。你就照著這個規矩去做,你把這部經從頭到尾讀一千遍,就開智慧。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
  • 佛教常識:高僧真的有法力嗎,能降妖除魔嗎
    釋迦牟尼佛佛教確實有不少咒語,而且持咒也是修佛的一種方式。持咒修行的理論是,持咒者集中心念,反覆念誦咒語,以期與神明或佛菩薩感應道交,從而獲得靈驗。後來隨著佛教的發展,持咒修行雖然不是主流,但也流傳了下來,主要為密宗所修煉。持咒通常還要結相應的手印,是有講究的,跟隨有法脈傳承的上師修行是比較穩妥的,不宜個人盲修瞎練。當今佛教所使用的咒語,大都是從梵語音譯而來的,其中主要蘊含的是神天以及諸佛菩薩的尊號與善法,代表著特定的功德力量。
  • 佛教:持咒為什麼是殊勝的法門?其實有四個原因
    學佛的人都知道,持咒在大乘佛教當中非常普遍,或許正因為如此,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和《心經》中的「無上咒」才廣為流傳。那麼,在大乘法的修行中,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持咒呢?佛像其實持咒對於學佛的人來說,不過是一種修行的法門,而修行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覺悟,繼而解脫生死苦海的束縛。
  • 佛教: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
    佛前供香,香為「戒定真香」,香支一燃,三界受益,佛法之利益傳遍虛空法界,令一切眾生燻修。佛前點燈,寓意照破世間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心燈。那麼,佛前供水又是何表法呢?如何供水才如理如法呢?本篇文章,小編為您解答。佛前供水,注意這幾點,功德無量!首先,佛前供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象徵著平和、清淨、無我利他的無私奉獻精神。
  • 什麼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的定義呢?
    但同時,佛教對人文社會也有著優良的影響。佛教的精髓是什麼?佛教的精髓即佛教的一心。一心在佛教有許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實相、佛性、法性、如來藏、圓成實性、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圓鏡智等。我試將「佛」的定義如下:「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讓我重複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悲(或謂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這裡請注意佛法與其他宗教的不同點: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脫。
  • 佛教中佛、菩薩、羅漢有什麼區別?
    其實「如來」也只是佛的一種稱號,我們可以稱釋迦牟尼為「如來佛」,並不代表「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一人。大乘佛教認為人人皆可成佛,在大乘佛教那裡,「佛」只是一種果位,通過修行就可以獲得。於小乘佛教中,「佛」是一個領導職位,是佛教的開創者和最高領導。這種具有實際領導權的官職,並不是誰都能得到的。
  • 《西遊記》中「如來佛」到底是釋迦牟尼嗎?佛教冷知識
    生活中,受《西遊記》影響,加之聯想釋迦牟尼就是佛教的創始之祖,也有人對「如來佛」和釋迦牟尼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傻傻分不清,下面,我們來重新梳理一下。1、「佛」和「如來佛」有區別嗎?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佛」這個字,最早見於《詩經》,其本義為看不清楚,又可以引申為慈悲等義。
  • 佛教: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隨著佛教信仰越來越深入人心,有很多善信在自己家也設置的有小念佛堂,在家供佛雖然沒有寺院那麼規矩嚴格,但是還有的恭敬心不可缺少。在家供佛也要常做供養,以增進功德。之前咱們已經說過其它供養,如供花果、供香等的注意事項,那麼本篇文章小編要和大家談及的是佛前供水的含義及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識和細節問題。我們要明白的是,不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要明白這樣做的意義,不能人云亦云、盲目無知,「知其然,必要知其所以然」,如此才能功不唐捐,增長福報。佛前供水,這些常識,一定要注意!
  • 佛教道場二十種法會法事全揭秘(圖)
    五、年慶祈禱:叢林中,在大年初一的早課時,大眾一起唱贊、誦經,為國家祈禱國泰民安,為護法檀那祈求福慧圓滿。所以︿寶鼎贊﹀中有「端為世界祈和平,地久天長」。 六、山門迎春:叢林生活,僧眾平日不輕易走出山門,唯過年時,在初一到十五的某一天,早課後,由大和尚或監院領導大眾,從大雄寶殿到山門外巡禮參訪,藉此接觸大自然。
  • 佛教:「如來佛」就是「釋迦牟尼佛」嗎?看完恍然大悟!
    提到「如來佛」,應該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我們常常會在一些佛教題材的影視劇中,看到或聽到。因為「如來佛」這個詞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很多人可能會潛意識地認為「如來佛」就是佛教裡邊地位最高的佛,甚至常常將其與佛陀釋迦牟尼佛混淆,這就大錯特錯了。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注意事項,需要牢記!
    隨著佛教信仰逐漸深入人心,許多善信不僅僅只是到寺院裡拜個佛燒炷香,為了更方便禮佛修行,而普遍選擇在自己家設置一個小念佛堂。自家佛堂不比寺院,沒有寺院規模那麼大、那麼規範,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佛堂再小也要如理如法,得體莊嚴。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你真的知道嗎?
    首先,先給大家糾正一下讀音,這裡「南無阿彌陀佛」中「南無」是梵文音譯,我們不要按照漢語拼音的讀法,這裡讀作「na mo」,都是第二聲,它的意思是表示對佛菩薩的恭敬,用在諸佛菩薩名號前,表歸命、頂禮,是佛教專用語。比如,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會在其前加上「南無」二字,表對觀音菩薩的無限虔誠。故而,我們在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前也加上「南無」二字,更加如法。
  • 最上無等的一字佛頂輪王咒(佛教密法簡介)
    此咒出自《一字佛頂輪王經》、《一字奇特佛頂經》、《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等經典。經文中說:如有持念一字佛頂輪王咒的人,就會得到出世間、世間一切大咒都能成就。如果一切咒法誦持無驗,若以此咒而常助誦就會速得成就。其他一切最大咒王威德神力,也不能得映及此大一字頂輪王咒。十地一切諸大菩薩,也害怕這個咒威德神力。
  • 佛教: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緣,看看你有嗎?
    在《楞嚴經》中,有一段再講佛與阿難的對話,佛問阿難:「心在哪裡?」阿難說:心在裡面,又說心在外面,又說在非裡面非外面。結果阿難足足找了7處都沒有找到。阿難慌神了,心怎麼能沒有呢?我們如果連自己的心都找不到?那如何有佛呢?真正的佛是什麼?在我們自身來說,我們的見,聞,覺,知。我們能看見,有感覺,能夠明白,但是遇事明了,如如不動,這便是我們自身的佛性。
  • 氣功大師街頭用帶電氣功治病 具體是怎麼回事?氣功真的能治病嗎?
    只見他發功用手指在排隊領藥的市民手背上點了一下注入「真氣」,並說大家離開時一定要讓他解穴,否則三五天就會發病。隨後用手指隔著衣服對準病人的背部比劃做氣功療法,撈開衣服其背部出現兩道劃痕,在此過程中能聽到吱吱吱的電流聲,治病者稱確實被電打了。短時間裡,有幾位市民花錢請大師治病。 對此,旁觀的陳先生表示,發功還帶電能治病是絕不可能的,他相信這只是一種魔術把戲而已,希望大家不要上當受騙。
  • 佛教之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佛簡介毗盧遮那佛,意為「光明遍照」、「大日」等,所以也叫大日如來。在密教裡,根據此佛的無量功德和法力,它還被稱為「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毗盧遮那佛是中國佛教寺院中常見的一尊佛像。對它的身份、地位有不同的解釋。天台宗將毗盧遮那作為法身,與盧舍那(報身佛)、釋迦(應身佛)合為三身。
  • 佛教:世上真的有佛嗎?佛菩薩在哪裡?別再迷信了!
    世上真的有佛嗎?有,但佛不是什麼玄幻的神明。佛是什麼?佛是覺悟的人,是大徹大悟、福慧具足的智者。信佛,是相信佛所說的正法,相信因果,相信佛菩薩的智慧,並一心歸命,進而自我覺悟、自我救渡。很多人信佛信的很顛倒,功利心很重,總想著從佛菩薩那裡得到更多,滿足自身更多的欲望。試想一下,你是在拜佛,還是在拜自己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