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⑦改出煙臺經略海洋強引擎

2020-12-16 水母網

核心 提 示

■ 先行先試, 趟出海洋牧場建設新路子: 海洋牧場建設新模式在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推廣,形成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

■生態優先,探索海上「綠水青山」新實踐: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生態保護提標擴面 , 綠色發展轉型突破,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高點定位 ,培育海洋產業新優勢 :「 藍鯨2號」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赴南海作業, 建造的全球最大深水養殖工船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挪威石油標準化組織標準……

水母網1月1日訊(記者苗春雷)年關將至,黃渤海之濱風起浪湧、波濤拍岸,來自海上的改革力量以磅礴之勢席捲而來——

先行先試,趟出海洋牧場建設新路子:海洋牧場建設新模式在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推廣,形成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

生態優先,探索海上「綠水青山」新實踐: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生態保護提標擴面,綠色發展轉型突破,民生保障持續改善;

高點定位,培育海洋產業新優勢:「藍鯨2號」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赴南海作業,建造的全球最大深水養殖工船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挪威石油標準化組織標準……

經略海洋是黨中央站在歷史的高度,從全局出發作出的戰略抉擇。面對這個時代新課題,煙臺以敢闖敢試、追求卓越,開風氣之先、立時代潮頭的改革創新精神,在廣闊的藍海中弄潮擊水,向黨中央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亮麗的年終答卷。

海洋牧場建設新模式推向全國

「海洋牧場是現代漁業的重要標誌,要按照綠色化、企業化、工程化、規模化要求,穩步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加快傳統漁業到現代漁業的跨越,加快近海養殖到深遠海養殖的進軍。」關於海洋牧場,市委書記張術平如此論述。

今年下水的東宇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就體現了這一特徵。在小小的平臺之上,遊泳池、休閒房間、觀海平臺等一應俱全,儼然一處海上休閒娛樂平臺。「我們堅持『科技開發,生態應用』,海底以生態礁建設留住魚,多功能平臺開展海上休閒漁業活動,帶動休閒漁業等相關行業發展。」煙臺東宇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效平介紹。

從一產獨秀到三產融合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將水產養殖、精深加工與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快漁業由單一產業向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轉變,帶動休閒漁業、裝備漁業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我市把海洋牧場建設作為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全市新增省級示範區7處、總數達到30處,其中國家級11處、佔全國的1/8,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05萬畝。

在先行先試中,我市趟出海洋牧場建設的新路子,形成「煙臺模式」——

「海工+牧場」聯動模式,建設集漁場智能管理、海產品加工、海洋監測、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海洋牧場中心平臺」,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長鯨一號」投入使用。「陸海接力」兼容模式,發展陸基工廠化循環水與深水網箱融合養殖,通過陸基、海基「無縫銜接」,實現斑石鯛等名貴品種「南魚北育、南魚北養」,全市名貴魚年產量達到2.7萬噸、產值12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名貴魚陸海接力養殖基地。

「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把海洋牧場建設與精準扶貧、漁民轉產轉業結合起來,推動企業發展與漁民收入同步提升、海域生態與產出效益同步改善,全市漁民合作社發展到300多家、輻射帶動漁民2萬多戶。

「煙臺經驗」層出不窮,吸引了全國的關注。我市的海洋牧場建設新模式在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推廣,形成了「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良好格局。

長島入選「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在去年11月14日公布的全國第三批2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中,長島榜上有名,是煙臺市也是山東省唯一入選的縣(市區)。

這項含金量極高的榮譽來之不易。

2017年7月1日,省委書記劉家義蒞臨長島視察指導,就長島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親自點題、親自部署、親自謀劃;2017年12月7日,省委省政府出臺《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長島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若干意見》,決定設立省級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2018年6月19日,省政府批覆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

作為一項全新的事業,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鑑。市委書記張術平多次進島調研、現場辦公,並作出「聚焦兩個目標、突出四個重點、妥善處理六大關係」指示要求。在省市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長島全區上下思路明確、信心堅定、幹勁十足,持續發力生態保育、綠色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取得新的成果。

截至目前,省市《意見》確定的102項重點工作,46項全部完成或落實;承擔的市級三重工作綜合試驗區15項精品工程,全部按計劃推進。

——生態保護提標擴面,立體生態保護修復縱深推進,海島生態質量明顯提升。圍繞修復治理,完成北五島和西三島破損山體生態治理5.4萬平方米,實施山體造林450畝,退化林改造1000畝。拆除南五島岸線育保苗場12萬平方米,完成南長山島及北四島岸線整治1.19公裡,恢復自然岸線8.7公裡,自然岸線佔比達到80%。完成10處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敷設漁村汙水管網70公裡,實現汙水處理全域覆蓋;全面啟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採用「生態治理+熱能處理」的方式,全面解決周邊島嶼「垃圾圍島」問題。按照「生態優先、規劃引導、保障民生」的原則,完成近海養殖騰退1.26萬畝。

——綠色發展轉型突破,推進生態旅遊、生態漁業、生態康養提升質效、快速突破,堅定不移走「綠起來、富起來、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路子。與中集來福士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打造現代化海洋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累計獲批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7處省級海洋牧場,開發生態海洋牧場26.7萬畝,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深水網箱弘祥「長鯨一號」、省內首座半潛式深水智能網箱「佳益178號」下水投用,形成了企業大網箱帶動群眾小網箱、接力養殖、共同致富的產業鏈條,裝備漁業水平走在了省市前列。

中國海工北方總部建設快馬加鞭

去年12月18日上午,市政府與中集集團之間籤署戰略協議,共同籌建中國海工北方總部。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與客人共同為籌建中的中國海工北方總部、煙臺深藍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揭牌。同時揭牌的,還有中集海洋新動能研發中心、中集海洋油氣研發中心。這也意味著,我市朝著全國重要的海工裝備製造之城邁出重要一步。

海工裝備製造業是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集合了海洋領域幾乎所有的前沿科技,被稱為高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我市在海工裝備製造業方面具有良好基礎,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半潛式鑽井平臺、世界第一艘30萬桶圓形儲油加工船、世界第一條半潛式遊艇專用運輸船、全球最大功率壓裂車等多個國內外第一均建於我市,煙臺造海工產品已成功走向北美、南美、巴西海域、北海冰區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國際主流市場高度認可。

今年以來,我市加快海工裝備製造集群化,依託中集海工研究院、傑瑞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主攻核心設備國產化,提升裝備製造自主化、品牌化水平,一大波耀眼成績噴湧而出:中國海工北方中心已正式籤約、落戶煙臺;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2號」赴南海作業;建造的全球最大深水養殖工船,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挪威石油標準化組織標準;傑瑞集團成功推出了全球最大的電驅壓裂成套裝備,打破國外技術及裝備壟斷,將我國頁巖氣開採成本降低46.7%……一流的發展平臺、一流的海工企業、一流的海工產品、一流的研發隊伍,推動相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9年全市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產業預計實現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相關焦點

  •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提出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對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 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今年1月6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宏在發布會上介紹說,2019年煙臺海工裝備產業預計實現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大幅提升。對煙臺來說,2019年可以稱作是海工裝備產業的「高光之年」。
  • 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改出作風轉變「精氣神」
    過去的一年裡,我市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持續深化「思想大解放、作風大改進、工作大落實」活動,大力倡樹擔當作為精神。黨員幹部作為先鋒隊、主力軍,帶頭奔跑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展示新形象、創造新業績,勇做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 輝煌「十三五」閃亮2020|五年來,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
    雄渾壯闊的波濤,猶如一曲盛世長歌,唱響了經略海洋的時代旋律。「十三五」以來,依海而生、因海而興的煙臺,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海洋強國戰略思想和「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煙臺海洋優勢和特色,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轉換海洋經濟新舊動能為抓手,科學規劃發展「藍圖」,搶抓機遇,向海圖強,吹響了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的「衝鋒號」。
  • 「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20餘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爭相報導煙臺海洋牧場建設的經驗做法,刊發稿件40餘篇,網絡點擊量近千萬……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召開前後的宣傳大數據出爐。亮眼的數據顯示,煙臺海洋經濟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
  • 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新華社新華社刊發《"齊"心"魯"力|大海深處有「良田」 海洋牧場正在改變傳統漁業生產方式》、《「拔」海起牧場 「耕」海新牧歌》、《這片魚塘,沒有「海王」》、《山東煙臺:到2025年建成30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海工+牧場」,煙臺全力建設「四個之城」》、《「美人魚」開直播啦!這次的直播地點超帶感!》等文章。
  • 發展海洋經濟 建設海洋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要求我們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那麼,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從海洋大國邁向海洋強國?新時代,海洋經濟將迎來什麼樣的發展新機遇?一場以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大會,11月29日在山東煙臺舉行。
  • 開發區澎湃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聯盟力量」
    澎湃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聯盟力量」。煙臺因海而生,因海而興,發展海洋經濟是煙臺最大的特色、優勢和潛力所在。作為全市經濟的龍頭,自貿區煙臺片區的承載地,開發區必須勇立潮頭,當好高質量經略海洋的「排頭兵」。開發區範圍現有1000餘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組織等。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戰略引領、產業統籌、資源整合——而這一切,都必須源於黨的領導,通過高質量的黨建引領,實現高質量經略海洋——全國首個經略海洋黨建聯盟應運而生。
  • 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丨閃電評論
    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而建設海洋強國,則必須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經濟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建設海洋強省的使命擔當。經過科學謀劃,精心準備,2018年5月10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在青島召開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出臺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提出了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出臺一批含金量高的「硬核」措施,標誌著山東海洋發展從戰略規劃階段正式轉入全面實施階段。狠抓落實,雷厲風行。創新驅動,為大力發展藍色經濟儲能蓄力保駕護航。
  • 煙臺加快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
    2019年12月27日,2020年好客山東·煙臺賀年會在亞洲最大的郵輪型豪華客滾船「中華復興號」上啟動,200餘項「八菜一湯」產品陸續推出,開啟「鮮美煙臺」文旅賀年盛宴。冬遊產品的勃髮式創新,是旅遊發展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以來,煙臺加快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的一個真實寫照,四季皆「鮮美」的城市形象愈發鮮明。
  • 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新知新覺)
    合理開發資源 保護生態環境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新知新覺)  季永寶  海洋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提升海洋科研能力、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是推動建設海洋強國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以下簡稱煙臺片區)自掛牌運營以來,堅持解放思想、勇於突破,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直掛雲帆濟滄海——青島藍谷打造全國經略海洋新高地
    圖為鳥瞰青島藍谷2019年1月31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來到藍谷調研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部署在青島市發起新舊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海洋攻勢」。近年來,青島藍谷瞄準建設「世界藍谷」這一總體目標,打造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經濟發展、海洋軍民融合三大示範區,建設海洋科技研發、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海洋新興產業培育發展、海洋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海洋旅遊和健康養生五大中心,構建高端研發機構和人才高度集聚、海洋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海洋戰略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金融資本等要素活躍流動的藍谷發展新生態,爭創以海洋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權威發布丨這5個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十三五」山東海洋...
    權威發布丨這5個海洋產業規模居全國第一位!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指出,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要求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落實總書記指示要求,大力發展海洋產業,加快發展海洋經濟,是山東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政治任務,也是推進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必由之路。
  • 挪威海洋牧場項目花落自貿煙臺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煙臺開發區黨群工作部獲悉,11月28日,國內迄今為止單體最大的陸基循環水養殖項目——挪威海洋牧場項目籤約儀式在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舉行。11月14日,完成國內實體公司——諾鮮三文魚(煙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註冊資本6600萬美元。項目投資方挪威海洋牧場公司總部位於挪威斯塔萬格市,該市於2018年9月與煙臺市結為友好合作城市關係。2019年5月,煙臺市主要領導率團到挪威經貿考察和友好訪問期間,與挪威海洋牧場公司就來煙建設三文魚陸基養殖項目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近幾年,我國將開發海洋牧場作為海洋漁業發展的重要舉措,牟平區委區政府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努力實現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型,從近海淺海向離岸深遠海的戰略轉變。  「過去出海捕魚,現在出海『種』魚。」進入11月,煙臺東宇海珍品的海參養殖區仍是一片繁忙的豐收景象。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聚焦「三民」活動|青島市海洋發展局:聚力耕海牧漁 牽頭打好經略...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鄭凱 青島報導2020年,是海洋發展局轉型提質、謀新籌遠的一年。在12月19日舉行的青島市2020年度「三民」活動上,青島市海洋發展局局長焦明偉向全體市民代表作述職報告並接受記者採訪。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五年來,全市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上4000億元大關,穩居全省第二位。到2019年底,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站在新起點,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煙臺將奮力開創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新局面,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煙臺貢獻。
  • 山東:築夢深藍,海洋強省澎湃新動能
    近日,記者在青島、煙臺等沿海地區蹲點採訪,發現的幾件新鮮事對此作了生動註解:受惠於山東自貿區利好政策,山東港口青島港從讓船停下來加油開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東方紅3」號新型海洋綜合科考船,一次出海搭載四支科考團隊;因為一部條例,守護大欽島東村球石灘25年的老人孫家勝,有了更多「幫手」……剛剛過去的一年,山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