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駛入深藍:海洋的深處是什麼?

2020-12-22 鳳凰網青島

「海洋對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海洋孕育了生命、聯通了世界、促進了發展。」

由此,海洋經濟的新時代內涵被揭開:生態文明,開放,高質量發展。

海洋之於山東半島,既是齊魯文化中不可忽略的一抹藍色底蘊,亦是其對外開放新高地的重要載體。如今,海洋再次被寄予厚望——「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

山東半島海洋經濟區的起點菸臺市,在去年迎來了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的落地,這也標誌著以海洋經濟推動對外開放新高地的建設,將成為煙臺市未來的重點任務之一。

今年年初,山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煙臺代表團團組會議接受媒體集中採訪時,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表示,煙臺的目標是「加快建設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座海島與一個生態夢

4月14日,包括煙臺在內的山東16市就2020年重點任務公開承諾事項,在煙臺23個公開承諾事項中,「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相關事項排在第5位,足見煙臺市對這一試驗區的重視程度。

自2018年6月山東省政府批覆設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至今,經過近2年的建設,長島入選全國第三批23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1.16%。

如今的長島,在綠水青山之外,更添一份專屬於海島的生機勃勃——據統計,目前長島已完成近岸養殖騰退2900多畝,投放人工魚礁50多萬空方,營造「海底森林」100多萬畝,放流2億單位,生物種群加快恢復。

要知道,就在幾年前,長島還是一座被漁業「掏空」的海島。

作為山東唯一的海島縣,長島人數百年來以近海養殖、遠洋捕撈為生,技術的發展成為海島人不斷升級捕撈業載具(從風船到機動船,出海的便捷性大大提高了)的註腳,卻未能成為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

即使是內陸人,也不難理解海洋漁業在海洋產業中的地位——這是最基礎亦是最早為人們生存需要所開拓的產業,然而,且不說無止境的捕撈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養殖業,也可能對這片藍色沃土帶來沉重的打擊。

以海參養殖為例,過去,長島縣北長山鄉花溝村附近的海岸曾建有幾十個海參育保苗場,在這裡,有的廢料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海中,還有大量的代謝物、養殖過程中必須要使用的消毒劑等,都對這片海域造成了損傷。

而在當時的長島近海,這絕非個例。

因此,停留在資源消耗階段的傳統海洋漁業在歷經數百年後,令長島近海出現了承載力下降、汙染等問題,曾經萬畝生輝的海田變得傷痕累累,也終於引起長島人乃至整個煙臺市對海洋生態文明的重視。

「海洋牧場」就是在這一背景下被引入長島。

長島縣委副書記、縣長、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專職副書記李俊傑表示,發展生態漁業,重點是啟動近岸養殖向深遠海的遷移,打造海洋牧場,新上深遠海智能網箱、多功能平臺,建設全省乃至全國領先的現代化、智能化海洋牧場示範區。長島,也成為承載起煙臺「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夢的載體。

2019年4月,由中集來福士為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建造的智能網箱「長鯨一號」在煙臺基地交付。這是目前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可在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大欽島附近渤海海域實現深遠海智能化養殖、休閒旅遊等多項功能,為這座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打下了「智能化」標籤。

據統計,長島已累計獲批3處國家級海洋牧場、7處省級海洋牧場,獲批5處省級休閒海釣釣場和11處市級休閒漁業基地,開發生態海洋牧場24.6萬畝,投放大型生態人工魚礁1400多座。

而長島的海洋牧場建設成果,更奠定了煙臺發力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信心。「建設智慧海洋牧場,實施『百箱計劃』,10個重點示範項目投產運營;新增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5處以上,全市海洋牧場總面積達到110萬畝」,這是煙臺市2020年公開向社會承諾一定會完成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對煙臺來說,海洋牧場的建設離不開智能網箱,而在這之中所展現的煙臺製造元素,也是這座製造業強市掘金海洋的重要動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海洋重器與製造業強市的「科創大腦」

「煙臺工業經濟發達,是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去年,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曾在第二屆進博會召開之際,這樣介紹煙臺。而在這之中,製造業更是煙臺「強市富民的支柱和基礎」。

如果說,製造業是煙臺市經濟最為亮眼的底色,那麼製造業中的海洋元素,足以讓煙臺在製造業之城的競賽中佔據上風。

今年1月6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張宏在發布會上介紹說,2019年煙臺海工裝備產業預計實現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大幅提升。

對煙臺來說,2019年可以稱作是海工裝備產業的「高光之年」。

據張宏介紹,煙臺中集來福士繼「藍鯨1號」之後,時隔2年升級版的「藍鯨2號」再次從煙臺建設母港開赴南海執行可燃冰開採任務,實現了海洋工程能源及動力系統優化的重大突破。突破性設計並交付國內首座坐底式智能網箱「長鯨一號」,助力我國漁業養殖由近海挺進深遠海。

中集「泰瑞號」作為發射船、海陽基地作為合練基地,助力我國首次火箭海上發射試驗成功,為我國建設火箭海上發射母港奠定基礎。按時按預算交付巴西國油P71 FPSO船體,在海洋油氣生產領域實現新突破。「中集海洋油氣研發中心」「中集海洋新動能研發中心」掛牌成立,開始進軍海洋科技研發最前沿。

蓬萊大金海洋重工發揮海上風電裝備核心技術優勢,成功進軍風電市場,海上風電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30%以上,全年實現產值14億元,同比增長85%。另外,蓬萊巨濤在手訂單合同額超過60億元,產值突破10億元。

中集來福士的「超深水半潛式平臺」、傑瑞「電驅壓裂橇」分別獲得首屆「市長杯」工業設計大賽金、銀獎;招金膜天承擔的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範項目,實現了大中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裝備的規模化生產;海洋牧場平臺、高端郵輪遊艇、海上清潔能源綜合供給平臺等一大批新產品、新技術取得新進展。

「海洋重器」煙臺製造的背後,自然是強大的製造業基礎與科創能力。

據介紹,煙臺市現有海工裝備研發人員1000餘人,建成了國內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石油鑽井平臺研發(實驗)中心。世界頂級的挪威船級社、美國船級社和國際知名供應商、歐美著名設計公司等機構目前均已入駐煙臺市,省級油田固壓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已在煙臺投入使用,並與中國海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等知名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海工裝備領域科研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步入2020年,「煙臺製造」再添新的「科創大腦」。

3月9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總部基地正式揭牌,並迎來了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自貿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中俄海洋技術創新中心等9個項目的入駐。

據介紹,位於潮水新中心沿海核心地帶的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將以全國首家以藍色種業為特色、以海洋科創為引擎、以海洋新興產業為方向的國家級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為目標,形成融合海洋新興產業、科技創新、文化旅遊、科普教育、生活體驗、綠色生態等功能、全方位支持海洋創新創業和產業發展的樣板和典範。

這同時也揭開了煙臺掘金海洋的另一重要方向——海洋新興產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新千億級市場,新高質量發展動能

對整個山東省來說,「新動能」並不是一個陌生詞彙。事實上,正在全力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山東全省,都在奮力尋找新動能。而煙臺,再次將目光鎖定這片藍色海洋。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健康產業被稱作「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煙臺在2016年定下目標:爭取到「十三五」末,全市醫藥健康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2019年,煙臺市委、市政府又在將「突破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業」列入「在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上加快實現六個突破」之一,再次強調了這一海洋新興產業對於煙臺市海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打造『藍色藥庫』是人類共同的事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曾表示。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藥源寶庫,有數據顯示,人們已經在海洋中發現了約3萬個結構新穎、活性多樣的天然產物。

煙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辦公室主任、市食藥監局局長李偉曾表示:「近幾年,我們向海洋要效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力爭把海洋醫藥產業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這一目標正在實現。

煙臺市2019年度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獎勵新聞發布會透露,2019年,煙臺市生物醫藥產業銷售收入預計突破900億元,同比增速超過8%。在這其中,海洋生物醫藥及製品產業,也成為煙臺這一新經濟增長極中的新動能。

以煙臺市開發區為例,據介紹,該區目前聚集的100多家生物藥企中,超過30%涉及海洋領域。區內聚集了21位高層次領軍人才,和20餘個博士研發團隊,從事生物醫藥健康產業的研發人員2700多人。

此外,截至去年年底,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累計引進海洋生物與醫藥領域的創新創業項目近100項,在孵中小微創新型企業60多家,成為「國家綜合性新藥研發技術大平臺煙臺基地」;榮昌生物醫藥在研國家一類新藥9個,總投資10億元的榮昌生物醫藥園已投用,成為在生物醫藥行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頂級園區。

回到最初的問題,海洋的深處是什麼?對煙臺來說,或許是更高水平的高質量發展,這意味著新經濟,新動能,新路徑。

張術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煙臺市在發展海洋經濟發麵條件得天獨厚,有26000平方公裡的海域、有1000多公裡的海岸線,還有200多個島嶼,「我們有條件、有能力、也有基礎在經略海洋方面走在前列」。

如今,海洋經濟正在成為煙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能,在這其中,以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起點的現代海洋漁業、以更高科創水平為核心的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新興產業代表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成為這一新增長極的新動能,而這,也是煙臺經略海洋的新路徑。

相關焦點

  • 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均對煙臺海洋經濟建設,尤其海洋牧場建設進行相關報導。各新聞媒體的報導圖文並茂、靈活生動、深入淺出,形成多品種、規模化、分層次、全方位的傳播模式,在兩微一端等平臺同步推送,實現多種樣態的融媒體傳播,產生聚合效應,有效擴大了煙臺海洋經濟和海洋牧場建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全國海洋經濟領域掀起了一股「煙臺風」。
  • 「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全國媒體聚焦,煙臺海洋牧場佔C位!
    20餘家中央、省級主流媒體爭相報導煙臺海洋牧場建設的經驗做法,刊發稿件40餘篇,網絡點擊量近千萬……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召開前後的宣傳大數據出爐。亮眼的數據顯示,煙臺海洋經濟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  海洋牧場建設「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
  • 山東:築夢深藍,海洋強省澎湃新動能
    浩瀚深藍,大有可為!近日,記者在青島、煙臺等沿海地區蹲點採訪,發現的幾件新鮮事對此作了生動註解:受惠於山東自貿區利好政策,山東港口青島港從讓船停下來加油開始,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東方紅3」號新型海洋綜合科考船,一次出海搭載四支科考團隊;因為一部條例,守護大欽島東村球石灘25年的老人孫家勝,有了更多「幫手」……剛剛過去的一年,山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略海洋的重要指示
  • 山東煙臺開建亞洲最大深海網箱 引領「萬億級」海洋經濟產業鏈
    如同煙臺向海圖強的夢想,澎湃激蕩,奔騰向前——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舉行啟動儀式,開創了煙臺「陸海島」一體化深海養殖新篇章,也開啟了煙臺向海圖強的新徵程。挺進,向深藍。201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百箱計劃」——在煙臺海域投放一百個智能網箱,進而帶動「千箱萬箱」,經略海洋,做好海洋經濟大文章。
  • 煙臺那片海,開啟「百箱計劃」……
    山東煙臺橫跨黃、渤兩海,在建設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之路上,正推進傳統漁業由近海向深藍挺進,高起點、大手筆推進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如果從煙臺2.6萬平方公裡的海域面積上空俯瞰,30處省級以上規模的海洋牧場,仍是一種零星、不成規模的狀態,尚形不成規模效應。煙臺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升級,路徑在哪?抓手是什麼?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怎麼處理?海洋牧場「百箱計劃」給出了煙臺方案。
  •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 煙臺中集來福士築夢深藍建造更多國之重器...
    (□樊博報導)  □ 大眾日報記者 李振 趙洪傑  初夏的芝罘灣畔,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V字形碼頭,清爽的海風拂過,一幅「海工+漁業」協同發展的生動圖景鋪展在眼前:  一端是完成遠洋作業歸來的海工重器,紅色的極地惡劣海域鑽井平臺、橙色的起重生活平臺、黃色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另一端,百餘米高的鋼架結構周圍機器轟鳴、吊臂起落,一個由3個直徑各40米的巨環呈品字形圍攏而成的海洋牧場綜合平臺
  • 2019,高質量發展這一年⑦改出煙臺經略海洋強引擎
    核心 提 示■ 先行先試, 趟出海洋牧場建設新路子: 海洋牧場建設新模式在全國海洋牧場建設工作現場會上推廣,形成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格局;■生態優先,探索海上「綠水青山」新實踐: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生態保護提標擴面 , 綠色發展轉型突破,民生保障持續改善;■高點定位 ,培育海洋產業新優勢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海市蜃樓·煙臺八角...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2日訊 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出席。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是煙臺市委、市政府建設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
  • 海洋有多深?海洋最深處隱藏著什麼?
    1872年,英國海軍的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啟航去研究海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測量海洋的深度。當時它們就是用這招去測量海洋的,足足攜帶了291公裡的繩索。挑戰者號在海上航行了4年,他們從海洋的許多不同區域收集了巖石、泥土和動物的樣本。他們沒有得到一個確切的海洋深度,但是發現了最深海域之一——馬裡亞納海溝足足綿延2540公裡。
  • 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智能網箱開建
    12月22日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開工建造暨「海市蜃樓·煙臺八角灣海上藝術城」項目籤約活動舉行。實施海洋牧場「百箱計劃」是煙臺市委、市政府建設富有特色的海洋經濟大市的重要舉措。「百箱計劃」以首批4個量產智能網箱建造為開端,在煙臺海域布局高端裝備型現代海洋牧場,未來計劃布局100套深遠海養殖設施,建設亞洲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海洋牧場,打造海洋牧場煙臺模式。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煙臺加快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
    2019年12月27日,2020年好客山東·煙臺賀年會在亞洲最大的郵輪型豪華客滾船「中華復興號」上啟動,200餘項「八菜一湯」產品陸續推出,開啟「鮮美煙臺」文旅賀年盛宴。冬遊產品的勃髮式創新,是旅遊發展進入文旅融合新時代以來,煙臺加快建設「海洋旅遊品牌之城」的一個真實寫照,四季皆「鮮美」的城市形象愈發鮮明。
  • 【讀書】寂靜的海洋
    西爾維婭用60年的時間開啟了深海之旅,如今,她的力作《深藍SOS:我們和海洋在一起》(以下簡稱《深藍》)面世,讀者將通過她的親身經歷了解海洋生物所面臨的危機,透視它們未來可能會面對的悲慘命運。《深藍》在包裝設計方面很獨特,環保綠色的印刷工藝、耐磨耐折的精美護封包裝紙與環保主題相契合。護封的設計讓人想起用報紙包書的那個年代,如信封般的摺疊方式使《深藍》如同從海洋深處寄來的一份禮物。
  • 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深耕海洋牧場 助力藍色經濟 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
    來源:中國網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近年來,煙臺市累積投入海洋牧場專項建設資金1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00億元,海洋牧場建設總面積達到110萬畝,居全國首位。煙臺是全國優質水產品主產區。全市有大小島嶼230個,沿岸分布有萊州灣、龍口灣、芝罘灣、丁字灣等7處較大海灣,是眾多海洋生物重要的產卵場、索餌場和洄遊通道。近海漁業生物品種有200多個,如海參、鮑魚、扇貝、對蝦、名優海水魚類、海帶等。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發布會上,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就煙臺市在未來海洋牧場建設方面的規劃和布局回答了記者提問。據介紹,煙臺市通過高標準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高科技支撐海洋牧場體系、高水平建立海洋牧場管理體制機制、高效益獲取海洋牧場運營成果,推進海洋牧場向規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加快打造山東海洋牧場綜合試點菸臺先行先試區。
  •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
    原標題:耕海牧漁,打造「海上糧倉」 龍口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車道」水母網12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通訊員 張斌 徐軍)近日,龍口首個自升式海上多功能平臺「藍艦」號已經到位,即將進行定位、安裝,龍口市民又增添了一處可遊玩的海洋牧場。
  • 鄉村振興煙臺實踐:形神兼美話「桑麻」
    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正在煙臺的青山綠水、碧海藍天間徐徐展開。「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村畔的「桑」與「麻」、久違的「詩意」與「鄉愁」,在希望的田野上悠然生長;海草房上的炊煙嫋嫋、悠長的「漁家號子」,從仙境海岸飄向「深藍」……近年來,煙臺把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煙臺篇章作為時代命題,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用心考量,用情謀劃,用力實踐,交出了一份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鄉村振興「煙臺答卷」。
  • 快訊|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
    大小新聞客戶端12月22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楊春娜 通訊員 王聰 攝影報導)今天上午,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首批量產智能網箱啟動。這是中國海工北方總部落地煙臺的第一個實體項目。項目實施方——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由中集集團、國豐投資控股集團、煙臺業達經濟發展集團、長島旅遊集團四方合資於2020年4月16日在開發區成立,首期註冊資本8億元。
  • 煙臺加速挺進海洋經濟大市!五年來,主要海洋產業產值由3100億元邁...
    在砥礪奮進的「十三五」,煙臺海洋經濟大市建設劈波斬浪,取得輝煌成就——每8處國家級海洋牧場就有1處在煙臺:全市擁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30處,其中國家級14處,各類海洋牧場建設面積達到110萬畝,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元;8成國內交付的半潛式鑽井平臺「煙臺造」:煙臺船舶及海工裝備基地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