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羅斯福總統高度評價中國抗戰:如果中國垮了蘇英都會滅亡

2020-12-22 騰訊網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兩軍聯合對美國珍珠港發動偷襲。

日本方面出動了約350架次的飛機對美國珍珠港的軍事設施,以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進行了兩波轟炸。

毫無防備的美軍在這次襲擊事件中損失慘重,包括亞利桑那號在內的兩艘戰列巡洋艦被擊沉,各式艦艇被毀傷無數。

這次偷襲事件中,共有約2400名美國人喪生,約1250人受傷。珍珠港偷襲結束以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並在此之後籤署了對日宣戰聲明。

至此太平洋戰爭爆發,幾日之後,德國與義大利也相繼與美國宣戰。

珍珠港事件源自於日軍的戰略物資匱乏

隨著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美國正式加入到了對抗軸心國的陣營之中。

作為是當時世界的頭號工業強國,在經歷了羅斯福新政之後,美國的綜合國力大增。美國這樣的工業大國的加入,無疑對二戰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珍珠港事件的緣起在於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頹勢。中國軍隊經歷了長達4年之久抗日戰爭之後,用鮮血將戰局鎖定到了"相持階段"。

正是因為在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受到了中國軍隊的牽制,才讓這個原本資源就極其匱乏的島國被拖入曠日持久的巨大消耗之中。因為戰爭帶來的巨大消耗,使得日本必須開始尋找可供維持戰爭的新資源。

北上受阻

當時的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計劃。首先執行的就是"北上"策略。"北上"策略的目的在於掠奪蘇聯在西伯利亞的戰略資源。

1939年5月,日本按原計劃對中蒙邊境的海拉爾以南約200公裡的諾門罕地區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

雖然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但是雙方在這次衝突中所調集的部隊達十餘萬人。日本與蘇聯的軍隊在廣袤的荒原之上進行了約4個月的戰鬥。

面對蘇聯這個軍事工業發達的國家,日軍關東軍遭遇到了自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之後的首次失敗。不可一世的關東軍的氣焰被消滅。

這次鬥爭中,中國在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與地下情報網絡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對於日本企圖北上發起的"侵蘇"之戰,中國情報人員是最先獲得情報的,並及時地通知了蘇聯方面。

"北進"變"南進",中國軍隊再一次截住日軍

"侵蘇"的失敗,使得日軍不得不轉戰南下。當時的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消耗巨大。一方面,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牢牢阻擊了日軍進軍的腳步。

在1939年的長沙會戰中,日軍在薛嶽的天爐戰法之下丟下了整整11萬具日軍屍體。

另一方面,關東軍北上"侵蘇"又遭遇失利。接連的失敗讓日本的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無奈之下,日本只能尋求第二方案以改變戰爭的局勢。

日本的第二方案便是所謂的"南進"策略。日軍的"南進"策略其目的有三:

第一是通過佔領東南亞地區掠奪大米、橡膠、礦石等戰略資源用於儲備;

第二是企圖從印度支那半島切斷中國在西南的國際戰略物資運輸線;

第三是在北上受阻之後重新尋找與德軍會師的路線。

同樣,一旦日軍的南進戰略成功將會使得世界反法西斯陣營面對三重威脅:

第一,一旦日本佔領了東南亞諸國,便會讓其本已經岌岌可危的物資供給得到緩衝。

第二,日本在佔領東南亞各國之後便可以借道東南亞向北非及波斯灣地區用兵。一旦日本入侵到波斯灣以及北非地區與德軍匯合,那麼盟軍所有的優勢都將蕩然無存。

第三,日本一旦將東南亞地區佔領,中國的西南國際運輸線,這顆唯一的大動脈,被徹底切斷的話。中國軍隊將無力牽制日軍。

但是"南進"政策又對日軍的一個巨大挑戰,那就是日本必須做好直接與美、英、法三國作戰的準備。

因為東南亞的諸國在一戰時都已經淪為了這三個國家的殖民地。而且,美國在東南亞所奉行的政策與日本又是直接對立的,所以這時候的日本已經將美國當作了自己的敵人。

出於對美國勢力的忌憚,日本人遲遲不願實行"南進"策略。但是自"長沙會戰"之後,日軍中國戰場上形勢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國內物資跟不上,中國佔領區內又不能有效地獲取物資。

美國方面,雖然沒有直接對日軍宣戰。但是美國通過《戰時租借法案》對英、法、中三國及蘇聯施以援助,同時又凍結了對日的貿易。

其中重要的是高辛烷石油。沒有石油,日軍軍隊就將停止侵略的步伐。1941年底,已經被逼得走投無路的日軍對美國珍珠港發動了偷襲。

"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日軍與美國正式宣戰。同時也堂而皇之地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南進"政策。而中國軍隊也在這時與美國正式結成了盟友。

中國軍隊對於日軍的牽制

因為美國的參戰,使得日軍海軍無法通過太平洋繞道與在大西洋作戰的德軍匯合。東歐戰場上德軍與蘇軍的戰況急轉直下。在蘇聯軍隊的殊死抵抗之下,德國的戰略物資也到了告急的境地。

德、日兩國心照不宣的都達成了一致的戰略構想。那就是向北非與中東用兵,以期待兩國軍隊會師之後能夠從中東地區獲取雙方都需要的戰略資源。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本只能寄希望於本就已經被牢牢黏住的侵華日軍,如果他們能夠從中國戰場上抽身與日本海軍一同向印度、波斯灣方向集結的話那麼中東地區將會倒在日本的鋼鐵雄獅之下。

中國方面,為了阻止本已經資源殆盡的日本軍隊做最後一搏,也為了保護住中國最重要戰略輸血大動脈"滇緬國際運輸線"

在日軍施行"南進"政策的時候,中國向西南方向派出了中國遠徵軍,與駐紮在印度的英軍聯合作戰抗擊日本侵略者。

從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中國遠徵軍在美國的物資支援下於緬甸戰場上對日軍進行了重創。滇緬戰役的勝利,是百年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在境外與強敵作戰。

這次戰役的勝利,不但保住了"西南國際運輸線",同時也毀滅了日軍企圖通過"南進"策略在東南亞地區大量掠奪資源的想法。

相反,英軍與蘇聯在中國遠徵軍攔截日軍的同時,在中東地區獲取了相當多的戰略物資。這為歐洲戰場的"大反攻"奠定了最為重要的基礎。

此時的日軍被牢牢地限制在了太平洋戰場與中國戰場之上。雖然日軍有著龐大的艦隊以及龐大的陸軍。

但是兩處戰場讓日軍疲於奔命,國內的經濟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因為大量物資都被調往前線支援作戰,國內的物價飛漲使得日本國內的民眾連生活都極其困難。

到了抗日戰爭後期。中國戰場上的日軍已經無力再組織進行大規模的進攻了。在正面戰場上,由國民黨所領導的軍隊接連收復失地。

同時在敵後戰場上作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則將日軍牢牢地困死。面對日漸壯大的八路軍,華北的各地的日軍除了依靠軍事據點防守之外別無他法。

戰爭的天平正在逐漸地傾斜,中國戰場就像是泥潭一樣將日軍牢牢牽住。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艱難地作出了向東南亞各島嶼增兵的決定。

但是戰爭的天平早已經傾斜,這時的日本有哪裡有能力與美軍在太平洋上一決生死呢?

日本敗亡的命運

1945年,在歐洲戰場上大局已定的蘇軍對日宣戰。蘇聯紅軍出兵滿洲,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就消滅了足足八十萬的日本軍隊。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日本關東軍乃是日軍中的王牌,但是經過數年的消耗,這時候的關東軍內大量的精英早已經被中國軍消耗了太多。

新補充的兵員要麼是10來歲的童子軍,要麼就是朝鮮強徵來的士兵。兵員素質與當年強盛時期的日軍不可容日而語。

1945年8月和9日,美國在日本的長崎與廣島投下了兩枚原子彈。數以萬計的生命在頃刻之間消逝,早已經被戰爭拖垮的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經過了整整八年的時間,中國軍隊終於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了國門。在整個二戰期間,因為中國軍隊的頑強拼搏使得在華的日軍深陷戰爭泥潭。

如果沒有中國中隊的頑強作戰,那麼日軍很有可能在佔領中國之後與在歐洲戰場上作戰的德軍順利會師。所以二戰結束之後羅斯福對於中國在二戰之中的貢獻高度評價。

羅斯福說:"中國軍隊在二戰中貢獻很大,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將會有多少個師團的日本兵南下澳洲,西進印度。和德國法西斯在中東會師。而阻止這一切事情發生,只有中國。"

如今,二戰已結束了整整75周年的時間。今天的世界雖然地區衝突依舊不斷,但是總體上各大國之間依舊保持著相對的和平態勢。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的人民都生活在和平的環境之中。這一切全都源自於偉大的盟軍在二戰之中爭取的勝利。這份勝利離不開勇敢的中國人民。

文/史海觀復

相關焦點

  • 中國對二戰有多重要?羅斯福:如果中國投降了,世界史或將改寫
    在第二次大戰過程中,美國對中國的支援可謂是傾盡全力,為何美國會如此不計成本和損失的支援中國?原來在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看來,中國是贏得二戰的關鍵,若中國輸了,英俄將註定敗亡,屆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可能以德日的勝利宣布結束。
  • 美國是二戰的中流砥柱嗎?答案是一個大大的N0!
    至於中國,在抗日戰爭中付出的損失也很大,中國軍民付出了死傷3500萬人的巨大代價。至於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和地位,我們自己不肖說,有王婆賣瓜之嫌。看看親身經歷和指揮二戰反法西斯戰爭的三巨頭對中國的評價就知道了。
  • 對中國最好的美國總統,幫助中國入常,但是也損害了我國利益
    美國是世界上如今的唯一一個超級大國。二戰後,憑藉著大發戰爭財,美國成為世界警察。多年來一直主導的世界的格局,並且遏制其他國家的發展。而新中國成立的時候,美國也是進行了一系列的封鎖。打壓政策。而美國的歷任總統,不管是哪個黨派上去,一貫都是對中國採取不友好的態度。這是由美國的利益問題所決定的。但是你知道嗎,曾經有一位美國總統對中國還是比較友好的。就是在他的扶持下,中國才能夠進入世界聯合國五常之一。而且能夠獲得二戰的勝利。作為美國總統,就是大名鼎鼎的羅斯福。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最傳奇的一位總統。
  • 在抗日戰爭中,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中國能抗戰勝利嗎?
    在抗日戰爭中,美國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它對中國有哪些幫助?它對中國只有幫助而沒有任何的危害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下,在抗日戰爭中,美國對於中國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美國對我們的幫助二戰中,美國不僅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機械設備、技術人員和金錢,羅斯福允許美國航空預備役軍官及陸軍航空隊和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部隊退役的人員以民間志願服務的形式在中國成立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為中國打破日本領空封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戰時美國對華提供租借援助總額達到8.457億美元。
  • 美國援華志願隊「飛虎隊」 在中國的抗戰
    「飛虎隊」在緬甸同古空軍訓練基地(中國租用)經過近5個月的訓練後,於12月30日正式投入戰鬥。飛虎隊成立之初只有43架P-40B型戰鬥機處於作戰狀態,以及84名飛行員。但就是這樣一支隊伍,卻在幫助中國人民抗戰的過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根據美國國家航空博物館的資料,二戰期間,美國飛行員在中國擊毀4,000多架日軍飛機,摧毀了數百萬噸的日本軍用物資以及數以百計的日軍戰車、貨車等。
  • 美國天才預言家曾兩次預言中國,一個已實現,臨終前這樣評價中國
    相信很多人聽說過預言的故事,據我了解,美國就有這樣的一位天才女預言家,多次預言成真,臨終前竟如此評價中國,對於這種說法,大家是不是非常好奇呢?她在白宮中曾對羅斯福作出的預言,當時疾病纏身的羅斯福問她,自己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用來完成自己的職責,珍妮·狄克遜告訴他大概不到六個月。羅斯福沉默了一會,接著問她自己還有幾年時光。珍妮·狄克遜又重申了自己的看法,她說應該用月計算,而不是用年計算,她認為不超過六個月。就在這次談話中,她對羅斯福說,中國日後會成為美國最強勁的競爭對手。
  • 若二戰時中國沒頂住壓力,世界會怎樣?羅斯福:世界史將會被改寫
    每當談及二戰,不少人率先想到的是諾曼第登陸的重要性,是原子彈徹底粉碎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後瘋狂,是蘇聯俘虜60萬日本關東軍以及中國長達13年的抗日戰爭。但在國際社會,二戰的主角似乎主要集中在美、蘇、英三國身上,卻常常有意無意地忽略了中國在二戰中起到的關鍵作用。
  • 二戰時美國為何要給中國巨額援助?不要想多了,只是一筆投資而已
    不可否認,美國開始援助中國抗戰,對中國軍民的士氣是具有極大的鼓舞作用的。 1940年10月,美國為中國提供2500萬美元的鎢砂借款。11月,美國總統羅斯福重申不承認汪偽政權,並正式宣布將向中國貸款1億美元。
  • 二戰三巨頭合影,為啥總是羅斯福坐在正中間?原因不簡單!
    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英國、蘇聯在雅爾達召開了一次會議,研究戰後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問題。在這次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蘇聯最高領袖史達林多次在一起合影。但是,在眾多照片中,人們發現總是羅斯福坐在正中間,這是為什麼呢?
  • 神奇女預言家:曾預測中國崛起和美總統被刺?
    珍妮·狄克遜(Jeane Dixon, 1904年1月3日 -- 1997年1月25日) ,德國移民後裔,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二十世紀美國著名的佔星家及特異功能者。曾挑戰大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認為人類不會在1999年滅亡,而東方將拯救世界。
  • 那些推動自由貿易的美國總統
    1993年美國國會通過《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次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這些均具有世界性意義,也成為美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動力,為美國贏得了「黃金八年」。回顧過去的一個世紀,會發現這些推動貿易全球化的美國總統的共同特點:認知有高度,行動有熱度。
  • 同盟國兩大軍事強國蘇聯和美國,誰對二戰的貢獻更大
    今天的人們受到了西方史學觀念的影響,老認為羅斯福總統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站在歷史客觀公正的角度看,蘇聯可是第一個主張建立歐洲反法西斯同盟,抵抗侵略的國家。 這就牽扯到蘇聯的集體安全政策了。
  • 中國黑老大,讓美國總統做小弟,受國家領導人敬重
    美國總統羅斯福——被他僱傭做小弟, 孫中山——與他一起拜把子稱兄道弟, 蔣介石夫婦——視他為座上賓畢恭畢敬, 這個不一般黑幫大佬,他憑什麼 能如此叱吒風雲呢?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比如說起德國、義大利,就一句「抗戰時是日本盟友」,殊不知德意日三國開始結盟時,全面抗戰已開打數月;而三國軸心正式達成時,二戰都已經打了一年。且不論結盟後納粹德國也有約翰·拉貝這樣的人物,與日本結盟前的德、意與正在進行抗戰的中國關係如何呢? 答案是:好!而且是超過多數人想像的好。
  • 戴安瀾:滇緬抗戰第一英雄,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
    他是滇緬抗戰的第一英雄,也是「當代之標準青年青年將領」,更是二戰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他死後有周恩來總理為他獻上輓詞,有毛澤東主席為他寫詩,有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為他舉行萬人參與的葬禮,更有二十萬百姓跪接英靈。他就是立功異域,發揚中國軍人無畏精神的安徽三傑之一——將軍戴安瀾。
  • 美國近代著名預言家,曾準確預言羅斯福死期,臨終前:中國將崛起
    ▲威斯康星州首府麥迪遜市這位美國預言家名為珍妮·狄克遜。▲美國白宮第二次大戰末期,美國總統羅斯福邀請珍妮到白宮一敘。羅斯福向珍妮詢問二戰會多久結束及自己的病情,珍妮委婉地告訴他還有六個月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與職責。
  • 蘇聯為什麼堅決反對中國加入聯合國?羅斯福卻堅持支持?
    但中國想要走向世界並不容易,主要是有羅斯福的支持,否則很難加入進來。1943年,美蘇英三國舉行德黑蘭會議。羅斯福提出,應該建立一個聯合國,由中,美,蘇,英四國領導,負責維護世界和平,處理對和平構成威脅的突發事件。史達林則反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認為應由美蘇英三國主導。他認為,中國沒有加入德黑蘭會議,也不應該進入世貿組織。
  • 二戰後期,美國曾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送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
    二戰後期,美國曾提出要把越南和琉球送給中國,蔣介石為何拒絕?三巨頭出賣中國眾所周知,在二戰的這段歷史中,中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中國戰場上,中國拖住了日軍的大部分兵力,這才使得美國在後期的對日戰爭中佔據主動。
  • 美式「政治正確」,羅斯福總統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這種說法給人一種暗示:「政治正確」是美國在和平年代做出的理性選擇,是社會進步。然而,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史學界曾有另一種假說,認為「政治正確」起源於二戰中美國一次被迫的抉擇。1942年6月2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美軍開進底特律,平息當地持續多日的黑人騷亂。然而,事件平息後所打的筆墨官司卻讓美國政府尤為棘手——因為領導這場騷亂的黑人領袖被捕後宣稱,騷亂是由當地的納粹分子率先挑起的。
  • 美國強拉中國入五常,蘇聯拒絕,法國二戰表現抱歉為啥也能進五常
    首先這5個國家不會退出五常,聯合國是二戰之後雅爾達會議確定的戰後國際框架,當時參加雅爾達會議的三巨頭就是美國,蘇聯和英國,但是在最後確認常任理事國名單是英國和美國就有些猶豫了。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的實力相差懸殊,美國經過二戰徹底確定了自己的國際地位,所以通常情況下很多事情都是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