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清朝的歷史,強盛如斯,屈辱更甚。當西方用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後,苦難的中國人便在生死線上掙扎。以至於一提到晚清,國人無不痛斥一番。當洋教士拍下這些黑白照片,讓人更深切地體會亂世中的中國人,苦難深重。
在封建社會,男尊女卑,女子地位低下,無才便是德。一直到清末,大戶人家還是娶妻納妾,風光無限。圖中的老爺就是一方豪紳,納了七個小妾。個個都裹著小腳,花枝招展。妾不能和正妻比,一般出身都不好,甚至有青樓女子。小妾也是常常爭寵,因為吃得都是青春飯,等年老色衰,老爺又領回年輕的小妾來。
無家可歸的清朝百姓,躲在一處牆角,偷得半日閒,讓攝影師拍了下來。衣服穿得破破爛爛,蓬頭垢面,雙眼無神。清末,西方列強的入侵,朝廷的苛捐雜稅,讓很多底層農民破產。以至於流民遍地,成為社會的最不安定者。
窮苦百姓擔著娃在外面乞討,這一幕讓人淚奔。父親的臉上寫滿哀愁與無助,坐在籮筐裡的孩子可憐巴巴。父子倆乞討半天,卻未討得一勺飯。看看這照片,現在的孩子有多幸福?
1896年,李鴻章(左)與大哥李翰章合影。二人雖然已是古稀之年,卻氣宇軒昂,二人都是朝廷的股肱之臣。李翰章是太子的老師,做過四川,湖廣總督,顯赫的封疆大吏。至於李鴻章,更是朝廷的柱石,最受慈禧寵信的漢臣。他是洋務運動的推行者,也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背鍋俠」。從甲午海戰到八國聯軍侵華,從《馬關條約》到《辛丑條約》,李鴻章的聲譽是一落千丈,千夫所指。李鴻章病逝後,慈禧在京師為其建祠堂,清代漢族官員僅此一人。
清朝女子,看服飾就是大戶人家的女子。一雙三寸金蓮很精巧,人也是斯文秀氣。手裡拿著摺扇,雙目含情,算是面容嬌美的女子。穿的開襟衣服,加上穿的襖褲,這副打扮又忍不住讓人噴。
滿族女子,扎著兩把刷,油頭粉面,一個黑一個白,真是黑白分明。滿族女子與漢族女子還是非常有區別的,從頭飾到小腳。滿族女子都穿花盆底鞋,用不著纏足。單憑這一點,就算很幸運的了。而漢族女子的裹腳,卻是痛不欲生。
一位抽著菸捲的太監。臉上皺紋凸顯,滿臉上都是褶子。大清幾百年,太監幾乎沒有得勢,李蓮英就算非常出名的了,卻也沒有把持朝政。順治時就規定太監最高只能四品,這是吸取了明朝宦官專權的弊端。太監也是可憐人,不是萬般無奈誰願意揮刀淨身當公公。人前風光,背後悽涼。等出了宮,既不受人待見,自理能力也是極差。
杭州一位戴著木枷示眾的犯人,只見他坐在臺階上眼神裡都是不安。求助過往的人群,卻又受到譏笑。為了防止他逃脫,還用腳鏈拴著。雖然他被判處半個月的枷刑,可對於犯人來說也是一種生與死的煎熬。這幾十斤重的木枷,讓脖子也是不堪其負。
正陽門的箭樓,前面是正陽橋。正陽門是內城九門中建制最高,建築最壯麗的城門。這座周身開滿箭窗的箭樓曾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炮火焚毀,之後又重修。箭樓下開設的門洞,則是專供皇帝進出用的,平時都是封閉管理。
大清官員卑躬屈膝的一幕,讓人倍感屈辱,這張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很多人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大清留守官員向聯軍贈送錦旗,並下跪。實際上拍攝地是在威海衛,時間是1902年8月9日,遠在英國的國王愛德華七世舉行加冕典禮。威海的官員向殖民者贈送了「萬國鹹喜」的錦旗,然後對著國王的畫像就三跪九叩。想到慈禧在聯軍佔領北京城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就知道當時的清朝官員已經是驚弓之鳥,在洋人面前是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