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監禍亂人間,15年生食1000個男童的腦髓,他究竟為了什麼?

2020-12-24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一提到明代,很多人有一個印象就是太監,明代不是太監多而是太監專權的太多。

所以有的人甚至說,提到明代大家都有一種恐怖的概念,因為太監當權總讓人感覺到有點不太舒服,好像太監跟人的正常思維不一樣,而且太監總能想出各種各樣的嚴刑酷法。

明代的太監還真是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一個恐怕堪稱明代最可惡的太監,太監名字叫高寀。

編輯

他不像後世那些大閹一樣篡得大權,實際上他的權力不是很大,高寀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入宮,後來服侍萬曆皇帝。

因為他人長得也眉清目秀的,很得萬曆喜歡,有的史書說高寀也是萬曆的孌童之一。沒辦法,咱們古代的權貴有孌童的喜好,身邊女的太多了,找個女的太容易了,時間長了不解渴了,對小男孩都得下手了。

你想高寀是和萬曆這麼個關係,那能得不到萬曆的信任嗎?後來成年之後,高寀一度都做到御馬監的手裡,萬曆對他還是很夠意思的。

明朝的皇帝有個特點——不太相信別人,就相信身邊人也就是太監們,所以明朝的皇帝,經常把身邊的太監派到全國各地去監管那些官員。

有一次高寀就被萬曆派到了福建當稅監,監督福建各項稅收的徵收,你想本身大太監就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又被委以重任來到地方上,那簡直就跟欽差大臣一樣。

咱別說平民百姓,當地的官員都得像供爺爺一樣供著高寀。高寀到了福建之後驕奢淫逸、吃喝玩樂、搜刮民脂民膏,這不必多言。

有傳聞都說,高寀每天的生活費就高達50兩銀子,大家可以想見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花銷!如果他只是說搜刮地皮、貪贓枉法那也就罷了,問題是高寀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愛好。

高寀本人是個太監,太監一生中最屈辱的事就是他被去勢了、他被閹割了,是永久的物理性損傷,不可恢復的。

所以很多太監當他握有了權力,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之後,他特別恨的一個事就是——我為什麼被人閹了!

很多太監還娶了很多美貌女子,雖然他不行,但是他也要娶妻,到了高寀這欲望更強烈了。

高寀是遍訪高人,結果有一個人跟他講,我們有個祖傳的秘方——吃小男孩的腦子,你連吃1000個就能長出來。多麼荒唐的話!問題是病急亂投醫,高寀竟然信了。

舊社會我們知道有賣兒賣女的事,經常性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把兒女一賣,希望賣給一個好人家做個長工、做個僕人,起碼有口飯吃。

結果高寀就在市面上大量的買小男孩,不是買回來當長工,是買回來生生地挖腦子吃。時間長了,當地的小男孩都快被買光了。

而且很多人家都流傳出來了,說高寀大太監買人不是為了做僕役的,他是殺人吃腦,還有人敢賣嗎?當然不敢了!

結果在當地買不到小男孩之後,高寀就派人到各地去偷去搶小男孩。後來有人說,高寀住宅的地方專門就有個大土坑,埋滿了小男孩的白骨!

結果就是這樣一個生食人腦的惡魔,最後被當地官員聯名舉報,聯名舉報他還不是說他最重要的罪惡是吃人腦,而是他搜刮太狠,貪汙成性。

一開始萬曆接到報之後,還想是不是在福建待久了,乾脆萬曆想把他調到廣東去,結果廣東的人聽說高寀要來廣東,聯名給萬曆寫信,如果人來我們可能農民起義了,我們都要反抗了!

沒辦法,萬曆又把高寀調回北京,然而即便人有這麼大的罪惡,萬曆對他卻一點懲戒都沒有!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太監,極品太監魏忠賢
    一個特殊的朝代,一位特別的皇帝,一段荒唐的姻緣,造就了明朝第一大太監魏忠賢。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濫殺忠臣,結黨營私,他是如何爬上權利的巔峰,一個太監如何靠女人上位,他最後又有怎樣的結局?有個電視劇叫《三揭皇榜》,裡邊說魏忠賢吃白食挨打,最後立志,我不能這樣,我要改變我自己的人生旅途,就這樣,開始當太監,選擇了這麼一個有前途的事業。是不是這樣呢,說對了一半,歷史上真實的魏忠賢,他當太監確實是跟他要改變自己命運有關,魏忠賢是幹什麼的,得從魏忠賢當混混說起,什麼叫混混呢?現在咱們這個社會,混混基本上都絕跡了,過去呢?
  • 他是明朝人,卻被日本塑像紀念,因一己之私武裝日本禍亂明朝15年
    一、朱元璋的組訓大明建立後,朱元璋曾把日本等15個國家,列為「不徵之國」,理由在他的《祖訓錄》中能找到: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意思就是:日本等這15個小國家,跟大明隔山隔海路途遙遠,若滅了,還要大明倒貼錢供養,更沒法教化當地百姓,純屬賠本賺吆喝。要是他們敢不自量力,跑來騷擾我們大明,那就是他們的災難:見一個殺一個!朱元璋這話,一點都不是吹牛,他有這自信和底氣。但恐怕讓朱元璋想不到的是,他卻因這句話被後世「打臉」。
  •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他究竟在尋找什麼?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他究竟在尋找什麼?比如說間接拓寬了自己的管轄範圍,很多國家開始主動進貢交流,明朝也收穫的很多的附庸國和朝貢國。當然金銀財寶這些財富也隨之而來。更重要的是傳遞了明朝和平交流的意願,獲得了其他國家的認可,從而在另一方面宣示了自己的主權,這都離不開三保太監「鄭和」突出的功績。鄭和在成名前的故事,史書上並沒有完全清晰的記載。
  • 歷史上被黑化的明朝太監
    明朝太監現在一提起明朝太監,像魏忠賢、劉瑾等,電視劇和小說裡無不是將其描述為大奸大惡之人。連帶著重用這些太監的皇帝都是昏庸無能的形象,現在我們的普遍印象裡,明朝皇帝就沒有幾個正常人,要麼是戀母癖,要麼是愛做木工活,要麼幾十年不上朝。反觀清朝皇帝們,基本上個個敬業,還算有皇帝樣。可是為什麼皇帝敬業的清朝,王朝壽命反而沒明朝長呢?這不是個怪事嗎?
  • 唐朝太監可以隨意廢立皇帝明朝太監為何不能,原因在於兵權控制力度
    先大概說說,封建社會雖說是帝制時代,但皇帝不可能真的控制到國家的方方面面,面對下方各種勢力就需要居中調節,從而大權獨攬;而且皇帝也不是機器,也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存在,諸如外戚、太監、後宮、藩王等血緣親人亦或親信奴才等,來協助他治理國家,這些存在用好了自然是國家興旺發達,用不好了就是各種弊端,比如說西漢的七王之亂、唐朝的武則天稱帝、明朝的太監亂政。
  • 太監仗著是太后身邊的紅人,不把巡撫放在眼裡,被巡撫一刀給砍了
    所謂的太監,在古代就是照顧皇帝、嬪妃衣食起居的宦官,他們會幹一些雜活,沒有什麼社會地位,最多就是幫皇帝傳傳話什麼的,一般都是特別微不足道的人。而因為皇帝的身份十分特殊,導致皇帝朝中上下誰都不相信。即使是自己的兒子,嬪妃都很難走進他的心裡。
  • 名聲最好太監:不貪汙受賄只做清官,死後百官穿素衣為他送葬
    名聲最好太監:不貪汙受賄只做清官,死後百官穿素衣為他送葬! 提起太監,大家第一反應就是清末第一大太監李蓮英貪贓枉法,或者明末的九千歲魏忠賢禍亂宮廷,或許還有讓人聞風喪膽的東廠。但實際上也有一些太監卻值得大家讚揚,比如說鄭和,他可是開啟了古代史上第一次橫渡西洋的歷史,讓明朝的國威遠揚。
  • 作為埋葬明朝皇帝的十三陵,為什麼會有一座明朝太監的陵墓呢?
    作為集中埋葬明朝皇帝的皇家陵園,明十三陵總面積達到一百二十餘平方公裡,自永樂七年(1409年)五月動建長陵(明成祖陵),到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葬入思陵止,期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
  • 《明朝那些事》:明朝第一大太監王振揮刀自宮,就是因為這四個字
    《明朝那些事兒》:明宣宗朱瞻基帶來了盛世,也為明朝埋下了禍根由於朱瞻基不想被大臣憋出內傷,就把太監扶了上來四個字,就是為了出人頭地。王振出生於現在的河北,從小也算是飽讀詩書。科舉之路沒有走通,可惜運氣不濟只能做了私塾先生。小日子過得也算可以。
  • 明朝太監劉瑾究竟犯了什麼事?為何會被凌遲處死?全因貪心作祟
    2010年,《亞洲華爾街日報》認為劉瑾的財富達1200多萬兩黃金,2.59億兩白銀,把他列入過去一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名單,若以購買力計算,可能連今天的世界首富都自嘆不如。劉瑾一見哭求奏效,立刻進讒言說:「陷害我們的人是王嶽,他勾結朝臣,想限制皇上外出宮門,故意先除掉我們。再者,皇上玩幾隻鷹犬,又有什麼關係?這不過是王嶽的藉口而已。假如司禮監有一個值得皇上信賴的人,閣臣難道敢這樣放肆地逼迫皇上嗎?」
  • 明朝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是如何崛起的?誰的權力更大?
    明朝司禮監是十二監之首,下設四司八局,合稱「二十四衙門」。司禮監的崛起,源自於明朝特有的票擬和批紅制度,所謂秉筆太監主要負責代替皇帝行使批紅,而掌印太監則負責「批紅」後的審核蓋印。從權力來講,掌印太監的權利要大於秉筆太監。
  • 為明朝的無能背黑鍋,他不死明朝不滅?帶你了解一個有能力的太監
    就是這樣一個人死後393年,卻被人洗白成忠臣,甚至有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的說法,他組織了一個黨派叫閹黨,專門排除異己,甚至專斷國事,那個時候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魏忠賢本是個無賴,在一次與別人賭博時,不僅輸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每天被人催債,情急之下便想去宮中服侍公主、王妃,於是一狠心便「自宮」了。在當時那個特殊朝廷環境中,便有了這個罪大惡極但卻非常有能力的太監,他本就是個無賴,憑藉著自己的機靈潑賴,很快巴結了一位大太監魏朝。
  • 明朝皇帝為什麼喜歡使用太監
    朱元璋創立明朝後,有感於歷朝歷代相權和皇權之間的權力之爭,在胡惟庸案後,廢除了中書省,改設立六部,六部主官直接對皇帝負責,並且立下祖訓,後世子孫不得再設立丞相。胡惟庸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丞相,胡惟庸被殺後,朱元璋徹底地廢除了丞相制。
  • 古代歷史的權力遊戲:皇帝與太監之歌
    其實,早期的太監是不用閹割的,春秋時期有個叫豎刁的奇葩(看完接下來的故事,你會覺得他這名字也很奇葩),為向齊桓公表明忠心,得到桓公的寵信,於是揮刀自宮,他的行為震撼了桓公。由於沒有了生理能力,桓公就不用擔心他勾引后妃,從此更加地寵信他,而其他的近侍為了得到桓公的寵信,也紛紛揮刀自宮,閹割之風持續了兩千多年之久。
  • 康熙皇子允祥被圈禁十幾年,可明朝有個皇子被幽禁了五十五年
    明朝明英宗兵敗被俘,後被放回。後被弟弟明代宗朱祁鈺在南宮幽禁八年。明朝還有個皇子,卻被幽禁了55年,這個皇子叫朱文圭。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率兵攻破南京金川門,佔領南京,結束歷時三年的靖難之役。朱棣也成為一統王朝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王爺。
  • 李蓮英長期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太監呢?
    李蓮英入宮做太監是什麼時候呢? 關於李蓮英入宮時間的史料記載主要有兩個。 據李蓮英墓志銘記載,李蓮英生於公元1848年11月12日,7歲淨身,8歲入宮做了太監。 據其墓志銘記載,李蓮英是在1857年左右進宮做太監的。
  • 伺候用太監不用宮女?這事全「賴」明朝這位皇帝
    伺候用太監不用宮女?這事全「賴」明朝這1個皇帝前言:大家在看古裝劇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往往近身伺候皇帝的都是太監,而不是宮女,在皇上的周圍很少能看到宮女們的身影。相信大家因此會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皇帝是個男人,應該更喜歡一群漂亮的女生來伺候自己,為何近身伺候皇帝的都是太監?
  • 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究竟哪個是明朝權力最大的組織?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而由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王朝卻是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者。幼時家境貧寒,為了謀求生計,為地主放過牛。小小年紀就生活在腐敗統治者的壓迫下,十分痛恨貪官汙吏。因此 ,當朱元璋開創大明國登上皇位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嚴防貪官汙吏。在政治上,他廢除了延續兩千年的丞相制和中書省設立三司。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1.朱棣首開任用宦官先例 朱元璋制定了內臣不得幹政的鐵律,到他的兒子朱棣手上,就被砸成爛鐵。在靖難之役中,不少太監立下大功,所以,朱棣即位後開了太監幹政的先河。最著名的就是三寶太監鄭和,他作為大明使臣,六下西洋。 朱棣設立東廠後,乾脆將東廠管理大權,交給了太監。
  • 明朝中期的戰場雙子星組合,名將與太監,明明戰功顯赫卻被治罪
    汪直被任命為南京御馬監太監,此前汪直本身就是御馬監太監,不同的是從北京貶到南京。官職是一樣的,在南京明顯帶有處罰的性質,但等級和俸祿卻沒有減。 與汪直相比,王越受到的處罰要重很多,王越被貶為平民,三個兒子的爵位也被削掉。不過,王越被貶居安陸州卻是大有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