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第一香,國內唯一供奉監齋菩薩的寺廟

2021-01-13 柏言捷語

這座橋是運河南端的標誌

夜遊運河是一種體驗,晨遊運河就當是晨練吧。其實去年的八月的一個早上曾經在這裡徒步了兩個小時。於是把這兩次的感受集中來寫。換上運動服,與輝打車直接到達運河廣場。這裡也是杭州拱墅區委區政府的所在地,與之相對的地方建了一座運河博物館。拱墅區的名字來源就是取轄區內拱宸橋和湖墅兩處古老的地名。

運河博物館

拱墅區政府

廣場前的牌坊

重修運河的石碑整理得像經幢

清晨的運河開始忙碌

穿過運河廣場來到河邊,這裡便是拱宸橋的東頭,一座亭子裡立著一塊如同經幢的石頭,是介紹這一帶重修的事情。上回直接穿過拱宸橋南行,這回直接北行,從東岸走到輕紡橋,過橋後南行。側面看清晨的拱宸橋,護橋的獅子懶洋洋地趴著。東方既白,橋下的夜景燈還沒熄滅,但因為天空的明亮已經讓燈光褪去了那種柔美。樹影婆娑,千年的運河依然在工作,一條條滿載的運輸船舶有序地形成一條線魚貫而行,水位幾乎貼著水平面,發動機和的汽笛競向黎明致意,迎接這繁忙的一天,船開過,一支船隊把太陽揉成閃閃的鱗片,蕩漾著一河淺紅。

千百年來,人們依然這樣走過

運河流向碑

這獅子似乎也有點懶洋洋的

方回春堂是杭州藥店的老字號

這裡有座道教的宮觀

張大仙廟,這裡也有張大仙因救人而死的故事

小型博物館,沒有進去看

書院也是後來的建築,畢竟在繁忙的碼頭附近蓋書院並不合適

俯瞰橋西直街

這一處的地址有點遺忘了

拱宸橋的另一頭

運河邊的一組雕塑

反映當年碼頭的作業場景

轉了一圈下來,對岸是橋西直街,古街是新恢復出來的,兩邊的住宅古色古香,摩棟相接,青石板的小巷縱橫交錯,仿古的木製二層居民排屋充滿江南風情,基本上還是沒什麼人氣,無論晨昏,讓你完全無法想像就在它的邊上是曾經人聲鼎沸,繁忙喧鬧的運河碼頭,反倒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愜意與生活氣息。靠著運河一側的房子的設計就著石頭駁岸落成各種姿態,斜柳綠桑,疏疏朗朗,綽約可見,隔幾米都有一個石階小碼頭伸進河邊。

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千秋功過歷史自有評說。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懷古》詩中詠到:「盡道隨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苦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議功不較多。」李敬方亦在《汴河直進船》中詠道:「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合。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隋煬帝若無水殿龍舟一事,若無欺娘奸妹、荒淫無道、禍國殃民的累累罪惡,那他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畢竟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溝通南北的漕運通道,加強了南北物質與文化的融合、交流,能不是功績嗎?

河坊街的方回春堂是清順治年間錢塘籍人士方清怡創辦藥店,在這裡的顯眼之處也開了一家分號。清晨的街道十分安靜,白牆黛瓦式商鋪都還沒開張,舒羽咖啡、張大仙廟、刀剪劍博物館、傘博物館,一處處門面前走過,照相機拍下,也是留念。前方有一組反映運河工人工作狀態的群雕,當年的運河邊有許多的碼頭,因此這裡不僅是過往船隻停留船工歇腳之地,也是物資集散地,久而久之才支撐了這裡的繁華。前面還有拱宸書院,是現代人設立的,就想著當年在這地方設書院是否妥當,如今這裡只是利用書院這個名詞來開展一些文化活動罷了。

沿運河修建了許多小型公

明代已有大兜路的路名,歷史上曾是「十裡銀湖墅」的中心區域

一般看不出來,改建後的倉庫成為了精品酒店

沿著運河南行,就著時間,漫無目標地走著。記得上回還拐到了大兜路歷史文化街區,如今沿著運河兩岸恢復出來了許多歷史文化街區,這也是得益於這些年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因素吧。明代已有大兜路的路名,歷史上曾是「十裡銀湖墅」的中心區域,也是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貿易、倉儲中心。可以想像,運河就是當年的高速公路吧,沿岸都是水陸碼頭,商鋪林立,百度說民國時期刊物《杭州通》中曾記載:「大兜乃湖墅之一小地名也,亦為拱埠往來城內之要口。」這裡重建了香積寺、修繕了國家廠絲儲備倉庫以及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築等。

在這裡看到國家廠絲倉庫舊址,當年的廠房是七棟單體建築組成,原址為毀於日寇戰火的明朝糧倉——仁和倉,後來在此建造國家廠絲倉庫,具有典型的建國初期建築風格,想著當年能在這裡上班定是無比的幸福吧。一般看不出來,改建後的倉庫成為了精品酒店,而且與外圍建築沒有絲毫的違和感。

此香積寺與西安的可不一樣

寺院的建設投資頗大,全銅

大門前的廣場上的燈光光設計

杭州香積寺是國內唯一供奉監齋菩薩的寺廟,監齋菩薩指監護僧眾齋食的神祇,看,天廚

杭州香積寺把夥夫頭兒作為主佛來供奉,這在中國寺廟中是個創舉吧

江、浙、閩向來是佛教的福地,信眾眾多,所建的寺廟也都高大上。與因一首詩而出名的西安香積寺相比,這裡重建的香積寺可謂精益求精,氣度不凡。據《西湖遊覽志》記載,香積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原名興福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間更名為香積寺。據說在古時清明,春遊的香客就紛紛湧向香積寺。他們在大兜路上下船,在香積寺上罷頭香後,在寺中留宿一晚,第二天再到靈隱寺、淨慈寺和昭慶寺進香。所以香積寺被稱為「運河第一香」,特殊的是,杭州香積寺是國內唯一供奉監齋菩薩的寺廟,監齋菩薩指監護僧眾齋食的神祇,所以這裡的素食據說不錯,看了日文翻譯——精進料理。因為之前寫過黃檗寺的文章,對於普茶料理與精進料理也做了一番研究,感覺親切。傳說元代時監齋菩薩曾化為少林寺香積廚火頭老和尚,持三尺撥火棍打退圍寺的紅巾軍,因之被少林寺尊為護法伽藍,後來的宋真宗賜名香積寺,不僅是為了名實相符,也是為了彰顯他對佛國勤勞勇敢的下層菩薩的尊重。杭州香積寺把夥夫頭兒作為主佛來供奉,這在中國寺廟中是個創舉吧。

走走逛逛,也沒深入去感受和體會,就當蜻蜓點水吧。

相關焦點

  • 杭州香積寺國內唯一供奉大聖緊那羅王菩薩(監齋菩薩)寺廟
    香積寺坐落於杭州市湖墅香積寺巷,興建於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歷史時間,本名興福寺,大中祥符年裡,宋真宗賜名香積寺迄今,是杭州市湖墅地域的知名寺院,曾是靈隱、天竺朝山香客的集中地,被稱為"運河的第一縷芳香",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船隻停靠在運河裡,交通繁忙,夜晚燈火通明
  • 恭迎監齋菩薩聖誕 迎祥納福過小年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監齋菩薩聖誕,也是民間祭灶掃塵(陳)日,俗稱「小年」,在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去除過往一切不好,辭舊迎新。 祈願各位善友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家宅平安!南無監齋菩薩!監齋菩薩,指監護僧眾齋食之神祇,在我國稱監齋菩薩。
  • 元月一日,本想見識走運大軍,卻有緣見到「緊那羅」菩薩
    這座北宋始建的佛寺,原名興福寺,在宋真宗讀《維摩詰經》後,賜名「香積寺」,取意「經行香地苑園皆香,菩薩飲食則皆眾香,其香周流無量世界」,就是希望監齋菩薩能庇佑百姓豐衣足食,幸福美滿。整座香積寺,是一座銅式建築,共用了400噸銅建造,屋頂瓦片有一層銅,屋內橫梁有一層銅,佛像有一層銅,鍾和鼓樓都有一層銅,耗資上百萬,效果也是金光燦燦,氣勢恢宏。
  • 監齋菩薩聖誕日是怎麼來的?
    在佛教中則是監齋菩薩的聖誕日。佛教還未傳到中國以前,印度就有在廚房繪製監齋菩薩的傳統。監齋菩薩,顧名思義,就是監護僧眾齋飯飲食的神祇,和我們中國「灶王神」的職責相似。梵語名稱叫「緊那羅」,屬於佛教天龍八部之一。那監齋菩薩的聖誕日又是怎麼來的呢?
  • 佛教紀念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 監齋菩薩聖誕紀念日
    監齋菩薩(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2013年2月3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是監齋菩薩聖誕紀念日。佛教在印度時就有在廚房繪製監齋菩薩的傳統,在佛說經典和義淨三藏的記載中都有所記載。監齋菩薩,指監護僧眾齋食之神祇,在我國稱監齋菩薩。此菩薩為青面朱發,據《禪林象器箋靈像門》載,清代僧寺稱監齋使者為監齋菩薩。依《剪燈餘話》《聽經猿記》等書所說,有袁秀才者,喜戲舞跳梁作小兒態,有時舒兩足坐於龕中,以靛塗面,令廚人向其致敬道:「此洪山大聖監齋也。」此後寺廚即供奉之。《教苑清規‧監齋回向式》云:「奧者,宰一寺之封疆;灶者,典眾人之喉舌。威靈有正,正直無私云云。
  • 日本「最有特色」的寺廟,裡面供奉的不是觀音菩薩,而是「八戒」
    相信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個小島國,但是國內很多領域都領先於其他國家,成為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當地旅遊業發展很好,櫻花和溫泉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國遊客,尤其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會去日本一邊看櫻花一邊享受享受溫泉的感覺。其實除了這些景點之外,日本還有很多寺廟,但是這些寺廟的建築風格都有自己的特點,跟我們知道的不一樣。
  • 萬壽通啟 | 迎監齋菩薩聖誕,掃塵祭灶,迎新納福
    點擊播放 GIF 0.0M【緣起】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廿三)中國傳統習俗中的「小年」同時也是「監齋菩薩聖誕紀念日」小年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我們在農曆正月新年前掃去一切塵土意味去除過往一切不如意,辭舊迎新長春萬壽寺藉此吉日召請供奉眾姓門中之祖靈作監齋菩薩聖誕祝聖法會
  • 普陀山普濟禪寺小年夜監齋菩薩上供法會圓滿
    普陀山普濟禪寺小年夜舉行監齋菩薩上供法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寂戒法師)2019年1月28日(戊戌年臘月二十三小年夜)晚18時,普陀山普濟禪寺舉行監齋菩薩上供法會。遵循佛教寺院紀念監齋菩薩聖誕的傳統,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委託,普濟禪寺副監院悟根法師為法會主法,普陀山佛協本部與普濟禪寺全體法師參加法會。法會現場梵音繚繞、莊嚴肅穆,並以此功德,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道場興隆、海眾安和。監齋菩薩聖誕,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也被稱為「小年」,是民間祭灶掃「塵」(陳)的日子。
  • 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供奉四大菩薩
    在古代,這裡的寺廟數量達到近百座。除了一些佛教文化雕塑,這裡還能看到一些僧人。山上主要有三座寺廟,分別是法雨、惠濟和普濟。此外,還有一些洞穴景觀。普陀山供奉的是觀音。來這裡求沒有麻煩和求子比較靈驗。下一個是峨眉山。也是5A級景區,位於四川眉山。這是一座非常複雜的山,有四座山峰。
  • 中國最大的寺廟,供奉最大的烏木觀音像,稱為「峨眉山第一門戶」
    大佛寺原名大佛寺,由明代高僧無量禪師於明萬曆年間創建,自古以來就是朝拜峨眉山的起點和地方,因此又被稱為"峨眉山第一門戶"。抗戰期間,為躲避日軍轟炸,國民政府曾將故宮文物運至大佛寺保管,使該寺得以名垂青史。自東晉《華嚴經》傳入中國後,峨眉山成為普賢菩薩的道場。
  • 一座皇家寺廟不僅有三宮六院,而且一度還供奉兩尊臥佛
    與其他寺廟一樣山門殿東西兩側有鍾、鼓樓,據說原來對公眾開放,但現在似乎已不允許上去了。山門殿後北面是四大天王殿,殿內供奉六尊佛像: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馱菩薩。彌勒菩薩,佛教八大菩薩之一,大乘佛教經典中又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常被尊稱為彌勒佛。
  • 五臺山唯一有祈福殿的寺廟 被譽「五臺山第一風景」 順治在此出家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鎮海寺所在的五臺山石山嘴景區,海拔高達1600米,左右兩側山峰環繞,猶如兩條飛龍落下河谷,形成一處「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自古被譽為「五臺山第一風景」。鎮海寺,顧名思義是為鎮海而建。
  • 今天是佛教中監齋菩薩聖誕日 原來他與敦煌飛天是這重關係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在佛教裡監齋菩薩聖誕紀念日。 佛教在印度時,就有在廚房繪製監齋菩薩的傳統,在佛說經典和義淨三藏的記載中都有相應記載。佛教傳入中國後,這位菩薩的故事又與少林寺有一些關係。 《河南府志》記載,元代至正初年,少林寺有一位行者,蓬頭裸背跣足,手中常提著一根燒火棍,在廚房做雜務,盡職盡責,十分勤勞。由於地位平平,寺中竟然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和法號。
  • 二次元滲透到寺廟供奉奧特曼,初音未來成菩薩
    通過日本二次元方面的發展,我們就能看到日本究竟有多放飛自我,二次元文化都滲透到寺廟了,寺廟不僅供奉奧特曼,就連初音未來都成菩薩。日本作為二次元文化的發源地,二次元文化對社會的滲透我們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日本的年輕人,喜歡和切身參與到二次元文化圈的越來越多,有的年輕人喜歡二次元文化,純屬個人愛好,有的年輕人喜歡二次元文化,當作了事業。
  • 國內「良心」寺廟,已有1400年歷史,供奉著玄奘法師頂骨舍利!
    國內「良心」寺廟,已有1400年歷史,供奉著玄奘法師頂骨舍利!佛教文化傳入我國後,我們國內各城市也建立起來了,大小佛教寺院用於宣傳佛教文化,一些寺院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保留至今,改為一些旅遊勝地,並免費對遊客開放,因此每年也都有許多遊客前去祈福參拜。
  • 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不僅智能、辯才第一,是「大智」的象徵,而且是許多佛的老師,釋迦摩尼在講經中講到:「經我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量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也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 成都這座古寺 供奉547年肉身菩薩 全國最大烏木觀音價值無法估量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簡州牧宋思仁到寺廟遊覽,召集工匠用安徽歙縣硯臺石篆刻《金剛經》一部,贈寺珍藏,天成寺因此更名為石經寺。清乾隆、嘉慶年間寺廟又歷經數次修繕擴建,初步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千百年來,石經寺的香火一直長盛不衰,每年的朝山會期間都有眾多香客前來「朝肉身,賞石經」。此外,相傳這裡還是成都求姻緣最靈的地方,吸引著不少善男信女前來許願。
  • 世界上唯一的佛頂骨舍利,供奉在中國一座40億打造的寺廟中
    佛頂宮在宗教圈的名氣還是很大的,可以跟國內任何一座佛教寺廟分庭抗禮,因為這裡有釋迦摩尼離世後,誕生的諸多舍利子中最珍貴的一顆。因為佛頂骨舍利指的就是釋迦牟尼的頭頂骨,也是全世界僅存的一塊頭頂骨舍利,可以說是佛教至尊無上的聖物。佛頂骨從阿育王塔中出土後,就供奉在南京牛首山的佛頂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