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2021-01-13 萬物有意思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文殊師利的意思便為妙吉祥。

據佛經講,文殊原是舍衛國婆羅門貴族中的一位公子,追隨釋迦摩尼佛修行,功德圓滿後修成了菩薩身,後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化、普度眾生。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不僅智能、辯才第一,是「大智」的象徵,而且是許多佛的老師,釋迦摩尼在講經中講到:「經我得佛,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量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也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

文殊菩薩的形象多變,在唐代以前,唇上畫有小鬍子,是男子的形象;宋代以後,小鬍子開始不見,變得面容秀麗,胸部豐滿,演變成了女性形象。

如今在寺廟中較為常見的形象是文殊菩薩左手執青蓮,教人清淨平和,右手持寶劍,智慧之劍可斬斷種種愚痴,上放《般若經》或者手持一本書,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徵,坐騎為一頭雄獅,表示智慧威猛無比,頭戴五髻寶冠,五髻也就是頭頂綁了五個髻,代表文殊五智,而五髻這一外形,契合五臺山的五頂,也正是佛教將五臺山作為文殊道場的重要緣由。

五臺山五座臺頂分別修建寺廟,供奉文殊,東臺望海寺,供奉聰明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獅子文殊,南臺普濟寺,供奉智慧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孺童文殊。按照佛教說法,要想求得學業有成、智慧增進,必須朝臺禮拜五方文殊。

五臺山東臺

五臺山文殊道場,千百年來,一直是華北地區最重要的朝聖中心,是僧俗頂禮膜拜的清淨香火去處,當我們走進廟宇中由文殊和各大神像所構成的世界時,殿堂內莊嚴肅穆,沒有閒雜人員往來,沒有輕妄語聲響起,香菸繚繞,抬頭是高大神聖的塑像,置身其間,內心大抵會產生螞蟻仰望人的渺小感吧。

相關焦點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有趣的是,印度佛教從頭到尾都沒系統準確指出到底有多少菩薩,即便常說的八大菩薩也有很多版本,其原因在於印度文化內部的分歧差異,導致印度佛教也具有多元性和雜亂性,不同的典籍中對菩薩的名字也都存在重大的分歧。其中最常見的版本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臧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益障菩薩、地藏菩薩。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 諸佛之母·智慧第一丨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如果不是疫情阻隔,大概有很多人會直奔山西五臺山,畢竟,這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大眾認為菩薩能加持學子開發智慧、成就學業,無論信與不信,此時的祈福朝拜都會給人們帶來心安與希望……華嚴三聖像(右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為什麼被稱為 「智慧第一」 「諸佛之母」 「七佛之師」呢?
  • 兩位平均年齡121歲高僧遇文殊菩薩顯靈,曾改變世界佛教格局
    文殊菩薩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全稱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化身,凡人修佛需要依靠智慧,佛教本身也依靠智慧,所以文殊菩薩是諸佛之母。有兩位高僧都與文殊菩薩有緣,一位古代人,一位近代人。第一位是戒賢法師,他是那爛陀寺的主持,是天竺著名的佛教高僧,有123歲的高齡。
  • 有佛國之稱的雲岡石窟,為啥只有文殊菩薩像,而無觀音菩薩像
    在筆者家鄉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門拱西側有一文殊菩薩像。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佛教的諸多供養神也隨之來到了到中國,並為中國的信徒所尊信,文殊菩薩即是其中之一。文殊的全名為文殊師利(尸利)菩薩,亦有稱其為曼殊師利菩薩者,這是她的音譯。
  • 文殊菩薩聖誕,美妙佛音《文殊菩薩心咒》,念誦轉發功德無量
    為粉絲佛前供燈今日四月初四,南無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的心咒能幫助持誦者開啟智慧,諸事心平氣和,祝孩子高考順利,學習進步,家庭充滿和諧智慧,萬事順心,生意興隆!南無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你對四大菩薩的了解有多少?
    "菩薩"在佛教中是求道求大覺之人,佛教中有很多菩薩。佛教傳入中國後,尤以四大菩薩最為出名。四大菩薩是佛教中的重要神明,他們的形象及坐騎各不相同,代表著不同的功德與能力。文殊菩薩及其坐騎青獅在佛教中,文殊菩薩象徵著智慧,其道場在五臺山。文殊菩薩在過去世乃婆羅門之子,後來皈依佛門。在佛教中文殊菩薩的形象很多,常見的是五髻文殊,頭頂的五髻,代表著五種智慧。文殊菩薩的右手握智慧劍,表示能斬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上置般若經,象徵無上智慧;臺座一般是蓮花座,代表清淨無染。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的化身,主司智慧,法相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還是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是五爺的神靈?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複雜的情感交集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五臺山情結。情結越積越濃,隨時進入心靈的最敏感區域,一碰就醒,一點就著。五臺山優美的環境、動人的傳說,數不盡的名勝古蹟,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揮毫;也惹得無數中外遊客留連忘返,拍照留念。聖地在人們的視野中漸漸遠去,但對它的眷戀,就像一壇百年陳釀,隨著時光的推移,愈來愈濃!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這就發出離的同時還要大悲,這兩種都要靠智慧,得向大士學習,我們就學習文殊師利菩薩,得有智慧,得有般若。若沒有智慧,沒有般若的時候,你厭離心是不會強的。智敏上師:文殊菩薩為什麼要高舉寶劍?我們看到文殊菩薩的塑像,他右手拿著寶劍,很多佛像也拿著劍,這個寶劍在我們世間上是殺人的,菩薩還殺人呀?不會的!那拿寶劍幹什麼呢?這是形象的表示智慧,這個寶劍是代表智慧的,智慧能夠斷煩惱,所以形象化地把這個智慧用寶劍來表示。那麼為什麼手要舉起來呢?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
  • 文殊菩薩___上古佛龍尊王佛,諸佛之師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依照佛教典籍所載,過去久遠劫有上古佛:龍種上尊如來(龍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菩薩。
  • 今日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祈願眾生智慧增長,諸事吉祥!
    今日2020年1月16日,農曆臘月二十二,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文殊菩薩代表大般若無上光明智慧。在《心地觀經》中釋迦佛即向文殊菩薩贊曰:「汝今真是三世佛母,一切如來在修行地,皆曾引道初發信心,以是因緣,十方國土成正覺者,皆以文殊而為其母。」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典籍中,文殊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他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梵德,是一位著名的大長者。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密宗佛像文殊菩薩的地位高不高?
    文殊菩薩佛像在密宗佛像中具有非凡、崇高、特殊的地位及神格。密宗佛像中的文殊菩薩佛像具有鮮明的特徵,被大眾所廣泛熟知。從文殊菩薩佛像信仰來說:在密宗佛像的信仰中,觀世音菩薩象徵著慈悲,與雪域藏族的信仰聯繫密切,而密宗佛像文殊菩薩則象徵著智慧。
  • 佛教的四大菩薩,你知道都是誰嗎?
    我們的「心地」,就如大地一樣,本具佛性,本自圓滿,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智慧德能,所以叫地藏菩薩,這名字也是表法用的。《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的主要就是孝道,這是入佛門最初的修學方法——孝親尊師。如果連父母都不孝順,怎麼會尊重師長?不尊重師長,怎麼會聽師長的話?老師再有能力,再有學問,也沒法教你。
  • 佛教中四大菩薩,你知道是哪幾位?別再弄錯了!
    眾所周知,佛教中有四大菩薩。一般說來,人們會習慣地以為在大雄寶殿中的四位菩薩,也就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就是人們所說的四大菩薩,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佛教中的四大菩薩,真正指的就是這幾位。同時,她們是人世間四種寓意的代表。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國國王的使者伊存來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長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經給一個名叫盧景的博士弟子,這是中國史書上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