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佛國之稱的雲岡石窟,為啥只有文殊菩薩像,而無觀音菩薩像

2020-12-19 龍山大先生

在筆者家鄉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門拱西側有一文殊菩薩像。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佛教的諸多供養神也隨之來到了到中國,並為中國的信徒所尊信,文殊菩薩即是其中之一。

文殊的全名為文殊師利(尸利)菩薩,亦有稱其為曼殊師利菩薩者,這是她的音譯。意譯為「妙德」、「妙吉樣」。文殊菩薩是她的省略之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寓示大日如來五智;手持劍,表示智慧如劍,也有手持如意者,表示智慧如意;坐獅子寶座,表示智慧威猛如獅子。

根據佛教文獻記載,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的10大弟子之一,以智慧和辯才而著稱,故而號稱智慧第一,位居佛教諸大菩薩之首位。傳說她曾經到維摩詰居士的住處探視其病,兩人見面,即以談病作為主題,藉機弘揚佛理,充滿著玄機的辯難。這個故事在中國佛教藝術之中,多有刻繪和表現(雲岡石窟就有這個故事的造像)。

五臺山文殊雕像

由於文殊菩薩具有辯才之特點,恰合於魏晉時期的談玄之風,故而她即為當時的名士所推崇,在當時的名士和清客之中,普遍流行著文殊菩薩的信仰和崇拜。到了隋唐時期,由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迅速崛起,她的獨尊地位被觀世音菩薩所取代。

建於北魏年間的雲岡石窟,只有文殊菩薩的造像,好象沒有觀世音薩的造像,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正象文中所說的,到了隋唐年間才崛起的,北魏年間是很少的。

到了五代和兩宋時期,由於佛教中國化進程的徹底完成,佛教中著名的四大菩薩在中國居住的名山也隨之確立了,她們都變成了中國的袛,並成為中國人供養和信奉的主要神袛。根據記載,佛教所稱四大菩薩在中國居住的四大靈山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在浙江省普陀洛迦山;文殊菩薩在山西省的五臺山;普賢菩薩在四川的峨眉山,以上中國佛教文獻稱其為「三大靈山」或三大佛教聖地。後來又增加地藏菩薩居住的安徽省九華山,合稱中國的四大靈山和聖地。

在以上的四大靈山和四大菩薩中,以文殊菩薩和其聖地山西省五臺山的信仰和供養影響最為深遠,不僅影響全國,而且還傳至異域他國。文殊菩薩信仰的確立,是經過了漫長的時期,據佛教文獻的記載,開始出現文殊菩薩具體形象時,她總和釋迦牟尼的雕塑像同時出現,位居於釋迦牟尼的左側,和右面的普賢菩薩同時出現,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華嚴三聖」像。或者根據《維摩經·問疾品》而雕繪成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對談像。

另外文殊菩薩被稱為三世佛母,過去無數諸佛如燃燈古佛等,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成佛者,也是菩薩威神之力所致。比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菩薩是佛道中的父母。文殊成佛較早,過去佛龍種上尊如來,現在北方佛觀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未來佛普見如來,均是文殊所成就。為輔助釋迦牟尼佛,化現菩薩,居弟子之位,教化眾生,堪為善莫大焉。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鑑賞|雲岡石窟菩薩寶冠的類型:化佛、蓮花、素麵……
    【來源:曹彥】始建於公元5世紀中葉(460年)的石雕藝術寶庫——雲岡石窟,以規模宏偉、題材多樣、雕刻精美、內涵豐富而馳名中外,在眾多題材中最主要的造像謂之「菩薩」。而寶冠是菩薩最重要的特徵。《敦煌大辭典》稱:「寶冠,菩薩之主要首服,敦煌歷代諸窟中的菩薩及諸天聖眾,均束髻頭頂,餘髮披肩,頭戴寶冠。所謂寶冠,即以七寶鑲成之冠」。雲岡的菩薩寶冠既吸收了外來佛教文化也融入了自己的特色。根據寶冠正面雕刻內容,可分為以下幾種樣式。
  • 文殊菩薩顯聖的地方,寺廟觀庵齊聚的「小西天」
    肅南文殊寺,祁連山主峰素珠鏈腳下古老的石窟群,傳說中,文殊菩薩在此顯聖。文殊寺石窟寺廟庵觀依山而建,千年來,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等中國幾乎所有派別的宗教在這裡交集融合。石窟內的佛教藝術、早期壁畫可以和敦煌莫高窟相媲美,民間有著「先看文殊,後看敦煌」之說。
  • 文殊菩薩參悟道法的道場清涼山
    每逢夏秋之季,石窟所在的山凹裡以及緊挨山凹的山坡上,各類灌木鬱鬱蔥蔥,多種野花遍地開放,為當年這裡的佛事活動提供了更加幽雅清靜的環境條件。在清涼山的主峰上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塔成於遼,高約十幾,七簷八角,角懸風鈴,峰北石窟,石雕文殊,像高七尺,栩栩如生。清涼山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修建漢白玉雕塑三面觀音。
  • 科普佛教中菩薩的分類
    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 密宗菩薩是依照密宗教義和儀軌所畫的菩薩像。此類菩薩與常人相異,多首、多臂、多目。如領先臂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觀音、千手千缽文殊、不空絹索觀音,如意輪觀音等。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但即便如此,中國人依然認為繁瑣,佛教傳到中國再次得以簡化,從這八大菩薩中揀擇出了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位菩薩,確定了不同的分工,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四大菩薩」。中國人怕麻煩,喜歡把一些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減少由於職權交叉帶來的不確定性。
  • 教你認識佛教中的各類菩薩
    按照佛教的理論,大千世界十方三世之中有無數佛,一方佛土,有一佛教化眾生。而每一佛都有兩位或幾位脅侍菩薩。因此,佛國世界裡的脅侍菩薩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誰也無法計算。在石窟壁畫中經常畫的是「八大菩薩」。即釋迦佛的左右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觀音菩薩、勢至菩薩「。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日光菩薩、月光菩薩。
  • 文殊菩薩聖誕,美妙佛音《文殊菩薩心咒》,念誦轉發功德無量
    為粉絲佛前供燈今日四月初四,南無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的心咒能幫助持誦者開啟智慧,諸事心平氣和,祝孩子高考順利,學習進步,家庭充滿和諧智慧,萬事順心,生意興隆!南無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西遊記中菩薩都像觀音那樣?有些實力很差,甚至連凡人都打不過!
    西遊記中菩薩都像觀音那樣?有些實力很差,甚至連凡人都打不過!講到西遊記,講到封神榜,很多人都認為天上的神仙實力都是非常強大,而且法寶齊全,普通人在他們面前肯定是一招就被秒殺了,事實上是這樣的嗎?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經,正善之門。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是智慧與善良的化身,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其形象多變,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
  • 震旦第一佛國、海天佛國、南海聖境、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
    相傳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普陀山和舟山島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據史書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普陀山就已經是道人修煉的寶地。 春秋末期,普陀山和舟山等島統稱為甬東。 後來到漢成帝時期,據傳,南昌尉梅福來山隱居,並採藥煉丹,自此稱梅岑山。而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則是初創於唐朝。 唐大中年間,有梵僧來山禮佛,傳說是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示現。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的化身,主司智慧,法相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 《西遊記》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
    許多人都說《西遊記》是一部褒佛貶道的小說,今天且不談此種說法是對是錯,但在這部弘揚佛教文化的名著中,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就為大家簡單的分享《西遊記》中的六大菩薩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全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象徵著慈悲和智慧
  • 諸佛之母·智慧第一丨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如果不是疫情阻隔,大概有很多人會直奔山西五臺山,畢竟,這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應化道場,大眾認為菩薩能加持學子開發智慧、成就學業,無論信與不信,此時的祈福朝拜都會給人們帶來心安與希望……華嚴三聖像(右為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為什麼被稱為 「智慧第一」 「諸佛之母」 「七佛之師」呢?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文殊菩薩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一獅子,表示智能威猛
  • 分享下雲岡石窟、五臺山、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壺口瀑布旅遊攻略
    我給大家分享下總結的雲岡石窟、懸空寺、五臺山、晉祠、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綿山、洪洞大槐樹、壺口瀑布旅遊攻略。第一站太原先遊覽山西省博物館感受5000年的中華文明史,了解感受夏商蹤跡、晉國霸業、佛風遺韻、明清晉商文化。然後可以去晉祠,遊覽有山西小江南之稱的晉祠博物館,再去太原食品街尋找美食,晚上住太原市中心。
  • 八大菩薩
    文殊菩薩司理聰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圖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是佛教中常見的一尊菩薩。他和文殊菩薩一起,作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菩薩,一個象徵智慧(文殊),一個象徵真理(普賢)。中國佛教認為四川峨眉山是普賢菩薩說法道場。普賢像大多是頭戴寶冠,身穿菩薩裝,坐於一六牙白象上,普賢菩薩有延命益壽之德。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
  • 雲岡38窟音樂樹上的秘密:微風吹動五音聲,佛國淨土安樂
    北涼曇無讖譯《悲華經》卷第四「諸菩薩本授記品」云:「所有眾生一向純受微妙快樂,微風吹此金多羅樹出微妙聲。所謂苦、空、無我、無常等聲,聞是聲者,皆得光明三昧。」作為洞窟整體設計中的一個環節,其與壁面主龕像具有怎樣的關聯?特別是,匠人在此強調表現了東、西壁音樂樹的不同,其依據是什麼?有何功用?與北魏此時的佛教信仰關係如何?與該窟的發願者有何關係? 這一點很明確也很清楚,第38窟的開窟動機就是為妥死者之魂,慰生者之望,是生者為逝者精心設計建造的神靈歸趨之境,整座洞窟的設計理念即貫穿於這樣的情懷之下。
  •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文殊菩薩像》
    年代:唐(9世紀) 名稱:文殊菩薩像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 簡介: 據金維諾先生個人的觀點,根據腳的位置以及具有密教特色的劍的描繪等來看,此像是吐蕃佔領時期的敦煌繪畫。
  • 雲岡石佛手印的含義
    手印,又稱印契各種手印代表著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種教義含義極為豐富手印存在於佛像、菩薩像、諸天像、羅漢像空手時和持物時的手勢和身體姿勢佛像中呈禪定手印者在雲岡造像中非常普遍,最高大佛像之第5窟主尊,最著名之第20窟露天大佛,以及第17窟東側的脅侍佛像均為結跏趺坐禪定手印。第5窟拱門上方樹下二坐佛像也是禪定手印。而最大量的禪定手印坐佛像,則是遍布雲岡洞窟內外的千佛造像。由此,禪定手印佛像成為雲岡石窟數量最大、分布範圍最廣的造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