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家鄉雲岡石窟第7窟後室門拱西側有一文殊菩薩像。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佛教的諸多供養神也隨之來到了到中國,並為中國的信徒所尊信,文殊菩薩即是其中之一。
文殊的全名為文殊師利(尸利)菩薩,亦有稱其為曼殊師利菩薩者,這是她的音譯。意譯為「妙德」、「妙吉樣」。文殊菩薩是她的省略之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寓示大日如來五智;手持劍,表示智慧如劍,也有手持如意者,表示智慧如意;坐獅子寶座,表示智慧威猛如獅子。
根據佛教文獻記載,文殊菩薩為釋迦牟尼的10大弟子之一,以智慧和辯才而著稱,故而號稱智慧第一,位居佛教諸大菩薩之首位。傳說她曾經到維摩詰居士的住處探視其病,兩人見面,即以談病作為主題,藉機弘揚佛理,充滿著玄機的辯難。這個故事在中國佛教藝術之中,多有刻繪和表現(雲岡石窟就有這個故事的造像)。
由於文殊菩薩具有辯才之特點,恰合於魏晉時期的談玄之風,故而她即為當時的名士所推崇,在當時的名士和清客之中,普遍流行著文殊菩薩的信仰和崇拜。到了隋唐時期,由於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迅速崛起,她的獨尊地位被觀世音菩薩所取代。
建於北魏年間的雲岡石窟,只有文殊菩薩的造像,好象沒有觀世音薩的造像,對觀世音菩薩的崇拜,正象文中所說的,到了隋唐年間才崛起的,北魏年間是很少的。
到了五代和兩宋時期,由於佛教中國化進程的徹底完成,佛教中著名的四大菩薩在中國居住的名山也隨之確立了,她們都變成了中國的袛,並成為中國人供養和信奉的主要神袛。根據記載,佛教所稱四大菩薩在中國居住的四大靈山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在浙江省普陀洛迦山;文殊菩薩在山西省的五臺山;普賢菩薩在四川的峨眉山,以上中國佛教文獻稱其為「三大靈山」或三大佛教聖地。後來又增加地藏菩薩居住的安徽省九華山,合稱中國的四大靈山和聖地。
在以上的四大靈山和四大菩薩中,以文殊菩薩和其聖地山西省五臺山的信仰和供養影響最為深遠,不僅影響全國,而且還傳至異域他國。文殊菩薩信仰的確立,是經過了漫長的時期,據佛教文獻的記載,開始出現文殊菩薩具體形象時,她總和釋迦牟尼的雕塑像同時出現,位居於釋迦牟尼的左側,和右面的普賢菩薩同時出現,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華嚴三聖」像。或者根據《維摩經·問疾品》而雕繪成文殊菩薩和維摩詰居士對談像。
另外文殊菩薩被稱為三世佛母,過去無數諸佛如燃燈古佛等,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成佛者,也是菩薩威神之力所致。比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菩薩是佛道中的父母。文殊成佛較早,過去佛龍種上尊如來,現在北方佛觀喜藏摩尼寶積如來,未來佛普見如來,均是文殊所成就。為輔助釋迦牟尼佛,化現菩薩,居弟子之位,教化眾生,堪為善莫大焉。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