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創喜報!日前,貝爾科教集團宣布因業務發展和戰略升級需要,完成1.2億元融資,由越秀產業基金、源政投資等機構聯合投資。貝爾科教創始人、董事長王作冰是長江創創校友(長江百度學堂二期)。
自2011年創立至今,貝爾科教進入創意科教已經九年時間,致力於研發矩陣式、全產業鏈科教平臺。在線下,貝爾在全國擁有活動中心1000多家,覆蓋城市200多個,研發課程2000多套,累計服務學員100餘萬人。在線上方面,5月7日貝爾科教舉行2020年線上發布會,推出「貝爾雲課堂」在線教育服務平臺,為3-18歲青少兒提供一站式編程、數學思維、少兒美學等多品類素質教育服務。
今天的創創人物誌,和大家分享王作冰關於創業、融資、教育的心得,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貝爾雲課堂)
融資不是企業最重要的事,賺錢才是
別人選我和我選別人,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融資邏輯。如果你需要資本錦上添花,這個事情就會特別順。但如果你到了找錢雪中送炭的時候,融資就會變得非常困難,因為你已經進入到了被動的頻道。
所以,不要把拿投資當成創業路上第一重要的事,不要讓創業項目因為拿到投資才好,而是要踏踏實實地把基礎的商業邏輯、商業模式跑通了,賺到一塊錢,這樣一來,資本會想盡各種辦法找到你,給你投錢,你也能更主動地掌握融資節奏。
資本寒冬下,創投圈回歸商業本質。無論你是什麼商業模式,最終都要落到賺錢模式上。企業存在的價值是給客戶創造價值,這是打通企業賺錢模式的前提。因為給客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利潤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我特別歡迎資本寒冬,因為寒冬能把浮躁的泡沫凍掉,優秀的企業才會長出來。回歸商業價值本身的創業者,在資本寒冬裡是遊刃有餘的。資本寒冬裡,嚴重依賴資本的創業者要想活命,一定要學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錢花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企業的魂
我特別喜歡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這本書,它讓我解開了很多管理上的問題,深刻理解了組織體系對一個公司的影響。
在解決實際問題前,我們不妨拉著團隊認真考慮清楚企業的使命、願景、文化、核心價值觀這些企業魂層面上的理念。只有每個人都對此深信不疑,才能產生凝聚的力量。
有了使命願景價值觀,我們就有了決策的參考依據。凡是不符合企業文化的事情,我們會果斷捨棄,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它會為我們規避很多彎路。
在這個「打群架」才能贏,「單打獨鬥」不好用的商業大潮下,創始人必須補齊團隊短板,打造一支強戰鬥力的尖刀團隊。但前提是,你一定要對自己和團隊有一個清楚的認知,然後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找人」,找對你的使命、文化、願景高度認可的人。
教育在前,技術在後
這幾年,我們看到越來越多技術型公司、技術型人才加入到教育領域,這是一件好事,因為技術在賦能教育,同時也促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轉變。但如果給教育和技術做個排序,一定是教育在前。因為,商業要回歸商業本質,教育也一定要回歸教育本質。教育不能被資本綁架,用技術的力量解決教育同樣需要長時間的驗證。不管多炫酷的技術,如果不懂教育,是行不通的。
這次疫情給貝爾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因為過去貝爾教育的線下比重差不多佔到整體的80%,無法正常開課,的確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但是,疫情也是一個契機,讓我們迅速推進了線上的比例和進程。未來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這也是貝爾一直堅持的戰略。未來我們理想的教育模式是線上線下各佔一半。
貝爾科教已在線上布局了雲課堂平臺、貝爾編程、田丁美學、鯨冪數學等線上業務。
雲課堂平臺可根據實際需要支持1V1或1V多小班課實時輔導交互;提供情景式闖關趣學模式,智能輔助老師進行情境式教學。平臺的金幣獎勵、成就體系等學習激勵系統有助於激發孩子興趣;學習完畢後,可根據智能生成的學習報告隨時進行課程回顧查缺補漏,實現學習成長可視化。
貝爾編程打造涵蓋Scratch Junior啟蒙編程、Scratch圖形化編程、Python代碼編程和C++算法編程分階學習體系,滿足5-15歲青少兒編程啟蒙學習、進階學習、競賽衝刺等多樣化編程學習需求。
田丁少兒美學圍繞「喚醒美的感知」的教育理念,源自美國的視覺藝術教育體系,聯合國內外頂級藝術教育專家打造ART+開放式美學教育課程。從審美能力、創作設計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三大方面引導孩子成為應用型藝術人才。
(田丁美學產品邏輯)
鯨冪數學思維遵循「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採用新加坡CPA教學法(具體Concrete-表象Pictorial-抽象Abstract),通過體系化的數學思維鍛鍊,讓孩子的數學興趣>數學能力>數學知識,為孩子的未來賦能。
除了對教育場景和課程內容的布局,貝爾還在產業鏈上遊進行了探索。
貝爾創意科教研究院,負責教育與科技融合的頂層設計研究與規劃、高新技術與教學場景融合研究、創新教育產品與教學變革研究,為多領域融合發展的教育生態體系提供基礎理論支撐。
自研智能硬體教具獲得日本GDA、紅點獎等多重大獎加持,Mabot、Rebot、Thunbot產品線適配不同課程體系。貝爾自建SaaS系統將課程內容、智能硬體產品以及教學場景融為一體,實現了教學內容數位化、教學決策數據化,推動教師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雙向提升。
聯合全球教育資源共同創辦貝爾產業大學,從STEAM教育產業鏈上遊出發,帶動國內STEAM教育行業人才素養升級,解決區域就業問題並創造全行業經濟價值。
番外:影響我創業之路的「一次偶然」
賈伯斯生前在史丹福大學演講時曾說,人生就像是很多點連成線的過程。當我們做出一個選擇或經歷某一個時刻的當下,我們無從知道它將如何影響人生的走向。但是,當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偶然的際遇、選擇或發現,竟為我們通向未來的道路埋下了伏筆和種子。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Because believing that these dots would connect down the road, would give you the confidence to follow your heart, even when it leads you off the well-worn path, and that will make all the difference.
創創人物誌正式推出「一次偶然」欄目,邀請每一位被訪同學分享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偶然」。它可能是一場相遇、一個選擇、一次閱讀,或一個發現。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相信,有一些偶然,會成為定義未來的重要時刻。
以下是王作冰的「一次偶然」
我上大學的時候讀的是計算機專業,有一天非常偶然讀到一本叫《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當時就覺得,貝爾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做的事真是太酷了,是改變人類的東西。
1947年12月,世界上第一隻電晶體誕生于貝爾實驗室。這種小巧、消耗功率低的半導體器件,正是現代集成電路的基礎,拉開了世界電子工業革命的序幕,也引領人們正式步入了電子信息社會。
自那之後,眾多創新技術和產品,不斷從貝爾實驗室湧出——傳真機、按鍵電話、數字數據機、蜂窩電話、通信衛星、太陽能電池、有聲電影……創意工廠裡的科學天才們,孜孜不倦地設計著他們眼中的「未來世界」。
(資料圖:貝爾實驗室研發出的世界第一個電晶體)
作為貝爾實驗室的超級粉絲,當我選擇創業道路的時候,我問自己:「還有沒有哪種方式,能讓我像貝爾實驗室一樣,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貝爾實驗室是一個實驗室,但教育可以產生N個實驗室,育人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我做一個貝爾教育,這件事做成了,就可以惠及更多人,可以誕生N多創新人才及網際網路精英,N個貝爾實驗室。
這,就是我2011年成立「貝爾科教」的緣起。
資料來源:36氪、i黑馬、長江創創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