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時:被稱為「黨內的老媽媽」,46歲英年早逝後周總理痛哭

2020-12-24 西風原上

「我們要迅速奪取全國勝利,建立一個新中國,有多少事情急需辦啊,我能躺得住嗎?」這是任弼時在病床上說的話,那時他已接近生命的盡頭,個人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的心中只有祖國。

1950年10月27日,任弼時突發腦溢血倒在了醫院的病床上,生命最後的幾個小時,他還在考慮解決朝鮮問題,他的床頭堆滿了各種文件與地圖。

離開的那一年,他只有46歲,秋風在一瞬間湧動起無邊的悲哀,毛主席用他指點江山的筆,在任弼時的墓碑上寫下了「任弼時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904年,任弼時出生的湖南汨羅,他的父親是一個學校的老師,父親為他取名任培國,希望他可以為國作出貢獻,年少的他,心中似乎也有這樣的責任擔當,從小就讀書頗為用功刻苦。

1904年,似乎是一個專門屬於偉人的時代,林徽因,巴金,鄧小平等都出生於那一年。比起這些人,任弼時在大眾心中的知名度顯然要低得多。

但是任弼時絕對不是一個無名小卒,他在我黨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任弼時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了一生,他是中國共產黨第1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之一。只是為人謙遜低調,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罷了。

作為毛澤東的老鄉,任弼時很早就考入了湖南師範學院,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一心堅持革命的毛澤東。國家危難之時,那個少年的心中不是一腔熱血?為了挽救危急存亡的祖國,每個人都願意貢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受毛澤東同志的影響,任弼時很早就有了參加革命的決心,更何況他還經歷了1919年那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1920年年僅16歲的任弼時就參加了上海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了祖國的解放事業而不斷的奔忙。

1921年,他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是我黨歷史上最早接受馬克思主義的一批人,家境貧困的他都異國他鄉學習是比較面臨更多的考驗,沒有充足的生活費,只能勤工儉學,每天靠著一點點黑麵包過日子,生活十分的艱苦,但是他的學習成績卻一直名列前茅。

1922年冬天,任弼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異國他鄉,他卻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黨員,少年的胸中激蕩著一腔熱血,他急切地渴望回到祖國,為祖國的解放事業添磚加瓦,但他深知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才是基礎。

在莫斯科東方大學,任弼時孜孜不倦的吸取著這裡的重要理論知識成果,為後來的革命事業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不久之後他就回到了中國,回國之後任弼時提出了「必須按中國實際情形去解釋我們的理論」這一觀點雖然在當時並沒有引起極大的重視,但卻被歷史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任弼時回到祖國之後就投身於革命事業,成為了我黨的中流砥柱,加入了領導集團內部為我黨的建設出謀劃策,雖青春年少,但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重視。

1924年,在莫斯科東方大學結束學業之後,任弼時回到了國內,回國之後他到上海共青團工作。

回國後任弼時代理中央書記,當時的任弼時只有20多歲青春年少,意氣風發,風華正茂之年,自有揮斥方遒的氣度和勇氣,因此也受到了當時的黨中央領導陳獨秀的賞識。

年輕人大多數都是鋒芒畢露的,很多時候其實並不大招人喜歡的,他當時經常給黨中央領導人陳獨秀提意見,陳獨秀大多數時候都會虛心採納。

但是有一次由於國共關係問題直接氣的陳獨秀當面撕碎了他寫的意見書,這並沒有嚇退任弼時,有什麼問題他一點都不會馬虎。為了革命,他一直會堅持自己正確的觀點,從來不會退縮。

1927年,國共關係破裂,歷史證明任弼時的觀點是正確的,「八七會議」上任弼時被選入了政治局,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黨史上最為年輕的政治局委員。

革命事業危機四伏,不會因為他年輕,敵人就會放過他,身為革命黨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危機自然是有的,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多少革命先烈,就算是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1928年10月,任弼時在安徽巡視時,不幸被捕。在安慶飲馬塘監獄關了半年多的時間,期間受盡了各種折磨。革命黨人落到反動派的手中,大多數會落得個遍體鱗傷,還有很多都被折磨致死。

1928年10月16日,敵人提審任弼時,他臨危不懼,鎮定自若,坦然的回答道:「我是湖南人,叫胡少甫,到南陵是做生意的。」他知道只要敵人拿不到充足的證據,一時之間還不能把他怎麼著。

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革命氣節,「你們踩死我,我也沒有什麼可供的。」敵人在他身上幾乎用盡了酷刑,什麼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但是沒有從他的口中提取到任何口供。

在艱難困苦之中與敵人鬥智鬥勇,進行巧妙周旋,配合黨對他的營救,終於在1929年3月份脫險。脫險之後立馬回到黨組織匯報工作,一直心繫著黨,心繫著國家的危難。

他是中國共產黨最為年輕的政治局委員,也是革命的中堅力量,革命就意味著流血犧牲,時時都要面臨狡猾的敵人,在與敵人的鬥智鬥勇之中,任弼時時時表現出了大意凜然與機智勇敢的革命者精神。

當然面對革命他有一腔滾燙的熱血,在那個戰火紛飛激情燃燒的歲月,他依然有著戰士的柔情,愛情在那個滿目瘡痍的年代的年代激蕩出獨屬於戰爭時代的浪漫,寫下一曲都屬於革命者的浪漫戀曲。

任弼時和陳琮英青梅竹馬,他們從小一起長的,手牽手走過故鄉斑駁的小巷,或許在那些漸漸長大的時光年,他們早已習慣了彼此的陪伴。愛情不過是在不知不覺之中產生,只是從總角之年走向了白髮蒼蒼的歲月,實在是十分的難得。

陳琮英小時住在任弼時的家中,兩人一起長大,12歲那年陳琮英到長沙一家織襪廠當童工,年少的時光在指尖纏繞而過,貧困的家庭不擔不起兩個人的學習,更何況陳琮英還是一個女孩,懂事的女孩過早體會到了世事的艱險與祖國的複雜,或許革命的激情也在一日又一日的燃燒。

1915年夏天,任弼時在長沙求學,當時的陳琮英還是一個孩子,但已經是一個熟練的女工了,不過作為童工她的收入始終的微薄,但她還是不忍心任弼時辛苦,希望他好好求學,於是時常接濟任弼時的生活。

1920年,任弼時打算去上海學習,順便準備去蘇聯留學的事情,那時候陳琮英已經長大,成為一個十七八的大姑娘了,在情竇初開的年紀,出落的亭亭玉立。

面對任弼時的離開,她的心中是極為不舍的,但她知道她喜歡的少年心中有家國天下,有浩然正氣,於是含淚送任弼時離開了家鄉。

任弼時自然知道陳琮英是喜歡他的,可是自己身為革命黨人朝不保夕,如何能為她許下一片美好的未來,於是只能望著自己喜歡的姑娘,含淚的眼睛,默默的轉身離開。

等到任弼時從蘇聯回來之後,迎接他的依然是曾經那個送他離開的姑娘,任弼時萬萬沒有想到,陳琮英一直在等他回來。感動與欣喜交織成一種別樣的心血,他決定要娶她。

1926年4月,任弼時與陳琮英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從此陳琮英伴隨在任命時的左右踏上了革命的道路,義無反顧。那一年她24歲,沒有讀過書的,她並不明白革命是什麼,也不懂,但是她明白丈夫堅持的就是對的,為此她義無反顧。

1931年,任弼時因為工作繁忙,必須要離開,留下陳琮英一個人在上海待產,臨走前他緊緊的握著陳琮英的手含著眼淚說道說道:「別害怕,要堅強!」

在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在那些艱難困苦的年代,陳琮英無怨無悔的陪在任弼時的身旁,丈夫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從年少時的青梅竹馬到最後的白頭偕老,他們用一生的時間書寫了一段獨屬於浪漫的故事。

1931年任弼時進入了江西中央蘇區,毛主席曾經說過,革命其實就是摸著石頭過河。因為當時的革命缺乏經驗,確實走了不少的彎路,任弼時作為最早的一批革命黨人,也因為缺乏經驗,曾經在政治上犯過「左」的錯誤。

但他卻是一個勇於改正自己錯誤的人,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之中,他深刻的認識到了自身思想的不足和局限性,於是在工作之中大力糾正「左」的錯誤思想,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內部的重要領導。

1933年,任弼時奉命前往湘贛邊區,在長徵中是紅六軍團和後來的紅二方面軍的最高政治領導人,領導紅軍取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略勝利,打了一場又一場的勝仗,在黨內的威嚴不斷的提高。

1937年秋天,日本侵略者打破了中國的國門,在中國境內肆無忌憚。任弼時率領八路軍總部東進抗日前線,抵禦日寇的侵略,在政治方面總負責。

第2年春天又作為中共代表赴莫斯科爭取國際支持。為了革命為祖國的解放,他用盡了一切手段,想盡了一切辦法。只要對國家有利,他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做。

國家危亡之際,他始終在奔忙,連妻子生產都不能陪在身邊,他的心中自然是愧疚的,可是為了國家這一切又算得了什麼,他知道妻子會理解他的,實際上也確實如此,陳琮英一直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著任弼時的工作。

陳琮英明白丈夫是胸有大志之人,肯定不能與她沉迷於風花雪月,家庭溫暖的燭火,留不住那人胸中激蕩的熱血。陳琮英默默的跟隨在左右親自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默默的獨自撫養著幾個孩子。

1940年,任弼時回到了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的秘書長,大到前線的戰略部署,小到鍋碗瓢盆吃飯睡覺他都要管,天天忙得不可開交,被稱為「黨內的老媽媽」。

由於此前在敵人的監獄之中受盡了折磨,任弼時的身體一直不大好。1945年,中共在延安召開七大,任弼時被任命為大會秘書長,會後,他與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並列為中央五大書記。

工作更加繁忙,他的身體也一日不如一日,他每天都要親自安排住房,組織物資供應,還參與戰略決策。要知道任弼時比毛主席還要小11歲呢,但是三十幾歲的年紀已經看上去像50多歲一樣了。

因為艱苦的歲月,身體已經漸漸的垮掉了。再加上早年間的牢獄之災,他的身體幾乎可以說是中共早期領導裡面最差的一個。

毛澤東和周恩來同志看到他如此辛苦,心中自然也是不忍心的,多次勸他休息,但他總是說革命還沒有成功,他怎麼可以休息為理由委婉的拒絕了其他人的勸誡。只要有一點力氣,他就會撲倒在工作崗位上。

1948年春天,中共中央進入河北的西柏坡。任弼時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但確實是支撐著身體協助周恩來的工作。直到1949年3月,中共中央進入北京之後,他終於已經倒下了,中央急忙派人將他送到了蘇聯治療。

其實在解放戰爭時期,任弼時的身體已經嚴重垮掉了,史達林派了米爾尼柯夫醫生給任弼時進行檢查診斷他患有動脈血管硬化、糖尿病和腦供血不足等多種病症。當時任弼時的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黨中央決定要任弼時停止工作,立即休息。

可是戰爭還在不斷的繼續,任弼時並沒有得到真正的休息。戰爭還在持續發酵,稍有不慎,所有人的努力都會毀之一旦,任弼時不可能坐視不理,於是他強撐著身體跟隨毛澤東轉戰陝北,親自參加指揮了三大戰役。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任弼時才得到了真正的修養,1949年11月底,在毛澤東的嚴肅要求之下,任弼時趕赴蘇聯治療,臨行前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前來探望任弼時。後來毛澤東到蘇聯訪問時,又專程去醫院看望任弼時。

然而當時的國內局勢剛剛穩定,這個時候正需要人建設偉大的祖國。1950年5月底,任弼時從蘇聯返回祖國,那時候他的病情剛剛穩定,正是需要臥床休息的時候,然而韓戰爆發了。

於是任弼時主動給毛澤東寫信要求恢復工作,他在信中這樣說道:「身體已經好些了……做點工作……如分管組織部和青委,我想我還是可以的,請加考慮……」

其實他的身體哪裡是好些了,不過是硬撐著一副病體,想要忙碌罷了。毛主席知道任弼時的固執,在諮詢了醫生之後,批示:「同意弼時,試做工作,每日不超過4個小時,主管組織部和青委。」

那時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年僅46歲的他的生命已經到了燈枯油盡之時。就在中國軍隊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第二天,也就1950年10月26日晚間,任弼時的病情突然惡化十月二十七日,任弼時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與世長辭,安靜的躺倒在了醫院的病床上,年僅46歲。

噩耗傳來的時候,毛主席十分的悲痛,第2天中央成立了以毛主席為首的治喪委員會。任弼時的長女任遠志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時說道:「毛澤東滿目悽容的扶柩送他西行,朱總司令沉痛的舉起右手行軍禮向他告別,周總理當著晚輩的面掩面失聲。」

任弼時安靜的睡著,面容慈愛而又憔悴,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共產黨,奉獻給了祖國。一向理性的周恩來總理居然痛哭出聲,誰都不願意相信,任弼時是真的離開了。

回憶起周總理當時的場景,任弼時的孩子們說道:「我真的不敢相信,一貫善於抑制自己的周伯伯會嚎啕大哭。」

1951年7月18日,任弼時的靈柩被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漢白玉墓碑上鐫刻著毛澤東題的字:「任弼時同志之墓」。一個46歲的生命走到了盡頭,舉國悲愴,然而他卻再也不會睜開眼。

賀龍曾經感慨的說過:「任弼時是內向人物,他是向內發展的,即在自己身上多下工夫。」任弼時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還覺得不夠的人。

任弼時作為開國元勳,卻沒有參加開國大典。這也是他不被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原因之一。

其實並非是他不願意,他多想看看祖國解放之後的場景,都想看看這自由的平等的美好的新世界。然而他的身體已經不允許他們那麼做了,那時候的他還在蘇聯的醫院治病。

關於任弼時「駱駝」的外號,其實最早提起來的還是葉劍英元帥。葉劍英元帥看到任弼時時總會感嘆:「他是我們黨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過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計較得失。」

他似乎一直在為祖國奉獻奉獻的忘了自我,奉獻的忘了自己的身體,直到最後倒在病床上,心中裝的依舊是國家的前途與未來。

對於葉劍英元帥的誇讚,任弼時始終表現得十分的淡定和低調,提起工作他總是面帶微笑的說道:「我們都是黨員,肩負著革命的重任,能堅持走100步,就不該走99步。」

晚年的任弼時已經少了年少時的鋒芒畢露,多了幾分溫雅與淡然,雖然身處高位,但他始終能聽得進去別人的意見。經常說的話就是,「你看這樣怎麼樣,這樣好嗎?你的意見呢?」

一點都看不出是當年那個把陳獨秀氣到拍桌子似意見書的意氣風發的少年,只是在面對自己堅持的信仰與工作的時候,他還是表現出年少時的執著與倔強。就算生命已經到了盡頭,就算所有人都勸他休息,但他還是固執的處理著他應該處理的工作。

任弼時難道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嗎?他當然是知道的,生者他比醫生更清楚自己身體問題的嚴重性。只是一切已經難以挽回,與其去哀嘆生命的易逝,不如加緊處理自己的工作,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革命為黨奉獻的事業之中去。

駱駝精神是一種堅韌不拔的意志,是一種奉獻一切的精神。如今駱駝精神早已融入了紅色精神之中,是為後世學習的典範之一。

任弼時也永遠的留在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榜上,永遠的留在了中國的光榮榜上。在那個熠熠生輝的年代裡,在那個苦難與輝煌並存的時代裡,烙成了史書上一抹輝煌的印記。

他短短的46歲是一頁不朽的華章,讓世人看清楚一個革命黨人的堅持與自強不息。當然像任弼時一樣忠貞不渝,為了革命奉獻出一切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新中國的基石,是中國成長與發展的基石,就是這樣一批人,讓新中國驕傲而又強大的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相關焦點

  • 任弼時:共產黨員的楷模
    任弼時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組織家,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由於長期抱病工作,任弼時於1950年10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6歲。今年是任弼時逝世70周年,懷著崇敬的心情,筆者採訪了任弼時的小女兒任遠芳,從她講述的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中,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任弼時這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尚風範,感嘆他無愧為共產黨員的光輝楷模。
  • 陳琮英:24歲嫁任弼時,9個孩子4個夭折1個失散,48歲痛失愛夫
    幼時的任弼時生活得很幸福,因為父親是教員,任弼時5歲便跟著父親讀書,7歲進入崇明學校,而陳琮英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歲母親離世,父親又常年在外奔波,年幼的她跟著兄嫂長大。任裕道、朱宜夫婦對陳琮英極好,年幼的陳琮英經常在任家小住,因此,她與任弼時感情極好,二人以「姐弟」相稱。
  • 摔角界巨人的傳奇生涯,身高2米46曾挑戰送葬者,可惜英年早逝
    摔角界巨人的傳奇生涯,身高2米46曾挑戰送葬者,可惜英年早逝 在英雄輩出的摔跤擂臺上,每次出現新銳人物都會引起業界的一片震動。
  • 火影忍者天才為何都英年早逝?最年長的31歲,最弱的是寧次
    火影忍者許多被稱為天才的忍者一般都很難活到老,大部分都英年早逝。他們年紀輕輕就聞名忍界,以一技之長闖蕩忍界,實力強大得令敵人望風而逃,這些天才忍者中大部分都出自木葉村,也就是因為他們讓木葉成為最強忍村的因素。
  • 娶了二喬後,周瑜活三十六歲孫策活了二十六歲,為何都英年早逝?
    那麼在迎娶了大喬和小喬後,周瑜和孫策為何都英年早逝了?公元199年,孫策、周瑜率領部隊攻打皖城,袁術落荒而逃,丟下許多女子家眷,美麗動人的二喬就在其中。孫策打的袁術潰逃,也算是報了當年一箭之仇。傾國傾城的二喬,引起孫策和周瑜的注意。此時,周瑜和孫策都快二十六歲了,因為南徵北戰,至今依舊沒有迎娶妻子。
  • 周瑜活了36歲孫策活了26歲,為何二人得了二喬後,都英年早逝
    不過,有一些遺憾的是,婚後這二人都英年早逝,孫策活了二十六歲,周瑜稍長一些活了三十六歲。兩人娶了二喬姐妹竟然都早逝了,這是巧合還是另有原因呢? 下面我們就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來簡要分析一下。
  • 古代少年天才的一幅作品,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之作,可惜英年早逝
    王希孟王希孟(1096-1119年)是宋徽宗時宮廷畫家。十多歲即入宮中「畫學」為生徒,宋徽宗慧眼獨具,認為:「其性可教」。於是得到趙佶的親自指授。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製傑作。被稱為「九百年來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
  • 又一大神級網文作者英年早逝:年僅32歲,留下一部《劍道獨尊》
    甚至有一些網文作者英年早逝。近日,又一大神級網文作者英年早逝,年僅32歲,留下一部網文經典《劍道獨尊》。他就是劍遊太虛。關於「劍遊太虛」逝世的消息,出自網文界老牌編輯「洛古特」的朋友圈。有大量網文作者對劍遊太虛的去世進行緬懷和哀悼,消息源應該確定無疑。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劍遊太虛。這裡對劍遊太虛的作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首先是劍遊太虛的代表作《劍道獨尊》。
  • 鹹豐皇帝為何30歲英年早逝你看他的四大愛好能活30歲就不錯了
    鹹豐皇帝為何30歲就死了,你看他的四個愛好,其中與慈禧密切相關,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壞習慣,鹹豐皇帝亦是如此。他一生有四大愛好:美色,絲竹,美酒和壓片,逃到避暑山莊後,鹹豐常帶著一群嬪妃在園中嬉戲。
  • 漢昭帝劉弗陵,有為青年,英年早逝
    然而漢昭帝是不幸的,二十四歲英年早逝。很多皇帝二十多歲剛剛繼位。對於這件事不得不說有些遺憾,從史書上看漢昭帝是很英明的。或許真的是被霍光束縛太多,壓抑太久?從一些小事都能看出端倪,比如霍光對宮女要求她們穿的那種不易解開的褲子。為什麼史書會記載這樣細枝末節的事情?
  • 於文華傾情奉獻《想起老媽媽》
    》2001年02月21日10:26:09 網易報導    曾經,春節晚會就象一場火箭發射,許多的「星星」就是從這裡發射上天而一夜之間垂亮於我們頭頂,許多歌曲也在這一夜之間長出了翅膀而飛向下四面八方。同時,《想起老媽媽》等一批歌曲的創作理念,也正是新近或者將來音樂創作的一種時尚和動向。  「勸她出去走一走,她說活多放不下,孩兒掙錢不容易,這份心意我領啦」,歌中在「母親、孩兒、土地」之間,用一種清淡直白、深入淺出的筆調,譜寫出一種愛的邏輯和哲意。具象而細膩的表達了母親的博大、勤勞和善良。在繼《東西南北兵》、《什麼也不說》之後,《想起老媽媽》是詞家劉世新又一力作。
  • 才華橫溢,但都英年早逝,英雄拜倫36歲,靈魂雪萊30歲,永恆濟慈26歲
    拜倫、雪萊、濟慈,都是英國19世紀初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詩人,有著很多相同點,比如:他們都是英國第二代浪漫主義詩人,都才華橫溢,又都英年早逝,而且也都是離開英國後客死他鄉; 他們的詩歌風格、創作角度、核心追求與價值體現有很多不同: 拜倫的詩勇敢激昂、英雄華麗
  • 「英年早逝」的5位女星,一位因病自殺去世,一位被裸屍草叢
    娛樂圈中有很多優秀的藝人,他們帶給我們很多經典的作品,被很多觀眾所熟知,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有多位藝人英年早逝,讓我們感到惋惜,不過卻留給後人很多經典,今天我們就說一下英年早逝的5位女星。
  • 孫策周瑜娶大小喬後,為何全都英年早逝?原因說出來很羞恥!
    孫策周瑜娶大小喬後,為何全都英年早逝?原因說出來很羞恥!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現在的浙江富陽人。據傳,吳郡孫氏乃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人,世代為吳地豪族。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人,現在的安徽舒城人。
  • 90歲老媽媽的心願,能實現嗎?
    後來生活久了,彼此之間有了矛盾,韓老太被兒子們單獨安排到了丁溝鎮上一間出租的房子裡,一住就是十幾年。張燕:就是你這個三個哥哥,一年把媽媽差不1000多塊錢,一開始500(一年),後來700(一年),媽媽怎麼過呢,怎麼夠呢?
  • 對於我愛的人,他百年逝世也是英年早逝
    對於我愛的人,他百年逝世也是英年早逝 01 之前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她與他相遇在大學 男生因為疾病退學住院 她不離不棄畢業時甚至放棄了工作機會 到他的老家照顧他 不久後男生就走了 她認了男生的父母做父母
  • 20歲花滑美女冠軍自殺身亡,10天內三大世界冠軍英年早逝
    20歲的俄裔澳大利亞花滑美女運動員葉卡捷琳娜-亞歷山大洛夫斯卡婭(Ekaterina Aleksandrovskaya)在莫斯科跳樓自殺身亡。她的遺書上面只寫有一句話,是用俄語寫的「我愛」 (I love)。俄羅斯媒體報導說,這名運動員從六樓公寓的窗戶上摔了下來,當場死亡。目前,警方正在確認事件的具體情況。
  • 周瑜36歲英年早逝,年紀輕輕的小喬,是如何度過餘生的?
    公元199年,周瑜從孫策破袁術,孫策周瑜分別納大小喬為妾,郎才女貌,兄弟倆、姐妹倆一時風光無限。然而,好景不長,公元200年,孫策被刺身亡,姐姐大喬率先守寡;僅僅10年後,年僅36歲的周瑜病逝巴丘,妹妹小喬也步姐姐後塵。
  •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一生出版300多部作品,43歲英年早逝
    儘管莫泊桑一生出版了300多部作品,但他在43時就英年早逝。1850年,莫泊桑出生於法國諾曼第境內的一個貴族家庭,1851年8月17日,他在教堂裡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1863年,他升入小學六年級上學,隨即開始創作人生的第一部詩集。1866年,他下水搭救了溺水的英國詩人,並受到了對方的感謝。
  • 時尚無大事 郎朗獻奏法國國慶 Glee男主角英年早逝
    時尚無大事 7月15日  Glee男主角英年早逝   時尚無大事,珍愛生命最大事。相信眾多Glee迷應該到現在還無法接受Cory Monteith的離開,上周日《歡樂合唱團》男主角Finn(Cory Monteith)在溫哥華Fairmont Pacific Rim酒店內被發現去世,年僅31歲黃金年齡就升了天,這也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