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從小讓孩子學古詩?
一個人的氣質是藏在他讀過的書中、詩詞裡的。
就像3歲背誦無數唐詩的錢學森;4歲便出口成詩的郭沫若;5歲登上《詩詞大會》的王恆屹;6歲能夠熟讀《論語》的徐悲鴻;16歲在《詩詞大會》奪冠,被譽為「詩詞才女」的武亦姝。
所以說,在孩子2~3歲的時候,父母就有必要對孩子進行古詩啟蒙了。
就像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先生所言:小孩子學詩就是讓他們對天地草木鳥獸、對人生的聚散離合都有關懷的愛心。
中華古詩文化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流傳了成千上萬首古詩,讀起來不僅押韻,其中還蘊含了很多純淨美好的詩意。
而且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夠記下很多的東西,並且較難忘記;很多在小時候聽過的詩句,總是會在某一時刻被調取,並與當下的境遇相吻合產生反應。
這也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我兒時讀過的詩詞如同巨大的智慧庫,為我的一生都提供了不盡的資源。
如何讓孩子快樂記憶古詩?
其實想要讓孩子快樂記憶古詩,除了父母要陪伴著孩子一起讀以外,還可以帶著孩子利用手指遊戲以及吟唱的方式,給孩子做古詩詞的啟蒙。
自古以來,詩都是可以吟唱的,還記得我教莎莎背誦《水調歌頭》的時候,莎莎每次都記不住,於是我便找了由王菲主唱的《水調歌頭》,莎莎聽了幾遍就記住了。
因為這種詩歌中的意境、情感被歌曲表達了出來,也更方便莎莎對詩詞更好的理解,要比乾巴巴地聽著念來得更為深刻和強烈。
在生活當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寶寶睡前的時間,給寶寶讀故事,這樣既能用來哄睡,還能提升娃的智力。
曾有專家指出:在睡前教孩子讀古詩,是一個很好的時間段,孩子在小的時候,任何學習都應該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所以每天不要嚴格地規定孩子必須哪個時間學古詩、學多少古詩。
但有些父母會糾結要念什麼故事,其實父母不妨試試這10首精選古詩,無論韻調還是難易都非常的適合3~6歲的寶寶。
1、《一去二三裡》
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裡,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釋義:走到二三裡遠的地方,看到有四五個生著炊煙的人家。路過了六七座亭臺樓閣,周圍還有十幾隻花。
2、《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釋義:少年時離鄉,到老了才回家來;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斑白。兒童們看見了,沒有認識我的;他們還笑著問:這客人是從哪裡來。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釋義: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了;所有的路,也不見人影蹤跡。江上孤舟,漁翁披著蓑戴笠;獨自垂釣,也不怕冰雪侵襲。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釋義: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5、《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的江水滾滾東流到這裡,又迴旋向北流去。兩岸青山互相對峙,美景難分高下;一隻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6、《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釋義:山中群鳥一隻只高飛遠去,天空中的最後一片白雲也悠然飄走。敬亭山和我對視著,誰都看不夠、看不厭,看來理解我的只有這敬亭山了。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釋義:把船停泊在煙霧瀰漫的沙洲旁,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了心頭。原野無邊無際,遠處的天空比進出的樹林還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似更與人相親。
8、《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釋義:風和日麗之時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9、《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釋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就是二月的春風,如同神奇的剪刀。
10、《小池》
宋: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釋義: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裡的樹陰喜歡這晴天裡柔和的風光。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如果父母們發現寶寶對詩詞方面有很大的天分,那麼就可以試著教孩子背長一些的詩詞,比如《木蘭詩》、《將進酒》、《長恨歌》等。
這些唐詩對於啟發寶寶的語言和智力都可以帶來很大的幫助,寶爸寶媽們每天睡前讀給寶寶聽,讓寶寶早早接受中華經典文化,才能夠為寶寶積累豐富的知識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