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利安人是遊牧部落,因為掌握了青銅器的製作,霸氣四射,分兵四夥,攻打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
滅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
最倒黴的那一夥,攻打商朝,被俘幾萬,統統做了祭品。
最幸運的那一夥,佔領了古印度。
發達了!
掠奪了大量財富!
有錢了,卻習俗難改。
遊牧部落基本處於生死線上,每當食物匱乏,就會捨棄老人,保留孩子,自然是為了保證部落傳承不斷絕。
無可厚非!
這夥雅利安人雖然打下印度,發了財,古老的風俗還是保留了下來。
當父親60歲,就會被兒子給一雙破鞋,去看家門。
小城有一家富戶,新一任家主對兒子說:去,給你爺爺準備一雙破鞋,讓他看門。
沒有想到,兒子準備了兩雙破鞋。
家主納悶問:他老了,準備一雙破鞋就行了,兩雙太浪費了。
兒子說:我知道,另一雙是給你準備的,你也有老的時候。
家主沉默了。
很快,這個問題傳遍了貴族圈。
這個惡習被大家一致否決了!
很多人不了解婆羅門文化,會覺得印度人腦洞真大。
印度的種姓制度對不對?那要 分清從哪個角度看!
公元前15世紀,雅利安人佔領印度,在文化建設上成就非凡,教聖書《吠陀》中記載「神分割了原始巨人普魯沙的身體,用他身體的不同部位,創造四個種姓,口是婆羅門,雙臂是剎帝利,雙腿是吠舍,兩腳是首陀羅。」
種姓之間有嚴格的界限,一旦混血,就是賤民!
當婆羅門不容易,雖然掌握精神及教育領域主導權,那是要吃素的!住在平民窟,受人敬仰,沒有任何財產。
只有掌握祭祀的高級婆羅門啥都有,大多數的婆羅門就是苦行僧,飲食依靠乞食。按照婆羅門的習俗,年幼學習經典,青年繼承家業,老年遊歷四方。
可是,大家都是凡人!
掌握祭祀的婆羅門,生活那是相當奢靡,而且把手伸進了剎帝利的地盤。剎帝利忍無可忍,弄了一個沙門思潮,佛教興盛,幾乎滅了婆羅門教。
可惜,外族入侵,打斷了剎帝利的算盤!
印度文化卻沒有停下徵途,依然用文學、藝術、哲學的形式,在世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