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是什麼意思?

2021-01-08 假如我是孤城

中國俗語文化和民俗文化一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即俗語之中包含著祖先民俗的智慧,而民俗文化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演變又能夠為俗語寶庫之中增加新的元素。在過去農村老一輩之中一直盛傳說:遇到七十歲或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不要讓他在家中過夜,遇到八十歲或者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來家中做客,吃飯的時候不要給他準備。那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七十不留宿的來歷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說,五十歲活年年,六十歲活月月,七十歲活天天,八十歲活時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老人在五十歲以後就沒有多少時間可活了,基本上可以按年算了,六十歲以後就只能按月活了,七十歲就去世就真的是指日可待了,而八十歲的老人在古達社會本來就不多,很有可能隨時去世。

這是因為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不發達,那個時候經常打仗,各種天災人禍,疾病也是頻頻發生,所以古代老百姓的壽命根本就不長,平均壽命就是四五十歲,和現在的七八十歲平均年紀根本就不能比。所以在那個時候流傳出了許多諺語說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

七十不留宿指的是在那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候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上了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不允許被留在別人家過夜。因為上了七十歲的老人身體一般都不好,而古代社會的醫療條件又是十分的有限,萬一這個老人身體之中有什麼疾病,或者突然去世的話那這個責任誰來負,你說不是你害死的,可是死在你家裡,你就真的能擺脫干係嗎?

在古代那種以孝道和尊敬老人傳家的時代,大臣之中超過七十歲的都可以拿著拐杖上殿了,而民間七十歲的老人雖然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但也是每給基層官府保護的對象,因為長壽老人一直是被統治者看成是國家盛世的一個標準,一個超過七十歲的長壽老人不明不白的死在你的家裡,肯定會受到老人家庭和官府以及社會的追責,所以在過去的農村之中,一般很少有人會讓超過七十歲的老人留在自己的家中過夜。其實是保護自己的一個體現,感情深是另外一個方面,但這個責任卻是中國小農家庭所承受不起的。

八十不留飯的現實原因

八十不留飯指的是達到八十歲的老人去同村或者別人家做客可以。但主人家一般在吃飯的時間都不會給他留飯,這裡面一方面是因為古代那個時候糧食十分緊張,本來一家人吃飯就已經是極限了,如果這次給這個老人供飯了的話,那以後其他不能從事勞動的老人再來自己家玩耍吃飯,自己的家庭能夠承受得起嗎?

肯定是不能的,每給他們免費供一次飯,就意味著自己家裡要挨一次餓。而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催促這個八十歲的老人快點離開的暗示,古代社會之中一向就有著吃飯送客的習慣,因為不留飯的話,就是暗示你快點離開,八十歲雖然是古代社會的壽星,可是活了這麼久,難免身體之中沒有什麼突發性疾病,主人家可以接受你來走親訪友,但接受不了你長時間玩耍而突然在自己家中去世,這樣的事情在過去的一些農村之中經常發生,就是因為弄不清老人的死因而使得兩個家庭之間反目成仇的事情數不勝數。

老人七八十歲以後早就已經失去了勞動能力,在哪個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一些有孝心的家庭還會感念養育之恩而供養老人,但更多的是子女之間互相推卸對老人的養老,他大家都覺得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就是一個負擔,在活著的時候子女互相推卸養老的責任,可是如果老人突然死在某一個人的家裡,那他們又會變換一副嘴臉,恨不得從這個家中多勒索一些錢財。所以到農村之中形成了部給八十歲老人留飯的規矩,實際上是中國農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啊!所以每次有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老一輩的人都會把這件事情說上很久,就是為了讓我們記得更深刻。

總結

現在的我們早已經過上了小康生活,農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再也不用為吃不吃得飽飯而擔心了。而老年人的地位在社會之中也越來越高,整個中國的人均年紀已經到了七十多歲,現在的長壽都是以九十歲和八十歲開始起步了,整個社會的醫療條件再也不是過去能比擬的了,城市之中到處都是乾淨衛生的社區醫院,農村之中也有著基本保障的村衛生所。

老年人的娛樂設備也多了很多,各種突發狀況也能夠通過一個120解決,所以作為廣大農村之中農村人,我們也得移風易俗,不能再拿過去那種「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的待客習慣來接客了。這樣只會被人罵小氣,但對於身體不好,有危急疾病的老人我們也不能大意。必須妥善對待,這才是為人處之道。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怎樣理解?教人量力而行
    文·段宏剛俗語是民俗文化的濃縮,許多俗語用很少的文字表達了很多道理和經驗,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具有顯而易見的指導價值。「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這句俗語在民間流傳很廣,是人們從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 「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有沒有道理,非常實用
    古時候民俗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煞費苦心難以了解透亮,既然可以歷經上千年歲月滄桑而經久不衰,毫無疑問有它的大道理。如「六十不交言,七十不留宿,八十沒留飯」,這句俗語該怎麼解釋呢?「六十不交言」這句話的意思是勸誡年青人,不必與六十多歲的老人深入交流,更沒必要造成語言上的矛盾。
  • 農村俗語:「五十不交錢,六十不交言」,講的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多多少少都流傳著一些富有特色的俗語,在不同的地方,這些俗語在句式和表達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相似的。它們在農村被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富有人生哲理,是我們祖先的重大發明。充滿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祖先們用「話粗理不粗」的俗語教會我們人際交往、為人處世、農耕經驗等。
  • 農村俗語:「麵條不是飯,女人不是人」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我國舊時一些農村俗語,從空間上來說,因具有地域習慣的特點,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理解,「麵條不是飯」就是這樣。還有一些農村俗語,從時間上來說,具有時代特點,不同時代的人,對不同時代產生的俗語,也不容易理解,「女人不是人」就是如此。不過,這句農村俗語整體意思還不是字面意思,是傳統俗語中慣用的比喻的手法。
  • 農村老話「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話很多都是幾百年傳下來的警世格言,它不僅縕含著很深的文化意義,而且有很深的現實意義。「六十不借債,七十不留夜,八十不出門」,其實也不是完全「不準」,而是從另一個側面來約束老年人的行為,不該做的儘量的不能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這農村俗語又分為很多種,有涉及生活的、有關於健康的、有了解氣象的、還有關於為人處世的。因此來說,這些農村俗語也是五花八門,各種原因都有,這對於我們後人來說自然有很大的幫助。而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關於老人和少年健康的農村俗語。而老祖宗認為,老人是以後是否要長壽,少年知否以後會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這和自身的養生是差不多的。
  •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俗語,都是在農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真理」。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僅以口頭相傳相下來的。農村俗語是簡單,通俗易懂,且蘊含豐富常識的一種農村語言。
  • 農村俗語:「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是啥意思?
    在農村,農民根據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千百年的時間沉澱,總結出了很多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俗語和老話,大部分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這句「娘家屋住不久,親戚飯吃不老」,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1、娘家屋住不久這句話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是說姑娘年紀大了,就該找個婆家嫁了。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離家千裡,勿食枸杞,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生活在農村免不了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有的俗語雖然很簡單,但是仔細想一下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不知道大家之前,有沒有有沒有出過遠門呢?大家遠門的時候,有沒有聽過:男人行千裡,切莫吃枸杞這句話呢?
  • 農村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這句話啥意思呢?
    估計很多都會說,農村的俗語就是一種文化,沒錯,農村的俗語並不是即興的詩詞,而且一種文化,一種歷經了滄桑和歷史的文化底蘊,那麼對於農村來說,幾乎每個農民都是說上幾句朗朗上口的俗語,畢竟生活在農村裡,俗語也是伴著我們的成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是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種『老鼠愁』,不種『冠蓋頭』」。由此可見,許多農民朋友還是懂得法紀的。 「什麼?咱們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農村俗語「前凸金,後凸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農村的俗語現在也快消失了,只有一些你們的老人才會用,其實農村的俗語是非常有趣的,這些俗語有關於農民的生活的,也有關於農民的人際關係的,也有一些關於預兆吉兇的,雖然俗語裡面確實有一些是很迷信的,但是大部分老話都是非常正面的。
  •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
    農村俗語:「暴風驟雨,不進寡婦門」,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呢?在農村裡是有很多老俗話的,而這些農村俗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有關於天氣的、有關於時節的、還有關於生活的等等,無論是那一方面的俗語,都對我們的生活有實際指導意義。
  • 農村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道理?在農村的風水玄學裡面有」開門見河非吉地,門前暗溝也不宜,開門見樹杆相衝,居家必然有大兇」,作為「家」的住宅,在農村修房蓋屋可是一件人生大事,不論修房蓋屋還是動土,在農村都有很多種的說法和講究,雖然有一些是具有很多的玄學說法,但很多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面生活都會比較寧靜和平淡一些,因為農村並沒有什麼多餘的娛樂和休閒活動。那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聽過這樣的一句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那麼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又蘊含著怎樣的道理嗎?其實「男不摸頭」說的就是一個男人要保護自己的頭,因為在農村裡面大多都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男人作為一個家庭的支柱,家庭最重要的一份子,經常要去外面的田裡面幹活或者是外出掙錢。那麼不管是掙錢還是幹活,那麼對於男生最重要部位就是頭部了。
  •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
    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啥意思?出門在外要知道俗語是老一輩人一輩子的生活經驗所積累得來的,有的仔細分析還是很有道理的,雖然很多已經不適用於現在社會,但對我們的為人處世還是很有啟迪的。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我們都不可避免的要遠行,現在條件便利,可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交通落後,出一趟遠門很不容易,舟車勞頓,與之有關的一句俗語「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是什麼意思呢?十裡路莫問飯,二十裡莫問宿。
  • 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大家好,這裡是「豬友巴巴」,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在農村,俗語「明七暗九,暗九大關口」,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有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什麼意思呢
    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是農村經常養雞的人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句話,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又請教了一個養雞的老農,他告訴我,農村的這句俗語,要這麼樣理解才對。、母雞鳴叫只因疼。母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呢,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母雞下蛋以後,母雞會咯咯咯的叫,母雞為什麼要叫呢,有幾種說法。有的說母雞下蛋以後鳴叫,是提醒主人趕緊來收雞蛋,生怕雞蛋被別人拿走或者是被其他的動物破壞,這是一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