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一部國產新番動畫開播了,雖然之前的關注度並不算大,但在播出後卻迅速收到大量好評,豆瓣評分高達9.2。網友們也交口稱讚,國漫之光似乎再度崛起了。
不賣關子,這部動畫作品就是《大理寺日誌》。
《大理寺日誌》原作是一部衍生自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同人漫畫。2016年,出品方「好傳動畫「」成功完成了動畫製作的眾籌,歷經三年打磨,動畫版《大理寺日誌》終於問世。
而提到「好傳動畫」這家公司,就不得提到旗下的另一部人氣動畫作品《大護法》。當年《大護法》以不到1000萬元的成本,成功斬獲近9000萬元票房的同時,還收穫了大量的口碑。此外,熱門動畫《鎮魂街第一季》也有「好傳動畫」參與製作。經過幾部成功作品的鋪墊,「好傳動畫」已然成為國內動畫的金字招牌。
話不多說,書歸正傳。下面就來給大家講講《大理寺日誌》這部動畫究竟好在哪裡?由於截止發稿之日,《大理寺日誌》僅僅播出了三集,所以諸位不用擔心劇透的風險。雖然故事發生在一個架空的時代,但是稍微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都可以輕易看出這就是女皇武則天統治時的武周時期。主要講述了大理寺眾人在白貓李餅(少卿)的帶領下,隨著解決各類奇案,逐漸深陷政治鬥爭的故事。而劇中的「少卿」基本可以看作加強版的神探狄仁傑。
故事開始,主角之一的陳拾首先登場。這個鄉下窮小子以其清奇的人設,標準的河南口音,極具辨識度和路人緣。
陳拾來到神都洛陽主要是想尋找哥哥的下落。陰差陽錯下,去進入大理寺地牢當了一名雜役,而真正的主角少卿就被關押在這裡。
陳拾自打來了地牢之後,由於心地善(呆)良(萌),給冷酷無情,生人勿進的少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經過幾個月的相處,少卿開始慢慢接受了這個可愛的傻小子。
隨著女皇登基,大赦天下。雖然少卿原是李氏宗親,很多親屬都被女皇誅殺,但由於才華被女皇賞識,被提拔為大理寺少卿,得以戴罪立功。陳拾也雞犬升天,成為了一名大理寺的小書吏。
和所有狄仁傑影視作品一樣。少卿也需要在復仇,正義,信任之間找到平衡,跟亦敵亦友的女皇之間的大量對手戲也將成為重要的看點。
簡單說完《大理寺日誌》的劇情和人物,再來看作品的另一個重要要素「畫風」。
在這方面,筆者要為製作組對細節的精雕細琢點個讚。僅以全片開頭為例,陳拾第一次進入都城時,整個街景就如《清明上河圖》一般徐徐展開。無論舞龍、熙熙攘攘的行人、沿街叫賣的商肆,還是氣勢恢宏,充滿唐代風格的建築物。這些不僅讓陳拾大開眼界,同樣也讓作為觀眾的我們感到驚嘆不已。
人物的服飾和其他道具細節也體現了團隊的用心,如此大的建模工作量不禁讓網友感嘆「燒錢製作,經費在燃燒啊」。
最後再提一下《大理寺日誌》中,大家都不太在乎,但卻異常重要的「分鏡」。
以前提到國產動畫最大的槽點就是分鏡技術。這其中雖說有技術因素,但最大的原因還是製作方完全沒有用心。這就導致很多作品的分鏡設計簡單粗暴,特別是在「轉場」時就如同是PPT動畫,既無變化也缺少銜接。這就導致觀眾的觀看體驗極差。
而《大理寺日誌》的分鏡則明顯看出用心打磨了。不少鏡頭設計精妙,銜接自然,而且充滿變化,完全不會令人感到突兀。更難能可貴的是,在每集的結尾處,製作組還特意用一分鐘的時間,通過Q版定格動畫的形式給觀眾普及盛唐時期的一些風土人情。可以說是誠意滿滿。
說了這麼多優點,自然也要說一些擔憂,不然就成了「無腦吹」了。雖然《大理寺日誌》的格局很大,懸疑題材也非常熱門,所以開畫後直接口碑爆棚。但倘若之後的劇情展開和敘事節奏不給力,能否完美收官筆者也是不敢打包票。但是憑藉目前放出的這三集,還是感受到了製作組嚴謹的態度,《大理寺日誌》確有神作的潛質,大家還是可以放心入坑的。
最後在談一下「國漫崛起」這個老話題。先亮出本人的觀點,《大理寺日誌》雖說一經播出就熱度爆炸,但它跟《魁拔》,《大聖歸來》,《哪吒》等作品一樣,並非意味著國漫的崛起。
因為跟日本,美國等先進國家相比,國內的動畫無論從資金,技術,分工,產業轉化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路漫漫其修遠兮。即使是《大理寺日誌》也是靠著一幫粉絲的眾籌才有機會讓大家看到。
不過好在現在人們已經看到了希望,很多人都在踏踏實實地工作,共同推動這一行業的進步和發展。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這些動漫愛好者,作為見證者和親歷者,也許也應該儘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