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巧思,誠意十足。」
作者 / 輝夜
四月新番相繼開播,《大理寺日誌》毫無疑問成為本季度最有潛力的黑馬作品。這部由好傳動畫出品並歷時三年製作,根據同名漫畫作品改編的國產動畫番劇,自4月10日開播至今,B站累計追番146萬,評分9.8分,豆瓣評分8.9分,微博超話閱讀超3.4億,多次登上全網各大平臺動漫榜榜首。
好的口碑對應的是優質的作品。《大理寺日誌》聚焦在唐朝武明空統治時期,以主管全國大案要案的大理寺為舞臺。作品結合歷史文化、搞笑幽默、萌寵等多個元素,既有大理寺眾人在白貓少卿李餅的帶領下,展開破案冒險的少年熱血,又有向命運反抗,堅守內心正義的真摯執著。
而對於創作團隊好傳動畫來說,三年的製作周期經歷了國產動畫行業的風雲變幻。每每面臨挑戰,也是為這部作品增加了更多細節和內涵。靠譜編輯部(ID:kpACGN)專訪了好傳動畫創始人、《大理寺日誌》出品人尚遊,對於這位從業十餘年的動漫老兵來說,《大理寺日誌》是創作背後團隊成長的辛酸苦辣,更是一群經歷過國產動畫行業跌宕,但依然心懷熱愛的創作者的誠意之作。
從2014年策劃,2015年漫畫開始連載,到2016年動畫開始製作,再到2020年動畫上線,《大理寺日誌》系列作品經歷了較長的開發周期。僅就動畫而言,三年多的時間對於《大理寺日誌》創作團隊來說,是邊探索積累經驗,邊創作的過程。
「我們希望把《大護法》之後積累的經驗和對作品的理解在《大理寺日誌》這部作品中實現,並更進一步探索。」尚遊表達了自己心裡給《大理寺日誌》的定位,「這是我們做的比較用心,比較真誠的作品。」
據了解,動畫創作的前一年多《大理寺日誌》一直在完善前期環節,在劇本上花了很大的功夫。雖然是漫畫改編,有原型設定和故事,但漫畫與動畫在劇情節奏和鏡頭表達等方面差別很大,劇本需要調整的地方並不少,除此之外在前期美術設定升級上也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在動畫上線後,不少漫畫粉絲也在動畫中找到了新的亮點,主線故事開始前更豐滿的日常劇情也收穫了不少「漫畫改編動畫的正確打開方式」的評價。
在動畫製作的三年裡,好傳動畫還做了動畫電影《大護法》、《昨日青空》等多個其他項目,《大理寺日誌》的中期環節累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也是受到了國產動畫行業整體變化影響的關係。「有關注我們微博的粉絲都知道,《大理寺日誌》斷斷續續在做,因為首要任務是接項目養活團隊,後面幾季希望能一鼓作氣做完。」尚遊說。
由於創作周期較長,現在主創團隊回過頭來看也會發現作品的不完美。「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相比前面幾集,後面幾集在很多表演細節、動作設計、美學系統上都有所進步,品質上有所提升。」尚遊介紹,「這種進步是同一批創作者做的,經過三年他們真的成長起來了,這是對於好傳來說最大的收穫。我們通過幾個項目培養出一批靠譜的懂動畫製作的技術人員,他們是國產動畫行業很缺的人才。」
好傳動畫也從最初二三十人的團隊,發展到現在150+人的大團隊,除了製作以外還包括開發、行政、管理、編輯、運營等多個部門。由於形成了好傳動畫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在招人和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都需要風格適應的磨合過程。
「我們的風格比較『古怪』,比如大護法,就是一個『圓卟啦嘰』的紅胖子,會畫很簡單,剛接觸就需要時間成本來適應風格,在表演細節上確實要求比較高。」尚遊介紹,「我們以前也沒畫過這種風格,也在花時間也願意花時間去探索。比如《大理寺日誌》的陳拾,臉部就是一個圓,兩個點一條線是眼睛和嘴,沒什麼細節,很多情緒不太好表達。如果臉轉面的話,五官沒有鼻子,眼睛沒有眼白,跟沒有眼睛一樣(笑),眉毛也沒有,那麼該怎麼處理,以及漫畫表現的張力如何轉變成動畫形式,都需要去測試。」
經驗的沉澱實現了特別的《大理寺日誌》,也使得後續的創作更值得期待。考慮到《大理寺日誌》有特別完善的主線劇情,以及與已經連載到230餘話的漫畫進行銜接改編,好傳動畫在劇本階段就一次性做了前三季。
「每一季結束在哪,節奏如何,下一季怎麼順上一季的劇情繼續發展,前面埋下的伏筆在後面什麼時候揭露出來。」尚遊表示,「考慮到這些因素,我們就一起把劇本規劃好了,如果第一季反饋比較好,第二季會更快更順利一些,相信製作上也會有所進步。」
開播近一個月,家底兒並不厚實的《大理寺日誌》動畫在B站收穫了近150萬追番,評分躍居國創區前十。除了漫畫黨的支持,更多的是粉絲們的大量二次創作發酵,吸引了不少觀眾「慕名而來」。
在B站、微博、以及多個同人創作平臺都可以看到粉絲創作的與《大理寺日誌》相關的剪輯、繪畫、手工、翻唱等作品,還有觀眾會在每集更新後整理彩蛋、分析劇情、科普歷史等。基於這些口碑傳播,《大理寺日誌》成為四月新番的潛力股,同時創作團隊在細節上的巧思也得到了觀眾的正向反饋。
「主創團隊對這個項目在情感和時間精力上的投入特別多,三年多來作品本身在成長,漫畫在成長,創作團隊也在成長,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有趣的點點滴滴都變成了細節豐富到作品中。」尚遊表示,細節也是作品比較耐看的原因,每一次看都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
比如在《大理寺日誌》中,觀眾們經常發現前來客串的動畫電影《大護法》中大護法、太子、小姜、花生人等角色,好傳動畫動漫作品《不可能的戀愛》、《霧山五行》、《時間停止少女的日常》等的角色,以及《大理寺日誌》的漫畫作者RC等。
除此之外,《大理寺日誌》也尤其注重歷史細節的還原,動畫作品每集結尾有好傳動畫與微塵定格動畫工作室聯合製作的科普定格動畫。在微博上,也有歷史博主整理了《大理寺日誌》中出現的古代建築和古代器物。
「其實我們和漫畫作者RC很早就認識,她2010年就畫過狄仁傑的同人漫畫《通天帝國》,非常了解唐朝的故事。我以前學建築,對古代的建築也很感興趣。」尚遊介紹了《大理寺日誌》的創作初衷,「但是2014年前後國產動畫並不流行這些歷史題材,還是以仙俠為主。我們出發點就比較單純,希望做一些我們想看但市場上沒有的作品,《大護法》也是如此。」
雖然創作動機比較簡單樸實,但隨著作品的開發,《大理寺日誌》也有了更豐富的規劃,主創團隊要想的也越來越多。結合了自己的喜好,在差異化題材上找到了機會,《大理寺日誌》從最早漫畫立項,就開始考慮動畫的製作,在做漫畫的過程中,也計劃好了動畫的創作節奏。
另外,尚遊透露,《大理寺日誌》的真人劇和動畫電影項目都在推進中。考慮到《大理寺日誌》中有個性的角色比較多,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魅力和故事,直接選擇電影的方式會比較突兀,所以好傳動畫選擇先用動畫番劇的形式構建和豐富世界觀。後續將在大理寺的歷史背景和人物關係下,聚焦一兩個精彩案件進行電影創作。
有了《大護法》等多部動畫電影的參與經驗,好傳動畫對《大理寺日誌》登上大熒幕的期待理性且執著。「《大理寺日誌》故事背景在唐朝,有中國電影觀眾不需要解釋就知道的唐朝文化、詩歌、典故,也有武則天等人物,還有貓的萌寵元素,路人緣應該是不錯的。」
尚遊表示,「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中國的二維動畫電影現在很少有人做了,繼《大魚海棠》後多年沒有出現過爆款,很多人看空二維動畫在院線的表現。但我們相信二維動畫還是有其獨特的魅力,也想證明一下二維動畫真的做好了,也可以取得比較好的票房,並不是這件事就不能做了。」
由於創作初衷是愛好使然,好傳動畫尤其重視創作團隊做動畫的出發點。「我經常問面試者『你為什麼要做動畫?』,出發點決定了作品的氣質。」尚遊解釋道,「好傳動畫儘可能排除中間的種種障礙,去直接面對觀眾,網際網路時代大背景下,直面觀眾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們願意為了讓作品更好一點而優化更多細節。」
《大理寺日誌》動畫上線後,推出了中英雙語字幕,據了解是為了滿足觀眾自發向海外搬運內容的需求。「這也是《大護法》時期的經驗,我們當時也在海外做過眾籌,很多外國人來看中國的動畫,但我們沒有英文字幕。既然人家捧你的場子,那這也是我們要考慮服務的觀眾。」
尚遊表示,「在《大理寺日誌》上線前,有一些往海外搬運內容的帳號希望出官方英文版,我們通過《大護法》幾版翻譯的經驗,就在片子上線的同時加了雙語字幕。海外發行我們也在考慮,但還是想先在國內播放看看,出海可以有一個時間差。」
實際上,很多《大理寺日誌》的觀眾已經與創作團隊結緣已久。《大理寺日誌》上線後,尚遊發了一條微博,看到有觀眾提起老動畫《魔角偵探》中角色「Mr.K」後重溫經典,發現大理寺的導演、編劇、製作人都曾參與過這個項目,好傳動畫的同事也有人參與了同期的《星遊記》、《大魚海棠》等。
「這真的挺奇妙的,我們當時都不知道,因為那部作品發了很多外包,大家都在不同的公司。後來有一次開劇本會,大家聊起之前做的東西,發現我們主創團隊很多人都做過這部作品。」尚遊說,「當時聊完就過去了,後來有一天晚上我突然想起來,去翻了《魔角偵探》的片尾,真的找到了大家的名字,而且是在同一集。」
「當時我還在學動畫,接觸到了這個項目。十多年了,從好傳動畫的角度講,我們好多人從某種意義上繼承了閃客時代、電視動畫時代的氣質。公司最早的一批員工做過《星遊記》、《魔角偵探》、《大魚海棠》等國內最早一批非兒童向動畫,大家同在北方工作,這些人也塑造了好傳動畫的氣質。」尚遊介紹,當時動畫創作條件相對比較艱苦,周期短預算低,很多製作人員也不是科班出身,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與觀眾對話。
「其實是一種默默的傳承,這批人10多歲看閃客,20多歲做電視動畫,30歲40歲做《大理寺日誌》等等作品,雖然公司之間有很多的人員流動,但這些創作者還留在行業裡,就會有優秀的作品產生。」更重要的是,隨著成長和成熟,秉承獨立創新的閃客精神得到延續的同時,也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對傳統動畫的理解,對日式動畫工業流程的學習,和有限工業化條件下技術的積累。
在動畫尚需電視臺審批時期,並沒有成人動畫的概念,很多經典作品流傳至今,是因為作品中創作者加入了超越年齡的內容和理想主義色彩。薪火相傳,這些理想主義傳承到現在的創作者身上,也將延續到下一批熱愛動畫的人身上,這就是中國動畫的精神寶藏,就有機會挖掘和創作屬於中國特點的作品。
雖然這幾年整個行業經歷了資本熱情高漲的「崛起」時代,有大量投資案例出現,創作者的收入也增加了,但是從整個行業優秀作品的數量和體量來看,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優質內容才是國產動漫行業發展階段的風向標。
近期,好傳動畫與六道無魚動畫工作室聯合推出的動畫新作《霧山五行》也正式發布PV,將於2020年在B站開播。對於好傳動畫而言,在做足項目儲備的同時,也在進行著內部的篩選。
「每做一個項目對內容的理解也更成熟,下一部作品我們考慮在不同題材上選擇新的嘗試。」尚遊告訴靠譜編輯部(ID:kpACGN),「未來10年對於好傳來說,還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包括人員的培養沉澱、對內容的理解等。我們希望能做出真正的好作品,二次元用戶認可,非二次元用戶也看得懂看得進去,能夠被感動到,也更希望可以在國際上得到認可。既然『理想主義』了,那我們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多想想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