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淞滬,遠徵印緬,蔣介石的王牌新1軍是如何隕落的?

2020-12-14 騰訊網

文/青禾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打響。號稱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1軍,被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圍殲在遼西黑山一役中。

從印緬戰場歸國時,新1軍頂著「天下第一軍」的名頭,全副美械裝備,神氣得不得了。

張黎導演有一部著名的獻禮片《人間正道是滄桑》,裡面孫紅雷飾演的男主角孫立青,有個黃埔同學,是新1軍的一名中將師長,剛回國時吹噓自己的軍隊,那派頭,那氣焰,囂張得不得了。

第一次看時我還不甚理解,就覺得這人至於嘛,也忒燒包了點。等後來真正了解了新一軍的歷史後,才覺得,咳,有這樣的輝煌戰績,可不是值得囂張一下嘛。

可惜,這支建制僅四五年,在印緬戰場上所向披靡的年輕軍隊,卻在東北戰場上,節節敗退,最後隕落在黑山。

今天這篇文章,就給大家捋一捋新1軍這支國民黨王牌軍隊的發展史。

新1軍:中美英聯姻的產物

新1軍最初組建時,是由新38師和新22師組成的。

其中,新22師成立於1939年1月,原隸屬於杜聿明第5軍編制內。而新38師,則比較特殊,很值得說道說道。

1932年,為緝查走私漏稅,當時的財政部長宋子文,在美國的支持下組建了財政部稅務警察總團,武器從美國購買,警官也多是留美學生,而且薪水高、夥食好、訓練有素,整體素質要高於一般的國民黨軍。

1937年淞滬會戰打響,稅警團以第8軍的番號參戰,先是在唐橋站和蘇州河劉家宅一帶與日軍血戰一個多月,後又掩護大軍撤退,前後作戰66天,殲滅日軍數千人。因為作戰英勇,這支非正規部隊也算是小出了一把名,特別是其第四團團長孫立人,負傷13處之多。

此後,宋子文又重建了稅警團。一開始下轄8個團,後邊被戴笠強行了調走了5個團,1941年12月,稅警團剩下的3個團,改編成了新38師,由孫立人任師長。

國民黨名將孫立人

就在新38師組建的同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了重大轉折。美、英、蘇、中等26國很快籤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中國政府為配合盟軍作戰,派出遠徵軍赴緬。新38師隸屬第66軍參加了中國遠徵軍,新22師也併入了遠徵軍序列。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遠徵軍的一部分部隊撤到了印度。而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提出,想在印度訓練10萬中國軍隊,以圖之後反攻緬甸。

於是,新38師和新22師,先後奉命開赴蘭姆伽軍營。

蘭姆伽營地原是英國修建的一所戰俘營,面積相當大,改造後各種設施都很齊全。在這裡,中國官兵分開受訓,接受美國西點軍校的軍事教育,並且全部改裝,換上美制「M4湯姆式」衝鋒鎗,美制防彈鋼盔及進攻型手榴彈。

在武器裝備和機動能力上,已經達到當時發達國家軍隊的A級水平。

1942年10年,蔣介石下令在印度部隊改編為「中國駐印軍」。1943年初,正式成立新1軍,第一任軍長為黃埔一期畢業生、國民黨名將鄭洞國,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

中國的軍隊,英國人提供的訓練基地,接受美式裝備,由美國軍官訓練,新1軍可以說是中美英三國聯姻的產物。

大敗日軍「叢林戰之王」,印緬戰場上聲名大振

經過了半年左右的嚴格訓練,新38師和新22師先後開出蘭姆伽軍營,1943年10月底,向緬北日軍大舉反攻。

前期作戰中,新1軍的主要對手是日軍第18師團,戰線在緬甸北部的胡康河谷拉開。

胡康河谷由達羅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組成,區內多為原始森林,山高林密,河流縱橫,雨季泛濫,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緬語稱之為「魔鬼居住的地方」。

而日軍的這個18師團,是一支慣於在亞熱帶叢林中作戰的精銳部隊,曾在日軍發動的東南亞諸戰中連連獲勝,號稱「亞熱帶叢林戰之王」。

此次胡康河谷爭奪戰中,新1軍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迴戰術,對日軍發動猛烈攻擊,最終大敗18師團,首創中國軍隊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大大鼓舞了全軍將士的作戰信心和勇氣。

之後軍隊一鼓作氣,又連續取得了孟拱河谷戰役和密支那戰役的重大勝利,奪取了緬北要地密支那。而且,作戰過程中,新1軍還在危難時刻,解救了被日軍打得潰不成軍的英軍第3師77旅。

在印緬戰場上節節勝利,所向披靡,使新1軍名聲大振,成長為馳名中外的「王牌軍」。連日軍都驚呼:「支那軍歸國心切,勢不可擋。」

1944年8月,入緬作戰的中國軍隊經過修整,又重新進行了拆分和改編。其中,新1軍除了原先下轄的新38師,又編進了新30師和第50師。

而新22師則被拆出去,與第14師一起,改編成了新6軍。可以說,新6軍,其實是脫胎於新1軍的,兩支軍隊可謂是孿生兄弟。

美械裝備,國軍精銳,卻輕易填在了遼瀋戰場

1945年初,隨著緬北戰事的逐步結束,遠徵3年左右的新1軍和新6軍,先後奉命歸國。同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

但隨之而來的,是國共之間的內戰。一水美械裝備,被蔣介石視為王牌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1946年初被調往戰略要地東北駐防。

3月,國民黨軍隊從蘇軍手中接收瀋陽;之後向林彪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發動攻勢,5月19日,攻佔四平;三天後,奪取長春。

這會兒,可以說是國民黨勢力在東北發展的頂峰,同時也是新1軍和新6軍這兩支王牌軍隊最後的高光了。此後,東北戰場的局勢迅速反轉。

1947年初,東北民主聯軍三下江南作戰,先後殲滅新1軍兩個團,新6軍1200人,使其遭到重創。王牌軍隊的迭遭挫折,使蔣介石大為光火,新1軍軍長孫立人也被撤換了。此後東北各軍又經過調整改編,新1軍和新6軍的實力都大大減弱了。

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正式揭開序幕,新1軍和新6軍都編入第9兵團司令廖耀湘指揮的「西進兵團」。此時,東北民主聯軍已經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也稱東北野戰軍,主要指揮官是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

當東北野戰軍的兵峰指向錦州,蔣介石急忙命令廖耀湘第九兵團兵出遼西,解錦州之圍。但廖耀湘兵團奪路西進的過程中,卻被東野10縱在黑山和大虎山地區頑強阻擊。

10月28日,東北野戰軍集中28個師的優勢兵力,圍殲該兵團於黑山、大虎山地區,新1軍和新6軍大部分主力,也隨兵團一同被殲。新1軍軍長潘裕昆,逃回瀋陽,後來又逃到葫蘆島,新6軍軍長李濤被俘。

據說,蔣介石得知這兩個軍被殲後,大發雷霆,槍擊屋頂,打死了自己多年的愛犬。

至此,這支由中美英三國聯合打造,戰績輝煌,歸國時頂著巨大光環的新1軍,以及由它衍生出來的雙胞胎弟弟新6軍,在印緬亞熱帶叢林並肩作戰,最後又齊刷刷填在了東北冰天雪地。

相關焦點

  • 王牌第五軍:血戰崑崙 一鳴驚人
    杜聿明蔣介石視第5軍為「珍寶」,是什麼原因促使蔣介石動用手中「王牌」的呢?這是因為,1939年11月,日軍為了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威脅和攻擊中國的大西南後方,決定攻佔南寧。兇悍異常的第21旅團,是第5師團中最精銳的旅團,可謂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看來,崑崙關大戰中,日軍也動用了「血本」。蔣介石動用第5軍,日軍出動21旅團,是因為崑崙關的地位太重要了。
  • 國軍抗戰空前勝利,蔣介石因此成為盟軍「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
    國軍抗戰空前勝利,蔣介石因此成為盟軍「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 在抗日戰爭期間,國軍與日軍在長沙展開了四次大型會戰,其中前三次為三次長沙會戰,大體上均以國軍的勝利而告終,其中尤其以第三長沙會戰最為人所矚目。
  • 中國遠徵軍兩次入緬作戰,主要取得了哪些戰役的勝利?
    38師和新22師撤退到了印度,加上經「駝峰航線」空運來的10萬學生兵,組成了中國駐印軍,在印度的蘭姆伽基地,接受全方位的美式軍事訓練以及裝備全套的美式武器,為反攻緬甸積蓄力量。1943年3月,新38師 的第114團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區的中印公路,拉開了中國駐印軍反攻的序幕。準備就緒後,新38 師攻克於邦,新22師攻下孟關後,兩師會師又攻下瓦魯班,繳獲18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等於給這個小日本的王牌,剃了光頭。
  • 杜聿明被蔣介石重用是有原因的,國軍五大主力有三支是他帶出來的
    國軍有五大主力部隊,分別是18軍、74軍、新一軍、新六軍以及第五軍。其中18軍是陳誠的發家資本,也是國軍老牌主力。74軍經過淞滬會戰洗禮後交到王耀武手上,王耀武把74軍訓練成國軍王牌,最終74軍(整編74師)交給張靈甫後直接在孟良崮被全殲。
  • 「裝甲兵之父」徐庭瑤,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結局如何?
    徐庭瑤圓滿完成了蔣介石的任務,在這之後,徐庭瑤大部分時間都擔任機械化教育長,為當時的抗戰培養了很多機械化軍事人才。抗日戰爭中,徐庭瑤曾在崑崙關戰役中配合杜聿明的第五軍取得了崑崙關大捷,殺敵6000餘人,收復了戰略要地崑崙關。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下)
    #抗日戰爭##紅色血脈##抗日老兵的故事##歷史冷知識##圖說軍事#中國抗戰領袖—蔣介石一.史料來源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處編:《中國現代政治史資料彙編》第3輯第31冊,《蔣介石規定淞滬會戰戰鬥序列電》時間注1937年9月22日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分冊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編
  • 抗日戰爭曼德勒會戰,十萬國軍折損六成,蔣介石為何卻飲泣吞聲?
    1941年末,蔣介石應駐緬英軍的請求組建民國遠徵軍赴緬作戰,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美軍三星中將史迪威成為民國遠徵軍最高統帥。對於組建遠徵軍一事,蔣介石可謂是盡心盡力,從各個戰區抽調了三個軍,共計十萬精銳部隊赴緬作戰。
  • 除了「八百壯士」,淞滬會戰中還有哪些英雄部隊?
    「土木系」血戰羅店 8月14日,蔣介石電令正在廬山負責軍官訓練團事務的陳誠火速前往上海協助張治中作戰。陳誠建議:「若打,須向上海增兵」。蔣介石表示「一定打」。
  • 踢到巴尼兩塊鐵板後,印軍又在印緬邊境遭遇伏擊,付出3死6傷代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31日報導,印度阿薩姆步槍隊在巡邏至東北部印緬邊境時,突然遭遇到了伏擊。由於襲擊者提前在車隊必經之路上埋下了爆炸裝置,打了印軍一個措手不及。面對敵人突如其來的密集射擊,印軍很快敗下陣來。最終,3名士兵當場陣亡,還有6人受傷。
  • 國軍71軍覆滅:蔣介石羞於承認,死打硬拼戰術害了王牌部隊
    國民黨軍在解放戰爭之初,有很多號稱王牌的部隊,如「五大主力」,又如整編25師、71軍等。這些王牌部隊的滅亡,不光是政治上反動,軍事上也有許多失當之處。其中蔣介石機械呆板的用兵思路佔了很大原因。東北戰場71軍的敗亡,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美械師」是如何組建的,緬北滇西戰場「美械師」的表現怎麼樣
    因為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中國遠徵軍一部分退回到了雲南,另一部分撤到了印度,也就是中國駐印軍,任中國駐印軍司令官的史迪威全權負責駐印軍的指揮和日常訓練,於是當時駐紮在在印度的王牌主力新22師和新38師接受了全面的美式軍事訓練,當時新22師和新38師的師長分別是廖耀湘和孫立人。
  • 國民黨五大精銳中實力最雄厚的18軍 氣勢洶洶地直撲山東解放區
    第18軍作為陳誠的發家之本,派生出了54軍、79軍,還延伸到了新1軍、新6軍建制內,因此形成了國民黨軍內屬於陳誠的「土木系」,其中的「木」便是指的18軍,「土」則是第18軍骨幹的第11師。從第18軍中走出了諸如從陳誠、羅卓英、黃維、胡璉、楊伯濤、周至柔、羅廣文等一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共出了5名一級上將、4名參謀總長、2名海軍總司令、1名空軍總司令以及20多名軍長。可以說是國民黨軍隊裡的絕對王牌。
  • 滇緬之戰簡介,說一說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鐵血遠徵
    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之後,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後,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人民長期抗戰的偉大力量,支援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挽救遠東大後方的危機。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
  • 國軍五大主力,為何在解放戰爭中慘遭失敗,蔣介石追悔莫及
    一、第十八軍十八軍作為陳誠的起家部隊,也是黃埔系黃維、胡璉等人以陳誠為核心形成的政治軍事力量集團。其十八軍建軍遠遠早於其餘4支部隊。其成長於早年民國軍閥混戰、而在內戰中戰績出色,其部隊主管皆為皆為黃埔畢業生,素有才能,作戰英勇,是典型的國軍主力王牌部隊。
  • 全面抗戰第1至第50軍分別屬於哪些派系?參加過哪些大型會戰?結果...
    1927年第1軍轄9個師,從中抽出6個師組建第9、32軍。 ★參加大型會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豫中會戰。 結局:1946年第1軍整編為第1師,9月於山西被殲滅。1948年恢復第1軍番號,1949年11月在四川被解放軍殲滅。
  • 淞滬會戰之反登陸作戰(上)
    8月23日下午,陳誠向蔣介石提出關於淞滬作戰部署的5項計劃:一,淞滬圍攻軍由張治中指揮,仍繼續對虹口,楊樹浦之敵實行攻擊,同時在原攻擊陣地作固守準備;二,第18軍第11師之一部,第14師和第56師一部,由陳誠直接指揮,擔任對長江南岸沿江已登陸之敵的殲滅戰;三,第11師主力,第67師,第98師,炮兵第16團,
  • 淞滬會戰「德械師」搞奇襲失敗,蔣介石反省避重就輕
    第87、第88師乃國軍最精銳之部,前身系國民政府警衛軍,多年來一直接受德國軍事顧問指導訓練,武器裝備和單兵裝具皆屬上乘,很多官兵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士氣十分高昂。張治中躍躍欲試:「本軍各部隊在本日黃昏前可輸送展開完畢,可否於明日拂曉前開始攻擊?我空軍明晨能否同時行動?」蔣介石非常謹慎:「希等候命令,並須避免小部隊之衝突為要。」
  • 川軍淞滬第一戰,中校一日連升三級成少將,20軍傷亡7000人
    上世紀80年代向文彬出川抗戰的第一支部隊是楊森的20軍,1937年9月1日,楊森率20軍從貴陽、安順駐地,沿湘黔公路浩浩蕩蕩徒步出發。事後清點全團官兵,營長只剩1人,連長非死即傷,無一倖免,排長只剩4人,士兵只剩120餘人。蔣介石親自傳諭嘉獎:「20軍134師402旅804團團長向文彬,率部奮勇出擊,收復橋亭宅、頓悟寺陣地,著即晉升為少將,並獎金6000元!」